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季展望系列演講
#把握最後五場次 #5月3日 #星期五
二十世紀初的1919年,艾丁頓爵士驗證了愛因思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預測,人們第一次知道,我們生活的時空會被巨大質量扭曲,從此之後,對宇宙的瞭解就在廣義相對論的規範下逐漸展開。但到了二十世紀末,科學家發現了宇宙在加速膨脹,引出了暗能量的存在,即使當年愛因思坦提出的宇宙常數,在本質上和數學上都和暗能量的形式相當接近,但廣義相對論卻無法解釋一個加速膨脹的宇宙!即使在上個世紀中,宇宙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但至今我們對宇宙的瞭解,可能還停留在前哥白尼時代!也因此為了紀念人類認知「時空扭曲」一百年,2019年春季展望就以此為主軸,發展出八堂宇宙基礎課,邀請中研院、台灣大學,和中央大學的教授學者,就愛氏和霍京的生平、時空扭曲的必要性、暗物質的搜尋、暗能量的本質、宇宙微中子的觀察,以及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等主題,作出八堂精彩的課程,提供對宇宙探索的基礎瞭解,也為展望聽友大眾解惑!
❓還沒參加過精彩的演講嗎?快看五月份的場次:
➡5/03
△把太魯閣搬到南極?─從宇宙微中子的特異事件談起
南智祐教授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5/10
△為什麼非彎曲時空不可?─愛因斯坦的洞見
高涌泉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5/17
△天才的軌跡─從愛因思坦到霍京
陳丕燊教授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暨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
➡5/24
△為什麼霍京每次打賭都會輸?─從桌型類比黑洞談起
陳丕燊教授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暨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
➡5/31
△經由重力透鏡探索暗物質─Looking at dark matter through gravitational lenses
梅津敬一教授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科技部2019春季展望系列演講
‧ 時 間:2019/3/29 ~ 5/31,每週五晚間7點到9點 (4/5、4/19不舉辦)
‧ 地 點:臺大應用力學所一樓國際會議廳
‧ 主持人: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張顏暉 主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孫維新 館長
‧ 補助單位:科技部
‧ 協辦單位:LeCosPA、科學發展、Discovery、科學人、News98、泛科學、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 聯絡電話:(02) 3366-9730
‧ E-mail: ntuprospect@phys.ntu.edu.tw
參加方式:(6:30PM入場)
‧ 現場報名:
演講當日5:30PM開始於會場領取入場券。
‧ 網路報名:
於網路報名系統登記,當天入場前先至服務台報到。
MYNTU>https://my.ntu.edu.tw/actregister/sessionList.aspx…
演講須知:
‧ 本系列講座完全免費,因座位有限,請提早到場。
‧ 講座適合12歲以上的觀眾參加,須遵守主辦單位規定。
‧ 現場備有茶水,請自行攜帶杯具盛裝,場內嚴禁飲食。
‧ 歡迎現場參加,演講也提供線上直播,請參考下方網址!
活動獎勵:
‧ 參加者可獲贈科技部《科學發展》月刊1本,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 全勤者可獲贈科普書籍1本(需集滿8場戳章)。
‧ 每場核發教師學習與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
活動網站:
[1]-展望講座Youtube直播頁面 https://goo.gl/42tPuR
[2]-展望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tuprospect
[3]-展望官方網站 http://prospect.phys.ntu.edu.tw
[4]-展望線上影音收看 http://knowledge.colife.org.tw/starphy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的推薦目錄: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新聞] 圓大學同窗天文夢台大次震宇宙館落成- 看板sky 的評價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臺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競圖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落成啟用儀式】... 的評價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台大次震宇宙館開放時間-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台大次震宇宙館開放時間-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 的評價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賀🎉臺大陳丕燊教授以研究類比黑洞‧榮獲法國巴斯卡講座】
國立臺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最近獲得世界著名的法國巴斯卡講座(Blaise Pascal Chair)殊榮(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ise_Pascal_Chair)。從1996年起,「法蘭西島」(Ile de France − 即大巴黎地區)政府設置巴斯卡講座,獎助國際頂尖學者至大巴黎地區的高等教育院校擔任講座並主持尖端研究,每年在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四大領域中選拔四位國際頂尖學者擔任講座。成立至今,已有多位巴斯卡講座獲獎者榮獲諾貝爾獎、沃爾夫獎(Wolf Prize)等榮譽,所以迅速成為國際學術界的重量級獎項。
布萊茲‧巴斯卡(1623-1662)是十七世紀法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氣象學家、音樂家、教育家、哲學家、神學家。他並且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計算機的人,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法國政府以巴斯卡來命名這個函蓋多領域學術的講座,十分恰當。
巴斯卡講座主辦單位宣布(https://www.iledefrance.fr/…/chaires-blaise-pascal-2018-les…),陳丕燊教授將以巴斯卡講座的身份,「在法國高等綜合理工大學(École Polytechnique)的超強雷射實驗室(LULI)主持類比黑洞的實驗,模擬黑洞蒸發晚期,來檢驗信息是否會隨「黑洞蒸發」而遺失。」這個實驗的理論構想是他與今年(2018)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傑拉。慕儒(Gerard Mourou)教授於2017年所共同提出,以超高功率雷射射進有密度梯度的電漿靶中,打造加速的「飛翔鏡」(flying mirror)做為類比黑洞,來探索黑洞霍京蒸發是否導致信習遣失的問題。這個「信息遺失悖論」暗示愛因思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二十世紀兩大物理學革命-之間,可能存在矛盾。霍京(Stephen Hawking)及當代最聰明的物理學家們爭辯了40年而仍然沒有解決。陳丕燊教授表示:「去年我和慕儒提出這個概念之後,我就立即組織了一個國際合作團隊AnaBHEL (Analog Black Hole Evaporation via Lasers),以實驗來檢驗這個悖論。很榮幸能夠得到巴斯卡講座的肯定,這讓我能夠進一步推動AnaBHEL實驗。」
卄多年來巴斯卡講座得主大約100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歐美國家學者的天下,在亞洲地區只有日本曾經有一兩位獲獎。陳丕燊教授為臺灣第一位獲獎者。今年的四位巴斯卡講座得主,兩位來自美國,一位來自歐洲希臘(在德國任教),而提到陳丕燊教授時,則註明他來自臺灣的國立臺灣大學。這不但是他個人的榮譽,也是臺大及我國的光榮。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NTU #巴斯卡講座 #BlaisePascalChair 🎉🎉
#再次恭喜陳主任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類比黑洞」可能解答四十年未解決的重要物理悖論】
臺法兩位科學家提出一個新穎的實驗構想,建議在實驗桌上打造出黑洞,來檢驗黑洞霍京蒸發是否真的會導致信息遺失。這個黑洞信息遺失悖論已經困擾了物理學界四十幾年,因為它撼動了物理學的根基。
自從霍京(Stephen Hawking)教授在1974年結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場論,發現黑洞蒸發效應(圖一左)以來,物理學界對於黑洞蒸發是否會導致信息遺失,持續進行了正反兩面的爭論,幾乎所有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學家都加入了這埸「黑洞戰爭」。信息遺失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觸及了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出發點,那就是在任何一個物理的過程中,它的機率必須守恆。而黑洞霍京蒸發卻似乎破壞了這條基本戒律。它暗示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這廿世紀的兩大物理革命以及所有近代物理的基礎,或許不能相容。
雖然這個議題如此重要,可是四十年來它的研究僅止於理論的爭辯而極少實驗進展。這主要是因為黑洞信息遺失問題的關鍵點是在黑洞蒸發的晚期、當它快要燒完的時候,而宇宙中絕大多數的黑洞都比太陽的質量還大。根據理論,這種黑洞要完全蒸發,需要10的67次方年之久,而宇宙從大霹靂到現在,才不過138億(1.38×10的10次方)年。相對於黑洞的壽命,它們都還在嬰兒期。所以即使能觀測到(例如2016年 LIGO 發現釋放重力波的黑洞),也無法對信息遺失問題罝一詞。
今年1月23日,國際重量級物理學術期刊《物理論壇通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發表了臺大物理系及天文物理所教授兼「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陳丕燊與法國綜合理工大學(Ecole Polytechnique)教授兼「國際超強雷射科技中心」(IZEST)主任Gerard Mourou 共同撰寫的論文。兩位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一個新穎的實驗構想,利用日新月異的超強雷射及奈米技術打造「類比黑洞」,來模擬黑洞蒸發的晚期。
跟據愛因思坦的「等價原理」,加速的反射鏡和黑洞在某些物理機制上很相似。譬如說,兩者都有「事件視平線」(event horizon)。當真空量子波動撞上黑洞或鏡面時,兩者都會射出霍京粒子、並且把真空波動裡霍京粒子的對偶模式(partner mode)困在視平線上,直到黑洞完全蒸發或加速鏡面突然停止、因此視平線突然消失時,這些真空對偶模式才能終於被大量釋放出來。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信息如何透過真空波動中霍京粒子和他們的對偶模式之間的「量子糾纏」而保存下來。
當超強雷射穿越電漿時,在相互作用下,會使得電漿中的自由電子被推到雷射的後方,堆積成一面極高密度的電漿反射鏡,並且尾隨雷射同步前進。作者們指出,運用奈米技術,可以製造出密度逐漸加大的薄膜靶。超強雷射打進薄膜後,會瞬間把薄膜融成電漿並產生反射鏡。而當雷射及電漿反射鏡逐漸進入薄膜中密度較大的「深水區」時,它們將會逐漸加速。當雷射結束薄膜穿越時,電漿反射鏡也隨之而突然停止,這正像黑洞蒸發到最後完全消失一樣。因此原則上這個系統可以模擬黑洞蒸發的末期,提供關於信息遺失悖論極珍貴的實證基礎。
難得的是,這篇論文:”Accelerating Plasma Mirrors to Investigate Black Hole Information Loss Paradox” (《以加速電漿反射鏡研究黑洞信息遺失悖論》Phys. Rev. Lett. 118, 045001 (2017); http://journals.aps.org/prl/issues/118/4 ) 還被PRL編輯群特別選出,做為”Editors’ Suggestion”(類似「店長推薦」),而且美國物理學會的機關網路雜誌Physics (http://physics.aps.org) 也於同一天(1月23日)特別撰文推薦介紹。只有極少數的PRL文章能獲得這個殊榮。
陳丕燊教授等不及文章的正式發表,已經組織了一個國際團隊,要把這個實驗儘快做出來。它的成員除了臺大梁次震中心,還有法國綜合理工大學的「國際超強雷射科技中心」(IZEST)、日本國立量子科技中心(QST)之「關西光子研究所」(KPRI)、及上海交通大學。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VQPRj_RlLw/hqdefault.jpg)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臺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競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 <看更多>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落成啟用儀式】...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落成啟用儀式】 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於2015年六月三日舉行動土典禮,歷時兩年的施工,於2017年11月27日 ... ... <看更多>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 在 [新聞] 圓大學同窗天文夢台大次震宇宙館落成- 看板sky 的推薦與評價
圓大學同窗天文夢 台大次震宇宙館落成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7日電)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力挺大學同窗陳丕燊,於民國96年捐新台幣2億元,成立梁次震宇宙學中心,101年再捐8億元,包括興建次震宇宙館,盼一圓兩人大學的天文夢。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次震宇宙館落成啟用典禮,次震宇宙館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經3年籌備完工,前總統馬英九、廣達電腦副董事長梁次震、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丕燊等人出席。
台大代理校長郭大維指出,台大校友梁次震於96年捐贈2億元,成立「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並促使大學好友陳丕燊從美國史丹福大學返台任教,並主持該中心,而梁次震再於101年捐贈8億元,包括興建一棟3200坪的「次震宇宙館」,使梁次震中心得以永續運作,也一圓兩人大學的天文夢。
梁次震表示,10年前陳丕燊在當時校長李嗣涔和物理系教師支持下,放棄美國教職,返台推動宇宙學中心,而他僅是貢獻棉薄之力,5年前他和陳丕燊商量,邀姚仁喜設計宇宙館,雖然土地跟量體不算很大,但造型簡單、設計突出、材料施工堅固,他也期許宇宙學中心能不斷發展。
馬英九表示,陳丕燊和梁次震在大學時醉心天文學,還自製望遠鏡來觀測天象,而梁次震年輕時的天文夢還沒有醒,因此支持好友陳丕燊繼續完成天文夢,他也希望未來宇宙學中心能創造更多精彩的研究成果,讓世界能夠看見台灣。
https://m.cna.com.tw/news/ahel/201711270063.aspx?utm_source=cna.facebook&utm_medium=fanpage&utm_campaign=fbpost
-----
Sent from JPTT on my LGE LG-H99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91.2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ky/M.1511765169.A.BC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