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根管治療牙齒斷掉」的推薦目錄: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Dr. 林葳牙科診療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邵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問題] 牙齒裂掉沒救了?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想請問抽過神經的牙齒一定會斷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草屯安馨牙醫診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牙齒斷掉了我完蛋了 -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孩子牙齒撞斷怎麼辦?記住這口訣提高治療成功率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牙齒摔斷了半截怎麼辦? | PTT新聞 的評價
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Dr. 林葳牙科診療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雨天修傘有感-拖延誤事】
這兩天下雨剛好摺疊傘壞掉,下午抽了個空趕緊送修。只見店員熟練地把傘打開、零件換下來,不到五分鐘就修好了。這讓我相當驚訝。
「之前我的雨傘都要修好幾個禮拜,為什麼這次這麼快?」。
「你的傘骨關節的一個螺絲脫落,現場馬上可以幫你換好」店員笑咪咪地把修好的雨傘捲好還給我。
回想過去幾次雨傘壞掉,起初都只是傘骨的零件鬆脫,但我就是心存僥倖,「反正還能將就用」、「明天應該就放晴了」。就這樣,傘骨已經鬆脫了,我繼續硬撐,最後就是整根傘骨斷掉。因為拖延兩個字,原本簡單可以修好的雨傘,變成要送回工廠修一個月。
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從小到大都是在犯類似的愚蠢錯誤?考前才唸書、前一晚才趕報告、車子壞了才想到要保養、身體出狀況才知道健康的重要、牙齒痛到無法忍才看醫生。這樣的情節大家是否都很熟悉?
我們總是告誡病人,牙齒有異狀就要盡快就醫,千萬不要拖延。原本可以簡單填補的牙齒、拖久了就得根管治療裝牙冠、繼續拖延恐怕就只能拔掉。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爛牙引發囊腫、細菌掏空牙床、感染擴散造成鼻竇炎、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甚至危及性命…相信這絕對不是病人和醫師樂見的。
曲突徙薪,小病拖久成大病,看似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今天修好傘的那一刻我自己才有深刻的體悟。想想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愚蠢,或許人類這輩子注定要和拖延的本能對抗吧!
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邵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多人都好怕看牙齒
我呢 是不怕看醫生動手術的人
大至鎖骨斷掉啦 拇指外翻手術啦 小至拔牙植牙
這些對我來說就是平常心平常心,只要信任醫師其他都是一塊蛋糕
兩週前拔左邊智齒,今天要去拔右邊智齒還有根管治療繼續第二階段
不免有點憂鬱
不是害怕看牙
而是
因為會有傷口,還有要吃消炎止痛藥
所以
我
不。能。喝。酒
#根本世界毀滅 #過年完到現在滴酒未喝
#我不怕看牙我怕不能喝酒
38女神節 凍品優惠中
https://popola.tw/38女神節補凍品啦
凍品單件任選95折;5件92折;10件88折
滿2000免運 滿2,888再送購物金288 滿3,888還有POPOLA保溫袋
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想請問抽過神經的牙齒一定會斷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 的牙齒一定會斷嗎我真的好擔心喔一定非帶牙套不可嗎我真的好怕我的門牙突然斷掉= =(健康與養生第1頁) ... 我的臼齒也是做根管治療,沒做牙套結果就裂了一塊下來 ... <看更多>
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草屯安馨牙醫診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斷掉 的牙齒真的還有救嗎?」 還記得之前跟大家說過,找回斷牙就診前的保存方式 ... 先進行#根管治療,再套上#全瓷牙套,之後也能恢復到像一般牙齒,繼續享受美食囉 ... <看更多>
根管治療牙齒斷掉 在 [問題] 牙齒裂掉沒救了?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