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前RT(對,我轉職了)(RT=呼吸治療師)
我必須說,賈永婕的善心是在讓人感佩,光是想他一通一通電話募捐的情景,我都要忍不住紅眼眶…
(對,我就是聽到救護車聲也會不小心哭出來的人)
#但與此同時不免擔憂
我不擔心人力,因為就算忙不過來還是有很多住院醫師和護理師會對我們伸出援手。
我不擔心他們會累,因為我知道他們就算累也會堅守崗位直到交班完成。
有人說這東西裝上去了又不用調整,我也不擔心他們會因此懈怠,因為RT對心肺的了解已經到了刁鑽至極的程度了,他們使用了一個東西就會極盡所能的發揮它完整的療效。
那我到底在擔心什麼?
【#我擔心他們暴露在更高的感染風險】
可能有人要說,這東西有研究,感染風險比氧氣鼻導管(cannula)還要低,怕個屁?
https://i.imgur.com/XOU2H0N.jpg
廠商做出來的研究如此完美,這根本是窮擔心!
首先~#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人力去衛教病患嗎?
使用這個東西要戴口罩;
咳嗽的時候也不可以把口罩拿下來;
口罩濕掉了就要更換口罩;
不可以拉扯脆弱的管路不然就會破損漏氣;
不可以把嘴巴打開,要用鼻子呼吸;
不可以因為加濕加熱的氣體太悶熱就把它拿掉暫停使用…(真的很悶,我被屁孩病人拒絕吵鬧過無數次)(小孩子不懂事我不怪他,我自己戴過也不喜歡)
諸如此類的衛教,#我們有時間告訴病患,#並且有時間監督,#並且病患在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還學習力100分嗎?
我感到懷疑…非常懷疑。
#如果病患沒辦法好好遵守衛教內容,#那麼所謂高流量的氣流就會以每分鐘40-60公升的流速,#沖刷病人的呼吸道,#帶著飽和濕度混合水蒸氣,#瀰漫整個病室。
註:一般氧氣鼻導管的流速是2~6L/min
一般氧氣面罩的流速是5-8L/min
non-rebreathing面罩最高也才開到15L/min
並且以上兩種面罩皆不會直接沖刷呼吸道,而是要靠病人自主呼吸含較高濃度氧氣的空氣。
請問這個情況下,我還期待結果會如同研究般樂觀完美嗎?
#我真心的擔心他們…
真心的希望基礎建設(負壓等等)和醫院人力管理可以趕快完善,才不會有了米卻沒鍋子煮飯。
===========================
再來(跳一下),我還覺得疑惑。
也許脫離臨床跟不上時代,我不知道為何會想要買airvo這台機器?
在醫院,加護病房每個病床的床頭牆上都會有至少兩組的空氣和氧氣氣源(O2 & air piping)
https://i.imgur.com/cuyVJx3.jpg
為什麼會選擇使用AIRVO這種含有空壓機和潮濕加熱器的組合機器,然後再另外接牆上的氧氣,然後機器沒有蓄電,電源被踢掉了就會直接沒風,沒有蓄電功能的這種居家型的呼吸器呢?
https://i.imgur.com/fvOHR9F.png
也許有的比較舊的醫院,一般病房只有氧氣氣源,並沒有空氣氣源,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合理解釋了…但確診病患,如此血氧不穩定的狀態,真的會放在只有一個氧氣氣源的普通一般病房嗎?
還是說他們要依賴機器的警報來監測管路有沒有凹折,氣流有沒有穩定?除非病人意識已經昏迷,沒辦法訴說,但血氧機與EKG monitor的警報不是在病人有生命徵象改變的第一時間就會告訴你了嗎?airvo的警報沒辦法連結到ICU護理站的中央監測系統,但生命徵象的可以呀!
另外,在機器缺乏的情況下,我們如果有病人不需要這台機器了,當然希望可以馬上轉給下一個需要的人使用,但airvo這台機器不行,氣體在機器內部會經過一些無法更換的部件,所以這台機器卸機之後必須經過一連串的自潔步驟、烘乾,確保沒有傳染疑慮了才可以轉手給下一個人使用,這不是超級麻煩的嗎?
https://i.imgur.com/vVCQ4cn.jpg
機器烘乾中~
說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我到底在為反對而反對什麼,儘管有如此多的缺點,但HFNC就是棒棒就是要用阿!
其實你有更好的選擇(乾我好適合當廠商)
https://i.imgur.com/xI0Sh9K.jpg
這是只能在醫療機構使用HFNC的方式(Optiflow)
*連接中央氣源,不用怕空壓機故障掛點需要維修
*用完,整套管路直接丟棄,外觀消毒即可馬上使用
*潮濕加熱器是每一台呼吸器的標配,氾濫到不行,如果壞掉隨時有備品可以用(型號MR850)
*有機械式的氧氣混合裝置(O2 blender)可以調整精確的氧氣濃度,不用像airvo一邊調氧氣流量一邊看他監測的氧氣濃度數字有沒有變動,節省人力(而且blender這東西真的超級超級難壞掉的)
*便宜,很便宜,就是比airvo便宜
那為什麼品牌一樣是費雪派克,廠商不讓賈永婕買這種或是兩種混搭呢?
我只能想到一個善良合理的解釋,
是不是這套拋棄式管路型號停產了?
我離開醫學中心3年了也許物是人非。
也許有人會嫌我老派,守舊不用新型機器
不過一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一樣好用的機器,我這人就是貪小便宜喜歡效益最大化(嬸味都出來了)
.
好,以上就是我心中盤旋了兩天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謝謝大家有耐心看到這邊。
啊啊對了,
我看到有個人fb的貼文解釋為何他們稱HFNC是救命神器
https://i.imgur.com/sKgpHUq.jpg
其實還有一個超棒的救命神器
可以讓你就算到了必須插管使用侵襲性呼吸器的情況,也可以吃飯、喝水、說話,還可以接著呼吸器讓你不會喘甚至不用自己呼吸哦!
氣切管就是如此巨神兵一樣的存在~
人家美國人急性呼吸衰竭插管超過兩個禮拜後用氣切養病半年後拿掉氣切還是一尾活龍
大家有機會的話也要試試看唷揪咪
(不好笑不要嗆我嗚嗚)
我最後的臨床職業是居家呼吸治療師,很多可愛的病患用氣切還可以啃雞腿,可以暫時脫離呼吸器去國小走操場(疫情前),還可以跟老伴互相鬥嘴皮(其實是中氣十足的冊…),請大家不要因為不捨,而犧牲了插管的親人最後能有點生活品質的機會。
嘴巴插著一根吸管(氣管內管)半年跟脖子開個洞,我會選後者,也就是氣切,至少我的嘴巴可以有尊嚴的閉起來,不會翻個身口水就流了整個枕頭頭髮都是…
我真的太多話了,對不起
真的講完了,下台一鞠躬』
[問卦] Re: [新聞] 救命神器要來了!賈永婕2天募到6804萬 火速送HFNC到各大醫院 https://disp.cc/b/163-dHFp |新聞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343305625807088
#強化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少人以為只要讓病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會躺在床上一輩子。但事實上,在某些狀況下,及時插管和氣切往往是搶救病人生命必須處置。不了解氣切與插管為何,可能就是造成誤會的原因,以下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要教你,重症必學的3堂課! 插管是什麼? 插管,全名為氣管內插管,是維持患者呼吸的一種急救醫療措施。...
「氣切更換時間」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新光醫院衛教影片: 居家氣切管照護示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氣切造瘻口之居家自我照護 的評價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bivona氣切管更換的原因和症狀,PTT - 醫院診所網路醫療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氣切更換時間 在 每個月換一次氣切管路除了疫情高峰時,學校暫停了非校內人 ... 的評價
氣切更換時間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急診部的各科整合能力高、流程流暢
急診做急救理應當然,童醫院的急診部整合各科室的效率相當高,當天秦員到院就立即彙整各科意見,腦神經外科、胸腔外科(張力性氣胸)、骨科等,秦員急救後血壓回不來,又做了第二次的電腦斷層掃描,動脈的出血才看得清楚,後來發現髖部出血,立即整合麻醉科醫師、放射科醫師,進行動脈栓塞手術,後續右腳脛骨骨折手術,在童醫院住院治療40天後穩定病情,再回到三軍總醫院做後續觀察治療。
氣切提高照護品質
鄭閔瑋醫師指出,秦良丰摔傷後有高位脊椎損傷(頸部脊椎第一至三節壓迫),會有呼吸抑制的情形,因此緊急氣管插管,評估他仰賴呼吸器時間長,對於長期照護來講較好,一般民眾對氣切有錯誤觀念,擔心氣切後喉嚨有一個洞,或是擔心以後脫離不了呼吸器,其實都不對,秦員在氣切後有更好的照護。一般插管時是把管子從嘴巴插到喉嚨,再到氣管,放置時間久了,會增加感染機會,也不易更換管路照護,因此氣切後,不僅能增進照護品質,也減少氣道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一級重症處置時效60分鐘,急診效率奪冠!
童醫院在處理一級病院的重症病人,處置時效中位數是60分鐘,也就是說一個小時內急診病患已被診斷及緊急處置後,送到加護病房,這個數據是非常驚人的!代表童醫院急診部在效率,流程,以及各科室的整合都展現最高強度。
童醫院的急診部不只是堅守醫院,更主動與軍方、民航局、地方政府或民間活動緊密結合,派駐專業醫師在現場待命,因此急救不只是待命醫院,而是更進一步的從到院前就給予最專業的即刻救援。
氣切更換時間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早看到「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一般簡稱「漸凍人協會」)的貼文感謝。
我去年為協會的「聽見。愛還在」聲音計劃,寫了一篇勸募文,廿鼓勵大眾捐出自己的聲音幫助漸凍人發聲。
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收錄在:
《ICU重症醫療現場》
https://reurl.cc/g7WLQ4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
====
把『聲音』留下
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傳統的捐贈器官,要等到腦死或往生了,才能捐。
但即使現在(活著時)有意願、簽了同意書,到可以捐的時候,還得看家人捨不捨得捐。至於,捐血或捐頭髮雖然活著就能捐,但有一定的門檻,而且需要等待。但是,捐贈「聲音」現在就可以,而且是源源不絕的捐。
「毫無傷害」「不必等待」的捐贈項目
很多人希望可以在離世後「捐贈器官」幫助需要的人,但總是有所顧慮。一方面擔心身體變得「不完整」而「上路」,一方面顧及家人的不捨與感受。這是在捐贈器官推動上的困難,甚至可能在最後一刻退縮。一般人比較能夠接受的是「捐血」或「捐頭髮」,因為不出幾個月,捐出去的這些東西就會再「長回來」。
若有一種是對捐贈者「毫無傷害」「不必等待」,馬上(活著)就可以捐,而且對多數人而言是源源不絕、捐了也不會變少的東西,捐贈的意願會不會變高。真的有這個東西,就是「聲音」。看到這裡,十之八九心中一定充滿著疑惑:什麼?聲音也能捐嗎?捐來幹什麼用的?
2019年中,我在臺灣人工智慧學校,聽著北科大電子系廖元甫副教授〈語音與音樂訊號處理〉這堂課,聽到原來有「捐贈聲音」這回事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的振奮。課後,我主動告訴廖元甫副教授「老師,我知道這件事情的意義,請讓我來幫忙宣導!」身為一位重症醫師,我很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現今的人工智慧(AI)技術,可以把「預先存下來」的聲音(一句話或一個單詞),拆解分析、重新組合,拼湊成「當下想表達」的句子,而且是「原音重現」,甚至可以依照當下情境(情感)的不同,呈現出適切的語調。
舉例來說,使用者利用鍵盤敲出「我要吃飯」後,系統會從曾經說過的句子裡分別找出「我」「要」「吃」「飯」的聲音,再把四個字組合成「我要吃飯」,以「原來的聲音說出來」。(實際做法比我說的複雜、厲害很多。)
足夠的取樣,才能把AI訓練的更成熟
說到這,可能有很多人已經想到《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2018)。霍金在21歲就被診斷有俗稱漸凍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罕見疾病,其運動神經元會逐漸退化,以致使全身大小肌肉逐漸萎縮。逐漸失去活動能力,最終也將失去說話的能力。痛苦的是,在身體逐漸僵化之際,他們仍持續思考,卻不能動,不能講。
捐贈聲音的這項科技目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來幫助像霍金一樣的「漸凍人」。讓他們透過電腦打字,發出聲音,順利傳達自己的想法,即使他們不能說話。就像霍金那樣,就算無法透過口語直接表達,依舊能夠與人溝通,甚至去演講與授課。(霍金的演講影片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到。)
霍金的聲音幾乎都是在1985年前、他仍然可以表達時,透過演講、影帶、錄音等保存下來,時間久遠加上技術有限,音質沒有很好,組合起來有點像「機器人在講話」。要知道的是,霍金之所以使用這種「機器人聲音」直到往生,並非技術發展停滯不前,而是因為那種「說話方式」已經是世人「辨識」他的方式了,所以他也不想換。其實,數十年過去,儲存聲音的品質、重組聲音的技術持續進步,已經可以做到很「自然」了,即使是用別人的聲音來重組,還是把文字的感情與溫度「說」出來。
但一般病友很少能像霍金一樣,留下那麼多的「聲音」,以致漸凍人在發病後到無法說話時,沒有足夠的取樣來訓練AI,所以「聲音捐贈」是很重要與迫切的。捐出來的聲音會被存在「語音銀行(Voice Bank)」裡,供技術人員挑選與病友最相近的語音,進行修補、合成出病友的聲音。
保存下來的聲音,幫助自己和家人
金士頓(Kingston)曾經有一個廣告,改編自一個真實故事。英國倫敦一名老婦經常到地鐵站,為的只是聽「小心月臺間隙(Mind the gap)」的警語廣播。某天,她發現地鐵廣播系統全數更換,既難過又焦急的詢問站務人員,才得知原本的警語是由她已故丈夫所錄製,她透過這樣的方式追思自己深愛的人。
據說,這個故事曝光之後,倫敦地鐵還是在那唯一的一站,保留她先生的「廣播」。這則廣告讓我想到,透過語音AI的處理,不只是能夠幫助「漸凍人」或因病語言表達障礙者,未來也可能可以幫助我們自己或家人。
漸凍人症的發生率極低,大約為10萬分之1,國內罹病人數大約1000人左右,病因有1成都是遺傳。即使漸凍人症非常罕見,但某些「萬一」是可能發生的,像是因為意外、腫瘤(氣切或是聲帶損傷、切除)而失去發聲能力,或更高機率是腦中風而「口齒不清」時,這項科技能「還原」有情感、有溫度的聲音,病患本身表達無礙,家人朋友也能聽到那熟悉的聲音。
人往生的時候,這個被保存在語音銀行的「聲音遺產」(至少要5小時的聲音,錄製1000個以上的句子)也許能夠發揮其他作用。你可以想像嗎?當家人、子孫、朋友,在和Siri或Alexa對話時,所發出的聲音是「已逝家屬說出來」的,那將是留給親友最棒的禮物。即使人離開了,在思念時,還是能持續對話,是不是也很美好呢?就像儲存臍帶血的概念,把自己的聲音存在「語音銀行」,以後自己或家人或許用得著,或許可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
協助已失語患者「發聲」,讓聲音更有溫度。一方面能將聲音紀錄下來,像存錢一樣,存下自己的聲音,同時能成為聲音大數據之一,供技術人員挑選與病友最相近的語音,再修補、合成出病友的聲音,協助那些聲帶受損或無法說話的人,讓他們不只聲音重現,還能帶有情感、更有溫度。
關注阿金的IG https://reurl.cc/Q3jG0q
氣切更換時間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不少人以為只要讓病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會躺在床上一輩子。但事實上,在某些狀況下,及時插管和氣切往往是搶救病人生命必須處置。不了解氣切與插管為何,可能就是造成誤會的原因,以下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要教你,重症必學的3堂課!
插管是什麼?
插管,全名為氣管內插管,是維持患者呼吸的一種急救醫療措施。蘇一峰醫師說明,做法主要是將呼吸管透過鼻孔或口腔放入我們的氣管。氣管導管約有30至35公分,放置過程會壓住口咽,「其實是很不舒服的。」
蘇一峰醫師舉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時,會需要機器代替呼吸,就會採取插管的方式。此外,還包括一些緊急狀況,例如:車禍受傷、需要開刀等,得維持呼吸道穩定時也會用到。
插管適應症
全身麻醉手術患者
搶救危重與呼吸心跳驟停患者
非手術患者須氣管插管治療者
氣切是什麼?
氣切,全名為氣管切開術,蘇一峰醫師指出,假如我們認為這個患者插管時間會需要2至3週,甚至更久以上,這時候就會建議執行氣切。
氣切是在脖子開一個大約1公分的小洞,導管由此接至氣管,所以不會像插管的管子那麼長,氣切導管大概是7、8公分的C型管。
許多人會說千萬別做氣切,因為「氣切一做,人就死定了!」對此,蘇一峰醫師則說,這其實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迷思。
「病人做氣切,其實反而比較舒服。」蘇一峰醫師說明,氣切因為導管更換容易、管路短,所以比較不容易細菌感染、造成呼吸器肺炎;此外,同樣因為管路較短,未來患者脫離呼吸器時,克服的呼吸阻力也較輕,所以脫離呼吸器的成功率會上升。
氣切手術優點
病患較舒適
易清潔、不易細菌感染
患者易脫離呼吸器
蘇一峰醫師表示,氣切是重要的醫療處置選項,比起插管也能讓患者更舒適,因此是一個有待大眾好好討論及澄清的項目。
醫療小百科: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蘇一峰醫師解釋,心肺復甦術是環環相扣的急救措施,包括以下的執行步驟:
壓胸:維持心臟輸出
電擊:將心律不整整流回正常心律
插管:維持呼吸道順暢、提供氧氣
急救主要是為了恢復心律功能,所以上述步驟缺一不可,因此蘇一峰醫師透露,在急救過程中,三個步驟常常是不斷變換的。「時常這時候插管,等一下變壓胸,突然心律不整又要電擊。」然而他說,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家屬「點菜式選擇」,同意實施CPR,但三個步驟卻只願意執行一、兩個。
蘇一峰醫師分享,曾碰過一個心肌梗塞的患者,家屬雖願意做CPR、也願意插管,卻不要電擊。「偏偏這個患者是心律不整型的狀況,過程中需要電擊卻不能做。」因此造成心律一直不正常,只能不斷靠壓胸維持心臟輸出,「甚至壓了一個小時心跳還是沒有恢復正常。」
蘇一峰醫師強調,醫師非常不推薦這樣點菜式的選擇,因為容易延長患者急救的痛苦。若是患者因病情需求,例如已到末期,可以考慮拒絕全部的急救措施;或者就授權醫療人員施予全部的急救措施,「限制一樣、兩樣,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不抽菸卻得末期肺癌!醫師警告:空汙正嚴重威脅你我生命!|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Ej3_8PNlee4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氣切表示病人快死了?醫師忠告:錯!其實氣切有5大好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85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蘇一峰 #插管 #氣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氣切更換時間 在 氣切造瘻口之居家自我照護 的推薦與評價
需更換。 ◇ 氣切外管依醫師約定的時間回門診更換。 觀察感染徵象. ◇ 檢視咳出痰液的黏稠度、量、性質、顏色及. 味道。 ◇ 檢視氣管造口周圍皮膚的完整性、黏膜的濕. ... <看更多>
氣切更換時間 在 每個月換一次氣切管路除了疫情高峰時,學校暫停了非校內人 ... 的推薦與評價
12K views, 53 likes, 0 loves, 0 comments, 0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張泱晨寶貝平安健康快長大: 每個月換一次 氣切 管路除了疫情高峰時 ... ... <看更多>
氣切更換時間 在 新光醫院衛教影片: 居家氣切管照護示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新光醫院衛教影片: 居家 氣切 管照護示範. ... 鼻貼 更換 超重要!!|鼻孔也會破皮!!壓傷?!|【鼻胃管護理】每天都要 更換.避免受傷『小護士不要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