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未來的殘影》在台灣數位藝術中心的展映進入最後階段,捎來了這一篇首篇報導與採訪,同時也完售了,令我感動也感齣良多!記者昭倫是一位很特別的記者好友,除了一堆新聞報導工作之外,自己還喜歡另外到處參與各類藝文活動。那一天她來訊,說看完了這作品,看見了那逝去靈魂的感動......等待,我靜靜聽著,她已那記者飛快到說話速度,分享著她在作品中感受到的力量,心想台灣還有這樣如此主動的藝文記者,實在感動!十多年來,藝文媒體也都有了轉換或縮減資源,當然也有新誕生的平臺,一直認識新的人,有時也來不及,而一直堅守崗位又主動的人,實在很少。我想作為一個記者,某部分跟創作者一樣,要主動的做與分享,才是熱愛你的專業!所以我喜歡書寫,希望更多人能在生活中擁有藝術所帶來到力量!給予生命力量;)
展映沒票了!大家可以打去問是否還有退票或可預約時段,如果沒有就期待下一站見了!還會繼續的,畢竟是給"未來的"殘影~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52307
展期到2/27,倒數一週!概念美術館|忽悠—留給未來的殘影 Go Astray–Afterimage for Tomorrow (11/29-2/27) https://dac.tw/cmoa/vol-4/
導演:陳芯宜∣演出:周書毅,方妤婷,王筑樺,王甯,田懿葳,余建宏,林修瑜,陳欣瑜,葉王洲,楊奇殷,楊雅鈞,潘柏伶|旁白:莫子儀,顏秉盈|編舞:周書毅|攝影指導:廖敬堯|副導演:涂碩峯|助導:許淳萱|錄音師:周震|錄音助理:李宗澤|聲音設計:震聲音影音平台|配樂:王榆鈞
▋陳芯宜 導演說:https://is.gd/dRKP4y
▋購票步驟說明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4649019087789/permalink/516158708936820/
▋年代售票購票頁面|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7KUND1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預約系統|
https://booking.dac.tw/
▋關於影片&工作人員|
https://www.facebook.com/singingchenabo/posts/10156570179103604
▋展覽工作人員|
策展人 邱誌勇|製作人 黃文浩|藝術總監 王柏偉|行政總監 葉杏柔|技術總監 蔡遵弘|統籌 張蓉安|技術執行 蔡孟汝 |技術助理 詹媛安|展場設計 涂碩峯、黃婉妮、韓椀宜|燈光設計 林育全|藝術家訪談錄製剪輯 黃柏瑜|錄製助理 杜政庭|翻譯 陳琳琳|主辦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協辦 高雄市電影館、行者影像文化有限公司|影片出品 高雄市電影館、Funique VR Studio、行者影像文化有限公司|特別感謝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同時也有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桃園#青埔#青塘園 青埔特區位於桃園高鐵站周遭,橫跨桃園兩區四里,大園區橫峰里、中壢區洽溪里、青埔里和芝芭里,總開發面積為460公頃,住宅區約佔152.89公頃,公園加綠地面積約為36.72公頃,預計營造總人數60000人的優質居住環境。 青塘園原本是一座農業灌溉用的埤塘,有調節防洪的功能...
概念美術館 在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鴻梅推藝文 ►臺北 【概念美術館|忽悠—留給未來的殘影】
在《留給未來的殘影》中,影像不再僅是以平面的觀看方式存在,藉由VR建構了一個立體影像空間,觀眾戴著VR裝備一同置身影像敘事之中,共同潛入一波波的記憶之海。記憶在這部作品中,以影像的方式迴返,藉著點燃一根根火柴,自燃燒、搖曳不定的細微火光中,迴返過去記憶,並以舞蹈作為招喚,透過舞蹈肢體喚醒被懸置的抽象感覺,這如同廢墟般、恍惚不定的記憶殘影,以一種荒蕪而缺失的方式,讓記憶走向未來。
✍推薦者
吳欣怡|第六屆鴻梅新人獎藝評組得獎者、2019鴻梅年度特約藝評人
【概念美術館|忽悠—留給未來的殘影】
展覽日期|2019/11/29 - 2020/02/27
展覽地點|臺灣數位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431-1號B1
展覽時間|週一—週五 1030-1800
概念美術館 在 周書毅 Chou Shu-Y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死亡既能使人聚合 , 何必再讓生給隔離 --- 聶魯達 / 疑問集"
在這防疫隔離的生命艱難時局 , 藝術還能繼續走,是不容易的。我與陳芯宜導演合作的<留給未來的殘影>展映進入倒數 , 幸好這是一個人獨自觀賞的作品 ,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也會做好消毒的工作 , 所以如果你還沒遇見那生命記憶的盡頭 , 2/27以前 , 別錯過了! 概念美術館|忽悠—留給未來的殘影 Go Astray–Afterimage for Tomorrow (11/29-2/27)https://dac.tw/cmoa/vol-4/
照片是那一天 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的編輯Mimy來訪問時 , 攝影師 林軒朗 HSUAN LANG LIN Photography 拍的 , 那一天訪問的內容的是關於20歲的記憶與力量 , 於是我從展場中的紙翻閱分享著 , 紙張上面有著不同時期的身體姿態 , 紀錄了不同年紀的語彙變化 , 如記憶ㄧ般堆疊著 .... 我想直到生命消逝前 , 也許一切將化為殘影 , 僅留下最美好的閃光 , 那也許正是最有力量時刻吧 !
陳芯宜Singing Chen 導演說:https://is.gd/dRKP4y
▋購票步驟說明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4649019087789/permalink/516158708936820/
▋年代售票購票頁面|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7KUND1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預約系統|
https://booking.dac.tw/
▋關於影片&工作人員|
https://www.facebook.com/singingchenabo/posts/10156570179103604
▋展覽工作人員|
策展人 邱誌勇|製作人 黃文浩|藝術總監 王柏偉|行政總監 葉杏柔|技術總監 蔡遵弘|統籌 張蓉安|技術執行 蔡孟汝 |技術助理 詹媛安|展場設計 涂碩峯、黃婉妮、韓椀宜|燈光設計 林育全|藝術家訪談錄製剪輯 黃柏瑜|錄製助理 杜政庭|翻譯 陳琳琳|主辦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協辦 高雄市電影館、行者影像文化有限公司|影片出品 高雄市電影館、Funique VR Studio、行者影像文化有限公司|特別感謝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概念美術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桃園#青埔#青塘園
青埔特區位於桃園高鐵站周遭,橫跨桃園兩區四里,大園區橫峰里、中壢區洽溪里、青埔里和芝芭里,總開發面積為460公頃,住宅區約佔152.89公頃,公園加綠地面積約為36.72公頃,預計營造總人數60000人的優質居住環境。
青塘園原本是一座農業灌溉用的埤塘,有調節防洪的功能,經過規劃之後,成為市民親水空間。這裡設置親水緩坡、觀景平台、木棧道、人行步道、戶外劇場和遊客中心等多元的遊憩空間。
2015年3月青塘園景觀橋建造完成,是採斜張橋的設計,以希望之塔及永恆之塔,雙塔的拉力撐起整座橋。在夜晚投射燈光,營造浪漫的氣氛,更可透過橋上的永恆之塔對著北極星射出光束,表達永恆的概念,是青塘園不分晝夜的亮點。
原本有送子鳥和桃機一號等地景藝術裝置,但因美術館興修而移至他處。桃機一號作品,長30公尺、高10公尺、寬15公尺,是藝術家王文志於2018年在青塘園打造的,以鋼骨建構飛機造型,鑲入旅行箱型燈箱,呈現旅人的夢想與悲歡離合,2020年同樣因美術館新建工程需要,而移置虎頭山環保公園。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山水畫家的藝術」頻道推薦播放清單:
梁震明水墨作品賞析: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9nXm38PQcabEIbffxyp-h
梁震明水墨創作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TfktfF0G6o3zCLipJvc-n
水墨藝術材料介紹: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s1alttOymTOkXl3IhRW04
紓壓療癒輕音樂空拍影片: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rrHknKxWuwRy8UIh6EnUQ
台灣海景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471Ieo4YaalS5yvbDAIyu
4K畫質空拍影片分享: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D72YQD4vgRR9NaI-brI-4Q
桃園青埔特區記錄: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SI3tWDXsgQUuzgKzRSGxY
新北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fbQybqr__G4cLGrtVugsl
桃園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BweKa4jfWGZW39J9ASipD7
新竹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Ak7e3AvAuU6IWQsbvn49e6
宜蘭景點空拍: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EQF72_a8UCnNCun9gC5UM3In0ztXDG_
#DJI #dronefootage #dronevideo #dronephotography #dronestagram #drones #fpv #djiglobal #photography #pro #aerialphotography #dronepilot #travel #nature #dronefly #fpvfreestyle #quadcopter #dronevideo
概念美術館 在 小銘小玄夫夫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用等到2027年!
現在就開箱:AJ2沙發無人體驗空間!
這次我們搬了新家!馬上就想到AJ2的沙發,大約2年前我們認識了AJ2,他們的每一款沙發都想帶回家,因為每一款沙發都是創辦人Kevin用心去發想和創造出來的!當時我們所選的款式是西雅圖,它是最符合當時家裡空間大小的沙發。
也是因為AJ2的好品質,這次我們要前往AJ2首家無人體驗空間,在沒有人的空間裡,來體驗看看每一款沙發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首先我們都是用LINE預約、溝通,會有專人回覆我們所有問題,你會感受到他們的貼心和專業!
來到完全無人空間真的感覺很特別,就像整個空間都是我們家一樣,可以很自由自在、很放鬆的跑來跑去,每一個區塊有不同的設計,也像是美術館展示作品,每一張沙發都是一個藝術品,可以讓人很放鬆沈浸的在這個環境裡。
一起來體驗看看,在無人空間裡面感受不同的居家品味,感受「愛家系」品味生活的步調。去找到那個有點特別、有點陌生,卻又有點熟悉的自己。
官網-AJ2愛家概念:https://aj2.tw/marcshane
AJ2愛家概念無人體驗店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78巷4號
📍2021/8/26~9/3加入AJ2官方LINE@ID:@aj2home ,並留言「 #跟著小銘小玄來AJ2無人體驗空間」,加入並完成預約體驗且在9月底前內購買沙發就可以得到飄飄欲仙~仙Soul懶枕*1 (限量20名)🌟贈品活動曝光只到2021/9/3!大家~快去預約!!
概念美術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