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扶植大果紅花油茶產業 顧及民眾健康發展食用油產業】
【特派記者游勝鈞/專題報導】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與生活富裕,過量飲食與外食率增加,油的攝取量已超過建議攝取量,加上缺乏運動,造成現代人體重、腰圍、文明病有增加之趨勢,因此,控制適量油的攝取之外,正確的選擇食用油也是相當重要的。苦茶油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之食用油,近代醫學研究指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對健康有正面幫助。根據研究顯示,苦茶油具相當的穩定性,油品品質接近橄欖油。苦茶油常常被拿來跟橄欖油,或富含Omega-3的亞麻仁油比較。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的必要元素,但苦茶油在台灣傳統飲食裡卻沒沒無聞。「苦茶油」,在台灣算是名貴的食用油,在國外也被列入高檔的食用油,甚至比最著名的橄欖油還優良,因為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的第一名。另苦茶油含有豐富之蛋白質、維生素A、E及山茶皂素等,不僅能開胃、促進食慾、養顏美容,且營養價值高,為一健康之高級食用油。
臺灣食用油脂工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生產業,也是一個成熟的內需型傳統產業。自從台灣加入WTO,開放食用油脂成品進口,國際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國內食品價格。在面臨國際原物料上漲的壓力下與食安問題頻傳,油茶產業近年來在台灣蓬勃發展,未來尚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純正苦茶油消費量與日俱增。目前油茶在臺灣多為零星種植,但是普遍的民眾反應仍是怕買不到純正苦茶油。而油茶農則反映在銷售後期往往供不應求。早期因為油茶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所以被列入獎勵造林樹種,這些造林地不能進行採摘,所以造成有種植卻沒有進行收穫的現象。調查新植的油茶林則是以小果油茶為主,但小果油茶由於產量少,雖然價位高,所以民間近幾年非常熱衷引進所謂大果紅花油茶(或稱紅花大果油茶)的種子進行培苗栽植,也有若干嫁接苗的培育。據了解,大果紅花油茶大量引進是這幾年的事,茶果最大,平均單顆0.5公斤以上,最大1.8公斤,產果最多,正常株結果40至100公斤,出油率極高:幹籽出油率35~40%,茶仁出油率55~62%,茶花極多,株開鮮豔茶花1000至5000朵,看中的是此種的果實巨大,好採收,並且開紅花,同時具有榨油及園藝等價值。
大果紅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Chi.),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為中國大陸栽培的14個油茶主要種群之一,也是集食用、藥用、觀賞綠化等綜合利用價值較高的山茶優良品種。大果紅花油茶屬中國大陸油茶中的優良種群,經國家食品與衛生監督部門檢驗測試中心檢驗鑒定:大果紅花油茶的不飽和脂肪含量為79-92%左右,遠超過不飽和脂肪含量為68-85%的西方廣泛食用的橄欖油;富含人體所必須的17種氨基酸以及鋅、硒等微量元素,其微量元素成分含量也超過西方廣泛食用的橄欖油,而且不含其他食用油中所含有的致癌的黃曲霉素。山茶油裏富含不飽和脂肪---亞油酸,是我們人體所不能合成的,具有促使人體血脂中的膽固醇分解為膽酸排出體外,減少膽固醇沉積於血管壁上,從而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心腦血管,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增強抗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此外還 有滋補提神、驅蟲健胃的功效。茶油烹調食物,色香味俱全,異常可口,回味快感悠長。
黃新仁老師表示:油茶產業在臺灣已發展數十年,種植油茶除了可保水固土外,亦可固定大氣中之二氧化碳,並且提供優良的植物油脂供給民眾食用,可說是一舉數得,為一優良可食用之木本油料樹種。另,臺灣的糧食供應上,多透過進口糧食以滿足國內的需求,當氣候變遷,國際農糧價格攀升,就使得食用油品長期供需平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倘若能通過油茶優良品種選拔和正確的栽培技術,將可適度提高國產油茶在食用油供給中的比率,舒緩日益緊張的食用油需求壓力。此外,油茶果除了用於榨取食用山茶油外,山茶油也可作為純天然優質化裝品原料。其榨油後剩下的副產品:茶麩可以作生物殺蟲農藥和優質有機肥料、飼料,提取茶皂素;茶殼可以提取栲膠、糠醛、活性炭、碳酸鉀、冰醋酸、醋酸鈉等化工產品。其綜合開發前景無限廣闊。大果紅花油茶產量極高、油質特優(酸價acid number低至0.7mgKOH/g,比白花油茶的味道更香醇),是目前單果產量最大、最具開發潛力的油茶品種,大力開發種植、挖掘生產大果紅花油茶的綜合加工產品,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無可估量。
#苦茶油
#大果紅花油茶
#黃新仁
氣候異常 影響糧食產量 歷史 事件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糧產大國乾旱 聖嬰成形 糧荒加劇】
http://tw.epochtimes.com/b5/12/8/14/n3658686.htm
【大紀元2012年0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自美國乾旱災害在今年5月底確定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價格已上漲47%,突破每蒲式耳8美元,大豆價格也上漲近26%,升至每蒲式耳16.3美元附近,均接近或創下歷史最高水準。而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佈的一項涵蓋55種食品的價格指數在7月份上漲了6.2%,是2009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而美、日氣象局均確定聖嬰成形,將影響北半球秋冬兩季。
芝加哥玉米期貨8月9日在美國的熱浪中再度創出新高,一項全球基準的糧食價格指數已升至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高位。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警告說,受惡劣天氣、資金炒作等因素影響,糧食價格可能進一步走高,全球可能重陷四年前的糧食危機。目前,穀物市場已經隱現搶購和囤積之風。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8月9日公佈,該組織編制的全球糧食價格指數7月份環比勁升12點,升幅6.2%,創2009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升幅,最新指數達到213點,重回今年4月時的水平。這項指數跟蹤穀物、油籽、乳製品、肉類和糖等55種主要食品的出口價格。7月份的糧價指數雖低於2011年2月時創下的歷史高點238點,但已接近2007年至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的水平。
美國是世界主要的玉米、大豆和小麥出口國,其乾旱氣候產生的蝴蝶效應,將進一步影響世界經濟。由於2011~12年度美國(第一)和俄羅斯(第三)世界最大小麥輸出國均受乾旱影響,芝加哥12月的小麥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36%。世界第二大小麥輸出國澳大利亞,也因乾旱受到威脅;而印度遭受到三年來最弱的季風,將損害其農作物生產。
FAO警告,出口禁令、關稅以及搶購熱潮,會使4年前飆漲的價格再次攀升。2007、2008年間糧價由於高油價、生質燃料用量增加、天候惡劣、榖物期貨市場上漲以及限制出口政策等哄抬,令埃及、喀麥隆與海地等多國引發暴力抗議事件。
美國糧產下調逾一成
美國干旱監測中心9日發佈每週旱情監測結果稱,作為世界玉米和大豆主產區的美國中西部地區旱情繼續擴大,美國目前正面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據美國乾旱監測資料顯示,美國本土8月初有62%處在中度到異常乾旱狀態。
根據美國國家乾旱減災中心的數據,目前美國本土48個州已有三分之二的區域遭遇了中度以上乾旱災害,為歷史最高水準。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2作物年度,美國共有33個州的1,496個縣成為乾旱受災區。
美國農業部近期預測報告顯示,受持續乾旱和高溫影響,今年美國玉米產量預計為108億蒲式耳(約合2.74億噸),比去年下降13%,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大豆產量預計為26.9億蒲式耳(約合7,290萬噸),比去年下降12%。農業部10日又將今年玉米產量預估大幅下修了17%。
此外,糧價飆升下,生物乙醇對玉米的需求引發更多關注。據悉,7月份美國的肉類和奶製品生產曾要求美國環境保護署放棄簽署乙醇生產強制令,以抑制糧食價格上漲。該強制令要求將美國40%的玉米轉化成乙醇。
俄羅斯糧產下調逾一成
俄羅斯為國際市場主要小麥出口國,今年也出現了異常乾旱天氣,並導致糧食減產。俄羅斯農業部副部長馬內洛夫(Igor Manylov)7月底宣佈,全俄共有16個聯邦體遭受旱災,受旱耕地面積440萬公頃,佔總播種面積的5%至6%。其中,已有150萬公頃農作物死亡。
由於遭遇罕見高溫乾旱天氣,俄羅斯9個聯邦體的部分地區7月底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俄農業部7月31日才下調農產預期至7,500萬至8,000萬噸,8月2日表示,8,000萬噸是很好的狀況下,又下調今年糧食產量預期至7,000萬至7,500萬噸,這比先前的預估減少11%至17%。
農業部長費奧多羅夫(Nikolai Fyodorov)表示,由於旱災,今年俄羅斯將損失14萬噸糧食。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包括南部聯邦區、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伏爾加河沿岸地區。
除了乾旱外,去年冬天的嚴寒、今年春天的火災,以及今夏南部糧食產區的洪災都對糧產造成較大影響。
烏克蘭夏糧產量較去年少二成
烏克蘭是世界上的糧食出口大國之一,自7月份起,東部和南部的主要糧食產區遭遇持續乾旱,特別是8月初百年不遇的高溫,引起國際糧食市場對其糧食生產前景的擔憂。幸好,烏克蘭上一年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庫存高企可沖淡旱情影響。
截至8月6日,烏克蘭夏糧基本收割完畢,共產糧2,46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約20%。烏克蘭農業部預測,今年的糧食總產量可達到4,530萬噸,比上一年減少1,100萬噸。
哈薩克斯坦9.4萬頃田絕收
哈薩克斯坦(世界糧食出口大國之一)農業部長馬梅特別科夫表示,因今年罕見的旱情,全國共有9.4萬公頃糧田絕收,僅33%的耕地糧食作物長勢良好,55%的耕地糧食作物長勢一般,12%的耕地糧食作物長勢欠佳。
印度恐爆發乾旱
氣象專家依據最新的印度雨季雨量數據指出,乾旱將襲擊印度,占印度人口約半數(6億人)的農民生計恐遭受威脅。
印度農業高度依賴每年的雨季,雨季為印度帶來75%的降雨量,提供農作物灌溉所需和補充蓄水池水量。雨季降雨量不足讓利用牲口耕種的印度小農受創最深。
今年印度的雨季已經過了一半,但是降雨量卻比往年少了17%,並且氣象預測聖嬰現象將捲土重來。
雖然農業僅占印度14%的經濟產出,但約半數人口靠此維生,若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則可導致數百萬人喪生,並嚴重打擊經濟。
一位種子和肥料商人納力(Janardan Narle)表示,營業額只有平常的5%。
聖嬰現象已形成
日本氣象廳10日指出,根據7月的數據顯示,聖嬰現象(El Nino)已形成,料持續到冬天,令糧食供應出現危機。
美國海洋大氣總署(NOAA)轄下機構氣象預報中心(CPC),9日也在月報中指出,聖嬰現象幾乎確定在8或9月出現,對北半球秋冬兩季氣候產生弱至中度影響。
聖嬰現象是指太平洋上赤道附近的海域水溫升高,造成某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的情況。
聖嬰現象會在澳洲、非洲部份地區、南亞以及印度等引發乾旱,破壞穀物的收成;至於在其它地區則會帶來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