呢幾日有兩份諮詢文件廣傳,一份係關於課程發展,一份係關於能源組合。收到相當信息問係咩黎,我很簡單說說自己的看法。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那份諮詢,減少碳排放、增加再生能源都應該沒什麼人反對,最爭議的係問題三「透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這裡牽涉一個長期討論的能源供應問題,香港發電依賴兩電,經常有人提出應否將電網聯去大陸,從這份諮詢報告看,問題三的意見會否解讀為「向大陸購入再生能源」,屬較有爭議的重點。
輸入再生能源很難三言兩語隨便填分問卷便聊作表態。支持者通常會話增加競爭,大陸亦比較有條件做再生能源,不過從大陸運輸電力帶來多少損耗,建設聯網涉及幾多基建和成本,本身很難說清。能源依賴固然亦係另一關注,兩電發電源於煤和天然氣,都是從大陸輸入,與其從鄰近地區輸入再生能源,充大條數,始終不能迴避香港本身如何增加再生能源比例。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這個網頁:https://procon.hk/…/%E6%87%89%E5%90%A6%E5%90%91%E4%B8%AD%E5…
---
課程發展那份諮詢提出多個議題,一些重點包括
1.
a. 中英文科需要減少考試卷數及/或簡化校本評核。特別是中文科是否取消聆聽和、說話、校本評核,加強文學和經典作品的學習
b. 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應否成為選修或取消
c. 數學科改組基礎和高級數學部分
2. 檢討大學收生要求,包括「校長推薦 2.0 直接錄取計劃」是否值得通過非聯招途徑試行,特別是讓計畫可以給予個別課程直接取錄,無須等待文憑試成績
3. 推廣應用學習為有價值的高中選修科目
4. 提早在小學階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等等。
關於中文取消聆聽同說話部分,ben sir、林溢欣等中文權威都講左唔少,反而想集中點講通識教育部份。
一直以黎,建制派不斷吹噓通識問題,要求政府唔應該再列通識為必修科,雖然報告並無採納建議,但「獨立專題探究」的存廢也有不少關注。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是:容許學生選擇不做「獨立專題探究」,考生如果選擇不做研究只作答試卷,文憑試最高只可以考獲第4級。
我既意見即係晒氣---你係學生,唔做專題拎就唔到高分,咁同都係局你做有咩分別?「獨立專題探究」問題係表面上可以比學生好自由研究問題,實際上比學生發揮的空間好有限。好多學校只模仿高分習作,「一定要做訪問」、「一定要做問卷」,到頭使用方法學的意義係邊、係咪真係幫助同學探究問題,就放得好次要。所以好多老師同學生一路講緊既係點樣避免專題探究僵化,存廢與否都唔會係「唔考都得不過最高分得4」。
過去政府藉進行生涯規劃來解決學生壓力引致自殺的問題,但學生壓力的背後成因複雜,不止限於就於未來出路的問題,而生涯規劃更無法打破因社會產業單一化的問題以造成的年青人出路。
----
我沒有一套樣辦同大家講點樣填問卷,作為一點看法提供好了。有時我寧願大家按自己睇法覆,真的要樣辦的話,連登也有很多。
原post:
送中未完 林鄭已經搞緊全面普教中
https://lihkg.com/thread/1474241/page/1
快d填表阻止林鄭偷錢
https://lihkg.com/thread/1475892/page/1
林溢欣 爭議 在 YY L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天出卷一】卷二寫作能力最後提示
整體提示
1. 小心判斷文體。不要單憑題目的位置而斷定文體,Q1不一定是記敘,Q2不一定是論說;如題目有「試談談你的看法」、「你同意嗎」、「說明如何XX」等句子,應以論說文體創作。
2. 記得要剔試題編號方格,尤其在加紙後要填寫試題編號及貼上電腦條碼,否則考試完結後舉手填寫,是需要寫REPORT。
3. 如果題目給予開首段落/句子,要你續寫,穩陣起見,最好在文章開頭寫上。
4. 須跟從人名規定,不要自己亂作名,EG小明、家明。
5. 不宜用政治敏感的題材或例子,例如黃之鋒、長毛、佔中這些人物或議題,不宜一味地褒揚或貶抑。
6. 不宜以時下流行曲歌詞入文。
7. 盡量不要以林溢欣老師作為例子或題材,至於金句卡的字句,可以化用,但不宜照抄。
8. 不宜亂作名人名字或金句。(學生經典例子:蘭州詩人古琦曾經說:「時光可變,世界可變,人情亦許多的變遷。」)
9. 注意字體,筆畫不清也會被閱卷員當作錯字。另外,文章不要太多指示符號,應盡量整潔,否則亦會被扣分。當然,塗掉的字務必記得補回,所以預留時間檢查考卷是必須的。
10. 破折號、省略號必須以兩格書寫。
記敘:
1. 留意扣題字眼,下筆之前,想想字眼的涵義、應該如何表達出字眼的涵義。例如2014《必要的沉默》,題目明明寫「最後保持了沉默」,部分同學仍然會在文中寫「我」作出力陳己見的表現(離題);亦有同學寫自己力陳憤怒的感受(與「見」的意思有點距離)
2. 按自己能力取材,特別的題材如代入特別身份,文筆要求相對較高。
3. 不要以「愛情」為題材,或者以太政治敏感的議題為寫作背景。
4. 注意一些看似minor的字眼,例如2013年要寫「活動」,2014年要寫「事」;「事」與「經歷」不同,「事」指單一事件,「經歷」可以指一連串事件,這與取材息息相關,足以叫人離題。
5. 宜先判斷題目為線性式記敘文或圍繞式記敘文。若線性式記敘文,如2014《必要的沉默》,應集中記敘某一件事情,枝節不宜太多;若為圍繞式記敘文,如2012《唐老師》、2015《沒有手機的一天》,通篇宜以約三個片段貫穿。
6. 要有昇華,昇華要與題目有關,如果昇華可以代入其他題目、故事,就不算是一個好的昇華;昇華不宜過短,或只抒發感受,而無感悟。
7. 切忌為了扣題而扭曲一些正確的價值觀,例如認同拾遺不報、考試作弊等行為。
8. 可以參考範文的題材、文句,但不宜完全搬字過紙,須加入個人轉化。
9. 宜在開考時做好結構規劃,文章詳略須適宜,切忌頭重腳輕;尤其開首不要過長,以免入題過遲。
10. 如文章涉及轉折,應有足夠情節鋪敘,以營造自然的轉折,當中須交代合理原因說明改變的原因,例如2014由本來想力陳己見變為保持沉默,須明確交代觸發點,以說明沉默的原因。在「個人所見畫面」與「旁人提醒」兩種常見的觸發點中,以「個人所見畫面」為佳,「旁人提醒」為次選。
11. 應盡量運用修辭,以符合「表達」一項之評分要求;惟所用修辭如擬人、比喻不宜過於孩子氣,如太陽伯伯一類,反而令人有感表達欠佳。另外,運用意象應視乎個人能力,意象與文章內容須密切相關,而且聯想要合情理。
12. 不宜以隨筆的寫法撰文,以敘事或刻畫片段的寫法撰文,是較為安全的處理。
論說:
1. 如果題目給予特定的故事、圖片、句子,必須緊扣相關內容發揮論點,不宜只抓著題目的某一句去無限發揮、引申,謹記,作文題目一般無廢話。另外,除題目不同扣題字眼外,還須注意題目句式,如因果、條件、選擇關係。
2. 論點要清晰,最好在開段首句提出,是markers’ friendly的做法。
3. 不宜老作例子內容,金句內容;亦應留意例子的資料是否正確,人物與事蹟的搭配經常出錯,例如哥白尼提出「地心說」(應為「日心說」),牛頓斬櫻桃樹(應為華盛頓),許志安演唱會觸犯消防條例(應為黎明)等。
4. 古語、金句運用要適宜,為用而用,行文反而顯得不自然。尤其古語,印象分反而大打折扣,因為會認為你錯解。
5. 不宜為了遷就論點或題目道理、教訓,而扭曲例子事實,例如孫中山為抗日而成立國民黨軍(孫中山是推翻滿清政府)。
6. 舉出例子後,必須加入結論,帶出相關道理。同學亦應注意例子是否能與論點互相配合,最重要肯定彼此間沒有矛盾。
7. 注意句子間的邏輯關係,不宜亂套因果。(同學例子:現今科技發達,不少人都會對他人心存偏見。)
8. 避免寫沒有意義的句子(阿媽是女人那種)。(同學例子:人類是有生命的)
9. 論說文盡量要以事例論證,純推論的文章要求甚高,而且這是一般同學也掌握不到的寫法。
10. 舉出例子論證時,不要永遠只有一種套路,人物有限制 不斷努力 成功,這種套路通常都反映同學忽略了某些重要的扣題字眼,必須十分小心審視例子是否扣題發揮。
11. 注意文章前後立場是否矛盾,例如一開始指出不同意命題,但在結論指出實質視乎情況,這樣會予人立場搖擺之感。
12. 若遇到爭議題,首段不宜像作答題目般機械地寫「我同意……」/「我不同意……」,仍要匠心構思引入,以見「創作」成份。
13. 可以加入駁論,但駁論須合理,須由對方立場出發點出其著眼點,不宜為寫而寫,馬虎地列出一個不太站穩住腳的論點,然後再自我感覺良好地加以駁斥,這樣的駁論意義不大。詳情可參考「駁論十式」。
14. 結論不宜單純總結、重覆正文出現過的論點,宜就題目稍稍抒發個人感悟、體會或反思,以見昇華。
林溢欣 爭議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後兩天】
遊戲玩法:
1. 在我們提供的三張照片中選取一張,創作一段80字以內的文字/金句(caption),主題不限。
2. Tag以下2個account:
①“@asartisticasyou” ;
②”@yylamjayden” (評審)
3. 在文字/金句(Caption)後加hashtag 「#遊藝會」
註:完成以上三項,在IG發佈帖子即可參與遊戲,每人參與次數不限。
獎品:
林溢欣將選出最佳3個Instagram帖子,得獎者可獲贈100元書券,作品亦將刊登於《藝文青》九月號「遊藝會」欄目中。
評選準則:
文字內容,圖文配合度
截止時間:15/8(晚上11:59)
如有任何爭議,《藝文青》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Photo by Ken Leung@YY team's photographer
#藝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