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很簡單】
在吃飯中聽兒子聊起他的朋友
說起了誰和誰在交往
誰和誰又不合已經分手了
就這樣聽著他說著說著
我和老劉都笑了
聽著兒子説的愛情讓我也想到
誰沒有年輕過
我們也曾經
<不在乎天長地久 只想要現在擁有>
但是“擁有”這個想法有時真的是蠻累人的
因為想要擁有就必須付出
而付出就會有期望
期望就免不了有失望
失望會讓人傷心絕望
曾經滄海難為水
後來已經心如止水了
因為你真的明白
強摘的果實不會甜
強行的愛走不遠
兩個平行時空的人
絕不可能繾綣相伴
因為沒有交集
即使相遇了還是沒有辦法
陪著對方知心相伴走到老
可是這是我們懂得啊~
但年輕如他們怎會輕易屈服、願意了解
愛情就是兩個對的人
在對的時間裡相遇
才有可能擦撞出綺麗的火花
-
老劉在和我相遇之前
有過無數的戀愛次數
其實我也不惶多讓
所以我常笑說我們是棋逢敵手
而我們會在一起也是天時、地利、人和
因為我們相遇的時間點
剛好都是彼此在愛情裡受傷的時候
而且那時候我們經常一起出班在外地工作
因此也因為地利之便
所以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至於人為因素
還就那麼湊巧的遇到阿西哥牽紅線
妙手推了一把他跟我
-
但是就算天時、地利、人和
就算對的人出現了
這也只是開始
你也只是剛拿到了一張入場卷而已
打開門進入兩人世界
還有許多真槍實彈的冒險等著你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就像人沒有完美的
再怎麼美好的愛情
也不可能天天春天
所以你只要想通了這些道理
就算是你曾經重重舉起的愛情
最後你也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輕輕放下
-
哪一段愛情、哪一對戀人沒有過危機
我和老劉也一樣
記得我們在一起一段時間之後
有一次因為一個事件
我決定要跟他分手
而且我很殘酷
那時候老劉他人在荷蘭出外景
我就是在那個時候跟他提出分手決定的
當然因為他先傷了我的心
因此分手的決定就一直在我心中搖擺不定
後來他剛好有個工作一定要離開台灣將近一個月
我心想這對我何嘗不是一個獨自療傷的好機會
所以我擇期不如撞期
就在他出國打電話回來給我時
我就以認真的口氣又盡量不帶感情的
說出我們分手吧!
分手吧!我們分手吧!(以張震嶽的旋律唱出)
那時其實我很傷心
而且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會不會後悔
但是當下我真的就是這樣做了
掛上電話之後
我哭的呼天搶地像是鬼哭神嚎一般
當然我承認我是有點衝動沒想清楚就做出決定
但是說實在的
那時的我一點都不想再承擔任何愛情的傷了
而且既然他踩的是底線
那就無路可退了
-
只不過情未了、緣未斷
老劉在隔了幾天後從荷蘭打了電話來
這通越洋電話
我們一起哭了
他說這幾天他確定了一件事
沒有了我
他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
他說『妳對我真的好重要』
他說『妳去聽陶喆的 愛很簡單』
因為這首歌確定了
老劉想對我說的所有的愛
-
愛情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情故事
酸、甜、苦、鹹箇中滋味隨人領略
所有的愛人啊~
沒有在愛情裡走過幾次離合
怎知如何珍惜已到手的幸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定情歌
#妳和他的愛情是哪一首情歌呢?(開放留言喔!)
—————————————————
⟪愛很簡單 歌詞⟫
作詞:娃娃
作曲:陶喆
忘了是怎麼開始 也許就是對你 有一種感覺
忽然間發現自己 已深深愛上你 真的很簡單
愛的地暗天黑都已無所謂 是是非非無法抉擇 喔~~
沒有後悔為愛日夜去跟隨 那個瘋狂的人是我 喔~~
I LOVE U 無法不愛你 BABY 說你也愛我 嗚
I LOVE U 永遠不願意 BABY 失去你
不可能更快樂 只要能在一起 做什麼都可以
雖然 世界變個不停 用最真誠的心 讓愛變的簡單
(口白:讓愛變的簡單)
愛的地暗天黑都已無所謂 是是非非無法抉擇 喔~~
沒有後悔為愛日夜去跟隨 那個瘋狂的人是我 喔~~
I LOVE U 一直在這裡 BABY 一直在愛你 嗚 ya~
I LOVE U (yes I do) 永遠都不放棄 這愛你的權利
如果你還有一些困惑 Oh No 貼著我的心傾聽
聽我說著 愛你 (yes I do)
I LOVE U 喔(YES I DO)一直在這裡 BABY OH YA-
一直在愛你 喔
I LOVE U 永遠都不放棄 這愛你的權力
-
#阿嬌 #愛 #美食 #料理
#嬌劉家香話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來做菜吧!
團購商品請加入Line客服,請用Line ID搜尋@lifekitchen
謝謝!
#來阿嬌生活廚房的IG追蹤喔:
http:www.instagram.com/charlene_lifekitchen/.
#來youtube訂閱來做菜吧的影片喔:
http://www.youtube.com/c/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棋逢敵手歌詞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傾力推薦!黎紫書最新長篇小說《流俗地》!
台灣麥田版,王德威寫序
馬華有人版,我寫序
買邊本?自己揀 👆🏼
董序:〈世事如棋,俗流滿地〉
讀完黎紫書的新作《流俗地》,不知為何耳邊響起許冠傑的一首舊歌〈世事如棋〉,歌詞是這樣的:
倉卒歲月,世事如棋,每局都光怪陸離,
驟晴驟雨,人事天天變,有喜亦有悲。
恩怨愛恨,世事如棋,每局都充滿傳奇,
若顰若笑,難辨心中意,似比幕前做戲。
苦衷抛萬里,今天慶幸有知己;
捉番盤棋共行樂,衝破內心藩籬。
張眼遠望,世事如棋,每局應觀察入微,
但求共你棋藝相比較,了解做人道理。
這首廣東歌紫書一定聽過,喜不喜歡則不得而知。我引流行曲來開局,好像是刻意附和「流俗」的主題,搞不好很可能會變成「媚俗」。我一直在想,黎紫書為甚麼會選這樣的一個書名?甚麼是「流俗」?「俗事」總不免是「下流」的,但流動的「俗事」卻又有它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形成一個「明媚」的「俗世」。人可媚俗,俗也可以媚人。這就是《流俗地》動人的地方吧。
上次替紫書的書寫序,是二零一四年的短篇小說集《未完.待續》。當時我對她的創作發展作了兩個判斷:離鄉流徙和自我身分探索。前者指她脫離手到拿來的馬華本土題材,書寫在世界各地的異文化中漂泊的經驗;後者指她以自我為寫作焦點,不斷以分身的方式尋找安身立命的可能。我把這形容為令人目瞪口呆的華麗轉身。沒料到六年後紫書再交出新作,竟又是另一次轉身,把我當年的預言完全粉碎,教我連眼鏡也保不住了。
黎紫書這次轉身,看來並不華麗,相反顯得非常樸實。跟她二零一零年出版的上一本長篇《告別的年代》相比,更加有洗盡鉛華,反璞歸真之感。那就好像一個被定性為擅長形式實驗的畫家,突然繪畫出一幅逼真無比的寫實風格素描,以向世人宣示:你們以為我做不到嗎?我們可以把《流俗地》視為這樣的一本,小說家大展毫無花巧的敘事基本功,卻可以做到出神入化的作品。在小說閱讀本身來說,肯定是個賞心悅目、滋味無窮的經驗。
《流俗地》沒有《告別的年代》那種立傳寫史的偉大意圖,好像完全是為了說好一個故事和說一個好故事,所以在主題和形式兩方面也貫徹了「流俗」的宗旨。表面上看,小說家的文學企圖心降低了,不再擺出開天闢地、捨我其誰的高姿態。她選擇低調地「回鄉」,回到自己熟悉的馬華城鎮生活題材;她也不再自我中心,去除主觀的視覺,置身於眾多小人物之間,與他們同喜同悲。敘述者有時像個說書人、講古佬,以娓娓道來的語氣綜論全局,有時卻又縮短距離,投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主觀客觀出入自如,不著痕跡。無論遠近,都感覺到作者對人物不傷感、不氾濫的同情。這份淡然的同情,並不排除必要的嘲諷,甚至是狠心的誠實。所以除了人物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善惡長短也同時躍然紙上、歷歷在目。
小說開場的一段對於山城錫都的石窟寺廟的描寫,看似是純粹的地方風物介紹,但其實深富寓意。「壁上許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蟻蛀空作巢,無盡縱深……櫛比鱗次,各路神仙像是佔山為王,一窟窿一廟宇,裡頭都像神祇住的城寨,擠著滿天神佛。……七十二家房客似的各居其所:肩挨肩,各抱香爐,排排坐食果果。」諸神下流,污煙瘴氣,仙凡一體。這些神靈的居住環境,不就像小說中的主要場景舊組屋樓上樓一樣,有如一座錯縱複雜的蟻窩?眾多人物和家族的故事,就在這幢蟻窩般的樓房裡交織,再隨著時代的變遷,往四方八面擴展開去,猶如蛀蝕進歷史時空的隧道和洞窟。
《流俗地》雖然是長篇小說,但卻運用了短篇的寫法。每一章都以特定人物為重心,可以作為相對獨立的短篇般看待,有其各自的起承轉合和筆法變化。總體來說時序是直線發展的,由最核心的一對人物銀霞和細輝的童年說起,一直到三十多年後二零一八年大馬變天。但是,因為每一章的敘述流程都是重新開始,而不是連接上一章的結尾,所以不少事件和細節都出現多次繁簡不同的處理。這不但沒有造成重複和累贅,反而形成一種時空縱橫移動的動態,就像棋盤上的棋步,馬而後車,車而後炮,或左或右,有進有退。用音樂的說法,則是韻律結構和節奏鬆緊的變化。這些不外露的章法,猶如武俠小說講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是不見形式的形式。與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寫作和人生歷練所培養出來的藝術直覺。
通過《流俗地》,我讀到一個舉棋若定、氣靜神閒的小說家黎紫書。書中寫到下棋,我認為不是隨意的,也不只是一個細節。盲女銀霞、鄰居細輝和樓下理髮店印度老闆的兒子拉祖,三個人以中國象棋對賽的場面,處於整個小說的核心。細輝棋藝一般,遠遠不及印度仔拉祖,但拉祖又不及盲女銀霞。銀霞天賦過人,只需背下棋譜便學懂下棋,能以盲棋的形式打敗開眼的對手。三人的情誼深厚,多年後在一次相聚中,再以一盤棋局重溫舊夢,但世事卻已面目全非。後來,拉祖甚至身遭橫禍。再後來,銀霞以下棋和退休的顧老師結緣,發現小時候的棋譜原來是細輝向年輕的顧老師借取的。最初的一步,造就了最後的結局。作者描寫棋局的爭持和下棋者的心思固然精彩絕倫,但棋局本身作為意象,更加令人拍案叫絕。
我不妨大膽地說,《流俗地》是一本小說棋譜。它的四十個章節,就是四十個棋局示範。每一個字是一下棋步,每一個造句、每一章的謀篇,也是變化多端的棋藝展演。這樣欣賞《流俗地》,就解釋了它看似平平無奇的講故事方式為何如此引人入勝,令人步步留神、着着讚嘆。雖然小說人物眾多、焦點分散、線索紛歧,但隱藏的重心其實落在銀霞身上。故事以銀霞開始(當德士呼叫台廣播員的她接到失蹤多年的大輝的電話),也以銀霞結束(和顧老師結婚後的她,在眾人歡天喜地慶祝大馬變天的當晚,悄悄獨自睡去。)作者對銀霞投入最深的同情,也從銀霞身上得到最大的啟發。她借助銀霞失明者的角度,摹描出錫都生活的感官世界,測繪出馬華庶民社會流動的時空座標。低調而技藝高超的棋手銀霞,就是小說家黎紫書的寫照。
人生如棋局,是個甚為俗氣的比喻。但它的俗,正切合《流俗地》的平民百姓經驗和視覺。人物絕對不只是作者的棋子,他們有血有肉的人生,各自展現出不同的棋局。而且,下棋必有對手。人際關係,如親情、愛情、友情、鄰里關係,統統都是博弈。勝局、敗局、和局、殘局,局勢千變萬化。在個人的局之上,還有社會的局,政治的局。也許,覺醒是由棋子變成棋手的過程。除了看人物的應對,也看作者的運籌,小說內外,各有精彩,相得益彰。
我說了這麼多,好像也沒有對《流俗地》作深層分析,既沒有談它的時代意義,也沒有討論它的文學史定位。一來是由於,我不是馬華文學專家,沒有資格在脈絡承傳方面置喙。二來則因為,經過上次的判斷失誤,我實在不敢再對黎紫書的創作方向說三道四。她一定不會願意被定型,下一次又會再來個甚麼轉身,甩走人們加在她身上的標籤。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黎紫書是個永遠能為讀者帶來驚奇的作家。用廣東俗語說就是:「唔聲唔聲,嚇你一驚。」
除了作為讀者,我同時以一個寫小說的人的角度,去閱讀紫書這部新作。一邊讀一邊感覺好像是跟她在切磋棋藝,思索著她的棋步是如何推敲,戰術是如何鋪排,哪一下是虛招,哪一下是殺著。其實在下棋之外,環繞著盲女銀霞還有許多細節,既具有生活寫實的功能,又同時可以作為意象解讀,例如編織、廣播、地圖、點字書等。為免剝奪讀者自行領會的樂趣,我便在此打住不說了。
為別人寫序,最忌喧賓奪主,呈自己的智慧,搶作者的威風。我非學術中人,也不宜在這裡妄加導讀。最理想的序莫如開胃前菜,引起讀者的食欲,令他們能好好享受主菜的美味。我但願自己沒有辜負紫書的厚託,倒行逆施,破壞大家的胃口。
我和紫書是同行的關係,既是惺惺相惜,也是棋逢敵手。〈世事如棋〉這首歌雖然頗多陳腔,但唱到「今天慶幸有知己」、「捉番盤棋共行樂」、「但求共你棋藝相比較」,還是令人有所觸動的。希望紫書不嫌歌詞通俗難耐,接受我憑歌寄意,並賀《流俗地》馬華版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