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沒有颱風假,他們在梅姬光臨台灣前,已經升空追風到她的上頭,判定這位女士身材很胖,一旦擠進島上,護國神山得挺出吃奶的力,才能和她對抗...
台大氣象達人林博雄教授,在台北101告訴過我們氣象學的魅力、以及島嶼台灣和颱風不可分的宿命,今天籠罩全台咻咻休的暴風雨裡,他和許多仍在崗位上的氣象人員,不時得對著神隱少女中,攻擊白龍的紙人、或者梵谷的星夜(以上純粹MIT台灣誌的不專業揣想),去做數據分析... 辛苦了,向他們敬禮!
也向許多仍在風雨中,為廣大同胞服務的人員致敬,所以大家不要再瘋傳一些時地不符的過時照,引起恐慌、徒增困擾... 明天,風雨過後,扶樹、救樹的相關人員,加油! 台灣人在同一條船上,要共享吃苦的幸福。。
「梵谷星夜分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梵谷星夜分析 在 MIT 台灣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梵谷星夜分析 在 Hom的遊樂園 插畫 繪本 接案 SOH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梵谷星夜分析 在 [普無雷] 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梵谷星夜分析 在 【尢某必推奧斯卡】梵谷:星夜之謎- 你不知道的文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梵谷星夜分析 在 星夜下的梵高(陳鈞陶) 梵高(Van Gogh)1 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的評價
- 關於梵谷星夜分析 在 數位行銷的10堂課|SEO x 廣告 x 社群媒體 x facebook洞察報告 x Google Analytics(電子書) 的評價
梵谷星夜分析 在 Hom的遊樂園 插畫 繪本 接案 SOH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得出這幅畫是出自哪位畫家之手嗎?
沒想到這樣的寧靜與優雅竟然是出自梵谷,梵谷通常為人熟悉的畫是迷離炫麗的"星夜",以及如燃燒生命一般的"向日葵",這幅"盛開的杏花"是梵谷在精神病院治療時期所畫的,這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精神病患的分析,精神病患不是應該是混亂與瘋狂的嗎?
"或許沒有一種瘋狂,我們看不見美",這是蔣勳對梵谷的註解,或許不是瘋狂,而是一種執著,對你所熱愛事物的執著,1890年,梵谷對畫的執著創造了永恆,但也在畫作完成的同年,梵谷自殺了。
如果這幅畫是其他畫家所畫,只會是一幅美麗的作品,而因為是在這樣的梵谷筆下誕生,這股寧靜,就像深淵般吸引著我,凝視它的同時,它也在凝視著我。
(收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梵谷星夜分析 在 【尢某必推奧斯卡】梵谷:星夜之謎- 你不知道的文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success of someone has touched you, the sacrifice he made will break your heart. 梵谷 : 星夜 之謎(Loving Vincent), 2017【留言抽官方T-Shir. ... <看更多>
梵谷星夜分析 在 星夜下的梵高(陳鈞陶) 梵高(Van Gogh)1 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屋樹人測驗」分析,《星夜》的斷續、彎曲筆觸,代表畫者需要感情依賴。 ... 其實梵谷非常喜愛日本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裡》8,我認為他把大浪的圖案畫成流動的星空 ... ... <看更多>
梵谷星夜分析 在 [普無雷] 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耗時 6年、動員 125名藝術家、總計 65000幅油畫、平均每秒 12 幅」是這片轟動萬教的宣傳,波蘭導演 Dorota Kobiela 本人就是學繪畫出身更是梵谷的粉絲,這樣一部工程浩大的致敬之作那滿滿的敬意與誠意,相信全球觀眾都會心領、看到這大銀幕上的首創(?)之舉必能驚喜連連。作為一場形式的實驗,本片顯然成功帶起話題也交出成果;倒是這形式實驗出了什麼,值得我們仔細想想看。
謙虛粉絲,接近梵谷
致敬梵谷,本片一方面有「梵谷最後書信與死因謎團」的訪查劇情,另一方面則是「重現梵谷」的手繪油畫動畫形式。從爛番茄上找全球影評,絕大多數都著重在形式新奇亮麗、少談劇情也不是很重視劇情。我自己看了後也覺得本片形式和劇情雖然有些大架構上的呼應,但細節上仍是分開來的,形式下的功夫比較多、比較基進、也比較搶眼。
而劇情呢?似乎屬於比較謙虛的開放型,基於梵谷畫作人物與書信內容寫了一場各說各話的鄉村八卦集錦,一個梵谷的生時與死因多人解讀,到底是怎樣誰也不確定、電影也語帶保留不選定立場任大家開放解讀。我更認同的倒是這句話「這麼在乎他的死、何不關注他的生?」
的確,無論死因為何,是傳統上普遍認為的憂鬱自殺、還是電影加進的他人誤殺梵谷不語?也許都未必重要,重要的是那千呼萬喚的最後書信裡對世界與生命的熱情。且不論鄉民口耳相傳的看到下雨也開心、抱小女孩畫小雞等等軼事有幾分真實,光照梵谷說的「只用繪畫說話」來看,這些看景寫情的表現主義先驅畫作,不是一幅幅都充滿熱情擁抱世界嗎?
粉絲大志,重現梵谷
然後我想要來談談形式了,尤其想看看形式如何呼應劇情內容。本片形式在架構上明顯分兩層,第一層是男主角 Armand 實際訪談,第二層則是訪談進入回憶或想像場景,這個分層就是彩色與黑白處理,其中彩色的筆觸較複雜、輪廓較鮮明色塊較豐富,雖然人臉與景物都能辨識但大體上都被油畫分解過一次;而其中黑白的筆觸較簡單平滑,輪廓與色塊都較寫實平滑,大體上很像寫實的人臉經過一點點濾鏡處理。
要說本片主打的「重現梵谷風格」、「用梵谷眼睛看世界」嘛,那顯然是彩色那半的重點了,和黑白那半應該沒什麼關係。在彩色這半,我們模糊看來大概就是所謂「梵谷風格」貫串 Armand 走訪小鎮的每一場走動景觀與室內外訪談;不過再仔細一點看,我們還是會發現這裡仍有分極擬真致敬梵谷畫作的幾個場景、以及比較折衷一點的梵谷風描繪其他沒那麼經典的走動與訪談場景。兩者雖然大致上很像,但也是有明顯差距的。
在極擬真的部分,我們看見梵谷的筆觸較粗、用色較混合、甚至常用不同色相混合起來把單色變得更豐富、輪廓的線條可以用黑色與其他各種深色、輪廓也是較粗纊隨性帶點毛邊的;而在折衷梵谷風部分,筆觸較細,包括色塊中的線描(借用「點描派」用詞概念)較細、輪廓的黑邊也較細,輪廓的黑邊則只是黑色、同一色塊內的混色也多半只混同色相的(藍的就各種藍、黃的就各種黃,不同色基本不混)。
折衷梵谷風
大體上我這邊分類出的「折衷梵谷風」,就是配色與筆觸大體上學梵谷,但又不像梵谷那樣率性強烈,比較走舒舒服服的安全牌。當然這未必是壞事,畢竟此片是要推出動畫而不是要推出單幅油畫的,每一幅畫的獨特性格淡一點、與前幅後幅搭配多一點,恐怕才是動畫可以流暢的關鍵(當然我們也可以問問動畫為什麼要走流暢、而不走其他衝突路線)。
這「折衷梵谷風」佔了全片絕大部分,也描繪了以 Armand 為首的所有角色。於是我們看見一場場訪談戲裡,總是兩個人像發光體一般每講一句話身上的筆觸與配色就變了幾十回,一路閃爍而且閃爍得很順暢毫不停留。在看這些訪談戲時這樣畫,我其實有一點點視覺疲乏,因為兩個閃爍的發光體一路閃下來都沒有抑揚頓錯或休息轉折的節奏感,就算是訪談講到關鍵講到高潮、就算是 Armand 聽到什麼興奮的或沮喪的以手支貽低頭不語,繪畫的形式都沒有變、發光體的節奏也沒有變,這種繪畫風格反而無聊甚至有點出戲了。
相對於一直閃爍的人,訪談的室內背景甚至室外背景卻是靜態的,第一幅畫是什麼筆觸就在同一個定鏡頭下維持那個筆觸直到鏡頭移動,我本來還想這是不是「閃爍人物」對比「靜態背景」?誰知,每當定鏡頭結束轉為動鏡頭、要在室內把眼光移動到其他角度時,室內背景的筆觸就突然間大幅改變了,和人物一樣變成閃爍的背景。突然間,我無法理解此片對於繪畫的形式有什麼意圖、企圖勾勒出什麼樣的繪畫語言表達事物?彷彿只是「定鏡頭就用同一張背景省力氣、動鏡頭非重畫不可就來多畫」的便宜行事?
室外背景也一樣,動鏡頭時室外當然藍天白雲鳥語花香處處是閃爍動感,但靜鏡頭時大體也是不動,只偶爾在有微風時讓麥稈與樹枝樹葉些微地動,但這自然的動感又遠遠不如動鏡頭時視角移動產生的動感。說到「動感」我還另有質疑,那就是梵谷繪畫本就是在單張靜態油畫上呈現自然與人物動感,他畫天空草木星光燈光的筆觸都有這作用;但現在是在拍動畫電影,卻用「1 秒12張」製造那種不同幅畫差異的閃爍動感,這豈不是把本來單張畫呈現動感的神韻都浪費掉了?難道動畫電影不應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嗎?可能切題的語言未必是這「折衷梵谷風」?
還有一場 Armand 和船夫夜晚在河邊營火喝酒談天戲,有畫出營火的火光閃爍、也有反映在兩人的衣服與臉龐,但很詭異的是周邊的樹叢就沒有、河水裡也沒有,河水的閃爍只有表達流水動態而已;另外白天人臉的陰影面,有時候是用筆觸清楚的線描、有時候是把油彩抹平得很光滑,而且在同一場戲就會出現兩種不同型態... 這一切也都令人很好奇:本片的繪畫語言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畫法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感覺或訊息呢?
電影創作的繪畫語言?
也許是我慧根不夠,有點難在這幾種紛雜的處理方式當中歸納出一個邏輯,唯一能想到的就是「110 人、65000 幅畫」也許儘管有努力把品管做到好、終究還是出現了一些沒顧及的變異吧?整片看下來,我唯一看到的規律還是擬仿「梵谷風格」,在彩色這部份分了嚴仿的梵谷經典繪畫場景、以及折衷的其他走動訪談場景。當然,致敬梵谷並擬仿梵谷以期「用梵谷的眼睛看」,是本片高調且引以為豪的核心創作理念;不過,這種作法是否也值得進一步思考呢?談到這點時,我對這片的做法是有些疑慮的:
1. 分析風格、提取元素、找出規律、然後大規模動員統一重現風格,這種「仿製」真的值得嗎?這樣是對藝術大師的致敬、還是「梵谷化梵谷」定型藝術大師?梵谷的畫作有其相似性與連續性,但稍微認真看看每一幅,他的構圖筆觸用色都有其當下的主觀與獨特性,從不是在「自我複製」的;將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家(何況是大師)定型為一種風格,這豈不是種自以為是的凝視嗎?
2. 回過頭來說,這是在拍電影、是在自己產出一件藝術品,我們可以崇敬一位大師然後站在他的肩膀上找到新洞見,但真的要放棄自己徹底複製這大師?甚至將他的幾個片段無限延伸到(他並沒有參與)的其他生活、然後宣稱「用梵谷的眼睛」看這世界是這樣子?這一方面恐怕有點僭越地宣稱自己代言大師眼睛、另一方面則是撤守自己的眼睛。
3. 大規模生產線捕捉「梵谷風格」,也許不如下載 Prisma ,當個茶餘飯後笑一笑的小娛樂就好;若要當電影的話,這樣套用「梵谷公式」恐怕和那些套用好萊塢公式的爆米花動作爽片異曲同工,不過是自己界定出出梵谷公式、然後賣弄梵谷公式的爆米花繪畫爽片罷了,和麥可貝精神相似、只是領域不同。(我個人是很尊敬麥可貝的,大膽創造好萊塢公式無限複製、饗宴全球動作爽片觀眾,正如這片饗宴全球梵谷愛好者)
4. 本片有道格拉斯布特、艾丹透納、櫛龍福林、瑟夏羅南等黃金卡司,而且都是在真實地點真人演出過一遍之後,再來照著演出的影像慢慢繪製的。他們的表情與演技一個比一個深邃有魅力,有父母生來本就鮮活的動感、有一路走來充滿歲月的成長、更有發揮演技與口條流露的人格與智慧,卻全部都被繪畫給抹平了。
當然,單幅肖像畫本來就是畫家用他的眼光捕捉人物的獨特神韻,往往有別於肖像攝影的寫實魅力;只是當這數以百計的連環油畫都只是寫實地描繪人物(描繪到觀眾在每一幅都認得出演員)時,何不就直接讓演員上陣呢?或是反過來想,何不乾脆像梵谷一樣直接畫個不寫實但寫意的人、就讓這些人演出動畫、還根本不用請大明星呢?
5. 當然,我對導演與製作團隊嘔心瀝血想要致敬偶像的心意還是很敬佩的,只是很遺憾我認為也許用錯地方了。想要複製梵谷藝術、想要歸納出梵谷風格、想要進入梵谷的眼睛看這世界,也許是我們癡癡的夢想、但其實都是不可能的。身為藝術家總要自覺到一切都是在表達自己,若壓抑自己而試圖套入別人,那恐怕只會是第二流的仿製,難說抓到多少大師神韻、卻反而失了自己的語言。
當然,藝術也不是通通都無法複製的,大型工作室規格化生產的藝術如漫畫,就算主創者與關鍵畫師換人了也一樣能繼續下去;在西洋繪畫大師中,也有像魯本斯那樣以大型畫室生產線消化大量巴洛克訂單的,這種也未必不能歸納出一種風格來擬仿,只是面對梵谷這樣非常個人化的畫家恐怕沒辦法。
6. 來看看這幾年其他畫家電影用什麼手法致敬好了:
老布魯哲爾《驚豔布魯哲爾》(2011):布魯哲爾原畫當背景,讓真人仿畫中造型演出。
雷諾瓦《印象雷諾瓦》(2012):重建經典時刻,那印象派癡迷的草木光影與身體。
透納《畫世紀:透納先生》(2014):重建經典時刻,強調滄海與一粟、速度與煙霧。
1890s-1920s 《藝想巴黎》(2015):不針對個別畫家,整體提取模糊的時代風格印象,創造現代靜態背景,仍由真人演出,喻示其活在某個想像凝固的美好年代。
戈達韋根納《丹麥女孩》(2015):幾乎如實仿 Gerda原畫,只是把大頭換上小雀斑 XD
寶拉《寶拉:裸畫像》(2016):重建經典時刻,強調身體的重量、一身臭皮囊。
席勒《席勒:死神與少女》(2016):重建經典時刻,強調絕望與愧咎、迷戀與逃避。
塞尚《保羅與塞尚》(2017):找到他的普羅旺斯原鄉印象,尤其是那座山與山居的生活。
我承認看這部片我想得有點多、也許也有點嚴苛,當然都是敬佩製作團隊的嘔心瀝血而引申的思考。看了爛番茄上的影評,好像都沒有人對本片的這「仿製」取向有任何意見?只有一個衛報的藝術史家 Jonathan Jones 在只看預告的狀況下寫了一篇(引申得有點多,被讀者狂酸,尤其只看預告就評是致命傷)對梵谷被流行文化消費的想法,他另外還寫過一篇關於 Prisma 這種濾鏡軟體定型畫家風格的討論,算是極少數(唯一?)對此片的不同意見,有興趣可以看看:
Prisma: 'Edvard Munch did not have a "Munch filter" in his brain' 2016/7/18
https://goo.gl/1b8e4u
We must rescue Van Gogh from becoming a pop culture cliche 2017/1/23
https://goo.gl/4FfpCx
無論如何,別想太多進場時,看這片《梵谷:星夜之謎》當然是美不勝收的,小缺點可能是一直閃爍不停的油畫動畫太平板順暢、看太久也可能視覺疲勞或出神、或是看畫看太認真忘記聽劇情 XD 至於該如何擬仿梵谷、擬仿中該如何取捨重組、甚至從原點開始該不該擬仿?也許都是值得退一步思考的問題。總之「65000 幅油畫、平均一秒 12 幅」的創舉已成,立下了標竿看到了效果,切題的繪畫語言就留待後人繼續探索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3dqQPunK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5.2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8782737.A.241.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65.204), 10/24/2017 09:42: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