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響力閱讀 ]人生障礙俱樂部
#讓步是一件很搖滾的事 #如果他已經在低谷為什麼你還朝他丟石頭
#當我們對別人敏感卻不拿來說嘴和捉弄 #這的確已經是做到仁慈
#長輩狀態值得理解才能共處 #給出彈性不是鬆懈是喘息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筆下的人間悲喜,猶如會談室的實況直播,神來一筆的幽默涵容著深深同理,而破碎的靈魂終於在此獲得修復,重新變得完整。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這裡沒有貴妃椅,沒有神祕的氣氛,沒有西裝革履的治療師。只有一個氣色不是很好的傢伙,看起來才剛被前一個案主轟炸完。對於你面臨的難題,他沒有奇蹟、沒有魔法棒……但是「理解」的力量,出乎你意料的強大。有任何想問的?不敢問的?不要猶豫,推開門進來吧。
憂鬱就像一條失落之路,被一支討厭的筆不斷延長終點,一路看到的都是遺憾與錯身,然而,正因為這些失落,才提醒了我們什麼是重要的。人的能量,很多時候是從傷痛與挫折中磨出來的。而療癒,往往是在日常中,不知不覺地達成。』
推薦下圖逢年過節必備 #長輩問候生存指南:
預備心態:
1.理解時代的荊棘和眼淚
2.被愛夠的長輩能真正暖心
3.害怕尷尬的長輩常有空白焦慮 口不擇言 只希望不冷場
4.常造成惡性互動的長輩,自己過不好也不想別人太好
其實,#有時候無解的問題,都是我們內心還沒有過去的坎。
我們都還沒走到這個階段,也很少感到:
1.生活空虛 2.下指導棋 3.渴望掌握 4.記憶退化
也還沒體會到如果生活有斷片、不可逆的病情、感到孤獨無解,卻依然努力即便用錯誤的方法,還沒有被人生坑殺到底,在這本 #人生障礙俱樂部,劉心理師幽默概念化問題,洗鍊的文筆紀錄慘烈的人生片段,面對人生無解的阻礙/障礙之時,透過心理師的故事記錄,似乎都燃起一絲曙光!心理師是延展話題、直擊內心深處,協助你抵達內心點滴幽微的好幫手哪,歡迎一起來閱讀~~~
#人生障礙俱樂部
#寶瓶文化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救救邊緣人#交朋友是件很科學的事 ... 的評價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寶瓶文化-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讓步是一件很搖滾的事】 的評價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人生障礙俱樂部》新書上市預告!! - 人際關係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長輩椅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長輩椅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瀏覽蘇文彬醫師評比內容在Mobile01、PTT、Dcard的話題分享 ... 的評價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瀏覽蘇文彬醫師評比內容在Mobile01、PTT、Dcard的話題分享 ... 的評價
- 關於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瀏覽蘇文彬醫師評比內容在Mobile01、PTT、Dcard的話題分享 ... 的評價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救救邊緣人
#交朋友是件很科學的事
「我真的沒朋友。」 沒朋友似乎成了一種傳染病,於是人們正在輪流失去彼此,國家正在失去邦交。我從來不知道在台灣交朋友的門檻這麼高,照這樣下去,這句話總有天會被外國海關拿來辨識國籍(「你有朋友嗎?沒有,好,台灣來的,下一位!」)。
五月是個長髮輕熟女,雙子座,二十九歲,公館大學法文系畢業,三年前從法國留學返台,目前在東區某貿易公司擔任業務助理,專責法國保養品進口業務。
對於「交朋友」這件事,她從小就比較被動,但勝在外在條件優越,成績也沒調出前三名,總是安靜傾聽,察言觀色,即便心有定見也不明說,就怕給人自大的印象,因此這種毫無殺傷力的學霸光環,讓朋友不斷地自動送上門。不過沒什麼人知道,五月期時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代表在人際關係中──
她是被選擇的一方。
其實交朋友這件事,對社會心理學家而言是一個非常科學的過程,它談得是人際吸引。其中有個學者叫艾略特,艾兄很喜歡研究人際吸引的議題,還提出一個「酬賞理論」,意思是只要能「讓對方以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酬賞」,就能拿下這段友誼。酬賞包括物質、讚美、知識或關心等。講白了,就是站在「你能端出甚麼菜來滿足對方」的角度,來詮釋人際關係的運作。
可惜事情沒有那麼順利,並不是說你給了酬賞就會奏效,因為對方可能根本不缺酬賞,也可能因為距離太遠送不到他手上,又或者雙方酬賞物的屬性重疊。
►總之,即便你有辦法給出酬賞,有要符合下列四項條件中的其中一項才行……https://goo.gl/TMf2V7
#趕快點進去看看有哪四項
#擺脫邊緣人生從現在開始
#勉強來的友情不一定比較好
#臨床心理師的暖心小劇場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跟孩子談死亡
「把拔,我們為什麼要來拜拜?」
當女兒在靈堂旁拋出這句話時,我想起了小鐵。
一直以來,女兒都由我接送上下學。有一天,她注意到水溝邊的某根草,身板硬挺,翠綠飽滿,女兒把它當成陽台那株龍鐵樹的一部分,於是它有了名字:「小鐵」。
自此之後,一旦路過水溝,我們都會跟小鐵打聲招呼。遺憾的是,接下來一個多月久旱未雨,小鐵的尾部開始冒出淺褐色的區塊,然後一路往身體中心蔓延。
女兒察覺到它的體表變化,卻還沒有枯萎的概念,於是我告訴她:「小鐵生病了,不喝水的話,身體會變成土黃色的。」而她開始企盼著有人來澆水。這心願上達天聽,於是接下來時盛時衰的雨水,讓小鐵苟活了一陣子。但它就像一根化療後的草,身體分成兩截,一截回不去從前,另一截不知何時會被進犯。
終於在三個月後,小鐵全身都被淺褐色所覆蓋,伏貼在雨後的溝邊上,彷彿只是真身蛻皮後的殘跡。女兒蹙著眉,露出惋惜的表情,「把拔,怎麼辦?它好像已經『哇哇哇』了。」
「哇哇哇」這三個字必須帶著鼻音,節奏跟「嗡嗡嗡」差不多,最好還能自帶動作,通常是伸出食指,然後慢慢地彎下來,請想像食指中槍,然後掙扎一下的樣子。「哇哇哇」是我們對死亡的暗號,而我確信這一定是學校某個男生為了吸引女生注意,選擇裝死所發出來的聲音。
兩個月後,某個遠房長輩也步上小鐵的後塵,在癌症的進犯下,身體分成兩截,舉辦了隆重的告別式。
這是她第二次參加告別式。
第一次參加告別式,她只有兩歲,全程躺在嬰兒推車裡,在睡夢中走完全場。因此這場告別式,她變成了陌生人,有很多事需要習慣。她需要習慣這個場合允許哭泣,需要習慣棺木裡的人不是在休息,需要習慣大人露出脆弱的樣子,需要習慣場外震天價響,場內卻都在低泣,需要習慣哀戚的樂音,需要習慣那些繁文縟禮,以及不時飄進靈堂的小雨。
即便滿腹疑問,但她最想問的還是那句:
「我們為什麼要來拜拜?」
「還記得小鐵嗎?」我蹲下來,視線與她齊高。
「記得啊,它已經『哇哇哇』了。」
「那我們後來對小鐵說了什麼?」
「我知道,我們說了Bye-Bye,跟它拜拜。」
那天我們停下車,慎重其事地走近溝邊。
「還記得為什麼嗎?」
「因為你說我們再也見不到它了,所以要說拜拜。」
「沒錯,所以我們今天來拜拜,就是為了說『拜拜』。」
「所以他也『哇哇哇』了嗎?」女兒指著靈堂前的遺照,那是個收斂的笑容。
我點點頭。
「因為以後我們看不見他了,但又很捨不得他,所以要跟他說再見。」
舞獅團剛結束,陣頭與孝女輪番進場,鼓樂砲聲齊響。面對這種陣仗,女兒顯得有點害怕,旋即摀起耳朵,我輕輕地撫著她的背。
「很大聲對不對?別擔心,這些人都是來跟伯公說拜拜的。有人很熱情,有人很難過,每個人說拜拜的方法都不一樣。」
「那伯公會不見嗎?」
「嗯,伯公現在就躺在那個箱子裡,之後會有人把它推進一個黑洞,那個洞很神奇喔,一點火,咻一聲就會把人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跟火箭一樣飛超遠。」
「那他還會回來嗎?」
「不會。就像妳之前很喜歡的小小兵氣球,它後來在公園怎麼了?」
「不小心飛走了。」
「對,所以伯公就像那顆小小兵氣球。」
「那他好可憐喔。」
「哪會,可以飛向天空超酷的,說不定它才不喜歡被我們綁住咧。」
「可是,我覺得不見會很可惜啊。」
「嗯,我也覺得不見很可惜,但有時候它又會偷偷跑出來喔。」
「才不會咧,把拔你亂講。」
我承認,但亂講拿來轉移注意力十分受用。
「妳看喔,雖然伯公的身體不見了,但如果他的家人很想他,他們作夢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在夢裡,就像妳很想吃草莓麵包,作夢就會夢到草莓麵包一樣。如果沒有作夢,也可以看看照片,那他就會出現在照片裡。聊天聊到他的時候,他也會出現在大家的心裡。」
「那把拔你們呢?會不會不見?」
對話走到這裡,終於迎來這一句。
「嗯,那還要很久很久以後,因為我還要保護妳跟馬麻啊。因為我是什麼?」
「你是騎士。」對,我們家沒有國王,所謂騎士也只是把馱夫講得好聽一點。我們家只有女王和公主,就跟神力女超人的故鄉一樣。
「妳放心,把拔一定會好好保護妳,然後把所有偷親過妳的男生的手剁掉。」
「不要!」她給了我一個絕對不能剁掉的名字,然後緊緊抱著我,一副很想念我的樣子。
鼓動聲依舊持續著,但我分不太清楚那究竟是遠方的鼓聲,還是女兒的心跳聲。
跟孩子談死亡,一直都不是簡單的事,光是起手式便莫衷一是,當然也沒有標準流程,與亡者的親疏遠近更左右了整件事的難度。
學者認為,在三到五歲孩子的想像裡,死亡就像一種可逆反應。也就是說,死亡對他們而言,可能等同於電玩遊戲中的三條命少了一條,只要努力補血吃金幣,那條命就會加回來。即便無力回天,也只要任性地按下重啟鍵就好,於是死亡變成一種可逆反應,由正負號決定。
又或者,死亡只是一種暫時的分離,這是大野狼教會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這位童話反派先驅,在每個故事開頭重生,結尾亡故,以八百多萬種死法成為領便當專業戶,但又在不同的平行時空裡無限復活。因此他的死亡沒什麼重量,因為他從未真正離去,孩子在他身上學不到如何悼念。
由此可知,孩子離死亡並不遙遠,甚至與它周旋已久,但讓家長擔心的是,談論死亡會觸犯禁忌,動搖心緒,讓孩子從扁平的世界觀中翻覆,直陷地表。
事實上,死亡原本就是世界運作的一部分,是現實的某個章回。肉身的興衰彷如氣象,但我們不可能只談論晴天,將生死教育納入日常,才能撫平死亡帶來的衝擊。
很多時候,我們高估了死亡的談論門檻,家長真正欠缺的,其實只是開口的勇氣以及切入的角度。不過別擔心,接下來,我會提供幾個重點。
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除了前頭的對話,順道推薦以下兩篇文獻(線上都搜尋得到),分別是:〈與四歲幼兒談生論死──一場由對話衍生的生命探究之旅〉,以及〈如何與學齡前幼兒談論死亡〉。這兩篇文獻提供了數種開場契機與執行技巧,在此節錄相關重點與建議,提供給各位參考:
●動、植物是生死教育最自然、最不具威脅性的題材,可由此入門。
●繪本與戲劇也能拓展談論契機。
●可從成人自身的生命經驗出發。
●當孩子主動發問時,請把握時機,最適當的回應是據實以告。
●以開放的態度澄清孩子的死亡認知,才能減少他們的不安。
●對話不只是回應,更是一種教育歷程。
死帶來了生的焦慮,生的焦慮讓我們學會珍惜,死生契闊,人之常情。但對於一個四歲女孩而言,她還不需要學會這種豁達,只要能在這場合無所畏懼,好好向眼前的人說聲再見,把想念傳出去……
那麼至少,死亡也教會了她一件事。
#每個人說拜拜的方法都不一樣
#臨床心理師的暖心小劇場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寶瓶文化-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讓步是一件很搖滾的事】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讓步是一件很搖滾的事】 修哥是個吉他手,一個Rocker,也就是俗稱的搖滾咖。 ... ... <看更多>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人生障礙俱樂部》新書上市預告!! - 人際關係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書預告#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關於人生裡的愛情、友情、人際關係、疑難雜症、悲歡血淚以及吉光片羽,通通都在這間「人生障礙俱樂部」。 ... <看更多>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 在 歡迎光臨人生障礙俱樂部#救救邊緣人#交朋友是件很科學的事 ... 的推薦與評價
公館大學有法文系? 4 年 檢舉. 寶瓶文化, profile picture. 寶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