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
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
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
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
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而以上這些症狀
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
梨狀肌症候群顧名思義
就是位於屁股深層的梨狀肌
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
導致的疼痛與不舒服
#為什麼梨狀肌會那麼容易緊繃呢?
「梨狀肌」的主要動作為髖關節的
1. 外轉- 當髖關節伸直時
2. 外展- 當髖關節屈曲時
同時也兼具穩定髖關節的重責大任
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型態
常常是久坐固定不動的關係
臀部周圍表層的臀大肌、
二旁的臀中肌抑或是
深層的核心肌群
通常都是沒力且沒有彈性的
當大部分的髖關節深層穩定肌都無力時
梨狀肌就常常跳出來努力的收縮
來穩定不穩的髖關節
過度用力又緊繃的梨狀肌
會讓旁邊的坐骨神經壓得喘不過氣
進而造成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
#該如何區辨我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呢?
根據2018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文獻《Four symptoms define the piriformis syndrom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他們統計了眾多文獻後發現
梨狀肌症候群會有明顯的四大症狀
不僅具有指標性也非常好區辨喔!
這四大症狀分別為:
1. 臀部疼痛
2. 坐著會比其他姿勢更痛
坐越久會越疼痛,甚至沒辦法坐超過30分鐘
3. 坐骨大切跡(薦椎和髖關節的中間)附近有明顯壓痛點
手去按壓臀部的正中間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4. 任何梨狀肌症候群的徵象: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就會導致相關疼痛
舉例來說,按壓梨狀肌,或是使用Pace 測試 與Freiberg測試都是很好的方式
#該如何改善?
惱人的梨狀肌症候群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
髖關節核心肌群無力
導致梨狀肌太緊產生的症狀
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
拉筋按摩放鬆去改善症狀
藉由訓練去預防復發
放鬆梨狀肌主要有二種方式
分別為:拉筋與按摩這二種
(1)拉筋:
坐在可以輕鬆踩地的椅子上
疼痛的那腳跨在對側腳上
同時患側腳小腿盡量與地面平行
接下來身體向前彎
使髖關節成彎曲狀態
停15秒,做3~5次
(2)按摩:
我們可以一手放到
大腿外側約略是褲頭口袋的位置
會摸到凸凸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股骨大轉子
另一手往後摸到屁股後方
會摸到一大片硬硬的骨頭
這是我們的薦椎
介在薦椎與股骨大轉子中間的區塊
就是我們梨狀肌約略的位置
我們可以使用筋膜球
或是花生球去按壓他即可
此外,切記在過程中
不需要到太痛
以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
過程中也不能按壓到骨頭
或許有人會問
#如果不確定有沒有按壓到梨狀肌
這是沒關係的嗎?
答案是...沒關係的
因為梨狀肌症候群只是一個統稱
壓迫坐骨神經的肌肉
不一定總是梨狀肌
而且梨狀肌的解剖
與坐骨神經相關的位置也可能不同
對於某些人來說
坐骨神經甚至沒有通過梨狀肌
詳見底下【備註】說明
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
只要有按壓到相關區域
確保周圍肌肉有放鬆到即可
除了一般的筋膜球、滾筒以外
震動滾輪花生球
也是不錯的放鬆工具喔
這次很榮幸與知名家電代理商
『 恆隆行 』代理的『 medisana』合作
他們提供阿舟粉絲專屬優惠價格
比任何電商通路還便宜
優惠只到今天為止
立馬手刀購入:
https://lihi1.com/Mc8NK
【備註】
依據Beaton and Anson’的分類系統
梨狀肌解剖的相關分類總共有六種
分別如下:
種類A :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最常見)
種類B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穿過梨狀肌。
種類C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上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在梨狀肌下方。
種類D :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
種類E :坐骨神經的分支往上穿過梨狀肌
種類F :坐骨神經沒有分支並在梨狀肌上方
因此也有研究學者建議
梨狀肌症候群應該稱為
「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
或許更加適當些
不過為了大家方便理解
這裡依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梨狀肌症候群
#坐骨神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也是每天工作脫離不了電腦的上班族嗎?若你曾經打鍵盤、用滑鼠到一半,突然一陣麻刺感從手部傳來,甚至麻到快握不住滑鼠,就要當心了!可能是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找上門。 滑鼠手是什麼? 物理治療師蔡永裕主任說明, 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晚隧道」,而腕隧道症候群是指...
正中神經壓迫治療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手指麻感前臂肌緊,談旋前圓肌症候群】
最近有兩位手麻的患者朋友,他們的主訴都是手掌到手指(拇指算起前三指)有麻感,同時手臂前臂酸脹,按壓有明顯酸痛感。
有一位是長期有打高爾夫球的習慣,另一位則是睡眠習慣側臥姿勢,同時反彎自己的前臂枕靠在上面睡覺。
看到這裡,兩位患者朋友「手指前三指」的神經壓迫症狀,屬於「正中神經」的感傳受阻,會讓人聯想到大家熟知的「腕隧道症候群」。
但是反覆檢查幾個肌肉張力與姿勢觸發壓迫症狀之後,我認為他們都是同樣的另一個問題「旋前圓肌症候群」。
▎兩大正中神經壓迫問題
大家主觀明顯知道的「麻電、麻木、鈍痛」,這些感受其實都是屬於神經受到各種組織持續擠壓、壓迫,所產生的現象。
一條神經只要在傳導路徑上的任何一點被壓迫,就可能有感傳異常的問題,於是就會有麻電刺痛感。
上面提到,掌管手指前三指半(姆、食、中指、半隻無名指)的神經,就是正中神經。
正中神經從頸椎、臂神經叢出發,經過腋下、上臂、前臂、腕隧道,直到手掌。
而整個路徑上,最常見到的壓迫點有兩個:腕隧道、前臂-旋前圓肌。
▎容易被忽略的旋前圓肌症候群
提到正中神經壓迫,大多會聯想到腕隧道壓迫,而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旋前圓肌症候群」。
旋前圓肌,故名思義就是在前臂進行「旋前動作」的主要肌肉之一。
前臂旋前動作,就是把手腕「向下翻轉的動作」。
最常見有幾個姿勢會用到,像是:舉手打招呼的手掌朝外動作、騎機車握把的姿勢、打高爾夫的後繼手。
像上面提到的兩位患者朋友剛好也有過度使用旋前圓肌的動作(打高爾夫、錯誤睡姿)。
因此造成旋前圓肌過度緊張、張力緊繃,進而壓迫到從中間經過的正中神經,因此產生手麻症狀。
▎旋前圓肌壓迫治療方式
首先要確認是旋前圓肌壓迫所導致的神經症狀,因此要觸診前臂肌束。
如果是旋前圓肌壓迫,可以在前臂內前側、內上髁,找到明顯按壓筋結疼痛點,這是肌束張力過大的反應。
治療上以筋膜圓針(微型小針刀),針對前臂筋結黏黏點進行鬆解,並且尋找上臂、肩背部是否有其他遠端張力牽引,如果有則需要依照筋膜整體力學同樣進行鬆解治療。
雖然說神經學症狀主要在旋前圓肌的周圍造成神經壓迫現象,因此診斷上被稱為「旋前圓肌症候群」。
但是多數情況並非只有單一肌肉受到拉扯,經常會伴隨其他肌群的張力失衡現象,需要一併觀察治療。
#不是所有手麻都是腕隧道症候群
#整個神經路徑的結構壓迫都需要考慮
#最容易被忽略的手麻問題
#旋前圓肌症候群
#筋膜圓針治療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正中神經壓迫治療 在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相太醫給你問🙋♂️
你也有手麻症狀嗎?
因為疫情大多數人都是在家工作WFH,反而使用筆記型電腦的時間更長,加上很多人可能是利用家中餐桌沙發辦公,就很容易造成手麻!也就是滑鼠手上身(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所構成的,其中有九條肌腱及一條「正中神經」通過。
當腕隧道壓力增加,使得「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就會造成手掌或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等區域,有灼熱、針刺、腫脹、緊繃、麻、痛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可能是原發性、肌腱發炎、滑膜增厚等因素,導致腕隧道的壓力增加,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症狀初期,手掌或大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會有感覺異常、針刺、腫脹、麻痛等不適,夜間症狀會加劇,甚至麻痛到醒過來。
這些症狀可能延伸至手臂,有時甩一甩手可以緩解。
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展至整天持續都有症狀,手指的觸感也會降低,影響抓握或手指操作功能;再嚴重會導致手指無力、肌肉萎縮。
當手麻症狀出現時就要及早接受治療、復健。
目前除了復健之外,如果不方便長期出門,也可選擇用👨⚕️超音波導引的神經解套術:
📌利用自體血小板注射剝開受到沾黏的神經
📌生長因子直接修復受損神經
📌快速改善無副作用
痠麻專線:0227550134
診所地址:台北市信義路4段134號1樓
#宏康復健專科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
#PRP #增生療法
#物理治療 #復健治療
#腕隧道症候群#WFH
#手麻 #滑鼠手#手掌痛
正中神經壓迫治療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也是每天工作脫離不了電腦的上班族嗎?若你曾經打鍵盤、用滑鼠到一半,突然一陣麻刺感從手部傳來,甚至麻到快握不住滑鼠,就要當心了!可能是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找上門。
滑鼠手是什麼?
物理治療師蔡永裕主任說明, 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晚隧道」,而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此處產生神經壓迫的現象。俗稱滑鼠手的原因,則是我們使用滑鼠時手是壓在上方,此時就會對腕管、腕隧道產生壓力,就會出現神經症狀,例如麻刺感等。
滑鼠手的好發族群?
根據統計,腕隧道症候群近年來人數大增,不只電腦族會罹患滑鼠手,重複使用手腕的族群,包括機車族、家庭主婦、早餐店店員或農夫等,都是高危險群。嚴重時連機車油門或轎車方向盤都無法轉動,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因此,蔡永裕主任建議,若非必要,日常生活應盡量避免重複讓手腕向上的動作。
滑鼠手的錯誤治療方式
戴護腕
蔡永裕主任指出,最常見的錯誤治療方式就是「戴護腕」。因為護腕反而會對手腕造成壓力,容易使滑鼠手的症狀加劇,更難以處理。
使用錯誤的滑鼠墊
有些滑鼠墊會在手腕放置處設計較厚的墊片,長期使用也會使手腕壓力增加。
滑鼠手如何治療?
初期透過物理治療緩解
蔡永裕主任說明,滑鼠手在神經壓迫的初期,可以透過適度的物理治療,以及神經鬆動的方式緩解,並達到根治效果。此外,調整使用滑鼠及電腦的姿勢,也有助於改善滑鼠手的狀況。
手部三指半有燒灼感:手術處理
不過,若上述治療方式並沒有顯著改善,甚至肌肉開始萎縮、手部三指半開始出現燒灼感時,就建議就醫以手術處理。
滑鼠手緩解運動
肘外推
作法:
1、手掌朝前置於兩膝中間
2、手肘保持微曲
3、另一手虎口置於肘關節交接處
4、向外推,並重複十次
腕隧道運動
1、找一桌面,將手掌壓在患部手腕的頭狀骨處
2、患部手肘向下置於水平
3、利用膝蓋微蹲,使手肘與手腕彎曲
4、重複十次
【相關影片】
手痛到罷工!這招一出手 疼痛不再來︱陳相宏醫師
https://youtu.be/TWdILRKaEwM
遠離肌腱炎、媽媽手!1招舒緩肌腱發炎︱蔡永裕主任
https://youtu.be/TOGfmAbxF5g
肩頸頭痛、手肘酸麻無力,快看脖子出什麼問題!陳怡孜 x 詹雲凱
https://youtu.be/K-6abpzGFkQ
【相關文章】
滑鼠手不痛了!告別滑鼠手1周見效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5061
手麻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4動作緩解手麻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444
30秒測出腕隧道症候群!這樣做不手麻避免神經壓迫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331
#滑鼠手 #手麻 #腕隧道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