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翰:🇦🇹 🇩🇪 與德意志的黃金切割】
戰後初期,奧地利曾有一波「去納粹化」的政治清算。然而清算方式卻十分可議,例如:他們採取報復原則,強迫前納粹黨員在胸前配戴納粹鉤十字——像過去對待猶太人那樣,進行污名化的羞辱——因而引發了各種衝突和反感。甚至讓有些前納粹黨員反而可以理直氣壯,宣稱自己才是受害者。
此外,由於社會普遍信奉奧地利的「受害者神話」,前納粹黨員的確也可以藉著受害者論述脫身,主張自己只是不得不奉令行事,最後獲得包庇寬宥——這個姿態為世人所熟知的典型,就是1961年耶路薩冷大審中的被告艾希曼(Adolf Eichmann),而他恰好也是奧地利人...
#受害者神話 #去納粹化 #轉型正義 #國家認同 #永久中立國 #難民之國 #奧地利 #德國
永久中立國 原則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永久中立國可以成為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也能成為台灣內部的共同目標。美國希望台海和平,日本不要台灣被中國統一,而馬英九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永久中立國就是採取絕對不武的立場;另一方面,藍營不希望與中國敵對,而綠營則支持台灣的主權地位,所以永久中立國是各方均難以反對的觀念。
同時,台灣無論美麗風景、國際戰略地位、多元民族語言和文化、人民擁有寬容心態等方面,都與瑞士極為相似,甚至台灣的經濟實力也與瑞士相近。唯一最大的差異是瑞士自己宣佈為永久中立國,並於一次大戰後得到英美法蘇簽約承認其永久中立地位,人民安全受到國際社會的保障;反觀台灣卻須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無法參與國際社會的主要活動。瑞士在歷史上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中立政策而成功地避免納粹大軍的侵略和蹂躪。如果台灣在美日中爭霸時不偏袒一方而成為永久中立國,當可如上述瑞士般避免成為中美雙方之第一戰場,這是任何一位有良心的台灣人都應積極努力的功業。
在此南北韓軍事緊張、釣魚台中日展示武力和南海島嶼爭奪的時刻,周邊各國劍拔弩張,更加證明永久中立是台灣將來必須走的一條路。對台灣而言,如果能成為永久中立國,這不但是解決兩岸問題、東北亞紛爭和亞太動亂的最高原則,也是善用全人類智慧結晶的成果,可做為國際社會鞏固民主、自由、和平和繁榮的典範。我們應好好思考台灣如何像瑞士一樣取得永久中立國的地位,不再當任何國家的馬前卒,全力提升自己的國家競爭力與幸福感,讓台灣成為東方的瑞士。
永久中立國 原則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瑞士與歐洲關係
王思為 (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九七五年七月三十日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CSCE)在美國、加拿大與歐洲國家的政府首長齊聚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議,簽訂了赫爾辛基協定,瑞士方面對此組織的態度原則上是要求能夠以中立的角色參與(take part in)該組織活動,但不積極介入(engage)的立場,因為瑞士不參加類似的結盟組織主要是希望能夠避免歐洲被分裂成不同的小集團,不過也希望中立角色能夠扮演著歐洲安全與合作的特殊工具之功能。換言之,瑞士的中立政策很明顯的並不是將瑞士自我孤立於國際社會的體系以外,相反地,它在國際事務的參與上面所採行的不希望缺席、不過也不選邊站的等距交往態度。吾人可以說瑞士的中立是一種積極的中立,而且它為了要發揮中立的特殊性,與國際社會接軌的管道一樣都不缺:瑞士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是它派有觀察員,同時也是國際法院的成員,此外許多聯合國體系下的機構總部也都設在瑞士的日內瓦;在歐洲層次上雖然瑞士對於加入歐盟本身充滿著疑慮與本質上的矛盾 ,不過對於加入其他不涉及主權與中立地位的關係發展還是會主動參與,例如一九六○年一月四日在斯德哥爾摩所成立的歐洲自由貿易協會的會員國即為奧地利、冰島、挪威、葡萄牙、瑞典及瑞士,該協會的總部設在日內瓦;瑞士與歐洲共同市場於一九七二年也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因此對於歐洲的關係可說是既緊密,但又不失瑞士的中立身分。
瑞士拒絕加入歐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歐盟國家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關係。歐盟成員國大多數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而根據北約的規定,一旦北約成員國與非成員國的第三國發生戰爭時,北約除了採取軍事行動做為共同防衛手段外,也會採取政治及經濟手段制裁敵國。此時瑞士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處境就會遭受質疑。因此基於種種考量,瑞士迄今為止都沒有加入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