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身為人最後的尊嚴,我們是否有權決定離去的方式?】
根據主計總處發布統計,2016年國人健康平均壽命為71.2歲,但 #不健康的存活年數 卻高達8.8年。所謂不健康未必是臥床,只是指「需要依賴他人照顧」。當我們思考人應該怎麼活,就不可避免的也需要面對我們應該怎麼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在去年,資深體育主播 #傅達仁 先生飽受疾病所苦,曾上書總統蔡英文,希望推動安樂死合法化。2017年受訪時,他說:「我都已經痛成這樣,沒有活的條件,你說我還不安樂死嗎?」最後,於2018年6月7日傅達仁先生遠赴瑞士接受協助自殺善終。傅主播的故事,讓很多國人了解到,追求帶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是多麼勇敢與值得佩服的一件事。
依據現行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與 #病人自主權立法 兩部法規,臺灣現況僅允許自願消極安樂死,但尚未開放醫生協助自殺和積極安樂死,而且協助他人自殺也違反刑法第275條的規定。因此,我提了兩個重要的問題:
1.從憲法的觀點,個人是否擁有決定自己如何死亡的權利?
2.現行刑法第二七五條「加工自殺罪」禁止受囑託或得承諾幫助他人自殺的規定,是否違憲?
呂秘書長對於我們回答表示,未來若是推動安樂死合法化,應該要設置一部嚴謹的「(安樂死)特別法」。安樂死不能把減輕醫療負擔作為重點,反而應從人性尊嚴的觀點來看。
對於秘書長的回應,一方面肯定呂秘書長對於此議題抱持開放的態度,另一方面,很遺憾秘書長還是不大清楚「醫生協助自殺」和「自願積極安樂死」的差別。
#醫生協助自殺 (Physician Assisted Suicide): 是指醫師經病患要求開立致命藥物,由病患自行使用。
#積極安樂死 (Active Euthanasia):是指醫師投放致命藥物予病人。
#消極安樂死 (Passive Euthanasia):是指醫師不施予或撤除病人的維生器材。
而呂秘書長以植物人的例子反對刑法 #加工自殺罪除罪化 並不恰當,因為不論是上述哪一種安樂死,都能夠區分「自願」、「非自願」與「違反意願」。
「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學著要面對死亡。」對於安樂死議題,我樂見台灣能夠擁有更多開放討論的空間,讓大眾好好來思考,該怎麼有尊嚴地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步。
#安樂死
#Euthanasia
#人性尊嚴
#死亡不應該是避談的禁忌
死亡不應該是避談的禁忌 在 「對我來說,要處理一個大家避談的禁忌話題,比起找出一... - 信鴿 ... 的推薦與評價
對我來說,要處理一個大家避談的禁忌話題,比起找出一千零一個隱喻,更好的方法通常是直接明白地陳述。」 關於《我是死亡Je suis la Mort》…… 作者瑪琳‧史奈德(Marine ... ... <看更多>
死亡不應該是避談的禁忌 在 【精華版】心理師揭開禁忌!華人長輩害怕談死亡議題?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師揭開嚴肅的 死亡 議題!華人長輩一直 避談的禁忌 ,究竟當中有什麼特別的原因?#長輩# 死亡禁忌 #心理師#人生最重要的事#遺照#知足#生命終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