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要不要做馬克操?繩梯會不會練到速度?
人類嬰幼兒時期從抬頭、翻身、滾動、爬行、坐起、站起、跑、跳,是一長串逐漸發展的過程,之所以必須這樣按部就班不外乎是因為人體還在發育當中,不得不配合大腦、神經、肌肉…等的發展速度。
類似的發展概念很常被延伸用在動作學習或技術練習,教學現場也多普遍認為將任何技術拆解成步驟1234分開練習,最後再將其結合是最正確的教學過程,而這樣的概念不外乎是受嬰幼兒的動作發展進展影響,也是為何常常有人說先學會走再想著怎麼飛,對於教導完全陌生的肢體動作,或許這樣子是可行的,但若對象並非是完全菜鳥,那依樣畫葫蘆把所有動作、技術都拆開,或想透過類似的動作模式去達到所謂“遷移”會是有效的練習方式嗎?
上述的拆解概念用在動作學習、技術練習領域時,如果是將“結合型的技術”拆解,對於新手教學是較具可行性的,比如說:傳接球投籃,拆開成傳球練習、接球練習、投籃練習,之後再將三種技術結合,或是:桌球正手切搓(拉)殺的連續技能,拆開成切球練習、搓(拉)球練習、殺球練習,之後再將三種技術結合。
然而,如果是想將“單一動作”拆解、使用輔具、或類似的動作模式去改善單一動作、技術,恐怕只是徒勞無功,比如說:將桌球殺球動作分解成踩腳步、預備引拍、瞄準、擊球、跟隨動作、還原,或:拿負重桌球拍反覆進行切球動作的揮空拍練習,嘗試藉此去改善實際切球時的表現,又或:想採取田徑馬克操來修正跑步技術。
人體的每一個動作在腦中都是以不同的模式被儲存,這種模式是由不同的內在神經元連結運動單位組成,當然並非如此簡單,每一個動作需要何種神經元、發送何種神經衝動、徵招多少運動單位…等等,都是相當精細且不一樣的,同時每一個動作在進行時,肌腱、關節、肌肉都無時無刻給予大腦回饋並影響著動作,而神經衝動在體內的傳導速度最快可達120m/s,研究還發現,手呈現握住槓鈴與手呈現拿著不同物品時,大腦被激活的區塊是不一樣的,就因為大腦與神經肌肉系統的超高複雜程度,使得神經肌肉的模式產生了特殊性。
因為這種特殊性導致想要修正單一動作模式,只能靠著反覆進行該動作,並且在動作執行過程中自覺關注的去嘗試改變動作,而結合型的技術練習方式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它是由一連串的單一動作結合,因此分開來打磨每一個動作是具有意義且不違背特殊性,但是…如果這樣的結合型技術已經被掌握,並且已變成了動作模式被儲存,便很難透過拆解訓練去得到提升,比如說:變向運球-轉身過人上籃,這個技術在被以模式儲存之前,可以分解成變向運球、轉身過人、上籃,但如果今天是一位有經驗的球員,想要修正這項結合技術中的細節,就只好進行完整練習去修正了,比如說:轉身角度不夠犀利、落腳位置不夠好…之類,此時最好的修正方式就是不斷進行變向運球-轉身過人上籃,並由教練或球員有意識的在修正點做出動作控制,去成功修正原有的模式,而且要不斷練習成功的模式,才足以覆蓋掉原先的舊有模式。
看到這裡,馬克操,到底對於修正跑步技術有沒有用,答案應該是負面,原因是:
1.由特殊性原則可以了解到,其實馬克操的每一個動作,對大腦來說都是不一樣的動作模式,不斷修正馬克操只會讓馬克操越做越好看,對實際跑步時的遷移效果恐怕微乎其微。
2.接觸到馬克操的人,多是在跑步動作模式早已經進入自動化之後才接觸到,因此,假設馬克操有真正的遷移效果,可能只對初學者、跑步經驗較少的人有幫助。
3.研究顯示嘗試以自覺關注去改變已經自動化的動作,會導致原本的動作模式失去動作經濟性,甚至降低表現。
4.將完整動作拆解的分解練習,會因為過度關注某個時機點,使得在進行完整動作時出現不順暢而降低動作經濟性,但確實可能有人會意外在這個不順暢的時間做出對的動作。
有人會說:跑姿很漂亮的人,都做很多馬克操啊?
A:那是因為希望跑姿漂亮的人,除了比較願意去做馬克操,也同時會進行大量的實際跑動,而真正的修正效果是在這些跑動過程中發生的,同時,做馬克操的少數遷移效果是:習慣在練習動作過程中接收回饋,然後自覺關注的去嘗試修正動作,這樣子的注意力使得在真正跑動時,也能夠有較高的自覺關注去突破已經變成自動化的動作模式,這也解釋為何馬克操做得爛的人,通常跑姿可能比較差,因為他們對於回饋與嘗試修正的成功經驗很少,也可能是本身神經傳導比較慢,好的運動員神經傳導到四肢速度可達65-75m/s,普通人只在35-55m/s,因此普通人肢體學習、控制效果較差,而Curry連高爾夫都打得比一般人好。
也有人問:為什麼這麽多人在教馬克操?
A:1.不知道這件事2.不做良心不安3.純粹拿來熱身4.可能提高對身體動作關注的經驗5.新手與身體活動經驗少的人,做了可能會進步。
以上內容不含直腿蹬地、跨步跳...之類的動作,馬克操的部分淺談到此,“繩梯會不會練到速度?”會!但只限於做繩梯時的速度提升。
文章過長,全文請到Medium
搜尋Coach Max Hsieh 閱讀
如果你對田徑訓練、運動表現訓練、肌力與體能、或是健身有興趣的話,希望Max在這裡的分享對你有點幫助,一起進化成更好的人/更強的人!
喜歡/有幫助,就按個Like/轉發!
#訓練知識 #ㄧ級訓練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田徑 #教練 #健身 #速度訓練 #馬克操
桌球正手擊球動作 在 桌球旅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桌球注意力學問多,到底有哪五類呢?快來看泰廷諮詢師的分析吧!
注意囉!桌球的注意力,出乎你想像的多
常看到桌球招生廣告內容,大多提到打桌球對視力保健有益處,其原因主要來自於訓練能改善睫状肌的能力,促進眼球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達到改善假性近視的目的。然而打桌球時的注意力除了對視力有幫助外,還有其他好處或意義嗎?
首先,我們必須對注意力有基本的認識。Sohlberg 與 Mateer(1989)提出注意力的階層模型,包含五種注意力的成份。第一、集中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對特定的視覺、 聽覺或觸覺刺激分開做反應的能力。例如:看對手發球時,球接觸球拍的角度、聽球拍擊球的聲音,以及觸碰球和球拍的感覺,理解這些感官刺激可以增進對球旋轉、速度與力量的判斷。第二、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指的是警覺性和專注力,在進行連續性和重複性的活動時,其行為能維持一致性的能力。例如:重複練習拉球時,能控制球在固定擊球時間打到,就是我們常說的「盯緊球,不要讓球跑掉了!」第三、選擇性注意力 (Selective attention):當面對分心或競爭刺激時,維持行為或認知的能力。例如:當觸網或擦邊球發生時,還能專注在現場情緒不受影響;或者在打球時不會受到觀眾叫喊聲的影響,能夠專注在每一球。第四、轉移注意力 (Alternating attention):指的是心智彈性,能夠轉移注意力並能在不同認知需求作業中遊走的能力。例如:閃身抽球後將注意力放在撲正手位的前衝拉球。第五、分散注意力 (Divided attention):這是最高層級的注意力,指的是同時回應多重作業或多重作業需求的能力。例如:打球時,除了接發球技術展現外,還要注意連板的結合與落點的搭配。
就時間而言,注意力可以細分到200毫秒的差別,比賽可能就差200毫秒的移位,例如接發球判斷等;或者再幾秒鐘的每一球策略擬定,表現前例行性動作等;接著到更長一點的暫停一分鐘教練的整體策略分析;再到一整天的比賽狀況調整,更進一步的注意力則放在訓練期的調整與模擬;最長的注意力則是選手一輩子對桌球的熱愛以及投資自己的概念。
這些桌球相關的注意力,你都注意到了嗎?花點時間全盤考慮注意力相關的議題,或許對你注意力資源分配能有更周全的部署,甚至利用你的注意力優勢來掌控局勢。未來你就是桌球界注意力的行家,「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運動心理諮詢師 陳泰廷
Email: [email protected]
感謝鰩鰩老師潤稿
參考文獻
McKay Moore Sohlberg, Catherine A. Mateer (1989).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桌球正手擊球動作 在 為"身前擊球"…… 打桌球球的一點點小竅門1 ... 的推薦與評價
沒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費力、大動作、沒有效率而且又不轉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個關節陸續一氣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 <看更多>
桌球正手擊球動作 在 桌球基本動作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推薦與評價
七、推擋球推擋多用反手方,動作猶似反手攻, 前臂發力向前下,傾拍推擋球上中。 八、搓球拍先稍仰後平送,向前摩擦球下中, 手腕配合小臂動,球轉不轉靠腕 ... ... <看更多>
桌球正手擊球動作 在 [心得] 個人正手拉球的最後一塊拼圖-捏球拍- 看板tabletennis 的推薦與評價
原本想等工作有空的時候再來寫這篇心得感想
儘管大拇指已經快抽筋
但還是忍不住開心想分享
因為這是我個人桌球這運動的最後一塊技術拼圖
-正手拉球手指的運用
儘管能學的東西還很多
但是這運動我已經沒有遺憾及滿足了XD
下面分四個部分談:
一、閒聊部分:
以前在板上問過幾次正手拉球的問題
每次體會都不一樣,也都的確有所進步
隨著整體發力的協調讓力量增加
儘管穩定度有提升
但總覺得這拉球控制性總是不到位
感覺像是車子塞了高馬力的引擎
卻難以控制的感覺
沒辦法到隨心所欲的控制落點
發小力量也沒辦法改善
我以為是全身發力方向的不正確
或者是擊球點的錯誤
在苦惱之際,上週看著方博的正手教學影片在發呆
突然想到說不定是正手揮拍不完整,導致練習對拉很順暢
但實戰中沒揮拍完整導致噴出去
今天帶著這個實驗性質來球場練球
跟球友聊天聊著
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想起房胤池教手指捏球拍的影片
然後配合自己的概念去執行
結果突然像是被電到一樣
正手拉球產生了質的變化
因為以往無法理解捏拍有什麼用處
而且自己也無法體會,所以一直都沒認真的要去知道答案
直到今天的靈感讓我體驗到不一樣的拉球
下面分享具體我捏球拍的操作步驟
二、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捏拍的操作心得分享:
1.首先,先要理解正手拉球時,球拍是個離心力產生的過程
2.為了要防止拍子飛出去,擊球瞬間大姆指要“發力扣在”拍柄的斜坡
3.食指也要同時夾住球拍
基本上捏球拍的感覺就已經完成最重要的部分了
4.在前兩指有體會的基礎上,後三指稍微含著球拍
手感會更佳
三、 技術體會心得:
持球手感之強烈前所未有,而且弧線及落點的控制變得隨心所欲
這也與我身體的力量完成了連結
靠著身體力量傳遞到手的揮拍軌跡
然後藉著離心力,用手指出力扣住球拍
將全部的力量灌到球上完成擊球
手跟球拍完美的結合,造就這強烈的手感
也瞬間能體會什麼是用手指控制弧線軌跡跟落點
原本認為觸球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怎麼可能還能用手指控制軌跡
但是傑克,真的就是這麼神奇!
今天各種實驗,就算小力量的全身運動
也能體會到手指發力的感覺,不止球嘎嘎穩定
而且還特有手感
甚至有意識的不用身體發力
光靠手臂加手指向前,都具有一定的弧線控制能力
但畢竟這是全身性的運動,能調整的範圍還是有限
最後是用全身的力量來拉球
我練習對拉的時候
有些球甚至沒有特別去想要怎麼動作
立著拍面,用全身的力量去掃,球就是很有把握的進到檯面
更驚豔的是起下旋球
小力量,只要動作做完整,也能輕易將半出台的下旋球拉成前衝
而且兩大角度只是稍微的調整而已
可惜這時候大拇指已經快抽筋了
不然真的很想比賽試試看
2023.06.16單打實戰心得補充:
面對每次都過不了關的直板球友,這次大戰五局艱苦拿下
個人總結比賽的幾個特點,算是有個瓶頸的突破:
1.正手的起板扎實的提升穩定度,每局至少多拿下2分,一來一往相差4分,進步明顯。
2.咬球太實尚未習慣,很多半出台拉丟,而且是出界的非常離譜XD
3.最後一分正手退台救球,拉出彩虹球,但因為多加手指的力量,以往已經出界的球
這次剛好落到對方正手位邊角,12:10拿下,算是有點戲劇性的結局。
4.多顆反手側身位正手拉球穩定度提升,而且角度十分刁鑽,以往會大開大合的去拉這顆球
進球率可能要看當天發揮,但現在球的軌跡明顯比較銳利,穿透性如同方博說的,的確比較好,超過預期的實戰成果。
5.動作可以更精簡,整體技術銜接變得更加流暢及力量收放更有餘裕。
6.反手起板更穩定有力,這應該單純當天手感比較好,不知道改了什麼。
簡單總結,因為正手技術的完整,動作破綻變小,讓整體技戰術使用更靈活及有威力
以後就真的可以各種玩球了XD
四、桌球這運動的心得:
簡單分享我一路走來桌球練習重點順序
**技術:
1.首先是以髖主導,帶動選擇正反手擊球
2.再來是腳步,我一直認為腳步是所有運動的靈魂所在
也是因為我對腳步及髖發力的執著
我在學習重訓、羽球、拳擊等運動時
上手的速度比普通人都還要快
幾個教練都有嚇到,所以桌球真的是很好的運動無誤!
3.再來是擊球意識,基本上我要求,球的運動軌跡不能打成拋物線
弧線越平,向前衝擊對手的力量越多
弧線越拱等於保險加得越多為原則在調整自己的動作
4.最後是今天體會的手指發力!
**心態:
1.不要執著“單項技術”,這是全身性的運動
當有一項技術卡殼,一定要全方面的檢討自己
說不定那個不經意忽略的點,就是解開問題的鑰匙
就像今天的我一樣。
2.另外前面文章分享的框架,有興趣的版友可以往前翻
這邊不贅述了。
3.我現在都是以賽代練,如果有人跟我一樣,我每場比賽都是全力以赴
儘管輸多贏少,但這讓我更能知道自己不論意識上還是技術上的缺點去著手修正。
4.還有要有老子一定要把技術打通的勇氣及執著
基本上正手拉球一直是我心裡過不去的坎,
一路走來,我的反手永遠都比正手好
雖然已經沒有學生時代的練球時間跟精力,但
靠著熱情跟全世爆的教學影片,還有球友們的指導
也讓我技術還是能持續的進步
直到今天的突破,我算是正式從桌球這運動畢業了XD
腳步到髖發力及原本最不重視的手上技術結合起來
結果呈現出來的桌球美感
我已經滿足
至於以後技戰術的結合磨煉精進,能走多遠,我似乎沒這麼在乎了
這邊也簡單回應一下上面某篇同學正手拉球的疑問
我認為再好的技術知識,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跟框架
才能在練習的路上不斷地修正自己
不至於拘泥一個細節而繞不出來
相信自己,然後不斷地學習知識去練習實踐
直到完成你心目中的拉球。
而我也大概能理解為什麼sky這麼強調手部的運動了
的確很重要
但網路看過這麼多中國職業選手的教學
只能說抱歉了sky,我還是認為不是手帶腰這種練法(非戰,純粹個人認知)XD
以上分享,也謝謝桌球板板友的不吝指教,讓我學球的過程中不寂寞,知道還有很多的球
友也在努力鑽研技術讓自己進步。
祝大家球技進步如馬龍一樣威猛,我先從桌球這運動下課了。
B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6.1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bletennis/M.1686664872.A.19D.html
討論到技術細節,這已經是精益求精的部分,“需要“做到這個部分的分數通常也不低
就像是寫一張考卷,追求70、80分一定是從大分數開始把握拿起
而追求99、100分就需要掌握所有細節
所以你的追求是佩服的,但我覺得不適合大部分的人
手找球
但基本上,找球大部分時間還是大範圍的腳步跟重心的移動,還沒熟悉的人理解成用手會讓人動作框架會被拖垮[m
※ 編輯: chopeter2002 (36.236.6.121 臺灣), 06/15/2023 22:43:14
※ 編輯: chopeter2002 (36.236.10.183 臺灣), 06/17/2023 16:18: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