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歷史上的今天
1872年:位於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中央公園旁,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館藏超過二百萬件藝術品,整個博物館被劃分為十九個館部。在眾多永久藝術收藏品中,包括許多出眾的古典藝術品、古埃及藝術品、幾乎所有歐洲大師的油畫及大量美國視覺藝術和現代藝術作品。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亞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蘭藝術品。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的大總匯。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一群美國公民於1870年發起構建。當時的發起人包括了商人、理財家、卓越的藝術家與思想家。他們期望博物館能夠給予美國公民有關藝術與藝術教育的熏陶。到現在大都會博物館是當初大小的二十倍。
1877年: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天鵝湖》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
柴可夫斯基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可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後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柴可夫斯基性格內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在與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俄國鐵路大亨富孀通信。後來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後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產而終止時,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鬱的三年後於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後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於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1915年:巴拿馬運河開通。
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總長82公里,該運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美國有在中美洲建造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運河的計畫,是因為船隻從紐約到加利福尼亞必須航行到南美洲最南端繞行合恩角。當時有三種選擇方案,在墨西哥、尼加拉瓜和巴拿馬,後來巴拿馬成為首選方案。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縮短了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比繞合恩角縮短了1萬4千8百公里。運河的主權於1999年交還巴拿馬,由於運河無法通過巨型油輪和現在的大型航空母艦,美國正在計畫在中美洲其它地方開鑿新的運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演奏:奧地利維也納愛樂樂團 Play: Wiener Philharmoniker 指揮:(印度)祖賓•梅塔 Conductor: Mr.Zubin Mehta 1.(奧)約翰•施特勞斯 - 維也納的血統 J. Strauss - Wiener Blut (Waltz) 2...
柴可夫斯基出生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演奏:奧地利維也納愛樂樂團 Play: Wiener Philharmoniker
指揮:(印度)祖賓•梅塔 Conductor: Mr.Zubin Mehta
1.(奧)約翰•施特勞斯 - 維也納的血統 J. Strauss - Wiener Blut (Waltz)
2.(俄)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 - 1812序曲 Peter Ilitch Tchai–kovsky - Overture 1812
3.(英)愛德華•威廉•埃爾加 - 尼洛德慢板 (選自《謎語變奏曲》) Edward William Elgar - Nimrod Adagio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Enigma”)
1.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1825-1899),寫了一首《維也納氣質圓舞曲》 Wiener Blut waltz ,這個Blut 英文是Blood,如果照字面翻譯應是血液,血統等意思,這裡翻譯成氣質實在太妙,和希臘醫生的體液造就性情的說法相吻合,還有把氣質這個詞還原為人的本性,特點,再不要被裝腔作勢來混餚視聽。1837年,奧地利的維也納發生了極為嚴重的經濟危機,各企業公司紛紛倒閉,失業人數大大增加。為了讓人們振作起來,走出對命運和生活悲觀失望的情緒,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了這首《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像一陣清新的風,像一股熱血的暖流,告訴維也納人們,振作血液裡與生俱來的樂觀和堅強,困難必將過去,光明必將來臨。由七首風格各不相同的圓舞曲組成了這首非凡的“維也納氣質”。是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音樂會必演的曲目。說起愛國的樂曲,蕭邦和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是夜不能寐,有家不能歸的思念和悲天憫人。西貝柳斯在《芬蘭頌》裡展現的是莊嚴壯闊,神聖的感情。我們引以為傲的《黃河》更多的是洶湧澎拜,一瀉千里的氣魄。而這首《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卻處處流露出骨子裡的優越,高貴,自豪。
2.《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在「2005 Classical Spectacular」的演出中,《1812序曲》最後一段的場景。
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後來樂曲進入發展部,一個侵略性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後來激烈的主體衝突描繪了殘酷的戰爭。裡面被扭曲的馬賽曲代表著法軍。後來,俄國人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俄國國歌在炮聲鐘聲中把樂曲推至最高潮。
3.回顧十七世紀起的音樂發展,自普賽爾(Henry Purcell, 1659-95)之後,英國幾乎沒有其他舉足輕重的作曲家;直到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的出現,才為英國在十九、二十世紀的音樂發展增添了燦爛丰采。艾爾加出生於英國鄉間小城,父親在當地開了一間音樂店。由於環境使然,艾爾加從小對於音樂就很有興趣,能夠演奏鋼琴,小提琴,還能吹低音管與作曲。艾爾加並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但依靠自學,他努力地開啟自己的音樂創作大門。1899年創作的《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 36),讓這位作曲家首獲極大的成功。
柴可夫斯基出生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今年還未滿17歲的台裔美籍小提琴家--黃凱?,前年就拿下柴可夫斯基大賽、青少年組的冠軍,是台灣第一人。而得獎無數的她,3月8號即將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她個人的小提琴獨奏會;她說自己在五六歲的時候,就決定要走上小提琴的演奏之路,因為音樂對她來說,就是生命。
還不滿十七歲的黃凱?,稚嫩的臉龐、在演出時卻脫去青澀,全神貫注地用手指、更用身體的韻律、演奏著這首薩拉沙泰,看似即興又技巧艱澀的「流浪者之歌」。就是這麼精湛的演出,讓她在2009年成了第一位,贏得柴可夫斯基大賽、青少年組冠軍的台灣裔。但她說自己沒有很在意結果,只要能一直演奏下去、不斷進步就感到滿足。
說話中英文夾雜的黃凱?,其實在美國出生,畫著淡妝下的臉頰、還在冒青春痘,她說自己跟一般的年輕女孩沒什麼兩樣,愛逛街也會聽流行歌,不過每天至少花四五個小時練琴。本來要學鋼琴的她卻意外接觸到小提琴,四歲的時候開始學、從此就無法自拔。
黃凱?在國際獲獎無數,也曾法國、捷克、約旦等國的總統邀約下、公開演出,這次她回到台灣要舉行自己首次的小提琴獨奏會,在父母的故鄉,要用突出的技巧、還有熱愛音樂的全心全意,擄獲台灣樂迷的心。
記者林靜梅應磊奇台北報導。"
柴可夫斯基出生 在 關於《柴可夫斯基天鵝湖音樂故事》三個祕密+樂曲導覽 的推薦與評價
紙上管弦樂團「音樂故事」系列第四彈! 柴可夫斯基 三大芭蕾音樂最終篇《天鵝湖》,重量登場! 獨特的音樂繪本閱聽體驗, 讓孩子在書中讀到音樂, ... ... <看更多>
柴可夫斯基出生 在 夢斷青春,煙雨淚痕轉眼空: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 的推薦與評價
<悲愴>是柴可夫斯基的最後一首交響曲,非常著名也常被演奏,最棒的當然是聽 ... 另外令人惆悵的,是1938年出生的泰密卡諾夫大概不會再來台演出了。 ... <看更多>
柴可夫斯基出生 在 柴可夫斯基仍然無法接受布拉姆斯的音樂 的推薦與評價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5月7號,布拉姆斯與柴可夫斯基兩位大師生日快樂! ... 位大師相看兩厭。 ... 著短小堅實的身材, 堅毅果決的態度, 自然隨性的外表, 幽默快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