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Q KY 私訪
2018營收後製85%(廣告佔30%),戲劇15%。後製較穩定(廣告更穩定)。廣告、戲劇都有成長,網劇成長很快,網劇是完工比例法,客戶都是中國大的OTT,還沒有Netflix,除非他們有開中國。後製成長超過20%。這塊主要在北京、新加坡、雅加達。
龜毛導演盡量不接,找有潛力的新秀導演合作。
2018.12營收爆衝是因為木星時代的戲劇收入。(簽約當下認營收)Q4毛利率會低,因為戲劇,但營業利益不會低。
之後會提高戲劇產能,從一年一部提高到兩年三部(今年這部可能賣7000萬人民幣?)。拍電影賺製作費,以售價認列營收(預算可能來自外部投資人),拍好找客戶(電視台、網路平台),賣首輪播映權,之後還賣就多賺(也可能一次高價賣斷),所有成本都先列。木星很少管銷費用,只有10多人,很多都外包。原團隊是華誼兄弟前高層段總(目前持股30%),主要就是買他,他們就是藝術家,像魏導那樣,其他商業不太想管。
陰陽合同打擊藝人收入,對後製有利,Q4已有感受到?
之前演員真的吃太兇,佔總預算4~7成,現在規定不能超過4成,主角不能超過演員總七成,現在就可以撥給其他預算。中國電影慢慢不會再靠卡司。台灣演員在那邊現在很吃的開,便宜又好用。
我們是北京後製最大,陰陽合約事件後,會淘汰差的對手,內行人對這個事件都拍手叫好,之前阿貓阿狗都說自己是製片人,現在都消失了。
中國電影製作預算成長很快,後製市場可期待。
特效後製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我們的程度亞洲最強,大概有好萊塢8成實力,所以可以收費比亞洲同業高。目前好萊塢丟來的外包案,價格只有他們價格的五分之一,目前我們都不接,不划算。
北京目前400人,大部分是特效師,今年希望擴增到600人,現在擴增目標找資深人才。都是我們挖別人的人才,福利比同業好,案子穩定,流動率比同業低。
營業費用約一季7000萬元。
VHQ hk(北京業務)目標Q3能上市,上市完母公司稀釋到70~75%。木星時代還是在母公司。會找戰略入股。
與網易合作遊戲進度?
市場很大,現在忙不過來,現在訂單排到Q4,我們沒有業務,生意目前都自己上門。毛利率低於50%就不接,不然就外包。
CB稀釋多少?
2016的CB有2.9億台幣還沒轉換,大概4%多。
2018的CB是VHQ hk發的。
----
近期新增筆記:
興富發(拚餘屋、商辦)
光隆(衝羽絨衣)
三商壽(衝保障型)
數字(拚591)
榮成(拚紙箱)
訪談公司筆記都放在社團,入社辦法:
https://goo.gl/SL12VZ
筆記盡量只寫事實和管理層口述,不寫個人評論,對個股有研究的朋友,歡迎交流。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