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好戲:iStage《相聚21克》
:: 生與死,最遠卻最近。
足本StageMag8月號導賞:http://stagetv.com.hk/stagemag/conten...
/StageMag導賞/
iStage將在8月16至19日於假上環文娛中心三度重演《相聚21克》,是次的製作班底強勁紮實,有感性導演張可堅、一衆獲獎資深演員如劉浩翔、鄭至芝、何遠東、吳鳳鳴、梁翠珊、葉榮煌、魏沛林。
最遠卻最近
《相》描述主軸人物——精神科醫生浩然在一次中學同學聚會中重遇一名患有精神病的中學同學後,去探訪這位同學,希望能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提供幫助,及後與各個角色互動展開故事。劇名中的21克意指靈魂,有個說法是相傳人死後體重會輕了21克,所以離開肉體的靈魂就是21克重。此劇本探討人離世後,剩下的人該如何自處和向前走。人與人之間的衆多關係中,特別是情侶關係,許多都會持續長時間,隨着時間流逝,許多東西都會被磨蝕,人的感覺也會改變,正所謂「人會變,月會圓。」,變動無可避免,幸運的只是忘記初心,不幸的可是不能再相聚。人的生命非無限,總有完結的一天。而此劇正正希望提出一個正面想法,已離世的親友未必不能再與我們相聚。談及靈魂,若靈魂真的存在,肉體死亡就不會影響靈魂,人死後不是灰飛煙滅,不是永遠離開親朋身邊。所以即使我們愛的人不在自己身邊又如何呢?有趣的正正是他們不在身邊時,雖然物理上距離很遠,但心靈上的距離卻非常近。
柏拉圖式戀愛?
劇本會探討如柏拉圖式戀愛般靈性層面上的愛,令生與死兩個極端的概念成爲最相近的距離,例如劇中佩雯對已死男友的愛。飾演Ben的演員何遠東被女主角佩雯的那份情懷打動,希望把這劇目推介予年青人。因爲時下年青人擁有速食愛情觀,但佩雯對男友瘋狂的愛促使她在男友死後仍然透過幻想與他繼續戀愛,他希望年青人能認清愛情並不簡單,不是單單喜歡就「大嗮」,必須要有靈魂層面的交流。他理想中的戀愛應該是身心都要配合到,特別是自己工作不定時,特別需要心靈上的交流,品格好和孝順也是必要條件。故事裡的佩雯在男友死後因非常想念他而產生幻覺,經常對着只有自己看到的男友說話,令她成爲他人眼中的怪人。飾演佩雯的演員鄭至芝是個很感性的人,經常因想念已過身的親人而在夢中與他們重聚,她表示自己害怕看舊照片的時候被掀動強烈的情緒,但又能同時重新認識他們,增加對他們的了解,十分浪漫。自稱悲觀的導演張可堅也有得着,他已結婚24年,作爲過來人他表示隨着時間無可避免人一定會忘記,這是人性,同時人人都希望自己在愛情上能永遠幸福,相信觀衆進場觀劇的時候能透過佩雯這個角色得到提醒:必須付出很多才能當「情聖」。
賦予新的生命力
iStage在這個時候選擇重演《相》一劇,與上年製作《獨坐婚姻介紹所(激新版)》出於同一想法,希望以全新班底(包括導演、演員、設計師、後台等覺崗位)賦予文本新的生命。特別是上次《獨》的創作獲得業界一定的認同,如王耀祖憑此製作首奪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喜劇/鬧劇),編劇劉浩翔因此更期待不同人再進一步深化建基於這個劇本的創作,期待看到這個劇本新的生命力,同爲演員的他和鄭至芝都因相比首演時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閱歷,感覺更深化、沉澱和成長,在演出時很多感受都會自然流露不需靠幻想讓自己經歷。iStage近年的製作都以輕鬆爲主,這次選擇《相》這劇目,就如劇目的英文名「Soulmate」般,希望與觀衆建立靈魂伴侶的關係,共同經歷和感受。
沉重命題
這次創作牽涉生與死的命題,相信大家已猜到這不是非常輕鬆的閤家歡節目,爲了不讓整齣劇都十分沉重,劇本上故意設計了具喜劇感的場口,演員何遠東飾演的角色Ben亦是比較有趣的,能中和沉重氣氛,讓娛樂與藝術帶來的反思共存。導演張可堅認爲觀衆一定會受感動,因爲劇中的情節十分貼近現實,相信香港人會有共鳴。他說過:「只要演員做得好就會好睇。」他自己在排戲中段已經有被演員的表現觸動到,而且這羣演員他本來就認識他們,除了他預期內的東西,還從他們身上發現驚喜,演員的出色表現讓排練時間縮短了足足三十小時。所以只要觀衆用心觀劇,除了能獲得一個良好的觀劇享受,還會帶着一些思緒離開劇場,再反思自己的人生。
/節目簡介/
「最佳導演」張可堅 x 「最佳劇本」得主劉浩翔
據說靈魂只重21克,21克也就是生命的重量,也代表著靈魂的分離。
三年前,佩雯的男友不幸因車禍去世,在這三年間,佩雯卻一直深信他並沒有離開自己。縱然身邊所有人都看不見她口中這位「同居男友」,但佩雯仍自覺幸福無比。
精神科醫生浩然與女友阿思同居多年,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早已把二人的愛情磨滅殆盡。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浩然重遇闊別多年的舊同學佩雯。由起初將佩雯視為病人,到漸漸走進她的世界,浩然最終甚至還看得見佩雯口中那個不存在的「他」。
一切是因為對愛的覺醒?抑或靈魂真可因愛重生?
/節目資料/
導演:張可堅*
編劇:劉浩翔
監製:鄭至芝
執行監製:何淑雯
助理監製:張子軒、周嘉怡
佈景設計:溫俊詩
燈光設計:陳焯威
音響設計:李馬弟
服裝設計:英文瀚
演員:劉浩翔、鄭至芝、何遠東、吳鳳鳴、梁翠珊、葉榮煌、魏沛林
*承蒙中英劇團允准參與是次製作
2018年8月16日(星期四) 8pm
$240/$180(學生優惠價:$120/$90)
2018年8月17-18日(星期五至六) 8pm
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3pm
$260/$200(學生優惠價:$130/$100)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查詢:31161341
文:麥晧鈿
資料來源:iStage
柏拉圖式的精神交流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年初七 港唔斷戲謹祝 各位影迷生日快樂,
金銀浪漫滿屋,黎緊一年順風順水,掂過碌蔗!
於此奉上舊作《嚦咕嚦咕新年財》影評下集!
—
《嚦咕嚦咕新年財》好睇的原因(下):
梁詠琪與劉德華之情
—
咩話,梁詠琪竟然係亮點!?點都係劉德個麻雀大俠出色d啩?劉華既演出固然係出色,好成功咁將打麻雀呢一種好似比較平民百姓嘅娛樂昇華到去一個「俠」嘅層次,都某程度上開拓左一種電影故事嘅層次,就係將好笑嘅野非常認真地拍,然後再收番一種荒誕嘅效果,亦帶出某些認真的意義。(唔明?睇下彭浩翔導演嘅戲就會知,講叫雞,講買兇,講拍av)。
—
但係,對於我黎講,劉德華個角色太完美了,以賭為生,但不偷呃拐騙,與師奶打牌時具人文精神(笑),堂堂正正以技術及運氣贏取金錢(飯粒也是心理戰技術的一種XD);面對爛牌,佢處變不驚,不埋怨,靜待老朋友番黎;面對好牌,他不驕傲,不以壓人為勝,做到以德報怨;他年少無知,但卻浪子回頭,孝順父母;面對梁詠琪這個品性極差的女人,他循循善誘,不離不棄。但始終,他好像真的太完美了。
—
而梁詠琪則不同,她純乎就是社會中無數人的寫照。她可能在工作上,在語言上擁有很高的能力(從她轉不同職業如食生菜般能得知,稅局、警察、空姐等等),但在於情緒管理的能力上卻是十分之低。EQ管理從來都是人生的大課,有時更能體現一個人的質素,這不是一個人能找多少錢,有多少個專業牌照就能取代的,只要曝露在人與人的相處當中,EQ就會直接被體現,讓人直接知道你的真正品性。可能你身居要職,但眼中只有自己,面對下屬的無心小錯,你就會大發雷霆而不自知,你亦可能只是一個市井之徒,但看透世情,一切成敗得失也看得坦然,看得豁達。總而言之,EQ就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可能天生使然,可能是教育所得,也可能人窮一生也未能明白當中的堂奧。
—
梁詠琪飾演的角色明顯就不能掌握到情緒管理的竅門,她不捱得,做事求其,不肯付出(也許已認為自己已付出了很多),以為世界是圍著自己而轉,自私自利,極度自我中心。如她答應了幫助劉德華執屋,但她只是將垃圾掃到沙化底下,把廢物扔到窗外,以為這樣就解決了清潔的狀況,她不明白要獲得對方的尊重,就是要認認真真地把垃圾清理好,而不是左瞞右騙。而其實,這只會將問題愈收愈埋,垃圾埋藏只會滋生更多的蚊虫,把東西掉到樓下只會影響他人,甚至衍生意外。垃圾其實就如問題,面對問題,都市人可能大多不會選擇去解決,而選擇去無視或埋藏,直到問題愈積愈多,問題蓋問題,大話蓋大話,直至世界突然崩塌,再哭訴:「點解會咁架?」而一切,有果必有因,旁人亦幫不了。
—
在打牌的時候,梁詠琪純乎就是一頭野獸,贏錢的時候,當然笑到合不攏咀,其中一場戲我尤為深刻。劉德華、梁詠琪與另外兩位朋友共建雀局,劉華答應梁說若果她不發脾氣的話,就娶佢。兩個朋友見狀,立即鬆章,因為只要詠琪嬴錢,就不會發脾氣啦,她然後就可奪得劉華而歸。在起初明顯鬆章的情況下,梁詠琪的表現就很佳,贏得了不少金錢,顯得與兩位朋友關係要好,稱兄道弟。劉華見狀,就運用個人技術將三家牌路壓下來,然後,梁詠琪就發瘋了。發瘋的矛頭不只在於劉華,更包含了仗義幫助梁詠琪的兩位朋友。剛剛才稱兄道弟,梁詠琪一輸了錢,就瘋狂喝罵自己的朋友,令人哭笑不得。在哭笑不得的背後,也可看出某些具情緒管理困難的人的特質:凡事稍不順意,就會發瘋發兇,當你以為她有雙重標準的時候,其實不然,只是她的標準就是自己的利益及意向。所以,這種人其實很難與任何人作出任何比較長遠的交流,前一刻與你相交甚篤,第一印象其實是不錯的,下一秒就難保與你意見相左,然後反目成仇,因為她們永遠都不會明白,關係能夠細水長流的關鍵在於溝通,在於氣量,在於彼此在心目中的重量有多少,又願意花多少時間去磨合改變。然而她又會認為,「合則來,不合則去」,無須也不能為任何人而改變自己,而她不知道,又會有誰人會去接受這樣的一個「人」。
—
世上聰明的人不多,庸俗的佔大多數,然而庸俗永遠也不會是一個問題。但這種事出現於梁詠琪身上卻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她有著多種複合但卻難以挽救的性格,直把人節節迫退。她不聰明,不像劉華般精通牌藝,但只要謙卑地努力學習,永不放棄,總有一日能達到基本期望的水平;她情緒管理有極大難處,不像劉華般可做到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但若能夠開心見誠,一步一腳印地作出深刻的反省,與劉華牽著手度過爛牌的時刻,輸左錢咪再搵過,再爛的牌也會是閃閃發光;她要尊嚴,倘若能夠放低自我,與劉華共同尋找及實行改善品行的方法,「愛好美好」,所有相處的問題可能就可迎刃而解。
—
但她卻是固執,凡事愛走低智的捷徑,不肯付出真正的努力;她又不願意去作出反省,每次都是反台收場;她愚蠢,甚至搭上了劉青雲這丟三落四的小混混,以為自己受到重視,以為自己是天生的公主,以為要別人迎合她發泄發火才是出路,才是爽;而她更不能放下自己的自尊,如在劉華家中,她與未來外母竹戰,也要暴力反台收場,之後卻用愚蠢至極的藉口,說自己眼訓或什麼的原因而「不小心」把手挨到台角。又蠢又固執又戇,反省能力低,唔會聽人講,以為自己好醒,原來豬咁兜,根本不會有人看得起。一切性格重疊起來,每一個極品特質完美地負面配合,好多時真係愛莫能助,劉華縱使愛,也不得不敬而遠之。
—
但,為何劉德華會愛梁詠琪?可能就是他清清楚楚明白梁詠琪的初心。若果梁詠琪不是對劉德華有著無限的真心,她不會不斷轉換職業,不會不斷用各種方式試圖與對方接觸,這一切,劉德華都看在眼裡。但絕大部份時候,品格與情緒管理問題是人與人相處之間很基本的底線或難以跨越的鴻溝,口說愛,心裡愛其實並不足夠,柏拉圖式神交愛情只多存在於電影裡面,而現實就是涉及了切切實實的相處。
—
劉德華愛梁詠琪嗎?我會說,絕對愛得很深。但那為何要與梁詠琪分開?一切都是相處的問題,儘然是愛,我相信沒有人希望每一次都是反台,爆SEED,發脾氣收場吧?要麼忍,要麼就分離,若有理智,分離就是較佳的選擇。但分離不代表不愛,劉德華也連番嘗言,只要打牌,不發脾氣,輸錢,不發老脾,我就娶你。
—
這是何等天大的承諾啊!若果不愛,又豈會許下如此的諾言。劉梁之間經過連番的許諾,失控,再分離,再許諾,不斷輪迴,當中當然有失望,有沮喪,有無力感,劉德華會驚訝為何同樣的事,說了萬九幾次,梁詠琪為何還是反台收場?但,當每次梁詠琪又是以新的職業,新的造型尋找自己,縱然失望,劉德華還是永不放棄,相信對方的每一個可能性,繼續給予對方一個重新選擇反台與否的機會。
—
情若真,不必相見恨晚,但很大程度情就會被情緒控制,被品性的鴻溝所阻隔,常說的「有緣無份」、「因了解而分開」,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在《嚦咕》中,我們能看到劉德華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從情緒的深淵中挽救失落的梁詠琪。而現實卻不然,有人可能會輕言放棄,有人可能又會永不言休,其實人與人的情之間,不外乎合理的磨合及妥協,做到和而不同,配合對方之餘,又不會失去自己,接受既有的現實,溝通了解,一起成長,一起進步,迎接夢中的理想,就專屬於這麼的二人,經歷過一切一切的二人。
—
而你,又找到自己的劉德華了嗎?
柏拉圖式的精神交流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嚦咕嚦咕新年財》好睇的原因(下):
梁詠琪與劉德華之情
—
咩話,梁詠琪竟然係亮點!?點都係劉德個麻雀大俠出色d啩?劉華既演出固然係出色,好成功咁將打麻雀呢一種好似比較平民百姓嘅娛樂昇華到去一個「俠」嘅層次,都某程度上開拓左一種電影故事嘅層次,就係將好笑嘅野非常認真地拍,然後再收番一種荒誕嘅效果,亦帶出某些認真的意義。(唔明?睇下彭浩翔導演嘅戲就會知,講叫雞,講買兇,講拍av)。
—
但係,對於我黎講,劉德華個角色太完美了,以賭為生,但不偷呃拐騙,與師奶打牌時具人文精神(笑),堂堂正正以技術及運氣贏取金錢(飯粒也是心理戰技術的一種XD);面對爛牌,佢處變不驚,不埋怨,靜待老朋友番黎;面對好牌,他不驕傲,不以壓人為勝,做到以德報怨;他年少無知,但卻浪子回頭,孝順父母;面對梁詠琪這個品性極差的女人,他循循善誘,不離不棄。但始終,他好像真的太完美了。
—
而梁詠琪則不同,她純乎就是社會中無數人的寫照。她可能在工作上,在語言上擁有很高的能力(從她轉不同職業如食生菜般能得知,稅局、警察、空姐等等),但在於情緒管理的能力上卻是十分之低。EQ管理從來都是人生的大課,有時更能體現一個人的質素,這不是一個人能找多少錢,有多少個專業牌照就能取代的,只要曝露在人與人的相處當中,EQ就會直接被體現,讓人直接知道你的真正品性。可能你身居要職,但眼中只有自己,面對下屬的無心小錯,你就會大發雷霆而不自知,你亦可能只是一個市井之徒,但看透世情,一切成敗得失也看得坦然,看得豁達。總而言之,EQ就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可能天生使然,可能是教育所得,也可能人窮一生也未能明白當中的堂奧。
—
梁詠琪飾演的角色明顯就不能掌握到情緒管理的竅門,她不捱得,做事求其,不肯付出(也許已認為自己已付出了很多),以為世界是圍著自己而轉,自私自利,極度自我中心。如她答應了幫助劉德華執屋,但她只是將垃圾掃到沙化底下,把廢物扔到窗外,以為這樣就解決了清潔的狀況,她不明白要獲得對方的尊重,就是要認認真真地把垃圾清理好,而不是左瞞右騙。而其實,這只會將問題愈收愈埋,垃圾埋藏只會滋生更多的蚊虫,把東西掉到樓下只會影響他人,甚至衍生意外。垃圾其實就如問題,面對問題,都市人可能大多不會選擇去解決,而選擇去無視或埋藏,直到問題愈積愈多,問題蓋問題,大話蓋大話,直至世界突然崩塌,再哭訴:「點解會咁架?」而一切,有果必有因,旁人亦幫不了。
—
在打牌的時候,梁詠琪純乎就是一頭野獸,贏錢的時候,當然笑到合不攏咀,其中一場戲我尤為深刻。劉德華、梁詠琪與另外兩位朋友共建雀局,劉華答應梁說若果她不發脾氣的話,就娶佢。兩個朋友見狀,立即鬆章,因為只要詠琪嬴錢,就不會發脾氣啦,她然後就可奪得劉華而歸。在起初明顯鬆章的情況下,梁詠琪的表現就很佳,贏得了不少金錢,顯得與兩位朋友關係要好,稱兄道弟。劉華見狀,就運用個人技術將三家牌路壓下來,然後,梁詠琪就發瘋了。發瘋的矛頭不只在於劉華,更包含了仗義幫助梁詠琪的兩位朋友。剛剛才稱兄道弟,梁詠琪一輸了錢,就瘋狂喝罵自己的朋友,令人哭笑不得。在哭笑不得的背後,也可看出某些具情緒管理困難的人的特質:凡事稍不順意,就會發瘋發兇,當你以為她有雙重標準的時候,其實不然,只是她的標準就是自己的利益及意向。所以,這種人其實很難與任何人作出任何比較長遠的交流,前一刻與你相交甚篤,第一印象其實是不錯的,下一秒就難保與你意見相左,然後反目成仇,因為她們永遠都不會明白,關係能夠細水長流的關鍵在於溝通,在於氣量,在於彼此在心目中的重量有多少,又願意花多少時間去磨合改變。然而她又會認為,「合則來,不合則去」,無須也不能為任何人而改變自己,而她不知道,又會有誰人會去接受這樣的一個「人」。
—
世上聰明的人不多,庸俗的佔大多數,然而庸俗永遠也不會是一個問題。但這種事出現於梁詠琪身上卻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她有著多種複合但卻難以挽救的性格,直把人節節迫退。她不聰明,不像劉華般精通牌藝,但只要謙卑地努力學習,永不放棄,總有一日能達到基本期望的水平;她情緒管理有極大難處,不像劉華般可做到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但若能夠開心見誠,一步一腳印地作出深刻的反省,與劉華牽著手度過爛牌的時刻,輸左錢咪再搵過,再爛的牌也會是閃閃發光;她要尊嚴,倘若能夠放低自我,與劉華共同尋找及實行改善品行的方法,「愛好美好」,所有相處的問題可能就可迎刃而解。
—
但她卻是固執,凡事愛走低智的捷徑,不肯付出真正的努力;她又不願意去作出反省,每次都是反台收場;她愚蠢,甚至搭上了劉青雲這丟三落四的小混混,以為自己受到重視,以為自己是天生的公主,以為要別人迎合她發泄發火才是出路,才是爽;而她更不能放下自己的自尊,如在劉華家中,她與未來外母竹戰,也要暴力反台收場,之後卻用愚蠢至極的藉口,說自己眼訓或什麼的原因而「不小心」把手挨到台角。又蠢又固執又戇,反省能力低,唔會聽人講,以為自己好醒,原來豬咁兜,根本不會有人看得起。一切性格重疊起來,每一個極品特質完美地負面配合,好多時真係愛莫能助,劉華縱使愛,也不得不敬而遠之。
—
但,為何劉德華會愛梁詠琪?可能就是他清清楚楚明白梁詠琪的初心。若果梁詠琪不是對劉德華有著無限的真心,她不會不斷轉換職業,不會不斷用各種方式試圖與對方接觸,這一切,劉德華都看在眼裡。但絕大部份時候,品格與情緒管理問題是人與人相處之間很基本的底線或難以跨越的鴻溝,口說愛,心裡愛其實並不足夠,柏拉圖式神交愛情只多存在於電影裡面,而現實就是涉及了切切實實的相處。
—
劉德華愛梁詠琪嗎?我會說,絕對愛得很深。但那為何要與梁詠琪分開?一切都是相處的問題,儘然是愛,我相信沒有人希望每一次都是反台,爆SEED,發脾氣收場吧?要麼忍,要麼就分離,若有理智,分離就是較佳的選擇。但分離不代表不愛,劉德華也連番嘗言,只要打牌,不發脾氣,輸錢,不發老脾,我就娶你。
—
這是何等天大的承諾啊!若果不愛,又豈會許下如此的諾言。劉梁之間經過連番的許諾,失控,再分離,再許諾,不斷輪迴,當中當然有失望,有沮喪,有無力感,劉德華會驚訝為何同樣的事,說了萬九幾次,梁詠琪為何還是反台收場?但,當每次梁詠琪又是以新的職業,新的造型尋找自己,縱然失望,劉德華還是永不放棄,相信對方的每一個可能性,繼續給予對方一個重新選擇反台與否的機會。
—
情若真,不必相見恨晚,但很大程度情就會被情緒控制,被品性的鴻溝所阻隔,常說的「有緣無份」、「因了解而分開」,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在《嚦咕》中,我們能看到劉德華的永不放棄,永不放棄從情緒的深淵中挽救失落的梁詠琪。而現實卻不然,有人可能會輕言放棄,有人可能又會永不言休,其實人與人的情之間,不外乎合理的磨合及妥協,做到和而不同,配合對方之餘,又不會失去自己,接受既有的現實,溝通了解,一起成長,一起進步,迎接夢中的理想,就專屬於這麼的二人,經歷過一切一切的二人。
—
而你,又找到自己的劉德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