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山就不想下來-吳德發】
你爬過屏東北大武嗎?
來過 #檜谷山莊 的山友一定都對這位熱情的吳大哥不陌生!
除了細心告知山莊內的注意事項,每周也固定登頂巡視步道,他總是赤著腳來回步道間,對不熟悉路況、或受傷的山友伸出援手,根本山友守護神來著,也因此得到「赤腳傳奇」的稱號。
吳德發有自信的說:「這是山神給我的使命,沒有人可以做得比我更好」
雖然因為疫情現在沒辦法上山,不過還是歡迎大家分享跟發哥的合照😊也請大家等疫情緩和之後,再去一睹發哥的風采!
一起來看看這位將生命奉獻山林的精彩故事!
#2021林業及保育有功 #綠色奧斯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teve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晚住宿登山故事館(距離北大武登山口最近的民宿) 4: 10 北大武新登山口(-2.8k)(H1206m) 5: 23 北大武山舊登山口(0k)(上升約400m,H1600m) 7: 40 喜多麗斷崖(3.8k) 8: 10 檜谷山莊岔路(4k) 9: 10 大武神木(5.5k) 10: 00最...
「檜谷山莊來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記錄] 細嚼慢嚥的三天兩夜北大武山- 看板Hiking 的評價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北大武檜谷山莊】一日行2020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登山借問站| 想請問各位前輩,小弟下個登山計畫想單攻北大武 的評價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揪人] 1204~1205 北大武來回揪共乘- Hik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揪人] 1204~1205 北大武來回揪共乘- Hiking - PTT情感投資 ... 的評價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Fw: [遊記] 南嶽大武@北大武山三天二夜剛剛好- 看板PingTung 的評價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遊記] 南嶽大武@北大武山三天二夜剛剛好 的評價
- 關於檜谷山莊來回 在 [徵求] 愛登山平日山友(平日為主假日為輔 - PTT Web 的評價
檜谷山莊來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單攻北大武不簡單
由於全球疫情問題,台灣去年開始登山人口暴增,雖然為山之國度,但從小缺乏山林教育,間接導致不少初嘗登山的朋友們越級打怪,或是缺乏事前準備。
228連假天天都超過400人上北大武山(包含山莊過夜),唯一住宿點檜谷山莊,床位+營位大約容納100人,意思就是 #每天約300人申請一日來回 行程。
保守估計7-8成的人,只到喜多利、檜谷山莊或西大武即折返,目標單攻上三角點的人至少50-60位,但真正成功登頂的可能不到一半,登山口每天都會勸退幾位,裝備和事前功課明顯不足的人單攻。
單攻上三角點不是問題,但絕對要做好事前規劃,千萬別因為看到網路上的美照,以為是簡單的郊山就上路,也別高估自己的體能狀況,最好先爬看看其他百岳,才能夠比較有概念。
有人中午12點才啟登,勢必要摸黑下山卻沒有帶頭燈;或是沒有雨衣淋雨上山,還打算單登三角點;或是搞不懂單攻北大武難度,上山走到崩潰下不了山的例子。
當然,登山勢必會伴隨著些風險,愛山者能做的就是盡量準備和裝備齊全,盡可能降低風險。
單攻常見錯誤與解
❌長時間單攻沒帶頭燈
🙆♂去買一個啊!看不見很危險!
❌預報可能會下雨,沒有防水衣物就上山
🙆♂裝備買齊好不好?不然就撤退,高山上數小時失溫很可怕
❌看輕路線的難度,高估自身能力,又想單攻
🙆♂初嘗百岳的朋友,請先從簡單的路線開始,像是奇萊南華或玉山主西、雪主東之類的。單攻可從簡單點的合歡西北或陽明山大縱走開始挑戰。
❌摸早黑和摸晚黑不都一樣
🙆♂摸晚黑比較危險!早黑由於體力和精神都還處於充沛的狀態,較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摸晚黑是已經經歷一天的辛勞,體力和精神下降,容易走錯路或做出誤判,甚至沒注意到路況而受傷。上山請盡量不摸晚黑。
❌北大武雲海好美,第一顆百岳就單攻北大武吧!
🙆♂修但幾嘞!!!北大武雖然為A級山,但比其他入門款多一些危險地形,而且總爬升下降不容小覷,單攻體力上更有要求,請勿越級打怪。第一座請先從簡單點的開始,好嗎?
建議初嘗百岳的人,先爬爬其他需要走整天的百岳入門款(諸如奇萊南華、玉山主西、雪山主東),對自己在高海拔環境的體力與耐力有所認識,還有總爬升下降與距離的體能要求,再規劃單攻百岳的行程,或是請教有經驗的朋友,再出發,就能夠有效減少意外的發生。
北大武來回路程24公里,總爬升2100左右,下山亦然,絕對不是條輕鬆的路線,對體能有一定的要求。除非有類似的登山經驗可以比較,不然,不建議百岳新手嘗試單攻北大武。
新手建議在檜谷山莊過夜,體力要求就沒單攻這麼嚴格。
對北大武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北大武兩天一夜遊記與分析,連接放在留言區。
#昨日看莊主發文有感
檜谷山莊來回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許一條,縱貫原住民文化與土地的山徑 》
過年到,代表上山的日子又近了,最近的大行程都和布農的族人們息息相關,隨著認識的族人越來越多,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進入山裡,讓我有著比起純粹的美與自我實踐外,更多來自文化與記憶的收穫。
有時我想著,如果要有一條,縱貫臺灣的原住民山徑,那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觸原住民文化尚淺的我,僅能靠著聽聞過的片段知識,粗略拼湊出模糊的樣貌。偶然間,我聽聞畢生鑽研台灣山岳歷史的鄭安睎教授,與古道專家伍元和老師,早已對這樣一條路,有自己的想法。看完他們的規劃後,我讚嘆不已:原來還真的可以從烏來出發,走進台灣最美的群山,經過泰雅、賽德克、布農、鄒族、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魯凱、排灣等族的傳統領域與當代部落,貫串清代與日治時代的道路,依循著歷史的脈絡,最後抵達屏東新開(近枋寮)。
不知道要讀過多少書、做過多少研究,才能像他們一樣信手拈來,就能透過雙腳的旅途,引出屬於台灣山林中最深刻的靈魂與記憶,編織出一條富含詩意與底蘊的傳承之路?
假如有這麼一天,這麼一條誕生自各族古老道路系統的山徑,被族人們與老師聯手重新整理、串接起來,那麼一趟縱貫臺灣的偉大旅程,將會是這樣子的:
───
從新北市烏來福山往南開啟的遙遠旅途,會先經過泰雅族被日本人拓寬成警備道的姻親道路,巴福越嶺古道,在傍晚抵達拉拉山。翌日,告別巴陵的民宿後,在沒車的小小的產業道路上漫步,迂迴抵達秀巒部落下榻。接著,在名聞遐邇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告別因為想輕鬆一小段而搭乘的部落接駁車,沿著古道緩緩推行至廢棄的白石駐在所,在此度過遠離人煙的山中第三夜。
第四天一早起床,繼續沿古道西行,抵達田村台駐在所後接上霞喀羅古道支線,蜿蜒向南走去,在高嶺接上民國後開闢的大鹿林道東支線後,順著主線在傍晚抵達觀霧森林遊樂區,Check in後洗去二日沒洗澡的疲憊。再來,海拔將緩緩下降,順著從觀霧延伸的北坑溪古道來到雪霸國家公園的雪見遊憩區;一身重裝與來自烏來的打招呼對答嚇壞不知情的遊客後,在遊客中心前搭上泰雅族北勢群部落的接駁車,到天狗、象鼻等部落待上一宿,聽聽族人講著那些在雪山山脈上翻山越嶺的故事,回憶著五天以來走過的路。
第六天的旅程經由馬那邦隘勇線跨越大安溪,從雙崎接上出雲稍來警備線後,跟著隘勇線來到大雪山社區,感受這裡的生態之美、見證林業的滄桑。行程滿一週之際,將路經白冷,從谷關七雄的白毛山東側山腹切過,穿越阿冷山隘勇線進入南投,來到惠蓀林場入口附近的清流部落。緊接著,這條山徑會繼續沿著隘勇線直上守城大山附近,輕裝來回這海拔2420公尺的邑治第一山後,陡下到賽德克族的土地,在台14線上度過第二週首夜,也正式告別了雪山山脈,短暫踏上中央山脈一隅。
翻過萬大隘勇線後,接著是霧社萬大警備道路,而後從曲冰開始進入布農族卓社群領域,到武界過一夜,再繼續沿著濁水溪谷地山腰上的部落聯絡道,經巴庫拉斯來到地利村,關門古道暨丹大林道的起始之地。第十一天開始,山徑從人倫部落進入玉山山脈,沿著人倫警備道翻進郡大溪谷,沿著中之線警備道拜訪一個又一個的布農族巒、郡社群祖居地,聽著族人講著不到百年前的遷村過往。三天後,離烏來出發日方滿二週,我們會由觀高抵達著名的八通關古道,在這個林業與日本古道交錯的紅檜造林地間沈沈睡去。
第三週開始,山徑進入最高潮,由八通關駐在所往玉山主峰攀去,經1926年所闢建的登山道登上台灣之巔,感受日本人帶來這座島上的登山文化如何流變至今,成為台灣的登山記憶。第十七天,告別東埔山莊,進入阿里山山脈,從特富野古道開始陡下整整1500公尺後,來到鄒族的特富野部落,接受族人們的款待,感受屬於鄒族的熱情。翌日,從鄒族南北縱貫古道翻越茶山至那瑪夏,又回到布農族的領地中;爾後由那瑪夏道路或者小林、高中兩條林道,進入南橫公路寶來一帶,由寶來順著名的六龜警備道再次登上中央山脈尾稜,經藤枝二集團後紮營於其中的駐在所上,感受過去此地日原衝突的緊張餘韻。
出發滿三個禮拜的日子,山徑會進入魯凱族的領域,並來到正在努力爭取自我認同的歐布諾伙族所在的萬山部落下榻。稍事休息後,山徑又繼續啟程往南,經由魯凱族道路系統拜訪大社、德文、霧台等部落,三天後抵達位於小鬼湖林道行車終點的阿禮,其道路前身是通往知本的知本越嶺道,於魯凱石板屋民宿中度過沁爽的一晚。接著順部落舊路自稜線下底世界遺產潛力點舊好茶,與居住在此的老獵人學習魯凱族傳統智慧。爾後,渡過隘寮南溪,進入台灣第二大族排灣族的家鄉,在排灣族舊社道路系統中悠遊,到訪舊筏灣、舊平和、舊德文等部落,又過了三日,在來義部落舉杯回顧這整整一個月以來,台灣頭走到台灣尾的百里長路。
最後,路經舊古樓、老七佳等排灣族部落後,接上四百年一瞬的浸水營古道,下抵枋寮附近的屏東新開,為這一趟長達32天,縱貫古今的奇幻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
這是一條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步行綠道,為時一個多月的旅程,緊緊扣和著各地歷史脈絡,走過自原住民、清代、日本人乃至於中華民國時期的路,讓老人家的身影再次鮮活的躍然晚輩眼中。而管理綠道的族人,也可以因為回到各個舊部落,重新賦予土地屬於各個民族的溫度與驕傲,甚至為在地創造新的產業可能與收入。這是一種再創造,將在地族人與屬於自己的土地連結起來,並且透過分享傳統的生活與智慧,支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讓原住民文化的根,得以再次深深紮入土地之中。
試想,那些進入部落的夜晚,無論新舊,若是少了屬於土地的族人,在火邊的分享與傳承,一起舉杯高歌、大口吃肉,那行程將會有多苦澀而空洞——沒有高山的大景舒適,卻有著郊山的濕熱與長程縱走的疲憊,讓人不知道完成這一條路,能有怎麼樣的收穫?
這一天遠嗎?其實不然。
今年原民會有一筆上千萬的研究經費,想擘劃一條屬於原住民的山徑。
伍元和老師也已經成立自己的粉專「 伍元走古道」,準備一展自己數十年所學。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樣一個足以代表台灣山林與文化,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從800到3952,覽盡四大山脈,從四百年前走到今天的路,成為台灣原住民、登山文化與山岳觀光的美麗未來吧!
————
*悠遊古道注意事項:
1. 沿途會進入各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務必尊重在地原住民的權益與隱私
2. 綠道上有不少舊社與考古遺址,有許多被列為文化資產,也請尊重原住民或配合相關法令,得以進入
檜谷山莊來回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前晚住宿登山故事館(距離北大武登山口最近的民宿)
4: 10 北大武新登山口(-2.8k)(H1206m)
5: 23 北大武山舊登山口(0k)(上升約400m,H1600m)
7: 40 喜多麗斷崖(3.8k)
8: 10 檜谷山莊岔路(4k)
9: 10 大武神木(5.5k)
10: 00最後的活水源(6.5k)
11: 40 大武神社(高砂義勇軍紀念碑)(8k)
12: 50 北大武山山角點(9k)(H3092m)
總長來回約24k,海拔上升約1900m
這次比較早出發所以走起來相對悠閒
可以沿途休息拍照
還可以在活水源處泡咖啡XD
當然單攻體力負擔上還是相當大
除了步道稍微濕滑外
整體路況還算良好
另外新手運似乎用完了
這次沒有像前幾次單攻出大景
不過令我驚豔的是北大武山鐵杉林在雲霧的壟罩下
真的超仙超美
美到像是中國的潑墨山水畫~
北大武的秋冬雲海季似乎已經過了
沒關係下次北大武雲海季再來補考個XD
山永遠都在~~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百岳 #北大武 #單攻 #爬山 #登山 #五嶽 #taiwan #mountain #climbing #hiking
玉山單攻
https://youtu.be/0RKrTPnZG-0
雪山單攻
https://youtu.be/Xg1ljmKaU4I
雪山單攻2.0
https://youtu.be/-cxcCDTJpxE
合歡西北單攻
https://youtu.be/7HvVqN9-iZs
志佳陽單攻
https://youtu.be/H0sddgEuzYM
桃山喀拉業單攻
https://youtu.be/DR-l06DnTgU
品田池有單攻
https://youtu.be/UEdAtuYVueg
阿溪縱走~眠月線、石猴車站
https://youtu.be/I8sErK2a50k
阿溪縱走~眠月神木、水樣森林
https://youtu.be/7kh8q4_jOWA
三峽五寮尖
https://youtu.be/N0EYBD41v3I
小觀音山
https://youtu.be/5j2nXDMyTLM
劍龍稜越野跑
https://youtu.be/H-9OudApKVk
新手上劍龍稜
https://youtu.be/jNT4xhXbxMg
合歡溪秘境
https://youtu.be/zDuMgaCc31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bBAry2f1G8/hqdefault.jpg)
檜谷山莊來回 在 登山借問站| 想請問各位前輩,小弟下個登山計畫想單攻北大武 的推薦與評價
可以申請個人單攻/單攻建議包包10公斤內/全程24k(含檜谷山莊來回0.4k)水源處/舊登山口/ 2.5k/檜谷山莊/最後水源6k. ... <看更多>
檜谷山莊來回 在 [記錄] 細嚼慢嚥的三天兩夜北大武山- 看板Hiking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版:
https://onameovirtue.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html
弱咖終於走上南部最帥的北大武山了~既然是弱咖,當然就是三天兩夜爽爽走啦。
時間:2019年六月20~22,三天兩夜的北大武細嚼慢嚥團。
成員:一男兩女
預計行程:
D1 新登山口-檜谷山莊
D2 檜谷山莊-北大武山-檜谷山莊
D3 檜谷山莊-新登山口
天氣:一路晴偶爾陰,沒有真的遇到雨真的是老天眷顧
6/20 D1 天氣晴
新登山口 9:40
上道水泥路 9:52
日湯真山岔路口 10:24
第二停車場/手機通訊點 10:46 草叢山坡中矗立著的第二停車場牌子
舊登山口0K 11:10~11:27
1.75k 12:37 人家說是第一休息點,但看不出哪裡可以休息啊
2.0k 12:46
2.5k 第二休息點,有木椅和水龍頭
13:07~13:33 吃午餐
3.0k 14:20
3.5k 14:40
3.8k 光明頂/喜多麗斷崖 15:12
往檜谷山莊和北大武山岔路15:28
4.2k檜谷山莊 15:30
D2 模黑出發 原來我們一直在稜線左邊
檜谷山莊 4:05
4.5k 4:34
編號272829 4:45
5k 4:51
編號31 5:05
5.25k神木 5:15
正當我們開始懷疑是不是經過神木都沒有發覺時,終於看到被圍起來的神木了
神木並不高,800-1000歲,想來可能就是因為不高才能活這麼久吧
5.5k 5:19
6.0k 5:44~50 裝水
鋁盆水源 5:55
瀑布水源 6:01
6.5k 6:13
先36後35 6:24 這個編號讓我們傻眼
7.0k 6:30 據說有斷崖,但沒看到?
往南大武山岔路 6:56
7.5k 7:21
編號37展望點 7:31
編號39 7:37
8.0k大武遺址/神社 7:54~8:06
8.5k 8:48
9.0k北大武山 9:13~9:55
8.5K 10:24
8.0k大武遺址/神社 午餐10:58~12:00
稜線展望點 12:08 可以看日出的地方
7.5k 12:21
編號3536 13:00
最後水源 13:25
復古風格的往北大武路牌 13:35
6.0k 13:46
連三倒木 14:21
岔路 15:43
檜谷山莊 16:00
D3
六點吃早餐
檜谷山莊 7:08
喜多麗斷崖 7:22
3.5k 7:46
2.5k木椅水龍頭 8:36~8:55
2.1k西大武山登山口 9:23
西大武山西側路口 9:30
0k舊登山口 10:37~11:03
日湯真山岔路口 11:34
新登山口 12:10
-------後面是一不小心就寫超長的遊記了------------------
從海拔一千兩百多,最後要上到3092,著實也是不簡單的一條路線。就算分成兩天走,一
天要爬升900公尺也不少了,更何況其實仍舊有許多上上下的微地形。起頭一段陡上和在
水泥地面上行走,悶熱感覺就像去年走大禮大同一樣令人崩潰。但漸漸地出現樹蔭,在蔓
草中赫然看到第二停車場的指標牌,提醒我們八八風災把原本的道路吹不見了,到舊登山
口之間這多出來的2.6k真的也是頗折騰人的。
一路上經過不少個崩壁,有崩壁就同時有向西南的展望。看著匯入瓦魯斯溪的溪谷,旁邊
的丘陵都在視野下方,這樣的感覺頗奇妙。我們竟然是在最高處了,真的在台灣最南端最
高的山系上了。
到舊登山口繳交身分證驗證,前去朝聖網路上有人特別強調的廁所。這幾日廁所沒水,進
去後才發現也沒有燈,剛好什麼都不要看到最好(?)。廁所出來後看到好多人沿著這條路
繼續往前去,伙伴說等一下應該是往那走吧。幸好沒有就此出發,因為其實那是往舊筏灣
(一個可以泡茶的地方?)的路。很多人來爬日湯真山後就去溪邊玩耍,並不是都要往北大
武去。正確的路徑是經過管制站後繼續往前去。
到了2.5k水龍頭和木頭椅處,人聲鼎沸。一群大哥大姐們正歡樂地吃午餐,我們也在這煮
水吃午餐。我四處找不到平面可以煮水,最後爬上旁邊的坡上,意外得到一片未開發的小
天地,被從地面豎起的可愛蕨類環繞。
抵達檜谷山莊,才發現原來山莊是在高處,俯視前往的路和四周的營地。不知道為什麼之
前總對檜谷山莊有個要下降進入的感覺,其實不然。莊主高高坐在門口長椅(據說是他的
寶座)之上,遠遠看到我們走來就問了我們的來歷,講解了床位、洗手台、衛浴、晚間熄
燈後安靜等等規定。有趣的是在我們找到床位脫鞋整裝的時候,莊主突然進來問我們要不
要打大老二,他有牌,我們三個人剛好湊四個。
這日跟著登高包餐的只有我們三個,李大哥說我們自己決定要先吃飯再去光明頂看夕陽,
還是看完再吃飯。大夥兒決定先吃。坐在長椅上面對長廊外的樹林,說著這家餐廳的view
真的好的沒話說。(其實當時霧茫茫地還不曉得,隔天才真的發現原來透過樹林就是屏東
平原了,坐在山屋的走廊可以看到屏東市區的燈火,傍晚可以看到夕陽餘暉!)吃完後,
聽李大哥的叮囑把頭燈外套都帶著前往喜多麗斷崖。說四百公尺的路,幾天走下來每次都
覺得不只這個長度。客觀講也不過有幾個跨步陡下、一條稜線和一點緩上拐彎兒,但在第
二天攻頂完後走起來特別漫長。
喜多麗斷崖,又被人稱光明頂,的確是個展望絕佳的位置。面西南就是
整片屏東市往右跨到高雄,左側是南大武山,右側一路可以看到遠方較緩的丘陵,後頭就
是懷抱著檜谷山莊的山稜。一夥兒人在湧動的白霧中等待夕陽偶爾露出一瞥,更晚後突然
之間雲終於散去現出整片晚霞和平原上的河流房屋,大哥大姐們嗨翻天了,我們直看到星
星佈滿天才回山莊。
第二天的行程是輕裝從檜谷山裝來回北大武山。路上會走之字坡、經過神木、最後水源、
往南大武山的岔路、大武祠(神社),之後到達9k的北大武山。來回大約十公里的路,海拔
升降快2000m。光是看到這些資訊,膝蓋就開始微微地痛了。不過羊頭山的下坡都走兩次
了,應該也不會更厭世了吧。
為了避開下午可能的午後雷陣雨,決定提早一點,四點開始走。包餐的好處是不用準備食
物,時間到了李大哥就進來跟大夥兒說可以吃飯了。我持著鋼杯睡眼惺忪地,驚訝地發現
透過樹林縫隙竟然能直接看到屏東市區的燈火。我們到底離人世多遠,又多近?
四點多,摸黑開始走路。在稜線的西北側行走,一路上時不時能看到左手邊市區的光點、
右手邊稜線上的天空,離稜線並不遠。但走了好久好久以後才發現我們一直都在稜線左側
走著,並沒有要切上稜線的意思。原本心裡期待著天亮前趕緊切上稜線看看另一頭的景色
,心越急路越顯得漫長。天漸漸亮了之後終於死了這條心。又是個看地圖沒辦法看出來的
微地形。路上經過一個指標十分令人喜歡,無論配色、字體和書寫順序都十分古典。很好
奇到底是哪個年代留下來的。
天漸漸光,看到稜線上的鐵杉被陽光點亮,突然又開始不太想爬上稜線面對太陽了。而且
已經可以看到劇烈搖擺的樹枝,風好像不小。直到切上往南大武山的那個岔路口,真的又
開始頂著不小的風、閃耀的陽光,走上稜線了。這一路上很多暴露比較重的地方,外側都
架設了網子。不知道是給人個心安,還是真的有在緊急狀況接住人的效果?總之我是都沒
看到人真的跌上去。一路上遇到很多一日單攻的山友,轉個身踏兩步就輕巧走下鐵梯,我
們到底在爬什麼咧~
稜線上風真的不小,帽子隨時要被吹飛的感覺,時不時得拉著。後來聽說這就是台東在刮
的焚風。但大好天氣下的展望真的超棒!先是再度從比喜多麗更高的位置看屏東和高雄,
接著看到右側是台東太麻里一帶的綿延山丘。我們真的站在台灣山脈的末端,真的站在東
西部的分水嶺上。我說分水嶺,是真的看到溪流從腳下往四面八方擴散出去。
後來才搞懂人家說適合看日出的位置就是要到這段稜線上。但此時已經天亮很久了。如果
真的要到這裡看日出,可能凌晨一兩點就要開始爬了吧?後來有遇到隊伍真的就在兩點出
發想要衝上來看日出。想想如果前一晚在大武祠紮營好像就可以少走不少夜路,不過這樣
就得背重裝背水上來了,兩相比較還真的比不出哪個比較好。隊友J最後直接投降,為什
麼一定要在這看日出呢?
八點到了高砂義勇軍碑。這是日治時期為了紀念替日本出去打仗的高砂族立的碑,碑已經
倒塌了,斷成兩截在一旁,剩下基座還立著。基座上寫滿了字,是包含許多漢字的日文。
我看不懂日文,裡頭的漢字看個一知半解也很好玩,米國/忠義骨髓/各種好像能懂了點什
麼但又好像有點怪怪的,覺得在跟古人雞同鴨講。大夥兒在這裡休息吃吃東西後,從碑一
旁後側的樓梯繼續往上走,才發現真正的神社原來在這一層。神社的鳥居已經倒塌了,剩
下石頭的基底在左右兩側告訴我們原本鳥居的位置。不算是很寬的鳥居。左側有參道、前
頭是小小的神龕,神龕像是用水泥建起的,小小的,裡頭現在是空的。不知道以前裡頭有
什麼。
剩下一公里就要到北大武山了。但經驗告訴自己這個最後一哩路一定沒這麼簡單,不然怎
麼大家都走一個小時XD。果然沒多久就開始陡下,抬頭望去遠方其實有另一個山頭,才是
真正的北大武山(吧?)這個陡下後要在樹林裡蜿蜒多少,有幾個上坡和下坡,well,我
寧願不要去想。反正最後終究是到了。
北大武山頂的腹地不大,東側被樹叢擋住了一些展望,反而不是視野最好的。但這一日的
大好天氣讓我們能往北側看到了疑似玉山,還有它西邊好幾個嶙峋的山頭,又開始扼腕為
什麼手上沒有peak finder。(噢不,可能就算有也沒用,因為手機一直一直都收不到訊號
啊~萬般想不透在稜線上和山頂山為什麼還是可以沒有訊號,都被吹到焚風裡了嗎?)
山頂腹地太小,熱情拍照的大哥大姊們太多,我們三人趁隙匆匆拍了照片,爽喝了蘋果蘇
打後決定回到神社好好休息吃午餐比較實際。時間還早,路上能慢慢陡下也能慢慢拍照。
下午四點終於回到山屋,真的就走了十二個小時。雖然照夥伴L的紀錄,其實這天我們休
息時間就佔了四個小時,真的是爽爽地在走XD。
最後一天就是準備慢慢下山。沒什麼壓力的我們很想睡飽飽再下山,但七點吃早餐的提議
被李大哥嫌棄了orz想想李大哥凌晨一點、四點各有一組人要吃早餐,加上我們就三組人
馬了,一天下來根本沒什麼時間可以休息,也是很辛苦。最後配合李大哥的說的六點吃早
餐。雖然下山都說慢慢走就好,回程的路卻偶爾不知不覺就突然加速了起來,越接近終點
總是越來越多點塵世的煩躁。不過在這個周六,一路上迎面不絕地遇到北大武單攻客、上
檜谷山莊泡茶的山友,聽著要下山的強者屏東大哥說說故事,2.5k水龍頭是在不知不覺間
就到了。回程想著要找去程時大家都沒有看到的2.1k處西大武山登山口,但直到衝到2.0k
路牌,J一聲"欸,登山口咧?"才發現又再次沒有看到登山口啊,怒回頭走上剛剛衝下
的坡去找登山口,才終於發現在森林邊一個緩緩往上的路徑,一邊樹上有人貼了一條紅色
電器膠布,另一側長滿苔癬的樹幹上,只看得出有人刻出了一個"西"字和一個箭頭。屏
東大哥一直嚷著很明顯啊怎麼會沒看到,我們三人只能滿臉問號。屏東大哥得意地說著這
條路徑上去會切到西大武山上,上面景色很好,有很多杜鵑還有水,講得令人心生嚮往,
但我們只想著上去應該會迷路吧XD總之,留個下次再來的理由吧。
整趟下來,行進速度真的都差不多,20-25分鐘走個五百公尺,快不了太多,也慢不了多
少;只除了回程比原本提早一個小時還省略了原本排定的西大武山行程,卻仍然在十二點
多才終於回到登山口。但能夠和夥伴們悠悠哉哉一起沒壓力又歡樂地玩耍三天,就算是弱
咖又怎樣呢~
最後bonus小叮嚀,這一趟有一些倒木,都十分友善我們小個子女生,但限高可能只有170
。連檜谷山莊的後門也是喔,在山莊裡如果停到後門有(通常是男生)哀號聲,常常是撞到
頭了XD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2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561896464.A.E7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