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6/17 ~ 06/18] 衛生福利部 及 高雄市政府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6/18] 衛生福利部 指揮中心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並提醒高齡年長者接種疫苗之注意事項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10866225746453
#衛福編編報報發文時間:2021.6.18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Ykrtq5P7Vcg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lAk18A4ftkI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週一~五):https://youtu.be/gKzpPTnJ0pc
※客語口譯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環節,不會全程直播口譯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為保障國人接種COVID-19疫苗權益,指揮中心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並於今日邀集專家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通報的COVID-19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進行討論。指揮中心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
●截至6月17日為止,國內接種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共計1,273,121人次,其中229,566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又目前VAERS已收到25例接種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20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部分個案經司法相驗解剖後,初步死因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惟迄目前為止,尚未有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偵測安全疑慮並做出因應。
●此外,指揮中心亦針對近期高齡者接種COVID-19疫苗,提供以下建議:
1.對於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建議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接種。
2.近期天氣炎熱,考量長者身體狀況,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前往接種。
3.現有開放診所及衛生所可接種疫苗,建議就近前往接種。
●指揮中心提醒,所有符合目前開放疫苗接種順序的民眾,皆能依照各縣市政府的說明接種COVID-19疫苗,除了保護個人免於罹病,更可建立群體對COVID-19的免疫力,避免疾病傳播。
#防疫最前線 #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 #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
[110/06/18] 衛生福利部 為利醫療院所照護重症個案,指揮中心成立COVID-19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諮詢小組,自6月21日開始線上病例諮詢會議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10855695747506
#衛福編編報報發文時間:2021.6.18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Ykrtq5P7Vcg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lAk18A4ftkI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週一~五):https://youtu.be/gKzpPTnJ0pc
※客語口譯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環節,不會全程直播口譯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因應國內近期本土COVID-19確診病例疫情嚴峻,為利醫療院所照護重症個案、降低死亡率,將成立「COVID-19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諮詢小組」,由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余忠仁院長擔任召集人,邀集全國22位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擔任諮詢委員,建立COVID-19重症個案處置諮詢平臺,並自6月21日(星期一)起,定期於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晚間6時至8時,召開COVID-19線上重症病例諮詢會議,每日由3至5位諮詢委員,提供各醫療院所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預定每次會議時間約為2小時。
●指揮中心表示,前已函請地方政府衛生局與相關學會轉知所屬醫療院所及會員,若醫療院所於診治COVID-19個案,有相關重症個案臨床處置諮詢需求,請於會議當日中午12時前,以電子郵件提交討論病例簡報、報告人姓名與聯繫資料至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公務信箱,以利會議討論。
●指揮中心說明,為降低重症個案死亡率,將「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Humidifiedhighflownasalcannulaoxygentherapy,HFNCOT)」及「俯臥通氣治療(Pronepositioningventilationtherapy)」,納入COVID-19確診個案公費給付項目,並回溯自5月1日起適用。
●指揮中心呼籲重症照護是團隊作戰,面對COVID-19疫情,重症照護團隊需照顧好自己及隊友,若有相關重症個案臨床處置諮詢需求,務必儘速提請討論,共同強化重症病人照護,保障病人安全。
~~~~~~~~~~~~~~~~~~
[110/06/17] 衛生福利部 #日常防疫全攻略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10232815809794
#衛福編編分享時間
#COVID19
~~~~~~~~~~~~~~~~~~
[110/06/18] 衛生福利部 防疫宅在家 保幼3招遠離熱傷害
https://www.mohw.gov.tw/cp-5017-61539-1.html
在全國齊心防疫停課不停學期間,幼童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即110年6月21日),「夏至」顧名思義也就是炎熱夏天的來臨,漫長夏天裡在家中照顧幼童時,應注意幼童因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處在悶熱環境容易引發熱傷害,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供以下保幼3招來避免幼童發生熱傷害。
保幼3招 預防幼童熱傷害
一、 室內保持涼爽通風,注意幼童身體狀況
待在室內應避免讓幼童待在陽光直射或空氣不流通地方,並適度開空調降溫,隨時注意幼童身體狀況,如曾暴露悶熱環境下,觀察是否有熱傷害相關症狀,如暈眩、頭痛、噁心、嘔吐、虛弱、心跳加速、體溫升高等屬熱衰竭,或過度運動後合併有不自主之肌肉抽搐屬熱痙攣、或高體溫(核心體溫大於攝氏40度)及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症狀(如言行舉止異常、癲癇、昏迷等)則為「中暑」屬重度熱傷害,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在意識清楚下給予水份補充,並儘速送醫。
二、 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適時補充水份
除保持室內涼爽外,也要讓孩童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避免過多的包覆,炎熱天氣易出汗也記得要適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並可透過觀察尿液顏色來瞭解水份攝取情形,尿液呈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如呈現黃色,表示可能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如嚴重到出現烏龍茶等更深顏色時,表示身體可能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提醒家長隨時注意幼童身體的警訊,以慎防熱傷害。
三、 切勿獨留孩童於車內,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
由於夏日悶熱的天氣常使汽車車廂溫度快速攀升,且幼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家長務必提高警覺,防疫期間如必要外出時,停車或即使開車臨停片刻,都不要獨留幼童於後座,因為高溫密閉的空間,可能造成幼童熱傷害(如脫水、暈厥、中暑等)甚至死亡。記得養成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未將幼童遺忘於車內。車子停妥後,記得拿好鑰匙,先確認將孩童帶出車外再上鎖,並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
[110/06/17] 衛生福利部 保健闢謠:煮過的米酒料理,孕婦也能吃?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4055
在懷孕期間,不論飲用多少酒都可能造成健康風險。除了會造成流產、胎盤早期剝離和死產外,也會影響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而容易生下臉部發育異常(如:小眼、鼻樑扁平、顏面畸形)、生長遲滯及中樞神經異常(小腦症、智障及神經行為障礙)等有健康問題的「胎兒酒精症候群」嬰兒。雖然米酒料理經過處理,但在沒有確認酒精完全揮發下,並不建議孕婦食用。
資料來源:
食在好孕-吃對營養 寶媽都健康P.7
孕婦衛教手冊P.17
~˙~˙~˙~˙~˙~˙~˙~˙~˙
[110/06/18] 高雄市政府 高美館釋出雲端藝術教學資源包 胖叔叔線上說故事,伴大小朋友宅家FUN暑假!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6F27D422F69F153B
去年起COVID-19全球疫情加速了數位藝術教育學習的可能性,受疫情影響之故,高雄市立美術館配合中央三級警戒閉館至6月28日,雖在防疫期間無法出外觀賞展覽,但高美館雲端藝廊24小時不打烊!暑假將至,近日更推出《故事.繪畫 開開門》線上說故事、《感動牛》360度VR環景線上展,以及《相遇在南方》繪本教學包等多元的雲端教學資源,鼓勵家長多多運用豐富的線上藝術資源,為孩童規劃充實的暑期美術課,在家防疫的同時也能充分享受美好藝術生活。
高美館李玉玲館長表示,因疫情緣故,兒童美術館最受親子家庭歡迎的說故事活動不得已暫時停辦,為此高美館特別推出《故事.繪畫 開開門》企劃,邀請說故事達人胖叔叔、大魚姐姐錄製動態影像導賞,以最輕鬆易懂的語言帶著大小朋友看藝術、聽故事,期藉此讓大家重溫歡快的說書時光。本次《故事.繪畫 開開門》線上說故事,以高美館典藏品與展覽為核心,精選研究展《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典藏常設展《南方作為相遇之所》,以及兒童美術館作品,結合藝術風格特色與童書故事,規劃了豐富的說故事系列單元,讓孩子們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理解藝術。
於此同時,高美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延續去年《感動鼠》之數位合作,今年亦攜手推出VR線上展廳《感動牛|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高美特展》,透過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拍攝呈現,提供360度環景觀賞功能體驗實體展場空間,讓大家可以由不同角度欣賞特色小感動牛彩繪作品。在這段防疫期間,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也同步推出VR學習單,並持續與偏鄉學校連線進行線上教學,帶領孩童體驗VR展廳,透過館長及策展人的影音、圖文等資訊,進一步欣賞來自高雄、屏東、台南、台東共49所國中小的文化色彩與精選作品,亦鼓勵家長們帶著孩子進行線上藝術教育。
此外,高美館也為教師和家長特別設計了童書繪本《相遇在南方》線上教學包,並獨家上傳AR語音讀本和《南方作為相遇之所》展覽兒童手冊,觀眾透過平板或手機下載專屬APP,掃描作品圖檔就能直接觸動書中精選20幅高美館館藏的AR擴增實境動畫,搭配配色和拼圖遊戲,讓孩子在互動中看見藝術的趣味。更多高美館線上藝術資源內容,請詳官網(www.kmfa.gov.tw)或臉書粉絲團「高雄市立美術館」查詢。
雲端藝術教育資源相關連結
【故事.繪畫 開開門】線上說故事:https://www.kmfa.gov.tw/onlinegallery/onlinestory/story.htm
【感動牛|兒童暨青少年彩繪 高美特展】VR線上展廳:https://www.kmfa.gov.tw/onlinegallery/ARVRlive/ZODIACCOW.htm
【相遇在南方】線上教學包:https://www.kmfa.gov.tw/onlinegallery/elearning/south.htm
~~~~~~~~~~~~~~~~~~
[110/06/18] 高雄市政府 高雄市疫苗接種站現場音樂演出獲各界好評 加碼國際音樂大賽得主及國際巡演團隊參與 「藝起陪伴」帶動防疫正能量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86ACE988775418B7
高雄市在本月15日於高雄巨蛋疫苗接種站首度安排現場音樂演出,以音樂撫慰長者心情,被譽為「防疫現場最溫馨的風景」。在市民熱切迴響下,高雄市政府馬不停蹄勘查各接種站,6月18日起增加接種站演出地點,啟動「藝起陪伴 -高雄疫苗接種站現場音樂演出行動」,由高雄市文化局會同更多音樂家,以令人驚艷的演出陣容、療癒的演出,將表演藝術撫慰人心的防疫正能量向外發散。
今年端午節過完,在網路瘋傳的不是粽子照,而是高雄市疫苗接種站現場音樂演出的照片,透過現場音樂演出為第一線的醫護打氣、也舒緩疫苗接種長者緊張不適情緒,同時也在這艱困的時節,讓音樂家有不同的舞台用表演感動人心。充滿創意又貼心的措舉讓網友紛紛吶喊「好溫馨!羨慕高雄人!」更多網友也分享了自己在窘迫情境下因為藝術獲得舒緩、感受藝術力量的經驗,以及現場醫護人員返家後分享親臨現場的感動和驕傲。
首次演出後,也有許多市民朋友希望這樣的行動能夠持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財團法人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延續以往辦理城市藝術活動的能量,啟動「藝起陪伴 -高雄疫苗接種站現場音樂演出行動」,希望高雄帶出的防疫正能量可以繼續正向循環。
「藝起陪伴-高雄疫苗接種站現場音樂演出行動」將每日前進兩個防疫站進行演出,6月18日福誠高中接種站由高雄市交響樂團小提琴家蔡宗言,搭擋古典吉他演奏家林家瑋演出。蔡宗言旅居德國12年,在國際知名小提琴大師指導之下,多次獲邀國際知名音樂廳登台演出;林家瑋12歲起就越級挑戰國際成人組的吉他公開賽,之後多次獲得國際知名吉他賽事大獎肯定,在國際頂級演奏家間表現令人讚賞。
而在鳳山商工接種站則由新古典室內樂團團內小提琴家黃奐瑋以及鋼琴家陳澐禎合作演出,該團隊曾受邀「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週」及「2019衛武營開幕週年系列」等多項大型知名演出,國際巡演經演豐富,其製作之演出節目融合建築空間語彙與音樂舞蹈跨領域結合,更是巡演北中南三大劇院,深獲各界好評。
受邀的國際級音樂家除了音樂表現優秀亮眼,對於參與疫苗接種站音樂演出的藝術陪伴計畫,極大的熱誠與用心表現在為現場醫護及長者用心挑選的曲目上,選定《滿山春色》、《青春嶺》、《夜來香》、《鼓聲若響》、《望春風》等知名老歌,希望能讓現場接受疫苗施打的長輩產生共鳴而獲得支持的力量。曾參與6月15日高雄巨蛋接種站演出的的蔡宗言表示,現場觀眾的反應不會騙人,看到有長者坐著輪椅特別到台前聆聽,並給予熱烈掌聲,自己也深受感動。負責籌辦演出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透露,在邀演溝通過程中發現,對音樂家來說,在疫苗接種站演出與廳堂演出特別不同的是「人情味」和最直接的「感染力」,在這個大家都艱困的時間點能參與演出一起出一份力,就算隔著距離,卻更能覺得每個人都是彼此有力的陪伴。
5月進入三級防疫狀態後,各大小型現場演出都紛紛延期甚至取消。這系列高雄疫苗接種站現場音樂演出行動,獲得各界正面的回饋,顯示防疫期間大家渴望表演藝術美好體驗的心情不變。為了讓與更多藝文愛好者分享現場音樂演出的氛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也於FB臉書專頁「高雄春天藝術節」直播部分場次,讓更多人得到藝術陪伴,藉此喚起大眾對表演藝術發展的關懷,遇到場次取消的購票觀眾,也可以參與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推出的「雨天撐傘方案」,以實際行動將退票轉為捐款攜手支持表演團隊,支持下次與表演藝術美好的相遇。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279275202527562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400575705045780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衛生福利部 #高雄市政府 #公告
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WOL大聲工作法》x2本
#第一本掛名推薦的書 #竟然在唐鳳隔壁 #名字要取筆畫少的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還是一種「有趣的貢獻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讓我驚喜的是,我遇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提供一種具體可執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從工作的倦怠走出來,邁向更有意義的貢獻和更有連結的人際關係。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ing-out-loud/
【我要大聲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WOL大聲工作法》,作者是「大聲工作法」的創始人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他提倡企業營造出更開放、協作的文化,也協助個人開創更好的職涯。他提倡的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六十幾國,遍布各行各業,創造出許多熱烈交流的職場社群和專業圈。
這是第一本我以「閱讀前哨站 站長 瓦基」掛名推薦的書。當初出版社跟我接洽的時候,先提供了這本書的書稿給我看。我瀏覽了內容之後,發現作者在說的事情,處處充滿了我自己的職場心路歷程,到現在經營〈閱讀前哨站〉公開分享文章之後,整個人感到改頭換面的樣貌。
我在高科技業的九年職場經驗,歷經熱血青年到資深老手的轉變,從熟稔業務後的被動心態到充滿動力的主動貢獻。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懵懂的轉變之旅。作者提供的建議與指引,也讓我深感共鳴和啟發,我已經迫不及待把書中的行動指南拿來實踐活用。
【「WOL大聲工作法」是什麼?】
根據作者的定義,WOL(Working Out Loud)指的是一種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的一種工作方法。他在以下這段獻給台灣讀者的影片裡,詳細說明了這件事: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給予人們機會,一個貢獻一己之長的機會,這是一種貢獻及表達自我的方法。不是為了追求人氣、出名或炫耀,而是為了助人。你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當你這樣做時,你為自己塑造了聲譽、獲得其他機會、培養他人的信任與關係。」
作者在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說明WOL的重要元素,他也在每個章節後面提出許多問題,讓你用一種做練習題的方式,回答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把一些建議付諸行動。
1.有意義的探索:針對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找到連結並開始實驗。
2.人脈關係:建立有人情味的人脈及找到新的關係。
3.大方分享:樂於分享、不吝給予,秀出自己的價值。
4.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任何有助於他人的回饋。
5.成長心態:允許犯錯、困難時求助,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出版社也將這些行動步驟和練習題目,濃縮成一本練習小冊子。因此,這本書其實可以分為「書籍本身」和「12週練習隨身本」,這篇文章先跟你分享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在數週之後的文章,我會再和你分享我使用12週練習隨身本的步驟和心得。
【這本書掛名推薦者的共通點】
大聲工作法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我是以文字和聲音的形式,分享自己透過閱讀之後的「所學、所想、所做」。底下延伸介紹其他掛名的推薦者,他們都是聲量和經歷百萬倍於我的厲害人物:
具有「天才IT大臣」美譽的行政院數位政委 唐鳳 ,她完全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詳見工作紀錄)。她也善用數位技術的創新,讓自己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開放平台。最近天下親子推出《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這本新書,直接排進我的待讀書單。
我很欣賞的自雇者 劉奕酉,是一位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他持續公開分享離開高科技業幕僚之後,成為自雇者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涵蓋他鉅細靡遺的思考步驟,以及不斷蛻變、不斷進化的獨特市場價值。他最近出版《高產出的本事》書中紮實的思考脈絡讓我感到佩服不已。
知名學習平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以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的角度,分享許多對職場新鮮人帶來深刻啟發的文章,在著作《大人學選擇》裡面更分享了身為一個大人,該如何運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做出人生選擇。最近瓦基的文章也受到「大人學」的青睞,即將轉載過去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
全台最大線上閱讀社團「閱讀人」的創辦人 鄭俊德,他曾在Podcast分享經營閱讀社群一路上的甘苦談,讓我深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感謝他創立的Facebook社團「閱讀人同學會」,聚集了許多熱愛閱讀和分享的讀者,促進了無數的交流和討論,是每個愛書人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他們都透過公開分享的方式「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這不但塑造了自己的聲譽、創造更多的機會,也建立了群眾的信任與更深刻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這種「大聲說出來」的工作模式,不但能帶給人們內心的滿足,還能建立外在的成就?
【強調大聲說出來的用意】
作者引用知名的「自我決定論」來說明,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充滿動力?是什麼因素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歸納起來,人類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分別是:專精(competence)、自主(autonomy)、關聯(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時,我們就會獲得激勵、充滿生產力、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最棒的地方在於,「公開分享」剛好可以同時促進這三件事情:
【1.專精】
你可以透過公開分享的方法,表達你正在學習與改善的事情,還有你正在發展的新技能。並且,採取一種「成長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新事物。不用擔心分享還不擅長的事情會被取笑,因為你只要記得「你並非不擅長,你只是還沒擅長」,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隨著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一年半前,剛開始公開分享閱讀筆記的時候,也曾感到非常生疏跟擔憂,我不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是否有人要看。直到我偶然讀到國外筆者 Jakub Ferencik 的一段話激勵了我:「如果不為誰而寫,就為自己而寫。書寫是一種自我療程。」
隨著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的產出,我治療了自己對職場上例行公事的煩悶,我彷彿抬頭看見世界的廣大,像個興奮的小孩子到處尋找有意思的書來讀。在我重拾生活的動力之後,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職場技能,透過閱讀導入更多元的思考策略,精進自己的領導與管理風格。
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獲得許多關於寫作技巧和職場經驗的讀者回饋,讓我再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步調。回顧來看,公開分享不但讓我得到了寫作專精的提升,也得到了職場技能專精的提升。
【2.自主】
擁有「自主」的心態,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種心態可以讓人擁有自信、動能和動機。如果你覺得凡事都是別人指派好的,是自己被強迫這麼做的,那麼你很難感覺到任何的快樂。因此,盡可能把自己在做的事情,轉換念頭成:「是我決定這麼做的,是我選擇這麼做的」。
在我選擇公開分享閱讀的收穫和職場的經驗之前,我的心態偏向於「任由生命替我做安排」。這種念頭就像是電影《黑暗騎士》反派小丑說的「追逐公車的小狗」,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管追的上眼前的事情就好。那種對工作感到「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直到後來鼓起勇氣,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我發現自己有權選擇挑什麼書讀、挑什麼話分享、挑什麼主題延伸討論。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文章產生出一種無形的「責任感」,我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傳達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內容。
因此,我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挑書和文章選擇,甚至是職場上策略的調整,都是我審慎評估後的決定。我也變得會去思考這些決定的背後,是基於什麼考量和取捨。用這種公開分享的思考脈絡,讓我知道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的掌握度,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令人感到開心和無悔。
【3.關聯】
直到我開始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網路上的閱讀社群,來自各地的讀者分享著閱讀的心得與樂趣。許多前輩分享和回饋的觀點更是我以前從沒想過,這種思想上的衝擊總是讓我感到十分雀躍。
我一開始是在「PTT書版」和「閱讀人同學會」上面分享讀書的心得和收獲。能夠跟許多愛書人彼此分享和交流,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發表文章之後的留言回饋,有時候也會讓我發現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好書,從一本書,延伸閱讀到其他的經典好書。
透過公開分享自己的文章,讓我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接觸我以前不曾想過的可能性。有時候也會有一種找到同伴的熟悉感,心想「有其他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一起發揮影響力」。公開分享讓我跟人們和社群產生了關聯,我的貢獻可以幫助別人,別人的回饋也讓我受惠無窮。
【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讚美即貢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地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我曾經忽略的一件事,現在看來卻十分重要。作者提到,商業作家史考特.伯肯(Scott Berkun)在成為暢銷作家和熱門演講者之前在微軟工作,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離職前跟同事的一段交流。作者節錄了文章裡三個完整的段落,:
我在微軟的最後一天,受邀做了最後一次演講。那場合很棒,我有機會向一群好友好的聽眾談重要的事情。後來一位我很敬重的同事走了過來,感謝我做的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以前不說呢?他說他以為我早就知道了。他覺得,我可能經常聽到那些話。基本上,他不希望我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耶!」還有什麼說法比這句話更荒謬的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自己看過或讀過很多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卻很少回以任何讚美。我喜歡的書(或讀過幾十遍的書)、我喜歡的講座、我收到的好建議等等,但我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人。或者,我從來沒有花心思支持別人的成果。數十人說了實話,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或是在別人不支持我的時候,繼續支持我,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話對我有多重要。**我發現無數的行為對我產生了影響,而我卻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事,我因此受害而不自知。**原來我比這位在我即將離開公司時才感謝我的人還不如,他做了一件對他重要的事。他直接走過來,正眼看著我,表達感謝。我這才發現,那種感謝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我以前從來沒有學到要記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簡短的電郵、網站上的留言、握手與一句謝謝。我意識到,在我那扭曲的小小心靈閣樓裡,在一個布滿灰塵的黑暗角落,潛藏著一種想法。那種想法覺得,在那些情境下給予讚美,有損我的自我評價;讚美別人就是承認自己的某種失敗;也就是說,我把那種讚美與拍馬屁聯想在一起。現在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愚蠢,因為承認別人的好比自己做得好更難。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或接受讚美,但啟動正向交流才是有影像力的人的特色。
這段話,我重讀了很多次,回想起那些沒能說出口的讚美令我感到愧疚,打破自己吝於給予讚美的內心糾結,意識到有時候連一句讚美都懶的說是多麼的可惜。直到現在,我才體認到「原來給予讚美也是一種貢獻」。希望我發現得不算太晚,我終於學到,發自內心給予讚美可以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情。
【後記:大聲說出來】
如同作者所說:「成功不是一條精心規劃步驟的整齊路線,也不是順著許多人走過的路前進,而是有意義的探索,每一步都產生學習效應與連結,並增加一系列的可能性。」我回顧了自己公開發表文章的心路歷程,每次的分享,對自己而言都是微小的成功,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學習。
我也想跟你分享我在《為一般人而戰》這本書中深感共鳴的一句話:「我們要為彼此而戰,因為我們的心靈互相寄託。爬到山頂,同時告訴背後的人我們看到了什麼。」閱讀與寫作就像是我的兩支登山杖,期許自己奮力攀爬的同時,持續與你分享我所看到的一切。
你什麼時候開始「大聲說出來」都不嫌遲,因為:「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可能在你眼前,包括你從未想像過的可能性。你的人生意義不需要和未來某個遙遠的目標有關,而是和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有關。它可以是某種實踐,而不是結果。」
經營〈閱讀前哨站〉之後的時光對我來說,簡直美好得不像真的,「公開分享」或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實踐。
【抽獎辦法】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1、抽出「2本」《WOL大聲工作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第一個想到「大聲工作法」的代表人物?你有什麼想法?例如:「我覺得 唐鳳 公開會議逐字稿的方式,讓政府更加親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10(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11(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旦你開始尊重學生,你會重視學生不同的意見。「尊重」會創造出接受的氛圍,鼓勵成長與有效的溝通。
老師很容易未經詢問,就假設自己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感受—你假設學生能做的事,以及他們應該如何回應—這叫做「讀心術」,我們還沒發現有哪一個人是合格的讀心術專家。如果你根據自己的假設來對待學生,你不僅會錯失真正認識學生的良機,也可能因此在無意間傷害到他們的感情,進而破壞了師生關係。
找機會讚揚學生的成就與獨特性—在班級會議中允許老師和學生藉由讚美和解決問題,向彼此表達感謝。透過不斷地練習,學生在其他時候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在班級會議中所學到的技巧。讚揚學生發揮潛力或表現成熟的時刻,就是一種鼓勵。
取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
*******************************
這一篇分享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刻意選了這本書的幾個很好的特色,跟大家分享。但是它有一些實用的工具,還有不少具體可操作的活動,限於篇幅,實在沒辦法一一po在版面上。
這本書談的作法,在我們的文化下,要經過不少修正。光是班級會議的使用,真要像這本書所提到的頻率,恐怕家長就有意見,在體制內更是容易收到異樣的眼光。
不少這本書裡的活動,在我們的文化裡,常被歸類在輔導活動,而非任課或導師負責的部分。但我們的輔導活動本來就特別少,而且很難落實,說不定連學生都沒有參與的動機,因為跟成績關係不大。
不過,下面的摘文還有溝通的部分,這即使在我們的文化裡,也很有參考價值。我接下來有不少機會,能到不同的學校,跟親師互動,我會再把這些拿來整理討論,對我也很有幫助。
正向教養,不是只有對孩子、對學生,最重要是對自己。如此,由內而外展現出來,才能自然而然。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很榮幸寫序,將來也會花不少力氣推廣。期待我們在正向教養的精神中相遇,產生連結,並且相互成就。祝福您!
*******************************
【文/ 簡.尼爾森, 琳.洛特, 史蒂芬.格林】
改善溝通技巧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本章幫助你評估自己的溝通技巧,並提供如何改善的工具。在第七章,我們會分享可以在教室裡和學生一起從事的活動,幫助孩子們加強溝通技巧。
這個「溫度計」的活動將為你顯示,溝通不良和溝通良好之間技巧的差別。你可以和一位朋友一起練習,看看你能從中學到什麼。
請朋友扮演「學生」,並假裝在你們中間的地板上有一個「溫度計」。當你說讓人洩氣的話時,他便離你遠一點(往溫度較低的一端移動);當你說鼓勵的話時,他便靠你近一點(往溫度較高的一端移動)。「學生」不需要說話回應,只需要靠著移動來表示受到挫折(往冷的方向移動),或是感受到鼓勵(往溫暖的方向移動)。
一開始,請使用下列「溝通不良」的句子。我們知道一般老師不會真的如此對孩子說話,但為了加快學習速度,我們在此使用稍微極端一點的例子。你可以用責備的語氣說這些句子,一次說一句。
● 溝通不良的說法
■ 這是你的錯。
■ 要我說多少次?你耳朵被塞住了嗎?
■ 其他學生向我抱怨你的所作所為,我想,他們說得一點都沒錯。你什麼時候才會振作?
■ 我沒興趣了解你的感受。不要哭了,不要像個小嬰兒!
■ 你剛剛做了什麼?別說你什麼都沒做!
■ 你最好乖乖聽話,否則你這一科會被當掉。
到目前為止,那名「學生」可能早就遠遠坐到「低溫」那一端了。請對方分享在這個階段的活動中所學到的事。現在告訴「學生」你會再試試看。請對方再次根據你說的話,往「高溫」或「低溫」的方向移動。以下的說法是為了改善溝通,但真要贏回「學生」的信任,可能還是要花一點時間。
● 溝通良好的說法
■ 我看得出你現在很難過。我了解,這真的令人難過。
■ 管理操場的老師告訴我,你今天缺乏合作的態度。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 我知道你在這個問題上是否需要幫忙。我有一些想法。
■ 你何不把這個問題提到班級會議的議程上,這樣同學可以聽到你的說法?
■ 你認為將來如何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
■ 謝謝你花時間針對這個問題和我進行對話。
請「學生」再次分享他從中學到的事,包括這兩種溝通所引發的想法、感受和決定。從這個活動中,你是否看出不良溝通對教室氣氛的破壞?你又該如何改善?
***
從阻礙情感連結的溝通,轉換到促進情感連結的溝通
史蒂芬.格林描述了五種「阻礙與建立良好溝通」的元素。我們經常以為自己在改善溝通,但實際上使用的卻是阻礙溝通的方法。
阻礙1 |假設VS確認
老師很容易未經詢問,就假設自己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感受—你假設學生能做的事,以及他們應該如何回應—這叫做「讀心術」,我們還沒發現有哪一個人是合格的讀心術專家。如果你根據自己的假設來對待學生,你不僅會錯失真正認識學生的良機,也可能因此在無意間傷害到他們的感情,進而破壞了師生關係。
不要假設,透過確認來建立良好的溝通,向學生提出啟發式的問題。正向教養的方法鼓勵老師探索學生真正的想法和感受。一旦你以確認取代假設,你會發現學生對和自己有關的問題和議題,真正抱持的看法和感受為何。
一位接受過行為矯正訓練的特教老師假設,她的學生沒有能力參與班級會議;她相信自己的主要職責是控制學生的行為。她想透過舉行一次班級會議來測試自己的假設。即使這些孩子沒辦法寫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們每個人都有一種特別的標記方式,可以在議程上註記,以此表示他們想幫忙解決的問題。這位老師發現,學生的表現比她假設的更有能力。學生很快地就學會在班級會議上表達需求,並參與解決老師所苦惱的問題。
另一名老師假設,有一群女孩沒辦法一起玩,因為她們有三個人—她認定只要是三個女孩的小團體,其中有一個必定會受到排擠。當她詢問這三名女孩發生什麼事時,她們說,「老師,我們想一起玩。但因為只有兩顆球,我們還想不出怎麼把東西分成三份。」這些孩子才在幼兒園階段,於是老師問她們想不想知道三個人如何玩兩顆球的遊戲。她們興奮地表示想聽聽老師的建議。
這些女孩特別喜歡一次玩一顆球,然後輪流丟給彼此。當老師建議她們輪流看其他兩個人玩的時候,她們笑了。老師說,「不如讓頭髮最捲的人先在旁邊看,好嗎?頭髮最直的人第二,最後是頭髮最短的人。」這些女孩向老師說,「謝謝。我們可以自己想出辦法。」她們真的想出來了,而且她們的辦法還比老師建議的簡單—她們使用猜拳決定誰要先等一下。
阻礙2 |拯救與解釋VS探索
拯救與解釋是溝通的阻礙。你幫學生做事,以為是在關心或幫助他們,但其實是讓他們無法從經驗中學習。同樣地,你不停地向學生解釋,以為自己在幫忙,卻反而剝奪了他們自己想通的機會。你可以試著記下自己拯救學生的次數,像是說教、解釋事件經過和起因、他們應該怎麼想、怎麼做等。比方說,某位老師牽著孩子的手,一邊帶著她尋找她的外套,一邊對她解釋責任的重要性。孩子可能會一臉茫然,這時你應該問問自己:孩子真的對你說的話感興趣嗎?魯道夫.德瑞克斯建議,最好不要幫孩子做他們自己能做到的事。
探索有助於溝通。記得使用啟發式提問來改善溝通並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連結。第二章中「啟發式提問VS命令式」…的活動,將讓你變得更有好奇心。一個簡單的探索提問是,「請再多說一點。」你還可以接著問,「然後呢?接著呢?」當孩子真的想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他們需要的鼓勵並不多。但他們的確需要知道,你對他們的想法是真正地感興趣。只要你在傾聽時不批評、不打斷、不糾正,他們會告訴你很多事情。
班級會議是一個讓學生探索事件過程、起因、行為後果、內心感受,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絕佳機會。當你有機會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他們所想出的解決方案,通常和被大人告知而他們當耳邊風的辦法是一致的。這樣的探索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內控力,而非來自外在的管控。
阻礙3 |命令VS邀請與鼓勵
給太多命令會加強學生的依賴性,扼殺主動性和合作力,並且引發消極與躁動的行為(心不甘情不願地做事,不想把事情做完,想讓老師覺得「煩」)。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在「命令」學生,一個簡單的確認辦法是自我檢測。如果你注意到自己不斷重複同樣的話,並抱怨學生不聽話,你就是給太多命令了。若是這樣的話,你可以加強邀請與鼓勵的溝通技巧。
邀請學生參與制定計畫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可幫助他們自我管理。像是:「上課鐘快響了。如果同學可以幫忙在下一節課開始前把教室整理好,我會非常感謝。」命令引發負面、強烈的抵抗或反叛;邀請則鼓勵合作。
阻礙4 |期待VS慶祝
對老師來說,對學生抱持高度的期待,並深信他們可以展現自己的潛力,是很重要的事。不過,如果你把理想當作標準,並打擊達不到標準的學生,學生會因此感到挫折。舉例來說,「我以為你應該更成熟。我以為你應該更懂得負責任。我期待你成為像你哥哥一樣的學生。」
不要期待,而是找機會讚揚學生的成就與獨特性—在班級會議中允許老師和學生藉由讚美和解決問題,向彼此表達感謝。透過不斷地練習,學生在其他時候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在班級會議中所學到的技巧。讚揚學生發揮潛力或表現成熟的時刻,就是一種鼓勵。但如果你要求得太多、太快,則會讓學生感到挫折。
假設有一名從來都不敢提問的學生,突然提問了,但他提的問題卻偏離正題。這時,你可以先肯定他提問的勇氣,而不是責怪他不專心,然後詢問他對於正在討論的主題有何想法。同樣地,會作弊的學生代表他們渴望獲得好成績,老師可以帶領他們探索達到相同目的的其他方法。
阻礙5 |「成人主義」VS尊重
當老師把孩子當作不成熟的大人,期待他們像成人一樣地思考和行動時,就是所謂的「成人主義」。這樣的例子包括:「你怎麼從來不會__?」「為什麼你做不到__?」「你肯定了解__?」「我要說多少次?」「我不敢相信你會做出這種事!你讓我太失望了。」幾乎任何包括「應該」或「怎麼會這樣」,或是以生氣的口吻說的話,都是一種「成人主義」的表現。「成人主義」引發的是內疚感,而不是支持和鼓勵。這裡傳達的訊息是:你跟我的看法不一樣,這是你的錯。
一旦你開始尊重學生,你會重視學生不同的意見。「尊重」會創造出接受的氛圍,鼓勵成長與有效的溝通。不要批評別人所忽略的事,鼓勵學生了解自己和他人。不要說,「你知道我在這個計畫上想要的成果!」而是說,「你對這個計畫的要求有何了解?」或是,「當你以這種方式展現計畫時,你在想什麼?」你要對學生的答案真正感興趣,才問這些問題。
學生的優先事項通常跟成人不一樣—在數學、科學上取得好成績,或是在學校裡表現優異,很可能不在學生想做的前一百件事情內。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學數學和科學,而是表示老師須尊重學生有不同的優先事項。他們可能更在意:朋友(或是沒朋友)、運動(或是沒被球隊選上)、車子(「我負擔得了嗎?」)、賴床(「老師不知道我的生理時鐘跟別人不一樣嗎?」),還是好的或壞的家庭關係。這份清單可以一直羅列下去。
班級會議讓學生有機會探索與解決許多困擾他們的問題。你可以藉由這些問題和學生的優先順序,來幫助他們探索學習的相關性。透過這些方法,你將邀請學生與你合作,而不是抵抗或反叛。
***
不良的溝通,在老師和學生身上所引發的沮喪與挫折感是一樣的。老師若能採取五種促進情感連結的溝通方法,不管是老師或學生都能從中受益。如果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重視,這種藉由確認、探索、邀請、鼓勵、慶祝與尊重的溝通方法,將能賦予學生力量。
有一名教師分享了以下的故事:
我意識到自己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不良。我假設他們需要我介入處理事情、做說明,並指導他們方向和做法,用很多的「應該」來指出他們讓我失望的地方。最後我會開始說教,使用像是「我說過多少次了?」或「你應該做得更好!」的句子。我覺得很累,學生也沒有進步,於是,我轉換到促進情感連結的溝通方式。我和學生確認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一起探索做法並解決問題,讚揚所有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行動,而不是把焦點放在他們做不到的部分。對於學生的想法和感受,我都以接受表示尊重。教室的氣氛因此改善了;我的脾氣變好了,孩子也進步了。
每個技巧都一樣好,但重要的是,溝通並非只有說話。傾聽、尊重、好奇心,以及給予對方支持等,都是促進良好溝通的要素。如果你想練習其他溝通技巧,請選擇下列的某個活動來練習。
.
以上文字取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195
【已抽書】贈書直播_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打造互助合作的教室,引導學生彼此尊重、勇於負責,學習成功人生所需的技能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194073620722094/
.
免費台北巡迴講座_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相處--獨立老後的親子之愛【9/17、9/1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28472044433877/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壁花男孩【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在 正向行為支持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的問題包括PTT、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網站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也說明:(一)問題行為與環境...,鈕文英(2001)提出正向行為支持包含了以下八項特色:...社會技巧教學分成五大步驟: ... ... <看更多>
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在 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正向行為支持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包含, 特殊教育學系薪水, 特殊教育學系薪水, 賴翠媛楊雅惠老師, 特教畢業出路, 彰師大特教系出路, 行為功能介入方案正向行為支持 ... ... <看更多>
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在 正向行為支持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的問題包括PTT、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網站正向行為支持的五大特色-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也說明:(一)問題行為與環境...,鈕文英(2001)提出正向行為支持包含了以下八項特色:...社會技巧教學分成五大步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