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欺老太甚」反對收緊長者綜援年齡遊行
新聞稿
政府「苦『耆』心志」、「勞『耆』筋骨」、「餓『耆』體膚」…… 政府將於今年2月1日落實收緊長者綜援年齡的安排,將長者綜援年齡門檻由現時60歲提高至65歲,此舉引起公眾極大不滿。雖然林鄭月娥在上星期提出「補鑊方案」,為受影響的綜援長者設立每月1,060元「就業支援補助金」,以彌補綜援標準金的差額,但「補鑊方案」仍然未有補足所有被削減的補助金及特別津貼,令60至64歲長者的綜援金每月最少減少637元,佔長者綜援的13%。再者,新安排強制60至64歲長者參加「自力更生計劃」,透過懲罰性措施「鼓勵」就業。
因此,捍衛綜援權利大聯盟聯同多個社福機構、民間團體及立法會議員,與一班長者帶同「欺老太甚」四個大字,並推著四架載滿紙皮的鐵車,諷刺特首林鄭月娥欺負被勞動市場排斥的老人家,一同由政府總部遊行至特首辦公室,向特首表達對政府的失望和憤怒,並向政府作出最後呼籲,要求林鄭月娥懸崖勒馬,撤回收緊長者綜援的安排。團體同時邀請特首林鄭月娥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一同參與拾荒,體驗基層長者勞動之苦。
破壞綜援安全網 長者缺乏生活保障
事實上,香港政府在99年製造輿論帶頭標籤綜援人士,並大幅削減健全家庭金額(3人家庭削減10%,而4人或以上家庭更減20%),同時取消他們的補助金及各項特別津貼的資格 - 購買耐用品的長期個案補助金、支援社區生活的社區生活補助金、眼鏡費、牙科治療、搬遷津貼等均已一一被削減,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再者,政府多次拒絕重新進行「基本生活需要調查」,導致綜援制度未能與時並進,令綜援金額不足以滿足現今的生活需要;而政府多年來不斷標籤綜援人士更令受助人承受巨大的社會烙印,也削弱安全網的減貧功能。如今政府在毫無財壓力及研究基礎下,進一步收緊長者綜援資格,變相削減60至64歲長者的綜援金,並且以「鼓勵自力更生」之名,標籤因各種原因而未能就業的長者,剝奪他們的基本生活權。
新措施缺乏理據 懲罰綜援長者
政府聲稱是次調整只為行政需要,將不同福利服務的退休年齡看齊,以及配合延遲退休年齡、促進老年就業。不過政府官員,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及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均忽視貧窮長者在就業市場面對的剝削與障礙,只以權貴的角度來要求基層長者。新措施一方面削減60至64歲長者的金額,以刺激他們的就業動機,迫使他們參與「自力更生計劃」求職;另一方面卻沒有增加任何資源或鼓勵性政策,真正協助長者就業及保障他們的勞工權利。安全網不等於退休保障,政府拒絕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卻將退休年齡與安全網掛勾,不但無助減少長者就業的困難、提高工作質素,更顯示政府對市民的晚年生活缺乏承擔,只想將責任推至個人身上。
翻查政府文件,1977年殖民地政府亦曾建議延遲退休年齡,由55歲延遲至60歲,並調整公共援助的年齡門檻。當時政府根據1976年中期人口調查結果,指有85% 55至59歲男性屬勞動人口,認為退休年齡與實況不符,建議延遲退休年齡並作諮詢公眾。反觀今次政府聲稱為要延遲退休年齡,調整長者綜援年齡門檻,毫無公開諮詢;而現時香港60至64歲勞動參與率只有約45%,男性及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分別只有約60%及30%,遠低於1977年的情況,所謂「延遲退休年齡」根本毫無實質數據支持。加上近年60至64歲長者的勞動參與率已不斷上升,而該年齡層的長者領取綜援的人數亦正不斷下降,顯示已有不少長者選擇就業而離開綜援網,如今綜援網內多為身體狀況欠佳、低教育程度的長者,政府卻莽顧他們的生活需要,削減他們的綜援金,實是于理不合。
補鑊方案一錯再錯 破壞綜援制度
目前綜援金「標準金」金額的基礎,可說是根據1996年政府進行的基本生活需要調查釐訂。當時政府委派營養師檢視基本的食物需要,繼而由督導小組處理非食物需要,再抽樣了解綜援人士意見,從而計算不同年齡組群人士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金額;「補助金」則是為年老、殘疾及單親綜援申領人提供額外的補助。今天政府在沒有進行基本生活需要調查下,將60至64歲長者綜援人士視為一般成人綜援個案,削減他們的「標準金」,完全無視過去綜援金的科學計算基礎,破壞綜援制度。然後又因要「補鑊」,而推出「就業支援補助金」,彌補他們與長者綜援「標準金」的差額,一錯再錯。60至64歲長者獲特別安排,得到一般失業綜援或長者綜援個案未能申領的「就業支援補助金」,一來對60歲以下失業綜援或其他有意尋找工作的長者個案不公,沒有處理他們「就業支援」的需要;另一方面則增加60至64歲長者要「自力更生」的壓力。這種為面子「補鑊」而恣意破壞現有制度,實在難以接受!
因此,捍衛綜援權利大聯盟及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及張超雄重申;第一,政府應撤回收緊長者綜援年齡的安排;第二,60至64歲長者的綜援安排,應與其他年老綜援人士看齊,及第三,政府應透過各種鼓勵性措施鼓勵長者就業,絕不能恣意剝奪長者基本生活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愛與望飛翔」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2017- 「我支持」調查發佈會 由太平山青年商會舉辦的「愛與望飛翔」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今年踏入第六年,其行動「我支持」由2015年開始創立,用意透過問卷調查及發佈,鼓勵僱主聘請殘疾人士。今年調查收集過百間各大公司/機構對殘疾人士就業的取向及意見,於今天舉行發佈...
「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小小人物做小事 - 高松傑Jack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共融就業行動組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殘疾人士就業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資源回收資訊站 的評價
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鄭月娥「欺老太甚」反對收緊長者綜援年齡遊行
新聞稿
政府「苦『耆』心志」、「勞『耆』筋骨」、「餓『耆』體膚」…… 政府將於今年2月1日落實收緊長者綜援年齡的安排,將長者綜援年齡門檻由現時60歲提高至65歲,此舉引起公眾極大不滿。雖然林鄭月娥在上星期提出「補鑊方案」,為受影響的綜援長者設立每月1,060元「就業支援補助金」,以彌補綜援標準金的差額,但「補鑊方案」仍然未有補足所有被削減的補助金及特別津貼,令60至64歲長者的綜援金每月最少減少637元,佔長者綜援的13%。再者,新安排強制60至64歲長者參加「自力更生計劃」,透過懲罰性措施「鼓勵」就業。
因此,捍衛綜援權利大聯盟聯同多個社福機構、民間團體及立法會議員,與一班長者帶同「欺老太甚」四個大字,並推著四架載滿紙皮的鐵車,諷刺特首林鄭月娥欺負被勞動市場排斥的老人家,一同由政府總部遊行至特首辦公室,向特首表達對政府的失望和憤怒,並向政府作出最後呼籲,要求林鄭月娥懸崖勒馬,撤回收緊長者綜援的安排。團體同時邀請特首林鄭月娥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一同參與拾荒,體驗基層長者勞動之苦。
破壞綜援安全網 長者缺乏生活保障
事實上,香港政府在99年製造輿論帶頭標籤綜援人士,並大幅削減健全家庭金額(3人家庭削減10%,而4人或以上家庭更減20%),同時取消他們的補助金及各項特別津貼的資格 - 購買耐用品的長期個案補助金、支援社區生活的社區生活補助金、眼鏡費、牙科治療、搬遷津貼等均已一一被削減,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再者,政府多次拒絕重新進行「基本生活需要調查」,導致綜援制度未能與時並進,令綜援金額不足以滿足現今的生活需要;而政府多年來不斷標籤綜援人士更令受助人承受巨大的社會烙印,也削弱安全網的減貧功能。如今政府在毫無財壓力及研究基礎下,進一步收緊長者綜援資格,變相削減60至64歲長者的綜援金,並且以「鼓勵自力更生」之名,標籤因各種原因而未能就業的長者,剝奪他們的基本生活權。
新措施缺乏理據 懲罰綜援長者
政府聲稱是次調整只為行政需要,將不同福利服務的退休年齡看齊,以及配合延遲退休年齡、促進老年就業。不過政府官員,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及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均忽視貧窮長者在就業市場面對的剝削與障礙,只以權貴的角度來要求基層長者。新措施一方面削減60至64歲長者的金額,以刺激他們的就業動機,迫使他們參與「自力更生計劃」求職;另一方面卻沒有增加任何資源或鼓勵性政策,真正協助長者就業及保障他們的勞工權利。安全網不等於退休保障,政府拒絕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卻將退休年齡與安全網掛勾,不但無助減少長者就業的困難、提高工作質素,更顯示政府對市民的晚年生活缺乏承擔,只想將責任推至個人身上。
翻查政府文件,1977年殖民地政府亦曾建議延遲退休年齡,由55歲延遲至60歲,並調整公共援助的年齡門檻。當時政府根據1976年中期人口調查結果,指有85% 55至59歲男性屬勞動人口,認為退休年齡與實況不符,建議延遲退休年齡並作諮詢公眾。反觀今次政府聲稱為要延遲退休年齡,調整長者綜援年齡門檻,毫無公開諮詢;而現時香港60至64歲勞動參與率只有約45%,男性及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分別只有約60%及30%,遠低於1977年的情況,所謂「延遲退休年齡」根本毫無實質數據支持。加上近年60至64歲長者的勞動參與率已不斷上升,而該年齡層的長者領取綜援的人數亦正不斷下降,顯示已有不少長者選擇就業而離開綜援網,如今綜援網內多為身體狀況欠佳、低教育程度的長者,政府卻莽顧他們的生活需要,削減他們的綜援金,實是于理不合。
補鑊方案一錯再錯 破壞綜援制度
目前綜援金「標準金」金額的基礎,可說是根據1996年政府進行的基本生活需要調查釐訂。當時政府委派營養師檢視基本的食物需要,繼而由督導小組處理非食物需要,再抽樣了解綜援人士意見,從而計算不同年齡組群人士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金額;「補助金」則是為年老、殘疾及單親綜援申領人提供額外的補助。今天政府在沒有進行基本生活需要調查下,將60至64歲長者綜援人士視為一般成人綜援個案,削減他們的「標準金」,完全無視過去綜援金的科學計算基礎,破壞綜援制度。然後又因要「補鑊」,而推出「就業支援補助金」,彌補他們與長者綜援「標準金」的差額,一錯再錯。60至64歲長者獲特別安排,得到一般失業綜援或長者綜援個案未能申領的「就業支援補助金」,一來對60歲以下失業綜援或其他有意尋找工作的長者個案不公,沒有處理他們「就業支援」的需要;另一方面則增加60至64歲長者要「自力更生」的壓力。這種為面子「補鑊」而恣意破壞現有制度,實在難以接受!
因此,捍衛綜援權利大聯盟及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及張超雄重申;第一,政府應撤回收緊長者綜援年齡的安排;第二,60至64歲長者的綜援安排,應與其他年老綜援人士看齊,及第三,政府應透過各種鼓勵性措施鼓勵長者就業,絕不能恣意剝奪長者基本生活權。
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小小人物做小事 - 高松傑Jack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與望飛翔」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2017- 「我支持」調查發佈會
由太平山青年商會舉辦的「愛與望飛翔」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今年踏入第六年,其行動「我支持」由2015年開始創立,用意透過問卷調查及發佈,鼓勵僱主聘請殘疾人士。今年調查收集過百間各大公司/機構對殘疾人士就業的取向及意見,於今天舉行發佈會公佈調查結果,我們亦邀請到復康界及商界人士就調查結果及本年計劃主題「愛『友』明天」進行分享。
僱主聘請殘疾人士有心無力 !!! 「我支持」推動僱主消除殘疾標籤 !!!
結果顯示,超過3成受訪者不知道政府現時設有資助企業聘用殘疾人士的津貼;只有近3成僱主曾經聘用殘疾人士,而表示願意提供職位予殘疾人士的僱主則高達6成,提供職位與實際聘用的數字出現差距可歸納幾項原因:
1. 僱主對政府的資助操施缺乏認知
2. 僱主擔心殘疾⼈士人際溝通能力
3. 工作間可能對殘疾人士造成不便
是次問卷調查旨在探討僱主聘用殘疾人士的意向、僱主對殘疾人士的認識和生產力方面的預以及企業借助政府支援聘用殘疾人士的概況。是次調查以電郵及電話方式邀請超過500間公司及機構接受訪問,當中收到超過100間公司及機構回應,有效問卷103份。
本人亦以中小企僱主及多年來參與推動殘疾人士就業項目去分享了一些意見 !
1) 以往5年特區政府的確在殘疾人士就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值得稱讚。
2) 新屆政府聲稱願意聆聽各界聲音 , 為何局方或處方不派任何代表出席 ? 新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誠意何在 ?
3) 新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本年度再注資1億推動殘疾人士就業 , 但本人則認為作用未必太大, 社會有很多有心企業 , 僱主需要的可能是支援 , 如可以把1億資源加強培訓、增加個案經理支援僱主及配業之傷健員工(包括協助申請聘用/改建設施的資助)、科技支援及協助殘疾人士交通問題( 每區設有殘疾人士邨巴 , 給予在職有需要的殘疾人士申請 , 協助他們上班。
4) 推廣殘疾人士就業及支援的方法思維守舊過時 , 只懂賣報紙廣告、在網頁推廣 (資訊搜尋困難) , 本人以環境局大嘥鬼 Big Waster 為例, 深入民心 , 建議局方可以用資源找公關公司協助, 於多元平台推廣(FB、IG)。
5) 跨局合作推動多元職位 , 創造新工種 , 如 :
a. 行動不便 : 電競主播、IT人員、設計人員、接線生
b. 勞動力 : 安老行業、長者照顧
c. 外判工作
「重複舊有思維 . 只會重複舊有結果」, 如果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及新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先生是希望有心改善殘疾人士就業的情況 , 便須改變舊有思維及方式 , 「思維改變行為 , 行為改變習慣,習慣改變結果」。
部份新聞 :
東網 : 60%機構願聘殘疾人士 半數不知有政府資助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712/bkn-20170712124037123-0712_00822_001.html
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愛與望飛翔」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2017- 「我支持」調查發佈會
由太平山青年商會舉辦的「愛與望飛翔」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今年踏入第六年,其行動「我支持」由2015年開始創立,用意透過問卷調查及發佈,鼓勵僱主聘請殘疾人士。今年調查收集過百間各大公司/機構對殘疾人士就業的取向及意見,於今天舉行發佈會公佈調查結果,我們亦邀請到復康界及商界人士就調查結果及本年計劃主題「愛『友』明天」進行分享。
僱主聘請殘疾人士有心無力 !!! 「我支持」推動僱主消除殘疾標籤 !!!
結果顯示,超過3成受訪者不知道政府現時設有資助企業聘用殘疾人士的津貼;只有近3成僱主曾經聘用殘疾人士,而表示願意提供職位予殘疾人士的僱主則高達6成,提供職位與實際聘用的數字出現差距可歸納幾項原因:
1. 僱主對政府的資助操施缺乏認知
2. 僱主擔心殘疾⼈士人際溝通能力
3. 工作間可能對殘疾人士造成不便
是次問卷調查旨在探討僱主聘用殘疾人士的意向、僱主對殘疾人士的認識和生產力方面的預以及企業借助政府支援聘用殘疾人士的概況。是次調查以電郵及電話方式邀請超過500間公司及機構接受訪問,當中收到超過100間公司及機構回應,有效問卷103份。
本人亦以中小企僱主及多年來參與推動殘疾人士就業項目去分享了一些意見 !
1) 以往5年特區政府的確在殘疾人士就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值得稱讚。
2) 新屆政府聲稱願意聆聽各界聲音 , 為何局方或處方不派任何代表出席 ? 新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誠意何在 ?
3) 新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本年度再注資1億推動殘疾人士就業 , 但本人則認為作用未必太大, 社會有很多有心企業 , 僱主需要的可能是支援 , 如可以把1億資源加強培訓、增加個案經理支援僱主及配業之傷健員工(包括協助申請聘用/改建設施的資助)、科技支援及協助殘疾人士交通問題( 每區設有殘疾人士邨巴 , 給予在職有需要的殘疾人士申請 , 協助他們上班。
4) 推廣殘疾人士就業及支援的方法思維守舊過時 , 只懂賣報紙廣告、在網頁推廣 (資訊搜尋困難) , 本人以環境局大嘥鬼 Big Waster 為例, 深入民心 , 建議局方可以用資源找公關公司協助, 於多元平台推廣(FB、IG)。
5) 跨局合作推動多元職位 , 創造新工種 , 如 :
a. 行動不便 : 電競主播、IT人員、設計人員、接線生
b. 勞動力 : 安老行業、長者照顧
c. 外判工作
「重複舊有思維 . 只會重複舊有結果」, 如果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及新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先生是希望有心改善殘疾人士就業的情況 , 便須改變舊有思維及方式 , 「思維改變行為 , 行為改變習慣,習慣改變結果」。
部份新聞 :
東網 : 60%機構願聘殘疾人士 半數不知有政府資助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712/bkn-20170712124037123-0712_00822_001.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OEhjQ3cGGY/hqdefault.jpg)
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法會會議
張超雄議員:主席,有殘疾人士表示,現行的傷殘津貼審批制度十分落後和過時,例如不同殘疾類別的殘疾人士受到不同待遇,亦有不少有實際需要的殘疾人士不獲批傷殘津貼。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3年,不同殘疾類別的殘疾人士每年(i)獲發普通傷殘津貼的個案數目、(ii)獲發高額傷殘津貼的個案數目、(iii)獲發傷殘津貼的人士的平均年齡,以及(iv)不獲批傷殘津貼的申請數目分別為何;
(二) 過去3年,政府每年批出不同有效年期的傷殘津貼個案數目;及
(三) 過去3年,每年殘疾人士領取傷殘津貼的情況有所改變的個案數目(按下表列出),以及有關改變的原因為何?
日 期: 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時 間: 上午11時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
優化失業綜援
張超雄議員動議下列修正案:
在"本會"之前加上"鑒於本港沒有立法禁止年齡歧視,學歷偏低的中、老年人尋找工作極之困難,當中部分需要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在"有效措施,"之後加上"包括重振勞動密集的工業、人本服務、農業及其他行業,讓經濟有多元化發展;增加培訓機會,建立各行業的晉陞階梯,製造更多工作機會,推動家庭友善工作環境;以及優化失業綜援制度,放寬入息豁免機制,以鼓勵就業,";及在"自力更生,"之後加上"並採取措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qPA9E3isRY/hqdefault.jpg)
殘疾人士就業困難原因 在 共融就業行動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Ability建立於2020年,專門為殘疾人士進行就業配對, ... (鄧炳業),因為先天遺傳原因導致失明,現在於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從事社工一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