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況轉播 #RAW的秋季漢方
第一道讓我腦袋亮燈的菜色,是這碗湯。
裝在天青色的蓋碗裡,膚金透亮,雅香冉冉,舀一勺入口,純粹的動物鮮味像是熨斗一樣從舌面至喉頭烙貼著前進,暖到胃底。這是一碗滴雞精,清蒸全雞再以西式手法過濾而來的精華, RAW 廚房每日特製。
喝湯之前,還得先含一枚「干貝片」。那是江振誠主廚的童年回憶,爸爸總是叮嚀他在上學途中要含一枚參片,到了學校再嚼碎,他於是把這概念延伸為干貝片,有如把燉湯的材料獨立出來,改換型態、增添趣味;味道上也有道理,當干貝片還在舌尖未完全消融時,飲一口湯,加乘的鮮味餘韻綿長。
再一鮮味,是伊比利火腿。作為湯料,與蝦夷蔥、枸杞一起捲在蕪菁薄片裡,媲美金華火腿的鮮鹹,卻更甘甜適口,融入滴雞精中,鮮美峰峰相連。
#漢方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花這麼多篇幅寫一碗湯,是因為我覺得這碗湯在開頭就為RAW本季菜單定了調。
漢方。
「漢方可以是我們吃飯的行為模式,我們飲食的特有組合,用法國菜的觀點來看,特別有趣。」
江振誠主廚娓娓道來RAW秋季菜單的概念,「漢方」是他的點子,所有菜色從頭到尾,都來自他的腦海。RAW即將屆滿六週年,從開業起引領「台灣味」的論述至今,RAW仍在尋求突破,在地食材講過了,台灣小吃玩過了,下一步可以怎麼走?江振誠心中所想,是將台灣味的概念再往形而上的方向提升。
「台灣味是什麼樣的行為、文化、知識,是我們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於是,RAW主張的漢方,不是中藥入菜。江振誠舉出他看過的一本書《宋宴》,其中提到的宋朝美食,有好多食材或風味的組合是現代人耳目一新的。他於是開始聯想,關於秋天,RAW的新菜單還能怎麼設計?為什麼我們有「秋補」的理論?為什麼我們在秋天要吃這些東西?他靈光乍現:這些當令養生的飲食,是我們特有的組合方式,法國菜裡沒有的觀點。
就像那一碗滴雞精,溫潤舒心,在用餐開端喝上一碗,整個人都妥貼了。
#前所未見的湯佐餐 #SoupPairing
我們就喜歡喝湯,不是嗎?尤其在涼涼的天,鍋物大出,想喝湯的心蠢蠢欲動。先別說秋冬,就連盛夏我們都能大啖火鍋。
RAW本季一項嶄新的創意是「湯佐餐」,soup pairing。沒聽過吧?酒搭餐、茶搭餐、咖啡搭餐、果汁搭餐,我們總把搭餐的液體視為飲料,把湯視為料理,怎麼就沒想到湯也能作為「飲料」呢?明明台灣人如此愛喝湯,湯是如此明顯的題目!
湯在秋冬的溫補形象,也完全貼合RAW「漢方」的概念。RAW廚房每天要備製五種湯,江振誠笑稱副主廚Ben是湯王!他也解釋,廚房作業就像把製湯當作醬汁來照顧,一點也不難倒人。
藉由湯佐餐,江振誠想補強一道菜欠缺的滋味或香氣,或者加深一道菜的風味共鳴。譬如一道石蟳、海膽、烏魚子,三款秋天的橘色可比楓紅,石蟳由宜蘭直送,從四個漁港搜羅貨色,細緻的肉被拆出來,與新鮮的台東馬糞海膽、海膽烏魚子蒸蛋送作夥,一匙挖到底,滑滑嫩嫩中交織著醇美與鮮甜,搭配一旁薄如落葉、手切烤乾的梅爾巴土司(Melba toast),結構完整。咀嚼之間,石蟳肉蘊含柑橘清香,原來拌進了檸檬皮,正是這飄渺的清香連回了佐餐的湯— 檸檬燉陳皮。好搭!甜甜熱熱地喝,有點似大閘蟹配薑茶般地互補,清新的檸檬串連成熟的檸檬,菜與湯的風味也十分匹配。
堅挺好似金磚的法式吐司(Pain Perdu),有花瓣般的蘑菇薄片盛開其上,紮根的土壤是松茸、姬松茸與羊肚菌製成的菇醬。狠心從中掰斷,大口一咬,潮濕土壤的氣息與菇的鮮味,伴著酥脆擴散開來。吐司磚四面金黃,表層有糖,口感與風味俱足;吐司內裡還蘊藏秘密:表面煎炸完成後,另以針筒注入蛋液!不僅外酥還要內嫩!與此相搭的湯,則是松茸、羊肚菌、香菇等等菇類熬成的野菇湯,以菇搭菇言之成理,只是菇湯也開了個小玩笑:黝黑湯面漂浮著「薑片」,乍看以為是薑茶,其實那是一片杏鮑菇啦。
野菇湯可以繼續搭下一道「鴨肝麵茶」。傳統上,麵茶以麵粉、豬油、堅果(花生、芝麻最常見)炒製而成,法國也有法棍麵包製成的濃湯baguette soup,江振誠就結合二者,將麵茶做成濃稠的醬汁,baguette soup做成輕盈的泡泡,用以襯托煎香的鴨肝,另點綴以板栗與印加果。麵茶甜口,法棍泡泡鮮鹹,鴨肝的油脂居中連結,鴨肝本身也煎得好,表面的鹽粒與印加果碎屑增添酥脆與鹹香,每一口都吃進溫暖的、烘烤過的堅果味,秋意盎然。
#精彩的新創作
又一蓋碗上桌,揭蓋見橙黃,啜一口,甘鮮滿盈繼而尾韻微苦。它有個非常中式的名字:川貝鷓鴣湯,據說可以止咳化痰、潤肺養顏。我沒想到初嚐此湯會是在RAW。
還有另一項第一次,是品嚐如此纖細嬌小的「肋排」。肯定不是羊排,見那骨架與肉相就不是,江主廚一臉淘氣說「貓排」也騙不了人。謎底揭曉:這是黃鰭鮪魚,中型尺寸,一條魚就七到八根骨頭,先用鹽昆布與明太子等「自然鹽」醃過,再燒烤,切開大約三分熟,入口仍有鮪魚赤身的酸味與鐵味,醃料則散發炭烤燻味與沙茶醬般的複雜鹹香,這等來自海洋的鮮,與川貝鷓鴣湯的陸地鮮味互相呼應。一旁搭佐的「八寶飯」,則是以炸青豆、薏仁等等綜合豆類、穀物製成的義式燉飯,上頭的泰國青檸(kaffir lime)泡泡清香明亮,為整道菜畫龍點睛。
整份菜單強度高昂至今,主菜才不甘於平淡。有時候,一份tasting menu吃到主菜已經反高潮,這道戰斧豬排則完全不會,吃可可與酒粕長大的宜蘭葛瑪蘭黑豬,直火炭烤後澆淋上焦化奶油、蒜末與巴西里,由法式meunière延伸而來的做法,噴香至極,上桌的芬芳簡直勾魂;卻還有另一種香味與之共舞,那是調入了埔里香草的肉汁!「我超愛這個香草醬汁」,江振誠一邊淋一邊說,我已經等不及動刀,豬肉之香甜與鮮美,我幾乎懷疑是否有用鹽麴醃過,但沒有,那就是豬本身的魅力。
與主菜相搭的湯,則是甘草黑豆,不再需要海洋或動物的鮮,單純以黑豆的麥茶、咖啡、可可風味去連結香草的甜香與焦化奶油的堅果氣息,勾勒出溫暖、深邃的醇厚印象,若以巧克力的風味象限來比喻,是偏向dark sweet的濃郁風格,非常秋冬應景。
還值得一提的是主菜刀。由法國職人Roland Lannier手工打造,以水泥、黑膠唱片等嶄新素材表現龐克精神,這些精美的刀子RAW進了一套,全以主廚命名,除有為江振誠主廚量身定制、磨石子刀柄與台灣地圖的款式,還有現行世界第一主廚Mauro Colagreco,法國料理教父Alain Ducasse,法國三星女主廚Anne Sophie Pic,西班牙傳奇山中燒烤店Asador Etxebarri,全都任君挑選。下次去RAW吃飯不妨試試手氣。
#科學思維的茶佐餐 #TeaPairing
除了湯佐餐,RAW本季的茶佐餐(tea pairing)也別有看頭。與南投鹿谷的「開蘭茶 KALON TEA」合作,江振誠與開蘭茶共同探索,同一款茶葉如何在特定的溫度與萃取方式下展現不同的風味。例如一款輕發酵、輕烘焙的金萱烏龍茶,冷泡八小時並調高茶葉比例後,能夠凸顯其野薑花香氣,甚至散發綠茶般的海苔鮮味,用以搭配菜單開頭的竹莢魚與茄子小塔、藥燉黑鮑;同一款輕發酵、輕烘焙的金萱烏龍茶,改為熱泡,鮮味減低並殿後了,野薑花香則轉為淡淡奶香,用以搭配石蟳、海膽、烏魚子。
一款重發酵重烘焙的烏龍茶特別有趣。江振誠解釋,這款茶是以咖啡烘焙曲線焙成,「茶會以為自己是咖啡」,冷泡久浸十六小時後,搭配-196℃液態氮潤過降溫的玻璃空杯,竟冷萃出明顯的可可風味!激似可可果殼茶或咖啡果葉茶,這款冷泡烏龍茶散發的堅果、香料風味,和葛瑪蘭豬的主菜搭極了!(尤其那香草肉汁!)
#直到甜點毫無冷場
高強度的菜單,直到最後都不放過人。甜點太精彩了,我無法跳過不寫,更惱人的是甜點還有三道。
彷彿鑲了金箔的羊羹,這道優雅的「木瓜凝」,做法很有意思。木瓜連籽打成汁,放置隔夜,殘渣會自動浮起凝結,因此誕生的木瓜凝,濃縮了木瓜的清潤甜味與草木芬芳,可謂「木瓜中的木瓜」;表面撒上桂花粉增香添雅,襯底的柑橘醬汁,則集結了柚子、檸檬、葡萄柚、萊姆等等柑橘水果,就像吃木瓜要擠上檸檬汁一樣,明媚的酸香更襯托木瓜的清甜,二者相加,氣質出眾。
接著的「蜜酥煎」,江振誠自陳是他最愛。如果你和我一樣沒聽過蜜酥煎,那是中醫裡一帖降氣止咳、潤肺補虛的良方,以杏仁、蜂蜜、牛酥煎製而成,江振誠在試做的過程中發現,這根本是美國的奶油軟糖(fudge)!牛酥的部分,他採用自製澄清奶油與印度酥油(ghee),同樣試岀洋溢焦糖香與奶甜的配方,配上一球葛瑪蘭威士忌冰淇淋,就模擬了傳統上蜜酥煎配暖酒服用的吃法,馬鈴薯泥居間協調冰淇淋與蜜酥煎,最後刨上黑松露、撒上海鹽粒與橄欖油,只消一匙,各種馨香奔騰而來,酒香與焦糖香,蕈香與草香,還有鮮明的鹹味點亮味蕾,交織出複雜的美麗風味。
最後是「凍梨」,中國東北冬季特產,梨子因為反覆結凍而形成冰沙般的軟綿質地,RAW廚房如法炮製,將水梨反覆結凍解凍後挖出果肉,佐以川貝煮桃膠與烤杏仁,綴以新鮮水梨片與杏仁粉,水梨的脆與軟、輕甜與濃甜都給我們嚐到了。
還沒完。佐茶與咖啡的petit four,法文意指「小烤箱」,什麼樣烤的點心能符合「漢方」的主題?江振誠想到了漢餅,紅豆粉粿口味,皮薄餡美,再飽也要嚐嚐。
服氣,服氣,這季菜單毫無冷場。嚴密的概念,新穎的創意,精準的執行,菜色味道也沒有以往有時會因暴衝而紊亂失衡。自我突破是非常困難的,只有RAW能超越RAW,我願意下如此俗氣的結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介紹 訪問作者: 邱建一 內容簡介: 故宮文物裡的「網紅」國寶,你認識幾件?「翠玉白菜」是件質地不夠好的翡翠?不是國寶?!「肉形石」其實只是一塊便宜的瑪瑙?! 人生苦短,文青可以速成!看「按讚」越多,作品越棒棒! 什...
橙黃橘綠時意思 在 小電 X Di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電機系學長創業的飲料店語菓開幕
整家店很有特色
連飲料名都是滿滿的文青風
來喝飲料還可以求籤
我求的是工作籤
結果居然說:
君子報仇三年不晚
小人報仇一天到晚
是說我要注意小人的意思嗎XD
不會吧🤣🤣🤣
大家如果在新竹可以來喝喝看
推薦梨園吹鳳曲和橙黃橘綠時😋
這兩樣都超級超級好喝
喝到奶泡的瞬間完全被驚艷!
男友喝完一直念念不忘😆
--
其實跟開店的學長也算是滿有緣分的
高三來參加電機營的時候就認識他了
那時候只覺得他是一個很會打嘴砲的學長(被揍XD
看到他一路從研發產品口味到自己開店
真的覺得很佩服!
就像我之前在閒聊影片裡說的
不需要去侷限自己的路
就算畢業後不走本科系也是可以闖出一片天!
橙黃橘綠時意思 在 Betty Hsu 保養天后跨境直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權力象徵幸運代表【 蛋白石Opal 】
《蛋白石 Opal 》象徵意義
蛋白石因顏色、光澤獨特而名,英文名稱Opal源自於梵文Upala,意思是〝珍貴的寶石〞(precious gem) ,台灣opal被翻譯成蛋白石。
最初被注意可追溯千年前,因為特有多變遊彩美麗象徵人類多變愛情韻事。其彩虹般絢麗耀目光芒多彩似馬賽克充滿神秘,是其它寶石無可比擬。據說在質地極其優良的蛋白石上,可看見紅寶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彩,祖母綠般的綠海,五彩繽紛渾然一體美不勝收。
蛋白石與多數結晶寶石不同,是非晶質硬化的二氧化矽凝膠,因為含有5-20%的水份,當光線涉入蛋白石產生光線與水分之間的干擾而形成七彩斑爛的迷人特殊現象。這樣迷人的七彩光譜現象被稱做〝遊彩〞(play of color),也有人翻譯成變彩或斑彩。蛋白石含有微量水分,會因水分流失而逐漸變乾出現裂縫,所以也有人認為不是適合拿來做寶石鑲崁。
《蛋白石》是10月的誕生石,代表希望、淨白、純潔;也象徵著治癒、友誼、積極。在西方是結婚14周年紀念日代表寶石。
【 中國傳說故事 】
清朝慈禧太后曾經擁有許多洋人朝貢的蛋白石。
相傳其中戴在她的無名指上,一顆以黑色蛋白石鑲嵌的戒指,在她生氣時會自動發出藍色光芒;高興時會發出紅色彩光。據說朝中大臣就常以該蛋白石彩光變化迎合她的情緒。慈禧死後,此顆蛋白石自然成了重要陪葬物之一。後來,她陵墓被盜,此顆蛋白石也跟著輾轉流離;據說現在此顆蛋白石正落於國內某吳姓商人收藏中,至於是否如傳說中,還能依其主人情緒而產生顏色變化,就不得而知了。
【 歐洲迷信 】
自古歐洲就迷信非10月生的人,如果擁有蛋白石會帶來不幸。這迷信可能是因為它具有各種顏色變化關係!蘇格蘭,人們認為它是影響人一生發生七次重大變化的奇石。傳說有位愛丁堡市的名門閨秀克莉絲汀美少女,有天偶然得到蛋白石原石,她非常珍愛這塊原石。但由於她擁有這塊原石,因此從國王愛人歷經公爵夫人、僧尼,最後成為娼婦死於潦倒。只是這樣的傳言被維多利亞女王推翻了,因為她最喜歡的項鍊中,有一條就是用蛋白石做成的!
【 認識蛋白石 】
成份:水化二氧化矽凝膠 體結構:非晶質 硬度:6
光學性質:折射率1.37-1.47,無雙折射性 比重:2.10
產地:澳洲,墨西哥,捷克,美國,巴西,南非
蛋白石可說是最富變化的寶石,基本成份二氧化矽與水晶及石髓相同,但三者結晶型式各不相同,水晶為顯晶質,結晶大至肉眼可見,石髓為隱晶質,須在顯微鏡才能見結晶,蛋白石非晶質,完全沒有結晶,使得其比重及硬度較其他二者為小,蛋白石最大特色是變彩,在光線照射下,可見蛋白石上,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的變彩色斑,這是其他任何寶石均無的效應,使得蛋白石愛好者稱其為最美麗的寶石。
蛋白石亦有無變彩而成寶石的品種,本體色是其受歡迎的原因,常見者有火蛋白(紅至黃色)
藍色蛋白石,顏色與矽孔雀石相似,呈藍綠色,但比重較輕,且較為不透明
粉紅蛋白石,較一般所稱粉紅色寶石顏色為深,較似菱錳礦的色澤,有時亦具有黑色細紋,本體亦較為不透明
具有變彩的蛋白石,色澤可分兩部份,本體色,其次是變彩彩斑( Play of Color ),價值高低依這兩部份來評斷,本體色較常見為白,黑,橘紅,透明無色,市面上較為普遍白蛋白石,若白蛋白石上沒有彩斑,則稱為波次蛋白石( Potch ),沒有商業價值
《黑色蛋白石》通常被認為較貴重,因為其上的變彩在黑色的本體色襯托之下,顯得份外亮麗,通常黑色蛋白石並不必呈墨黑色,只要本體呈深色,一般也都歸類為黑蛋白
《橘紅色的蛋白石》稱為火蛋白(Fire Opal),主產於墨西哥,因氧化鐵含量使顏色呈現深紅色至淺黃色不同色調,寶石上火蛋白並不一定要有變彩,若火蛋白顏色呈現飽滿橘紅色,足以切磨成刻面寶石
本體色為《透明的蛋白石》稱為透明蛋白石(Crystal Opal),若具亮麗變彩,也是相當受人喜愛的蛋白石品種,墨西哥所產的透明蛋白石,本體色特別澄透被稱為水蛋白
一般寶石價值絶大部份來自其重量,蛋白石則不然,變彩因素比其重量還重要,即使較小的蛋白石,如果其變彩強烈,價錢可能會比更大但變彩不強的蛋白石貴上十幾倍 ,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蛋白石的結構是由整片的球狀微粒矽土排列構成,如果此片區域的微粒矽土大小相同,則會因此結構而產生光繞射現象,構成蛋白石的變彩 , 若是球狀微粒的大小不一,就無彩斑產生;而當整片球狀微粒的大小一致時,顆粒的大小就決定了能通過這片區域的光之波長,也就是彩斑的顏色, 一般而言,紅色彩斑較藍綠色彩斑稀有,價格也較高,除此之外,彩斑所佔的區域越大價值越高
橙黃橘綠時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介紹
訪問作者: 邱建一
內容簡介:
故宮文物裡的「網紅」國寶,你認識幾件?「翠玉白菜」是件質地不夠好的翡翠?不是國寶?!「肉形石」其實只是一塊便宜的瑪瑙?!
人生苦短,文青可以速成!看「按讚」越多,作品越棒棒!
什麼是「好的書法」?跟著感覺走,寫遺書和寫情書是不一樣的
說到「錢」,就俗了,文青圈裡講究的是換換愛
〈蘭亭集序〉的故事,沒想到得從宅宅文人耍廢集團說起;
〈早春圖〉竟然差點成了抹布;
〈明成化窯雞缸杯〉憑什麼賣到十億八千萬?
大部分人對故宮的認知,最熟悉的就是那顆白菜和那塊肉吧?但果真透徹了解〈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比如〈翠玉白菜〉歸屬於「重要文物」,故宮再三澄清它不是「國寶」,但有多少人理會呢?清宮檔案包山包海,但連一個字都沒提到〈翠玉白菜〉,唯一的記載只知道它是 1933 年紫禁城搬遷時從永和宮裡找出來的,即便連故宮也不敢打包票,但還是一堆人圍著〈翠玉白菜〉,信誓旦旦地說這是瑾妃的嫁妝,並衍生出各種民間傳說故事,還能把慈禧陪葬品的白菜給聯繫在一起……
故宮各類收藏都有,清宮檔案文獻資料的數量是最多的,但說起精品,主要指乾隆時期「三希堂」建立的那些書畫收藏,雖然西元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一小段時期,曾有一批文物或夾帶或偷竊而流出皇城之外,但大體上,清宮文物的書畫精品收藏大多都在故宮的庫藏之中。
相隔千年,但故宮仍離我們很近,〈橙黃橘綠〉在,〈鵲華秋色〉也在,當然大家最愛的白菜也不會缺席;趙孟頫與蘇軾還活在那兒,趙構與岳飛還在互相通信!就在台北外雙溪,每天上午八點半準時等著與我們相遇!但,若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理解,他們卻又離我們很遠,即便近在咫尺,卻又很陌生,如同天涯~~
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心理的距離
要跨過這個距離其實很簡單——
邱建一以詼諧逗趣之筆深入故宮,挖掘國寶背後的故事
《知道了!故宮》更顛覆對國家寶藏的認知與想像!
作者簡介:邱建一
大學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藝術史學與藝術考古學」。
常自稱是天橋底下說書的,目前遊走於各大學與各公私講堂,創辦「新月藝文」,專講藝術史與古代文明等相關課程。
出版社粉絲頁: 聯經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zlEGXgf1U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