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於經過臀部時,會經過梨狀肌的旁邊;甚至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其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本身。因此,當梨狀肌變得持續收縮緊繃、發炎腫脹,會壓迫到一旁經過或穿過的坐骨神經,刺激到坐骨神經,引發患者於屁股、髖部附近的疼痛、麻木,這痛也可能會隨著坐骨神經的走向延伸至腿部,我們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目前醫師可以靠著病史診斷梨狀肌症候群,若有診斷上的必要,可以用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也就是排除椎間盤突出、腰椎壓迫性骨折、骨刺、腰椎狹窄等狀況。
想要擺脫梨狀肌症候群帶來的緊繃痛感,可以先休息、服用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等方式。但多數人在適當的休息、拉筋、與調整習慣後,就能痊癒,不太需要走到藥物注射。」
梨狀肌 核磁共振 在 法國人妻養成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媽也是需要休息的。
因為雙腿痛的受不了,於是只能到家醫哪兒報到。
我的家醫是個非常有耐心的女醫生,我總覺得醫生跟病人真的需要緣份以及默契,雖然我的法文零零落落,但她都可以理解。
而且很努力的幫我找到方法解決....只是,我的問題似乎像一個無底洞一般,找不到答案。
這次的問題似乎是一直以來的坐骨神經疼痛(坐骨神經的部分,但卻不完全是坐骨神經)。
醫生做了測試,也不是梨狀肌的問題.....那到底是什麼?接下來是去做神經韌帶的超音波、脊椎核磁共振檢查。
到現在為止,阿班已經快18個月,我仍在親餵。
醫生說,當然哺乳也會有影響,但哺乳不是說停就停,也要阿班同意呀。
陪我去看診的歪果仁就蠢的直說:不要餵奶就好啦!
我翻過去狠狠地青他好幾眼。
醫生也無奈的看著他說:要是這麼簡單就好囉!
醫生開給我的藥是可以哺乳時服用的止痛藥,但副作用真的很恐怖...就是嗜睡、還有整個人好像在雲端上!浮呀浮~~~~~
醫生不斷地提醒,痛才吃!
只能忍呀忍!
每天下午趁阿班睡午覺,媽媽我喜歡喝一杯茶,吃一點點小餅乾,充電一會兒。
累歸累,但看見小孩們在草地上奔跑,唱著歌,一切辛苦都算不了什麼了,是吧!
🐕阿噗至從上次吃屎跟屍體之後就搬到老奶奶家住,每天他都會坐在草地上曬太陽,那我走過去就會陪他坐一下,我們之間的關係真的是需要''距離'',才能完美呀。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