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政新聞報導》
「完善原住民族語教學數位化智庫,保留珍貴語言資產」
花蓮縣原住民人數位居全國之冠,原住民文化資產相較於其他縣市更豐富、優渥,但因為少子化、人口外移、都市化…等大環濟影響,這些豐富的資源正慢慢消失,很多部落青年、耆老想保存原住民傳統生活文化、語言、舞蹈…等,單靠口語傳承是不夠的‧縣府應多原規劃如何保存各原住民族群、部落文化特特色。
現代社會受到數位化和多媒體的翻轉,在原住民豐富的文化資產保存上更需要與時俱進,縣府在於保存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舞蹈、歌謠、生活文化的傳承是值得肯定,在教育部份也陸續將族語教學置入校園並推動族語測驗,但在於原住民族語言數位化保存的部份仍須積極以對,唯有系統化的建置數位化智庫才能將珍貴的語言資產更完整的留給我們的下一代。
目前將原住民族與數位化的工作一直是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一點一滴在耕耘,但擁有豐富原住民文化的花蓮縣,更該善用如此可貴的優勢來串連中央與學術研究資源共同耕耘,讓原住民族語言數位化成為完善、系統化的龐大智庫,而並非片段性的媒體素材,或單一單向有限制性的數位資源,擁有豐富原住民族資產的花蓮縣更該串起其他同有原住民資源的縣市,作為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數位化智庫建置與保存的領頭羊。
#相關網站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902595986440158/posts/4783026335063751/?d=n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
民族舞蹈特色 在 又飛啦! Flyagain.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末好去處:風就打唔成啦,但周末就好似會落雨,staycation都未必游到水,咁不如去室內嘅Thaication啦!😎
聽日後日一於去泰國旅遊第八屆泰國節,一解各位「泰fans」嘅思鄉之情呀!😍😍😍
🕐時間:9月11至12日(聽日同後日)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地點:奧海城
🤑 著數位
每日第一場分享會(9月11日下午2:00/9月12日中午12:00)都會舉行IG Live遊戲活動,即場送出旅遊現金禮劵,價值港幣2,000元!現場觀眾可以立即以至抵價錢,現場買定優惠旅遊套票!🥳
而每日仲有十幾場旅遊講座,包括胡慧沖分享會,同埋現場即獎有獎遊戲,隨時送你免費泰國酒店、機票或其他禮品!
9月12日活動的最後一日嘅最後一節時段(下午6點15分至7點)更將設有終極大獎時間,參加現場活動玩遊戲,勝出的5位朋友將可獲得免費泰國旅遊套票、本地staycation禮劵、餐飲禮劵等,包括泰國Ritz Carlton同Intercon酒店!大會另外都邀請咗12間本港旅行社和6間航空公司攜手為廣大香港旅遊人提供更多選擇、更抵玩的早鳥遊泰方案🤩🤩🤩
💃🏻特色現場表演及工作坊
泰式傳統舞蹈表演、泰國人「CONNIE媽媽」x 「成大哥」傳統泰國美食教學、泰式草藥球工作坊等,一次過睇餐飽!🤪
🤤 特色產品
適合應節嘅3款泰國直送的柚子、原隻椰皇、泰國水仙芒、高科技殺菌流程獨立包裝的金枕頭榴槤、椰子水、少數民族特色手工藝和蠟染(Batik Painting)、家鄉口味地道泰式美食等等,全部都以優惠價發售!🤗🤗
📸 打卡位
現場會有泰國特色Tuk-Tuk和安達曼海蔚藍海景影靚相,俾大家打打卡扮去旅行!只要upload上instagram,hashtag #THAICATION 再 tag @amazingthailand.hk (TAT-HK Instagram),最有趣嘅5張相,可獲得泰旅局小禮包,同埋阿布泰泰國茉莉香米5kg一份~🤩
周末未諗到去邊,不妨去奧海城行下泰國節,感受一下掛咗好耐嘅泰國啦~🤩🤓
民族舞蹈特色 在 解鎖地球 Unlock the Eart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美洲特輯》尼加拉瓜留學生來啦 | 來一碗鬣蜥湯 | 火山衝浪、叢林溜索 ft. Heberto
中美洲特輯一路向南,來到火山、熱帶叢林遍佈的尼加拉瓜!除了如同其他中美洲地峽上的國家受到西班牙殖民影響,尼加拉瓜更在部分區域受到英國勢力的文化輸入,造就出獨一無二的混合文化,在東、中、西部有都有著各自的傳統。喜愛律動的尼加拉瓜人,特別擅長在舞蹈中融合民族特性,甚至加入諷刺西班牙殖民者的劇情,是極致經典的呈現手法。
這次特別邀請來自尼加拉瓜的 Heberto,不藏私地跟大家分享他的家鄉,這些特色的文化慶典,包準大家聽到下巴掉下來。
尼加拉瓜的文化區域組成是怎麼形成的?點擊收聽,跟 Heberto 細數尼加拉瓜各大文化特色:
→ 收聽連結: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t885w9mskn9095586glmx5r/platforms
-
#podcast #播客 #旅行 #背包客 #尼加拉瓜 #留學生
photo credit: 中美洲經貿辦事處 Central America Trade Office
民族舞蹈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量南遷,不斷地深入兩廣腹地。到了明代,兩廣成為瑤族的主要分佈區。明末清初,部分瑤族又從兩廣向雲貴遷徙,這時,瑤族遍及南方六省,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佈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明中葉以後,部分瑤族由廣西、雲南進入越南、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他國居民。第二次支那戰爭期間,部分瑤族因受戰爭影響轉移到泰國難民營避難,後被聯合國難民署以難民身份安置在歐美諸國。瑤族或徭族、傜族,是亞洲的一個民族,其歷史比較悠久。有研究認為:瑤族起源於古代東夷部落,與九黎族關係密切,尊奉先祖蚩尤、盤瓠。2010年中國的瑤族人口為285.3萬,62.1%在廣西。瑤族跨境而居,在越南、寮國、泰國北部也分佈一些。是越南的54個民族之一。越南瑤族人口超過62萬,是越南第9大民族。東南亞國家排華年代裡,部分瑤族人還飄洋過海移民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法國等地。瑤族民風比較淳樸而強悍。由於常受歷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因此有「無山不成瑤」之說。分支眾多,語言差異大,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等多種。80年代創製了瑤文,用拉丁字母拼寫勉語優勉土語。通用漢語。很多人能同時操壯語、苗語等語言。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共有四節。現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編的新版擺手舞,更易於學習和傳承。擺手舞它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於一體,反映土家人的生產生活。如狩獵活動和摹擬禽獸姿態。包括“趕猴子”、“拖野雞尾巴”、“犀牛望月”、“磨鷹閃翅”、“跳蛤蟆”等十多個動作。列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繡球舞是一種壯族民間歌舞,盛行於廣西西南部地區。繡球舞在歌圩中進行,是歌圩進入高潮的表現,一般是對歌到了情投意合時,姑娘裁歌載舞,將自己親手精心繡制的花球,拋向意中人。小夥子接到繡球後,如感到滿意,就在球上紮一手帕,也載歌裁舞地又將球拋給姑娘。然後唱約公歌,相約到清靜的地方去談情說愛,或約定日期地點再表達深情厚意。歌圩源於氏族部落時代的祭祀性歌舞活動,但進入社會發展後期,這種祭祀性活動逐漸演變成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並且多著重於歌唱活動而淡化舞的色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體性的歌圩活動。明朝後歌圩有了進一步發展,並定期地於固定地點舉行。歌圩一般出現在較大的壯族聚居區,以三四月間為最盛,其中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秋季舉辦的歌圩多為八九月中秋時進行。歌圩活動一般持續三五天,地點有固定的圩場、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場所如空地、山坡上等。歌圩的基本內容包括固定的祭祀儀式、青年男女們進行交往所需要的倚歌擇配對唱、賽歌賞歌、拋繡球、搶花炮和師公戲、採茶、壯劇等。火把節是彝組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行,節期為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遊戲。同時有關火把節的音樂有一首基本是人人都耳熟能詳的,那就是七月火把節,每當啊來來喲、啊來來喲的旋律響起,我就能感覺的到火把節那種狂熱的氣氛和火一樣的激情。簸箕舞,是一種朝鮮族舞蹈,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國盛唐(西元618-西元907)時期,朝鮮族的高麗樂被列為著名的十部伎之一。朝鮮族的舞蹈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就有簸箕舞。簸箕是朝鮮人民以前主要選用糧食的利用道具。朝鮮族簸箕舞的簸箕長為52公分,寬50公分,簸箕舞以幽雅柔和的旋律和歡樂的旋律組成兩種舞段,通過迎接日出的姑娘們仰望太陽的姿態,在歡快的旋律中,展現重新拿起簸箕的姑娘們爭先恐後簸箕的畫面。舞蹈利用簸箕為道具,有特色地形象出簸簸箕,旋轉等動作,明顯突出了舞蹈的民族特色。現屬吉林省延邊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族舞蹈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佳山美學系列展覽
Kusun‧穿越與穿新—泰雅織品藝術特展開幕茶會報導
開場表演:#傳源文化藝術舞蹈團詮釋泰雅族婚禮
致詞 #北投文物館李莎莉館長
#原住民委員會江明輝副主委
#策展人 尤瑪•達陸
導覽 #策展人 尤瑪•達陸
今年獲得人間國寶殊榮的尤瑪•達陸也公開分享泰雅傳統文化保存的精神,希望族人們從自身文化中建立起自信心。連續五年,尤瑪‧達陸在雪霸山腳下所舉辦的「泰雅服裝秀」,吸引上千民眾與國內外設計師慕名參加,此次將在北投文物館日式古蹟中原味重現。結合了泰雅傳統服飾的民族美感與當代藝術創作的巧思。
在過去的泰雅族社會,族人出生時用織布包裹著強褓之身,過世時也用織布包裹身體,引領著從生到死的完整過程。從生到死,每隔一段時間,女性所擁有的織品就會所有不同:「少女時期,會有隸屬少女的織紋織在裙子上;婚嫁時,會穿著帶有家人祝福、期待的新娘嫁衣到新環境生活…」。織紋中的圖案是泰雅部落古老的智慧、歷史、祖靈崇拜的紀錄;而泰雅族的母親為女兒織成的新娘嫁衣上,華麗繁複的織紋,則包含了家徽及祝福的寓意。
在多達16族的臺灣原住民族中,泰雅族的紡織技藝最為發達,其織布圖案造型多變化。從種植苧麻、以苧麻為材料,剝取表皮後曬乾、挑紗、紡線,再經過清水洗滌後便開始定線、整經、織布。泰雅族人的服飾是為了表現美觀和社會地位,因此從頭到腳分別有冠飾、耳飾、頸飾、臂飾、腕飾、腰飾、和腿飾等,不僅精美且充分表現該族的藝術天份。
尤瑪‧達陸透過泰雅傳統服的研究與重製,積極進行田野並學習幾乎失傳的染織技藝,花了二十餘年時間讓染織技藝得以保留延續,重現泰雅之美。本次展覽將以該族織品為主軸,並融合其他傳統文物,透過「生命經驗的文化傳承」之視野呈現傳統、現代的穿越與穿新,同時也使觀眾進一步認識原住民族當代具代表性工藝的特色與內涵。此外,也試圖透過創新服飾的方式,將泰雅族群織品與當代印象整合作為展示主題,突顯該族的新文化意象。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覽名稱:Kusun‧穿越與穿新—泰雅織品藝術特展
展出日期:105/10/22~106/03/19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周一休館)
展出地點: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民族舞蹈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貴州省涼都六盤水市水城縣玉舍鄉境內烏蒙山支脈的大山裏有一片開闊地,彝族同胞把這裏叫做“海坪”。“海坪”是彝語,意思是很大的一片開闊地。在這片開闊地上有一個彝族村寨,彝族同胞在這裏生息繁衍了數十代,這就是海坪村。海坪彝族文化園正是依託海坪村優美雅致的山林環境、火一樣的熱情和魅力的彝族文化,以“文化、旅遊、生態、健康”為核心理念,以展示當地彝族特色文化為主題,打造集商貿、旅遊、文化體驗、休閒度假為一體的複合型文化旅遊小鎮的形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休閒度假之都,民俗體驗之城”。主要建設有風情一條街、“千戶彝寨”、觀光索道、穿越時光小火車、彝族歌舞團大劇院、鬥牛場、賽馬場、土司莊園、火把廣場、太陽曆廣場、祭火廣場、市政文化廣場、九重宮殿等。野玉海景區建造的希慕遮雕像位於玉舍鄉海坪村海坪彝族文化園南面山地,距文化園西南端入口中心約180米。總投資1500萬元,由中央美院雕塑藝術家團隊結合彝族通史和相關歷史檔資料創作設計的。希慕遮雕塑圍度約30米,高25.8米,座落在直徑22米高6米的八邊形底座上,占地面積400平方米。除了希慕遮雕塑之外,在距文化園北端入口約390米的火把廣場上,還建造了一座彝族英雄“支格阿魯”的雕塑,整個雕塑群落著重考慮到周圍的山勢起伏、地勢走向、綠色植被和給水系統,按照逐層遞進,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態勢,將“希幕遮”處於整個園區的制高點。“中國涼都•生態水城”2016年海坪國際彝族火把節,活動主題為“舞動民族風,祭拜希慕遮”。活動舉辦地點為海坪彝族火把廣場;活動由貴州省彝學會主辦,六盤水希慕遮彝族文化開發有限公司承辦;市、縣彝學會、縣旅遊局、縣文廣局、縣民宗局協辦。活動內容有:通過舞蹈變換隊形多人排字和圖,展現彝族文字和曆法的魅力;通過取火講述彝族人與大自然、宇宙之間的關係;多人排出文字和太陽曆的造型,詮釋彝族文字的特色與太陽曆的由來,展現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舉辦全民火把狂歡夜,3000支火把加上燈光秀,五湖四海遊客歡聚一堂,打造萬人篝火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