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與金融的複合體 寶佳下一個要買的是誰
作者黃冠倫
寶佳資產管理公司投資主管邱裕元涉嫌行賄原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國內投資組長游迺文,購買特定公司股票,藉此操縱股價。北檢拘提邱男到案,28日凌晨移送北檢複訊。
寶佳,每年到了6月股東改選總會被提起的名字,近幾年捲入多家上市公司與金融機構的經營權之爭,讓許多上市公司老闆不敢大意。這回寶佳資產管理機構投資主管邱裕元,因涉及行賄勞退基金操盤手遭到拘提,寶佳這個名字再次躍上媒體版面
寶佳從房地產起家,以大量推案、削價競爭聞名,而寶佳的建案品質卻在不少社群媒體引起爭議。過去集團老闆林陳海作風低調,但次子林家宏負責集團部分經營後,就不管外界眼光,大膽挑戰多家公司的經營權。最早從台新金開始,接著華票與永豐金,但同時插旗多家金融機構,踩到金管會銀行局的監管紅線,使得時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定下了俗稱「寶佳條款」的金金分離制度,要求投資一家金融機構為限,阻擋了寶佳到處插旗金融機構的氣焰。
但寶佳並未就此停下腳步,反而在監管較不嚴格的非金融性質上市公司,尤其以資本額較低的傳產股為主。2018年首次投資永大機電就成功結合市場派、召開臨時股東會奪取經營權,接著是大華建設與永彰機電都成功拿下經營權。而遠百與永冠KY則也有一成以上持股,寶佳持股達兩成的東元電機,面對寶佳的來襲不敢大意,找來了華新麗華來擔任白騎士來制衡寶佳,儼然是台版半澤直樹的劇情。
寶佳的下一步,買下政治人物?
2020年監察院公布政治獻金報告中,蔡英文前五大政治獻金來源的企業集團都是建商,寶佳亦在其中。而先前因遠航詐貸案下台的第一金控董事長廖燦昌,在被蘇貞昌再次任命成公股高層之前,據信傳媒報導則是在寶佳集團擔任顧問。
2018年寶佳舉辦尾牙,出席了不少重量級人物,包含前金管會主委、現任財委會立委曾銘宗、前合庫金董事長劉燈城、廖燦昌、前土銀董事長蔡哲雄、吳繁治。而民進黨立委吳秉叡也出席了該場尾牙,顯示寶佳人脈早已橫跨藍綠。而寶佳所成立的「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找來前行政院院長、金管會主委陳冲擔任董事長。另外早在2008年成立的「璟都有愛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榮譽董事則是鄭文燦,若仔細盤點,寶佳可能是全台灣「禮遇」最多卸任官員的集團。
歷任金管會當中,除了顧立雄以外,幾乎未見敢對寶佳的禿鷹秀為出手管制的主委,現任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為事務官出身,今年才受到蘇貞昌的欣賞升任。上任後,僅對寶佳的行為表示「股東該做的是給建言,而非炒股」。但事實上金管會有很多手段可以規範寶佳的行動,但黃主委仍停留在發表意見的階段。
這次爆出的勞退基金弊案,顯示出寶佳的手不僅伸入金融業、傳產公司,擺平了藍綠政治人物,就連負責管理上兆勞退基金的公務員都和寶佳聯手,還有什麼東西是寶佳買不到的?或者,我們要問的是,寶佳下一步要買的是什麼?這個國家?還是民眾的未來?
分享自上報
※作者為從事股票投資業
永彰機電股價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合作公司協議將由新日光作為合併後之存續公司,採用「吸收合併」方式合併其他兩家公司,並於合併基準日後儘速將存續公司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以新日光為主體,其餘兩者消滅,日後將新日光更名為聯合再生。
2.本合併案之換股比例經合作公司共同通盤考量股價、淨值、經營績效、業務發展及其他各項與營運相關之因素,暫訂為:昱晶能源股東按所持有普通股每1股換發新日光普通股1.39股;昇陽股東按所持有普通股每1股換發新日光普通股1.17股。
-->新日光:昱晶:昇陽 = 1:1.39:1.17。
3.目前規劃由洪傳獻先生擔任董事長、潘文輝先生擔任執行長。
-->董事長由新日光掌握,執行長由昱晶取得。
公告原文:
公告本公司董事會決議與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 昇陽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併意向書
1.事實發生日:106/10/16
2.契約或承諾相對人: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昇陽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非關係人
4.契約或承諾起迄日期(或解除日期):106/10/16
5.主要內容(解除者不適用):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交所代碼:3514;下稱「昱晶能源」)、昇陽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交所代碼:3561;下稱「昇陽」)新日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交所代碼:3576;下稱「新日光」)等三家台灣太陽能電池製造公司(以下合稱「合作公司」)共同宣布,合作公司董事會業已於今日分別決議通過,由合作公司於今日共同簽署「合併意向書」,表達合意推動三家合作公司合併為一家公司之計畫(下稱「本合併案」),主要內容及目的如下:
(1)三家合作公司皆為台灣各具特色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深耕太陽能產業十餘年,為因應產業高度競爭的態勢與大者恆大的挑戰,合作公司咸認為台灣同業間應群心齊力打造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太陽能旗艦級企業,建構一個共生共榮的整合平台,故決議簽署合併意向書。
(2)三家合作公司將以對等互利之原則完成整併,彼此間並無併購方與被併購方之區別。惟基於合併相關法律之要求,合作公司協議將由新日光作為合併後之存續公司,採用「吸收合併」方式合併其他兩家公司,並於合併基準日後儘速將存續公司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合再生」,英文名稱為UnitedRenewableEnergyCo.,Ltd.,簡稱「UREC」),以表彰本合併案追求合作公司平等並進之目標。
(3)為打造聯合再生之競爭力,考量合併後產業升級及國家能源政策,三家合作公司已獲政府有關單位政策上的支持,初步共識為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及其他政府指定之機構於適當條件下挹注資金,主要供合作公司將來之資本支出使用,合作公司也將於近期內正式向政府有關單位提出投資申請案。在政府的支持之下,聯合再生的成功將協助台灣能源供給完成轉型,讓綠能成為石化能源之外的主要電力供給方案之一。
(4)本合併案之換股比例經合作公司共同通盤考量股價、淨值、經營績效、業務發展及其他各項與營運相關之因素,暫訂為:昱晶能源股東按所持有普通股每1股換發新日光普通股1.39股;昇陽股東按所持有普通股每1股換發新日光普通股1.17股。前述換股比例係暫訂之比例,有可能因情事變更而調整,尚待合作公司進一步評估並考量各方當事人各項負債或責任之變動於正式合併契約中協議定之。
(5)合作公司於今日簽署的合併意向書並不具法律約束性,惟合作公司各方經營團隊業經充分的意見交換與研議後,同意為追求產業、員工、往來銀行、投資人等各方之最大利益,並協助政府達成國家綠能政策目標,擬在2017年12月下旬前各別召開董事會作成合併決議後,共同簽訂具有法律拘束力之正式合併契約,並預計於2018年第三季完成本合併案。
(6)合併後之聯合再生將借重原各公司經營團隊於不同領域之長才,網羅三家公司最優秀人才組成經營團隊,發揮截長補短的綜效。目前規劃由洪傳獻先生擔任董事長、潘文輝先生擔任執行長。
(7)合併後之聯合再生將秉持互惠多贏的精神,歡迎其他台灣同業與聯合再生洽談,並可於適當條件下加入整併後之平台,共同為太陽能產業的永續發展及轉型升級努力。
(8)本案三家合作公司組成的聯合再生,將開創台灣綠能產業商業模式的新猷;除在太陽能電池端維持技術領先外,藉由擴大在海內外的模組投資,打造高品質的自有模組品牌,輔以電廠開發業務所帶來的產品出海口,聯合再生可望成為台灣產業垂直整合的典範。聯合再生的成立,將協助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擺脫過去純代工廠的角色,讓台灣的綠能產業根留台灣持續茁壯,並帶動周邊材料、機電、服務等產業鏈一同發展。
(9)由於本合併案仍處於商議階段,有關本合併案交易條款(包括但不限於換股比例及存續主體)及各方權利義務,仍待各方進行磋商討論,視各方就本合併案能否達成最終共識。此外,本合併案尚須經合作公司審計委員會/董事會、股東會決議同意通過,且於取得相關主管機關許可暨其他交易先決條件成就後始得進行交割。是以,本合併案存在正式合併契約未必確定簽署,以及正式合併契約簽署後未能完成交割之風險,併予敘明。日後有關本合併案之相關資訊,投資人請以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重大訊息為準。
6.限制條款(解除者不適用):見第5點之說明
7.對公司財務、業務之影響(解除者不適用):見第5點之說明
8.具體目的(解除者不適用):見第5點之說明
9.其他應敘明事項:見第5點之說明
永彰機電股價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球前四大半導體設備廠都是它的客戶~#上銀科技 取全球創新力量成就自己】
全球頂尖的半導體、精密光學元件製造、自動化、產業機械、醫療復建設備廠商,倚重上銀科技提供的線性滑軌、滾珠螺桿和線性馬達等關鍵零組件。身為全世界傳動控制產品最完整的專業製造者,上銀借用全球創新力量,專注當個技術創新的領先者,決不做追隨者。
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廠為了設備的定位需求,都使用上銀的定位零件與技術。
「這些半導體廠的未來十八吋晶圓設備機台,都是我們做的工業機器人。」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亮出爽朗自信口吻說,上銀服務全球一流的企業,擁有國際一流的競爭能力,因為這些半導體大廠設備的最核心控制技術,上銀研發出來的產品不可或缺。
一九八九年創立後,研發、製造精密滾珠螺桿及線性傳動元件的上銀,很清楚自己的資源有限若要在傳動控制技術領域成為領先者,就必須懂得向外界尋找創新的力量,借力使力開發新技術。
在台灣機械產業界,大多數傳統黑手出身的老闆只懂得拿自己學會的技術,忙著生產零件或組裝機台供貨給客戶,沒有能力切入研發。
但卓永財跟這些機械產業老闆們的想法很不一樣,他大學念的是會計統計系,留學美國舊金山大學攻讀管理學位專攻創新管理,開過管理顧問公司,也當過柏克萊加州大學商業及管理推廣教育學院的兼任教授。這些跨領域的國際視野經驗,讓他深刻認為產業再怎樣厲害,都需要大學支援創新技術與人才,才有辦法產生附加價值高的競爭力。
《借力產學合作 磨劍專注創新》
制勝市場,先專注磨一劍。十年磨一劍,上銀從產學合作投入研發。
「像那些工業很強的美國、德國,產業界都與學校配合做產學合作。」卓永財說,上銀早從一九九一年即展開與全球大學合作的行動,這二十多年來,上銀持續向台灣、日本、德國、瑞士、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一流大學,尋技術、找人才,合作研發。
卓永財總愛趁著參加國際展覽的同時,隻身跑去聽展覽裡的論壇與發表會,看看那些在大學裡做研發的國外教授提出哪些新想法、新技術,從中嗅到技術發展的敏銳度,發掘他想要合作的對象。
此外,他為了跟台灣擁有一流研發基礎的大學合作,自己與公司主管搭了一台大巴士,三十多人一路從北部往南拜訪一所所的大學,與校方、教授直接面對面談研發合作。
目前上銀在台灣台中、日本東京、德國歐芬堡、俄國莫斯科、以色列、英國考文垂設置研發中心,研發獲得的專利共有近一千五百件;二0一二年的年營收,更一舉突破新台幣一五0億元,現今股價仍越200元站穩台灣上市機電類的股王。
「我要競爭很多世界第一的技術,如果我不結合大學做研發,那該怎麼辦?所以我很積極與國內外大學合作,得天下英才而用之!」自認懷著「要不得的使命感」的卓永財,不斷向政府、學界、產業界大聲呼籲產學合作的重要性,被視為台灣推動產學合作的重要人物。
就是因為懂得跟大學合作研發,上銀自行研發出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單軸機器人、肘節式機器人、晶圓機器人、蜘蛛式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可以廣泛用於半導體、光電、生技醫療、3C、自動化、精密工具機、節能、航太、交通等產業設備,打破精密機械市場被日、德長期壟斷的局面,成為生產線性滑軌、滾珠螺桿的全球第二大廠商,僅次於日本THK。
《扎根育才 琢磨人才競爭力》
能夠立足世界第二的地位,上銀是台灣產業的卓越隱形冠軍。但卓永財卻十分焦急台灣產業面臨學用嚴重落差,導致技術人力培育能量與產業發展需求之間發生的結構性失衡。
以上銀為例,由於國內缺乏國際人才的培育,大學生外語能力普遍低落,導致上銀在前進國外市場拓展當地子公司時,總是無法聘用合適的台灣人才赴外就任子公司主管。因此,卓永財決定自己找文藻外語學院獵才,從外語能力優異的學生中招募願意投入機械產業的人,畢業後輔導參加基本機械知識的相關職訓,一旦訓練合格後,薪水起薪五萬元。
另外,上銀過去也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產業人才扎根計畫」,透過與學校合作,進行機械產業基礎技術人才的培育,改善縮短學用落差,以及畢業學生進入上銀學習時間。
上銀利用與區域性高職及大學進行合作,進行客製化企業人才培育課程,與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勤益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系、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系、台中高工、高雄高工、彰化高工、秀水高工、中正高工,一起培育人才。
這些大學與高職有意進入上銀就業的學生,在上銀提供業界師資指導、實務技能訓練機會與獎學金的鼓勵下,能夠習得扎實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上銀也可藉此獲得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明年度,上銀將全球第二大的日本機床展(JIMTOF)上,發表下一世代的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新產品,預料又要引起競爭對手的追趕。「現在中國也在砸大錢研發生產傳動控制零件,我們與其防備他們,不如跑快一點,讓他們追。」卓永財強調,上銀要專注當領導者,只管自己有沒有進步,進步的速度夠不夠快,因為耽心對手是沒用,自己努力才有用!
本文出處:《天下雜誌-卓越中堅企業系列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