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府推動航空城計畫,秉持五心態度協助維護居民權益最大化,保障居住正義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8)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說明桃園航空城計畫地上物補償、安置搬遷等措施。鄭市長表示,在他上任後,桃園航空城計畫大幅轉變,為了透過更透明、民主的方式,讓計畫可以擺脫爭議形成共識,市府在與交通部溝通後,採用全區聽證的方式,辦理30場聽證會,超過2萬人次以上參與,確認航空城計畫對於國家建設的重要性、公益性及必要性,並於107年3月完成都市計畫審議,這是相當重大的里程碑,後續也逐步完成環評、區徵計畫的核定。後續市府同仁將秉持耐心、決心、細心、貼心及暖心的態度協助居民,維護居民權益最大化,保障居住正義。
鄭市長指出,過去桃園國際機場有噪音及禁限建問題,使地方產生交通及環境負擔,為建立機場與地方的共榮關係,市府以新的角度調整桃園航空城計畫,以居民居住正義的角度,提出先建後遷、一里一安置、離村不離鄉等原則,並提出產業發展優先、生態永續優先、文化保存優先等政策,讓航空城計畫在穩定基礎上邁向正軌。
鄭市長提到,目前桃園航空城計畫正處於區段徵收階段,經過徵詢居民選擇補償領地或領錢之意願及土地協議價購過程,約9成以上居民有意願領地,因此有關配地問題,市府規劃平均建地一坪換一坪,農地100坪換41坪建地,大多數土地與比準地地價差約在10%以內,避免全區產生過大的差異。此外,由於安置街廓最小興建面積為100平方公尺,約為30坪土地,若未來居民權利價值不足配回安置街廓最小單位者,不足坪數的補繳差額將按配地後地價8折計算;土地及建物徵收補償費不足購買最小坪數安置住宅者,不足部分的差額,也以8折計算,協助不足30坪的小坪數建物居民重建,達到小房換大房,舊房換新房的目標。另外,市民配地申請過程中,若涉及銀行抵押塗銷,市府也會依分配協議書在補償費額度內代為清償,更加便民。
鄭市長談及,有關地上物補償議題,過去機場捷運A10山鼻站、A20興南站皆按原建物評點補償標準完成拆遷補償,然而對於桃園航空城計畫,桃園於108年重新檢討建物補償標準,使建物評點單價從10.6提高到12.2元,成長15%,而航空城計畫經過複估後,其中合法加強磚造補償平均1坪為9.5萬,鋼筋混凝土1坪為10.2萬,經過評估皆可以滿足重建價格需要。
鄭市長進一步說明,除了居民建物評點單價12.2元外,市府透過優先搬遷獎勵、自願優先搬遷獎勵等方案,分3期搬遷順序先後加發建物補償金或救濟金25%、20%、15%,以加碼25%而言,相當於達到建物評點單價15.2元;又額外追加房租補貼66萬元至80萬元不等,整體加碼後,高於新北市及桃園過往標準,且新北市與台北市有違建不補償之規定,例如新北市對於88年後興建的違建是不補償的,台北市則是84年後興建的違建不補償。然而桃園由於航空城計畫所在地位於大園,曾歷經多項公共工程拆遷,包括桃園機場、機場捷運、國道2號徵收等,不少居民面臨二次拆遷,或是農地違建,因此市府採取新做法,只要居民滿足二次搬遷及程序違建的條件,額外加發特別救濟金,換算後,非合法建物由原有60%提高到90%,再加上50%自拆獎勵金,最高可領到重建價格的135%,也是歷來最優厚的因地制宜方案。
鄭市長強調,在桃園航空城計畫中,有將近6成建築有違章情形,市府不會放棄6成違建居民的權益,目前尚有4,000多件建築正在複估,多是涉及違建認定及拉高補償,因此市府組成認定小組協助認定程序,希望複估在明(110)年1月完成。
鄭市長也指出,桃園航空城預計於113年11月全區動工,市府有4年時間可完成拆遷安置,為加速工程進度,於第一期先取得基本的公共設施、聯外道路、安置區及部分第三跑道及三航廈前期工程所需求的土地,市府規劃第一期優先區搬遷獎勵,讓安置區先行產生,於明(110)年10月取得安置區土地,供興建安置街廓及住宅,以達到先建後遷的目標,工程也相對能夠分階段進展。
鄭市長補充說明,第一期優先搬遷居民必須優先配合搬遷,市府考量居民的權益,加發建物補償金或救濟金25%為優先搬遷獎勵金,房租補助費80萬元(非合法72萬元)及搬遷補助費,作為先行搬遷民眾的安置及補助費用,整體同意率非常高,後續期許地政局、工務局將第一期優先搬遷區同意率提高。而第二期、第三期自願優先搬遷區的認定方式,在尊重居民自願搬遷意願及兼顧可進場施工的效益下,就一定範圍建物自願先遷數量達60%以上,就可先行搬遷,不會產生6成居民與4成居民對立的情形,剩餘4成居民願意等待亦可,市府會再逐步溝通,目前早日期待完成遷建的聲浪愈來愈大,因此市府的優先區政策應更加務實且彈性。
鄭市長說,在安置優先措施上,市府預計興建2,400戶住宅,而桃園航空城計畫區內約有3,000戶,由於部分居民選擇另購房屋,因此統計及調查結果顯示2,400戶住宅足以涵蓋遷建居民需求,保證未來會有剩餘安置住宅;且未來剩餘住宅數,市府則會研議轉型為社會住宅,或進行部分售出等處理方式。針對第一期優先搬遷區者,由於涉及強制性,因此市府優先釋出蘆竹1號、蘆竹2號社會住宅,共530戶作為優先搬遷區的中繼住宅使用;其它第二、三期自願優先搬遷區,市府會透過包租代管方式協助介紹,讓民眾可以無縫接軌,順利搬遷。
鄭市長也說,市府成立安置搬遷服務小組進駐協助重建,以居民權益角度面對面解決問題,同時提供建築設計圖、委託推薦優良營造廠、提供建築師公會駐點免費諮詢及專案加速發照等服務,未來也會協助協調相關管線申請及配置服務,讓欲自行重建的居民有選擇性。
鄭市長提出,有關市府協助興建透天安置住宅的部分,由於興建透天住宅所需土地及建物興建成本相較選購安置住宅費用會大幅增加,然而根據意願調查,具有較高配地權利價值地主皆希望自行重建,不希望集中且標準化,未來高權值居民仍有意願,市府會協助遴選優良的營造廠,協助有意願的民眾自行興建。此外,考量居民重建或購買安置住宅需要辦理貸款,為讓民眾負擔減輕、降低貸款成本,市府與財政部、金管會、銀行合作,未來會成立安置融資服務平台,邀請銀行提供低利貸款方案讓市民選擇,減輕貸款成本負擔。
鄭市長談到,市府辦理航空城計畫經複雜研商後列10大優惠方案,未來居民安置地區皆位於捷運站旁,且擁有良好的公共建設,相信會大幅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達成國家建設兼顧居住環境的目標。
桃園市社會住宅包租 代 管 第 三 期 計 畫 申請須知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都社宅進度大評比】
#新聞稿全文
記者會圖表手版與新聞稿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以下簡稱本聯盟)自2010年成立以來,便積極倡議政府應興辦社會住宅,經多年努力與各界關注支持,現已成為中央政府重要住宅政策,蔡總統亦提出「八年20萬戶」的建設目標。又社會住宅建設推動,除中央積極任事外,地方政府更是不可或缺的要角,事實是,對社會住宅需求最為殷切的六都,甚至早於中央於2014年便提出推動目標 。
孰料,在去年地方選舉後不到半年時間,卻看到若干地方政府在推動上「不進反退」,甚至拋出「沒有需求 」 、「不用再蓋 」 的說法。就此,本聯盟特召開記者會,除予以駁斥釐清,並配合「八年20萬戶」政策推動滿三週年之際,對六都推動進度進行評比。
【再次釐清:社會住宅沒有需求嗎?】
推動興辦社會住宅,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執行上進度不如預期,本可理解。但近期出現的問題是,是對「為何推動社會住宅」的認知出現動搖,即出現「沒有需求」、「不用再蓋」這樣的說法,事實是如此嗎?
▲ 就客觀需求數據:依104年衛生福利部的調查 ,僅《住宅法》規定應優先保障的弱勢族群 部分,社會住宅需求戶數達27萬戶(參見表一);如再考量社宅亦應提供青年及其它一定收入以下且無自有住宅的民眾,那所需數量將會進一步大幅攀升。換言之,民眾潛在需求量遠高於20萬戶。
▲ 就實際申請意願:根據107年住宅需求動向調查(調查對象符合社會住宅申請資格者),若在希望的地區範圍內有社會住宅,臺北市有 63.8%會申請社會住宅,新北市與桃園市約五成會申請。此外,台中豐原安康社宅中籤率11%、桃園中路二號社宅中籤率11.75%,雙北社會住宅中籤率更是幾乎不超過10%,甚至板橋府中社宅為2.3%,行天宮公宅只有1.7%的機率,比高普考錄取率還低。一言蔽之,供不應求!
▲ 就國際比較標準:以台灣878萬戶住宅量來看,縱使20萬戶社會住宅達成,僅佔住宅存量2.2%,仍遠落後日、韓6%的水準,更遑論OECD各國平均10%以上的狀況。
因此,八年20萬戶社會住宅,絕非好高騖遠目標,就客觀需求數據與實際申請意願來說,更是可以打臉「沒有需求」、「不用再蓋」的說法。本聯盟嚴正呼籲,請政治人物不要再說謊!
【績效期中考:六都社宅推動進度評比】
正因人民的客觀需要,或是居住意願上,社會住宅有其必要,因此,本聯盟明確支持八年20萬戶的政策目標。適逢該政策推行迄今滿三年,且六都社宅推動更已逾四年,有必要針對實際推展績效做一評比。以下由表現最差的依序開始說起:
▲ 高雄市:等無車
高雄市於過去四年就社會住宅推動十分消極,僅規劃興建1165戶(含包租代管,以下同),遠遠低於市民需求。而新市長韓國瑜除了「發大財」口號外,對社會住宅推動興建沒有任有計畫,因此是「等無車」。
▲ 台南市:剛開車
台南市在過去四年完全沒有規劃興建任何社會住宅,與高雄同列負面教材,十分糟糕。所幸,新任市長黃偉哲於近期提出四年興建2000戶目標,晚到總比不到好,因此是「剛開車」。
▲ 台中市:開倒車
台中市原本在過去四年作為積極,孰料,新任市長盧秀燕竟主張台中市民「沒有需求」,沒有任何新計畫,甚至還撤銷北屯區太原段一期(450戶)、北屯區東山段(330戶)、豐原火車站後站(72戶)、南屯區建功案(84戶)、東區練武段(270戶)等案共1206戶,目前累計規劃興建5965戶,不進反退,因此是「開倒車」。
▲ 新北市:開慢車
新北市過去四年社會住宅也有一定的績效,累計規劃興建10208戶,然對比其人口規模、需求量,規劃興建的目標相對偏低(其中約佔三分之一數量的林口社宅還是別人幫他們蓋的)。現任侯友宜市長也願意繼續推動,但僅承諾至少再多蓋3000戶,坦白講還是偏低,所以是「開慢車」。
▲ 台北市:踩剎車
台北市在過去四年規劃興建努力與績效為全國之冠,累積規劃興建20487戶,這點必須要先予以肯定。熟料柯市長到了第二個任期,卻拋出空屋多「不用再蓋」的說法,原承諾接下四年繼續推動的30000戶進度,瞬間減速僅再建1807戶(市府雖有新聞稿澄清但還是迴避目標),這絕對是「踩煞車」。
▲ 桃園市:準點車
桃園市過去四年的社會住宅推動績效僅次於台北市,累計規劃興建12496戶,然對比其人口規模與需求數量,在六都中成績絕對亮眼。且鄭文燦市長在第二任期內,迄今並無毀棄其兩萬戶的承諾目標,就此觀之,可稱之「準點車」。
發言代表: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彭揚凱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葉大華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教育推廣部主任 楊書瑋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 孫一信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 李盈姿
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理事長 解慧珍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呂秉怡
桃園市社會住宅包租 代 管 第 三 期 計 畫 申請須知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高雄市:等無車
▲ 台南市:剛開車
▲ 台中市:開倒車
▲ 新北市:開慢車
▲ 台北市:踩剎車
▲ 桃園市:準點車
【六都社宅進度大評比】
#新聞稿全文
記者會圖表手版與新聞稿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以下簡稱本聯盟)自2010年成立以來,便積極倡議政府應興辦社會住宅,經多年努力與各界關注支持,現已成為中央政府重要住宅政策,蔡總統亦提出「八年20萬戶」的建設目標。又社會住宅建設推動,除中央積極任事外,地方政府更是不可或缺的要角,事實是,對社會住宅需求最為殷切的六都,甚至早於中央於2014年便提出推動目標 。
孰料,在去年地方選舉後不到半年時間,卻看到若干地方政府在推動上「不進反退」,甚至拋出「沒有需求 」 、「不用再蓋 」 的說法。就此,本聯盟特召開記者會,除予以駁斥釐清,並配合「八年20萬戶」政策推動滿三週年之際,對六都推動進度進行評比。
【再次釐清:社會住宅沒有需求嗎?】
推動興辦社會住宅,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執行上進度不如預期,本可理解。但近期出現的問題是,是對「為何推動社會住宅」的認知出現動搖,即出現「沒有需求」、「不用再蓋」這樣的說法,事實是如此嗎?
▲ 就客觀需求數據:依104年衛生福利部的調查 ,僅《住宅法》規定應優先保障的弱勢族群 部分,社會住宅需求戶數達27萬戶(參見表一);如再考量社宅亦應提供青年及其它一定收入以下且無自有住宅的民眾,那所需數量將會進一步大幅攀升。換言之,民眾潛在需求量遠高於20萬戶。
▲ 就實際申請意願:根據107年住宅需求動向調查(調查對象符合社會住宅申請資格者),若在希望的地區範圍內有社會住宅,臺北市有 63.8%會申請社會住宅,新北市與桃園市約五成會申請。此外,台中豐原安康社宅中籤率11%、桃園中路二號社宅中籤率11.75%,雙北社會住宅中籤率更是幾乎不超過10%,甚至板橋府中社宅為2.3%,行天宮公宅只有1.7%的機率,比高普考錄取率還低。一言蔽之,供不應求!
▲ 就國際比較標準:以台灣878萬戶住宅量來看,縱使20萬戶社會住宅達成,僅佔住宅存量2.2%,仍遠落後日、韓6%的水準,更遑論OECD各國平均10%以上的狀況。
因此,八年20萬戶社會住宅,絕非好高騖遠目標,就客觀需求數據與實際申請意願來說,更是可以打臉「沒有需求」、「不用再蓋」的說法。本聯盟嚴正呼籲,請政治人物不要再說謊!
【績效期中考:六都社宅推動進度評比】
正因人民的客觀需要,或是居住意願上,社會住宅有其必要,因此,本聯盟明確支持八年20萬戶的政策目標。適逢該政策推行迄今滿三年,且六都社宅推動更已逾四年,有必要針對實際推展績效做一評比。以下由表現最差的依序開始說起:
▲ 高雄市:等無車
高雄市於過去四年就社會住宅推動十分消極,僅規劃興建1165戶(含包租代管,以下同),遠遠低於市民需求。而新市長韓國瑜除了「發大財」口號外,對社會住宅推動興建沒有任有計畫,因此是「等無車」。
▲ 台南市:剛開車
台南市在過去四年完全沒有規劃興建任何社會住宅,與高雄同列負面教材,十分糟糕。所幸,新任市長黃偉哲於近期提出四年興建2000戶目標,晚到總比不到好,因此是「剛開車」。
▲ 台中市:開倒車
台中市原本在過去四年作為積極,孰料,新任市長盧秀燕竟主張台中市民「沒有需求」,沒有任何新計畫,甚至還撤銷北屯區太原段一期(450戶)、北屯區東山段(330戶)、豐原火車站後站(72戶)、南屯區建功案(84戶)、東區練武段(270戶)等案共1206戶,目前累計規劃興建5965戶,不進反退,因此是「開倒車」。
▲ 新北市:開慢車
新北市過去四年社會住宅也有一定的績效,累計規劃興建10208戶,然對比其人口規模、需求量,規劃興建的目標相對偏低(其中約佔三分之一數量的林口社宅還是別人幫他們蓋的)。現任侯友宜市長也願意繼續推動,但僅承諾至少再多蓋3000戶,坦白講還是偏低,所以是「開慢車」。
▲ 台北市:踩剎車
台北市在過去四年規劃興建努力與績效為全國之冠,累積規劃興建20487戶,這點必須要先予以肯定。熟料柯市長到了第二個任期,卻拋出空屋多「不用再蓋」的說法,原承諾接下四年繼續推動的30000戶進度,瞬間減速僅再建1807戶(市府雖有新聞稿澄清但還是迴避目標),這絕對是「踩煞車」。
▲ 桃園市:準點車
桃園市過去四年的社會住宅推動績效僅次於台北市,累計規劃興建12496戶,然對比其人口規模與需求數量,在六都中成績絕對亮眼。且鄭文燦市長在第二任期內,迄今並無毀棄其兩萬戶的承諾目標,就此觀之,可稱之「準點車」。
發言代表: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彭揚凱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葉大華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教育推廣部主任 楊書瑋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 孫一信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 李盈姿
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理事長 解慧珍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呂秉怡
桃園市社會住宅包租 代 管 第 三 期 計 畫 申請須知 在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兆基- पोस्टह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包租代管方案活動對象僅限: 1. 參加桃園市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第三期計劃之房東房客。 2. 租賃契約於111年04月22日至111年07月31日期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