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瓶💚
回收塑料♻️再製瓶身♻️再製押頭
很多時候不是資源本身的問題,是如何利用。
很多時候不是材料本身的問題,是如何應用。
產品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要完整看生命週期與對地球足跡的相對影響。
一個布提袋、一個紙袋,哪個環保?還要看你怎麼用?用幾次?用多久?要看產品生命週期期、碳足跡、地球足跡,比較接近正確答案,才能找到面對氣候變遷調適的正確方向。
若不回收,就進入了河川海洋泥土裡;而資源回收在台灣約90%又都進了焚化爐,很心痛。公民進行資源分類回收的目的不是為了進焚化爐 ,是為了再製造再利用。(現象:大多數品牌舉辦各種店面回收活動,卻不願意把這些材料用來製造自己的產品,然後回收的材料沒人用就進了焚化爐。)
呼籲品牌商製造商大量採用PCR(消費品回收再製)包裝材料,大家一起讓未來更美好。
#零碳 #PCR #企鵝瓶
#碳足跡 #地球足跡
#你的美麗零碳排
#這些都是你回收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0的網紅蘇巧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翻轉城鄉 #前瞻基礎建設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均衡區域發展,因此,過去超過一半以上的經費,就是用來補助地方投入基礎建設,以「翻轉城鄉就是前瞻」為目標,包括 #捷運樹林萬大線 #三鶯線,都有賴於前瞻預算的挹注。但八年共8,400億元的前瞻計畫將在2025年8月結束,屆時若還有未完...
氣候變遷調適目的 在 葛望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企鵝瓶💚
回收塑料♻️再製瓶身♻️再製押頭
很多時候不是資源本身的問題,是如何利用。
很多時候不是材料本身的問題,是如何應用。
產品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要完整看生命週期與對地球足跡的相對影響。
一個布提袋、一個紙袋,哪個環保?還要看你怎麼用?用幾次?用多久?要看產品生命週期期、碳足跡、地球足跡,比較接近正確答案,才能找到面對氣候變遷調適的正確方向。
若不回收,就進入了河川海洋泥土裡;而資源回收在台灣約90%又都進了焚化爐,很心痛。公民進行資源分類回收的目的不是為了進焚化爐 ,是為了再製造再利用。(現象:大多數品牌舉辦各種店面回收活動,卻不願意把這些材料用來製造自己的產品,然後回收的材料沒人用就進了焚化爐。)
呼籲品牌商製造商大量採用PCR(消費品回收再製)包裝材料,大家一起讓未來更美好。
#零碳 #PCR #企鵝瓶
#碳足跡 #地球足跡
#你的美麗零碳排
#這些都是你回收的
氣候變遷調適目的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有超過120國家提出淨零排放目標,台灣無法置身事外。
#那就置身室內吧
蔡英文總統表態政府要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也要提出各部門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這裡水很深喔
我們肯定但也呼籲政府梳理過去這二十年來減碳失敗的原因:
🏊♀️ 在前瞻的減碳目標下,依據總量管制原則,明確提出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每個階段與每個部門的排放上限、行動路徑與配套,完善氣候治理架構及減量調適機制。
🏊 環保署盡速針對民間團體與立委共同起草的《氣候變遷行動法》草案,提出對案,並以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為目標,提交立法院討論。
🏊♀️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台商回流,台灣必須追求碳排放與經濟成長脫鉤的產業模式,建立節能目標、碳排標準,賦予既有企業減碳的義務。
🏊 台灣在邁向淨零碳排的過程中,再生能源勢必持續增加。化解轉型爭議的基礎工程是:同時正視「氣候緊急」及「土地稀缺」這兩項嚴峻的考驗,加速建立長期生態基礎調查的完整資料;對於非法定保護區具有生態功能的土地,如何明智利用要建立社會共識;環境影響評估等機制應建立公信力。
#能源轉型的生態衝擊可以怎麼面對
面對從2016年啟動增加再生能源、減少燃煤增加天然氣的能源轉型,所面臨的挑戰,例如:地面型光電對生態保育、農漁業的衝擊;天然氣電廠的興建對環境衝擊;天然氣接收站第三接收站對桃園藻礁生態的影響。
地球公民做為一個長期關心能源轉型、環境保育的團體,我們必須重申這些挑戰不是非黑即白,堅持站在兩個端點的其中一方落入零和並不能解決問題,必需透過協商和建立制度緩解矛盾,才能讓能源轉型有路可走,也為生態環境把關。
🌟 面對地面型光電的衝突,地球公民推動了爭取了近五千名民眾的連署,和友團召開記者會和協商會,促進了政府提高了屋頂型光電的目標,從6GW到8GW,緩解地面光電壓力。
🌟 我們和政府反覆磋商,建立起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避免了失序的光電發展。
🌟 在「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中,因為涉及到永安鹽田溼地的利用,同樣面臨著生態保育和天然氣減煤的衝突,最後,我們和鳥會等團體協力,與經濟部進行協商,成功爭取了燃煤2部機組提前除役,2部機組轉為備用,擴大保留了鹽田溼地的面積,成立生態保育小組。
#那藻礁咧
我們嘗試在兩端找到前進的答案,這就是地球公民採取的立場和行動。
面對三接爭議,地球公民做為非公投提案團體,四月十四日,我們聯合了13個環保團體共同主辦「三接與藻礁保育、能源轉型關係〈對焦會議〉」,邀請經濟部、學者專家,分別陳述相關論述與關鍵資訊,正是釐清爭點、讓資訊對齊的起點。目的就是希望讓公民在具有充分資訊和討論下,做出理性的選擇。(請至留言一了解更多)
祈願台灣找到減煤期程影響最小化,藻礁保育最大化的可行方案。讓我們朝2050淨零碳排持續前進。
氣候變遷調適目的 在 蘇巧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翻轉城鄉 #前瞻基礎建設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均衡區域發展,因此,過去超過一半以上的經費,就是用來補助地方投入基礎建設,以「翻轉城鄉就是前瞻」為目標,包括 #捷運樹林萬大線 #三鶯線,都有賴於前瞻預算的挹注。但八年共8,400億元的前瞻計畫將在2025年8月結束,屆時若還有未完成的工程,建設經費又該如何因應?主計長今天再次承諾,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結束後,經核定但未完成的工程,將會由中央政府總預算持續編列,讓地方建設得以延續。
事實上,這同時也凸顯地方政府財政來源不足,因此我也要求財政部、主計總處對財政劃分制度通盤檢討;此外,台灣目前也有許多新興議題正在發生,包含尖端科技(如量子科技、太空科技)、永續發展(如氣候變遷因應及調適)、及傳染病防治工作等,應該考慮一併納入前瞻計畫,為國家發展作更長遠更深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