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分享
常常聽到家長跟我反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小朋友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問題?為什麼幼稚園老師說小朋友有狀況,但是去醫院評估的時候,醫生卻說小朋友是正常的,沒有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所謂的「主觀認知上的差異」。
舉個例子來說,小朋友月考的時候,分數總是會有高低,考一百分的小朋友,大概沒有人會說他「學習上」有問題,考60分則是「學習上」有什麼地方不懂,必須要再加強。但是考八十分的小朋友呢?大家覺得他們有問題嗎?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所以必須看一下他們的考卷,看看他們錯誤的地方,想想他們的思考脈絡,然後就能發現他們的問題,加以改善。
同樣的,發展評估也是如此,一百分的小朋友,自然不會來醫院做評估,六十分的小朋友,評估起來當然是有遲緩,需要協助,但是八十分的小朋友就很難判斷,而醫院是治療的單位,在某些醫師的眼中,八十分已經及格了,不需要醫療的介入,但是站在老師與家長的眼中,明明其他小朋友都考九十分以上,但是為何我的小孩就是考八十分?問題在哪裡?
我想,要家長們接受自己小孩考八十分是正常的發揮,這是很困難的,而這些小朋友在接受介入後,確實能夠從八十分提升到九十分,那為何不讓他們介入?這也是我一直覺得很納悶的地方,明明能夠讓小朋友更好,可是醫療院所方面卻又不肯接受這些小朋友是需要協助的。所以,我常常遇到家長與老師覺得小朋友有狀況,但醫院評估出來的結果卻又是一切正常,導致小朋友錯過了黃金治療期,等到上了國小,被排在資源班,特教班,然後才急急忙忙趕來療育,其實都有點慢了,真的覺得很可惜。
今天上了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就是所謂的八十分的小朋友,其實他的一切發展都還不錯,但是在認知彈性,執行力,工作記憶,處理速度的部分較弱,而且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導致這個小朋友只想玩自己想玩的活動,而且這些活動都比較傾向遊戲類的,只要遇上需要學習的內容,他就立刻變得不是很配合,愛理不理的,對於這樣的小朋友,除了利用他有興趣的活動來增加學習動機之外,增加他思考能力,願意配合學習也是我主要的介入方向,只要他的認知能力提升,對於困難活動的思考力提升,他就比較不會抗拒學習新的事物,而家長在家中也可以多陪伴他,減少遊戲類的活動,增加與學習有關的東西,慢慢的,他就能夠適應小一的生活。
業精於勤、荒於嬉,過多的遊戲類活動不會讓他在學習上有進步。就像小朋友很喜歡下象棋,而且下象棋也很厲害,但是,雖然下棋能夠增加他的思考力,但是並不會讓他的國語數學能力提升,下棋只是一種休閒娛樂,它也很重要,但是不能是全部。這也是為什麼有一句諺語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因為把太多的思考力放在肢體上,而導致大腦對於其他的思考力不足。所以家長必須有效的平衡小朋友的日常生活能力、學習、與休息娛樂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如此,才能讓小朋友平衡健康的成長。
#娛樂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學習也是需要學習的
#老師說的問題一定是問題
#即使發展評估正常也不可輕忽
業精於勤例子 在 半宅職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望高處,每一位打工仔都希望能夠順利升職加薪。有些公司著重實際業績,又有一些公司重視出身背景。在現實的職場中,究竟知識是不是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呢?考取更高學歷,又是否真的能讓大家扶搖直上呢?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看完之後,大家會對在職進修有更多的理解。
.
話說有一個小薯Jason,公開試成績平平,普通大學非專科學歷,畢業之後便立即加入一間大公司由小薯(普通文員)做起。由於工作態度非常勤奮而且話頭醒尾,兩三年間便升至一個小小的supervisor職位,有三、四個下屬。忠誠老實的他從沒想過跳槽,卻一心留在這間大公司繼續發展。
.
在公司日子久了,Jason漸漸留意到他以上的經理階層都擁有一個共通點-不是出自三大神科便是出名的MBA課程。
.
勤奮上進的他,深感到自己學歷難以和經理階層的上司同日而語。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普通學歷已經成了他的glass ceiling,於是心中萌生讀碩士「洗底」的念頭。
.
決心洗底 開始非人生活
擁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他,憑著入學面試優異的表現,成功考入本地出名的碩士課程,踏出洗底的第一步。但同時也展開了兩年的地獄式非人生活。
.
兼讀碩士不是報了名,交了學費就可以畢業。無論是課堂出席率、功課、考試、Term Paper都要要達一定的水準。別說Work-life Balance,就連Work-study Balance也相當難做到。
.
Jason既要維持工作上的表現,又要兼顧學習的需求。兼讀碩士期間,他依舊每天早上七時半便回到公司準備一天的繁忙工作,晚上沒有一天早過七時離開。在大多數需要上學的晚上,他只是到公司樓下的漢堡包店買一個漢堡包餐,然後便跳上的士,一邊飛的返學一邊在車內食包當晚餐。
.
交通費高昂不在話下,就連健康也受影響。為了上課時有足夠精神,他上課前通常會飲一杯咖啡,結果晚上的課堂便用盡他每天精力的「底油」,放學回到家裏,卻因咖啡因未消而影響入睡。
.
欠休息時間 工作上頻出錯
另一方面,英文底子普通的他,面對一份又一份艱深的學術文獻,只感到「每一隻字都識,但加埋一齊就完全唔明」的困難。他的碩士課程又特別著重group project,除了每星期兩晚,每晚三小時的課堂之外,每個學期都要分成小組和同學約出來傾project。
.
這段期間,他平均每天只睡四至五個小時,雖然他盡力維持工作質素,但人非機器,精力耗盡的他工作上難免有錯漏。雖然不至於犯大錯,但上司的小修小改卻比以前增多了。
.
兩年地獄式的日子差不多過去,Jason也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打算完成課程後再全副精力投入工作,為美好的前途奮鬥。可是就在這一年,他的上司給了他一個非常差的appraisal。原來他那位有擁有亮麗學士學位但卻沒有碩士學位的經理級上司,眼紅這基層職員出身的Jason居然有比他更高的學歷,甚至可能在日後成為他的競爭對手,於是把他的錯處放大,給他一個可能令他永不翻身的appraisal。這個奇差的appraisal,令一心在公司長遠發展的Jason事業頓時失方向。
.
現實與公司立場
徬徨無助的他,鼓起勇氣向高層求助。雖然高層體恤Jason的處境,但卻不希望與Jason的經理級上司為敵,於是採取「中立」的態度,不予置評。
.
這次事件之後,Jason終於明白到,原來公司高層的思維是:希望員工擁有亮麗的學歷,卻不希望在他們受僱期間兼讀任何課程影響工作表現。經理職位競爭激烈,公司不愁沒有選擇。而為保持管理層名聲,高層更偏向從外面直接招聘出身亮麗的申請人,因此也根本無需要培養基層的員工晉升至經理階層。
.
但為了那份人工、那份穩定,Jason最終唯有「硬食」這個內容奇差的appraisal。努力是付出了,學歷是提高了,卻繼續無法打破那glass ceiling。
.
學歷能改變命運?
半宅職薯想借這個故事和大家分享一個殘酷的事實:考取更高學歷不代表就能夠改變命運。故事中主角Jason紅褲子出身,一心以為一個出名的碩士學位能夠為他那平平無奇的學士學位洗底,踏上管理層之路。殊不知原來公司高層著重管理層人員入職時的出身背景,更重於勤勞的態度。
.
雖然有人說「讀咗書係自己嘅」,但在職場環境,如果讀完書沒有人欣賞也是徒然。兼讀學士/碩士學位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龐大,若進修是為了升職加薪,必須先考慮僱主對此的態度以及過往有沒有成功例子,才作出決定。
.
套用故事中Jason的例子,半宅職薯認為與其眷戀穩定的人工而甘於活在那glass ceiling之下,倒不如為更好的前途打拼,在他考取碩士學位之後,跳槽到另一家懂得欣賞它勤勞態度的公司,會是更好的選擇。
.
– 半宅職薯
18歲放棄香港大學取錄,踏入社會由低做起,同時兼讀至雙碩士後,方驀然感到進修有助職場上流只是一廂情願。極討厭辦公室政治,卻發現只有精於此道才能在職場生存。
FB: 職場嘔血夾心層
IG: @seafoodovercook / @fm_too_raw
業精於勤例子 在 半宅職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雄莫問出處」之回應(一)*
.
Son姐近日在報章談及「英雄莫問出處」,更舉出有「IVE仔」在程式比賽中勝過大學生等例子,勉勵讀者出身難並非未來保證,指出讀書並非唯一出路。
.
論出處,我畢業於Band Two中學,中七之後便出來社會工作。Son姐口中的「IVE仔」我當時應該叫「IVE哥」才對。中學畢業後十多年,仍然有人問我讀哪一間中學、哪一間大學,而幾乎每次我講出我的中學校名、part-time學位之後,氣氛便會一下子變得尷尬,接着話題便會完結。在我三十歲之前,完全不知道發生甚麼事。現在回想起來,實在覺得十分傻仔,傻仔到一個地步連自己是傻仔都不自知。
.
能說出「英雄莫問出處」的豪言壯語,預設前提是他已經成為了英雄!但那些還未成為英雄的人呢?相信和我一樣,都會常被問及出處?而在這情況下,普通出處的人通常都沒有話語權。
.
舉一個例子:
Band One名牌中學畢業的上司問剛入職的小薯A和小薯B:「你哪間中學畢業?」
.
小薯A回答:「某屋邨中學」,那麼談話便會完結,上司也沒有好氣去聽小薯A如何許下勤奮工作的承諾。
.
而小薯B的回答則是:「某Band One中學(剛好和上司同一間名牌中學)」,那上司的回應很有可能是:「我都係呢間㗎,我哋今個禮拜日同幾個大師兄食飯喎,你都嚟吖」(這些大師兄通常包括自己公司的高層,或者一些總經理/大老闆階層)。
.
小薯A和小薯B誰人日後更有機會成為英雄,留給各位讀者想像。
.
.
- 半宅職薯
18歲放棄香港大學取錄,踏入社會由低做起,同時兼讀至雙碩士後,方驀然感到進修有助職場上流只是一廂情願。極討厭辦公室政治,卻發現只有精於此道才能在職場生存。從Son姐理念得到啟發,但由理論轉至實戰,卻有另一番見解,和而不同。
.
都市日報專欄: https://goo.gl/NJD7dY
FB: 職場嘔血夾心層
@seafoodovercook / 職場嘔血夾心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