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失敗》陳心遙
《信報》2018年6月13日《視線所及》專欄
日前被公布死訊嘅日本民謠女歌手森田童子,好多歌曲嘅意思晦暗不明。因為佢背景神秘,讀邊間學校,咩科目,受咩思想,音樂風格影響,有咩人生經歷,一概唔知;只知道佢經歷過一個好朋友離世嘅打擊。出道成名曲《再見了我的朋友》(さよなら僕のともだち)就係獻給亡友嘅歌曲。另一首歌《眩目之夏》(眩しい夏),歌詞描述沿住玉川上水,即係文豪太宰治投河嘅地方,去探望好友,但見到佢食咗安眠藥之後伏喺枱頭,耀眼嘅陽光、背上嘅汗水、夏蟬嘅鳴叫同太宰治嘅書交織而成嘅情境,永誌難忘;似係幻想自己親眼目睹摯友輕生嘅畫面。
論七十年代,日本當紅嘅女歌手有松任谷由實、五輪真弓、山口百惠、中島美雪等等,森田算係十分另類同唔多人知道嘅歌手。好多香港人甚至日本人認識佢,都係由九十年代,野島伸司創作嘅電視劇同電影《高校教師》開始,因為野島取用咗佢1976嘅歌曲《我們的失敗》(僕たちの失敗)。呢首曲係描寫兩個曾經相濡以沫嘅人嘅回憶,而家得歌者一個人去追尋同懷念。歌詞成日被引伸為悼念夢想嘅消亡,追悔人生嘅失敗;以至呈現對整個成人世界嘅不安感同無力感。當時好多人,大概係沉迷於紙醉金迷,夜夜笙歌嘅精神狀態,經濟增長帶嚟嘅優厚物質,以及日本在世界中心嘅心理優越。仍然為學運同少年時代嘅挫拆而耿耿於懷嘅森田,絕對同主流價值格格不入。但呢種思想同作品,喺自由嘅社會一樣有生存空間,偶爾嘅現場演出,小型電台同雜誌嘅訪問,一樣吸引到同一班同樣對世界感到困惑嘅小眾欣賞。
然後,彷彿預告咗物極必反嘅定理,日本經濟由九十年代初下滑,泡沫爆破,迎來痛苦嘅20年。一切如曾在夢中(みんな夢でありました),如果命運有得重新選擇,又會唔會選擇另一種人生呢?
世界有兩種人,有一類人選擇緊緊跟住主流路線,不發問,不自尋煩惱;我哋社會需要大量呢類人先可以暢順運作,如果前面終點係一片樂土,咁大家就可以共享生活美好,實現夢想嘅結果。另一類人,天生包拗頸,唔會信任何人灌輸嘅答案,如果前路無礙,咁啲人係標準嘅阻住地球轉,但如果萬一,即使係好微小嘅機會,前面其實係懸崖,呢類人就係先見之明嘅偉人。不過可惜,呢類人大部分都會喺當下備受忽視甚至迫害,最後選擇轉軚,隨波逐流同內心永遠漂泊嘅下場。
#我們的失敗 #森田童子 #高校教師 #信報 #陳心遙
森田童子 學 運 在 陳心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森田童子》陳心遙
刊登於2015年1月14日《信報》副刊《視線所及》專欄
日本在六十年代尾發生過一場震撼全國的學生運動,最嚴重時期東京有幾十間大學被佔領。左翼學生由最初反加學費、校園民主化等的示威,演變成第二次反美日安保的鬥爭。最後在學生內鬥及警視廳鎮壓下結束。其中在安田講堂的佔領最激烈,無數燃燒彈的火焰、防暴隊的盾牌陣、雙方如游擊戰攻防等等的影像,毫無疑問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日本人。當時的年輕人,就算不是親身參與,都一定有好友夥伴置身其中。學運對與錯尚且不論,但事件對青春一代留下不能磨滅的記憶。
當時備受學運影響思想的十幾二十歲學生, 現在就是六十多歲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村上春樹,他的作品中偶有出現有關安田講堂事件的人物和情節,當中彌漫的哀傷和無奈,在小說中描寫得有如近在眼前。
另一位較少人注意的是創作歌手森田童子,明天剛好六十三歲。她氣若游絲的歌聲,溫柔婉約的呢喃,和她一頭鬆散攣曲黑髮、孭住木結他的粗野造型很不搭配,卻和她重複但抑揚的民謠旋律,還有如太宰治詩意的歌詞成天作之合。
森田童子活躍於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 有唱片公司支持,算是半獨立的職業歌手,她和當時很多歌手一樣,只有間中在小型場地演出。一開始,她都以神秘形象示人,永遠帶着一副深黑色太陽眼鏡,永不除下,好像要不讓你看到如她歌詞一樣的悲傷眼睛一般。音樂生涯只留下六張大碟和一張現場錄音專集。拜互聯網的威力,喜歡她音樂的人愈來愈多;但是不像很多七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她一次也沒有在電視節目中出現過,目前只可以在網上找到一首歌《再見吧我的朋友》的現場錄影,以及很少很少的音樂會花絮影像,對喜愛她的歌迷來說,她是謎一樣的存在。
後來很多評論家都將她悲傷欲絕的歌詞和曲風,和那一場學生運動有非常大的關聯,其中有不少歌詞,和佔領事件有莫大關係。曾經有人把她一首名曲《一切都是已逝去的夢》,配上安和講堂事件的新聞影像,放在網上:「校園大道與火焰一同燃燒,那一個下雨的星期五。一切都是已逝去的夢。當閉上眼,就看見你悲哀的笑顏。我們在向着河岸,我們就在風中。一切都是已逝去的夢。假若一切推倒重來,我們會選擇怎樣的人生?」
#森田童子 #村上春樹 #安田講堂 #我們的失敗 #高校教師
森田童子 學 運 在 陳心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森田童子》陳心遙
刊登於2015年1月14日《信報》副刊《視線所及》專欄
日本在六十年代尾發生過一場震撼全國的學生運動,最嚴重時期東京有幾十間大學被佔領。左翼學生由最初反加學費、校園民主化等的示威,演變成第二次反美日安保的鬥爭。最後在學生內鬥及警視廳鎮壓下結束。其中在安田講堂的佔領最激烈,無數燃燒彈的火焰、防暴隊的盾牌陣、雙方如游擊戰攻防等等的影像,毫無疑問影響了一整個世代的日本人。當時的年輕人,就算不是親身參與,都一定有好友夥伴置身其中。學運對與錯尚且不論,但事件對青春一代留下不能磨滅的記憶。
當時備受學運影響思想的十幾二十歲學生, 現在就是六十多歲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村上春樹,他的作品中偶有出現有關安田講堂事件的人物和情節,當中彌漫的哀傷和無奈,在小說中描寫得有如近在眼前。
另一位較少人注意的是創作歌手森田童子,明天剛好六十三歲。她氣若游絲的歌聲,溫柔婉約的呢喃,和她一頭鬆散攣曲黑髮、孭住木結他的粗野造型很不搭配,卻和她重複但抑揚的民謠旋律,還有如太宰治詩意的歌詞成天作之合。
森田童子活躍於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 有唱片公司支持,算是半獨立的職業歌手,她和當時很多歌手一樣,只有間中在小型場地演出。一開始,她都以神秘形象示人,永遠帶着一副深黑色太陽眼鏡,永不除下,好像要不讓你看到如她歌詞一樣的悲傷眼睛一般。音樂生涯只留下六張大碟和一張現場錄音專集。拜互聯網的威力,喜歡她音樂的人愈來愈多;但是不像很多七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她一次也沒有在電視節目中出現過,目前只可以在網上找到一首歌《再見吧我的朋友》的現場錄影,以及很少很少的音樂會花絮影像,對喜愛她的歌迷來說,她是謎一樣的存在。
後來很多評論家都將她悲傷欲絕的歌詞和曲風,和那一場學生運動有非常大的關聯,其中有不少歌詞,和佔領事件有莫大關係。曾經有人把她一首名曲《一切都是已逝去的夢》,配上安和講堂事件的新聞影像,放在網上:「校園大道與火焰一同燃燒,那一個下雨的星期五。一切都是已逝去的夢。當閉上眼,就看見你悲哀的笑顏。我們在向着河岸,我們就在風中。一切都是已逝去的夢。假若一切推倒重來,我們會選擇怎樣的人生?」
#森田童子 #村上春樹 #安田講堂 #我們的失敗 #高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