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係⋯⋯
文:薯伯伯
每年書展,好書一籮籮,目不暇給,難以短時間內做太多介紹。不過這次想推介的一本書,可能不容易在外間的書店找到,而只會在 2019 年的香港書展才能入手,所以搶先推介一下。
這本書名叫《自由係⋯⋯》,訴說著 2019 年香港初夏之夢,是香港大事的側面紀錄。我在白卷出版社出過兩本書,跟背後團隊認識,聽他們說,由於只有兩個多星期去籌備此書的出版事宜,從集結文稿及相片、校對,排版,還有其他較少書籍需要面對的法律顧問意見,全是在巨大的時間及心理壓力下艱苦完成,團隊仆心仆命,趕在書展前付梓。而最有意義的是,此書定價 100 元港幣,賣書所有收益,不扣除任何成本,全數盡捐「612 基金」。
「612 基金」是由天主教會樞機陳日君、資深大律師吳靄儀、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許寶強、立法會前議員何秀蘭及藝人何韻詩擔任信託人,為反送中運動中受傷、遭受拘捕或很可能被拘捕的人士提供人道支援,例如醫療服務、心理輔導或法律諮詢的費用。
賣一本,捐一本,香港地願意做蝕本生意的上市公司,確是買少見少。
* * *
這場香港初夏的運動,有大量文字影音記者的記錄,也有政論學者及連登軍師的分析,他們對這場運動的付出,成就著數代人的夢。除他們以外,群眾零碎但有血有肉的故事,不能只浮游在網絡空間,也需要載入紙書史冊,讓後世的人回看這段歷史,能有更立體的理解。
如果生於亂世有種責任,那麼從事文字或影像工作的人,其責任就是讓世人堅持自己的記憶。這年夏天,香港發生太多事情,不論是在本土歷史,以至全世界的記錄,均留下深刻的印記。這種記憶,絕對不能讓它輕易磨滅,因為人民最強而有力的武器,就是記憶,可是人性又偏愛遺忘。如果人民有朝一日,真的要把此事遺忘,但願這個過程可以長一點,久一點。
《自由係⋯⋯》包含了 71 個夢者的故事,不是宏觀的敍事,而是微觀的特寫。平日在快餐店裡默默耕耘,經常被人遺忘的職員阿姨,主動跟年青人說:「你哋一定要飲多啲水!唔飲晒唔畀走呀!」太古廣場的保安姐姐,向遊行人士指示廁所方向之後,就是要加上一句:「你哋一定唔好有事」。回想起在六一二當天,我也有經過太古廣場,同樣是借廁所而來,當時穿著西裝的保安哥哥說:「廁所在樓下嗰層,你由呢邊落去啦。」我還聞到剛才襲來的催淚彈氣味,這時看到他慈祥的神情,反差太大,在患難時最普通的一個微笑,原來也有催淚作用。
有剛考完試的學生去食飯,討論起「發夢」之事,旁邊一位顧客先生上前說:「你哋要畀心機讀書呀,我幫你哋埋單。」同學不好意思,但盛情難推,也就接受好意,用省下來的飯錢,購買物資去金鐘。在悼念日子,大埔賣花婆婆說:「妹妹,我預備了一點毋忘我,免費的。你幫我帶點到現場派。我沒有能力到現場,但希望可以出點力,麻煩你將我的心意帶過去。你們要加油。」
* * *
在書展的中大出版社攤位,聽了資深記者界人物譚蕙芸及呂秉權談及新聞與出書的對比,分別以茶餐廳及懷石料理作喻。我覺得以食物作參照,談論這次運動的出版物,也不為過。在「反送中」的運動裡,絕對需要細膩如懷石料理式的學者分析,也需要有茶餐廳式的記者敍事,兩者沒有高下之分,只是所處的角色不同,功能也自然不同。至於《自由係⋯⋯》這本書,既非茶餐,也非懷石,卻像是不避洋蔥之嫌的豬骨拉麵,有時又像正宗麻辣火鍋,不加修飾的敍述,催淚辛辣大混雜,讀畢還是百感交集,滋味湧上心頭。
香港社會平日人情冷暖,本來擦身而過的關係,面對著患難之時,忽然變成窩心的關心。地鐵車長開咪說:「今日天氣炎熱,大家出席戶外活動,請飲多啲水,大家加油。」年青的夢者對著有兒有女的遊行人士說,自己沒有「包袱」,叫父母級的發夢者先行離開。有人脫下自己的雨衣為別人披上,有人脫下自己的眼罩為別人戴上。但誰人又沒有需要,但誰人又沒有包袱?大家卻有共同目標,就是要爭取心中那條幾近虛無飄渺的自由絲帶。
你理想中的自由係甚麼?
自由係陽光?
自由係空氣?
自由是曾在你身邊的人或事?
抑或,自由只係一縱即逝的雙彩虹?
擁有的人永遠答不出來,當失去了,就會明白。
這次運動進行時,經常聽到有人問,明知沒用,做來為了甚麼?在《自由係⋯⋯》,我卻找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有人問:「為甚麼動用那麼多的精力去做一件注定失敗的事情?」
有人答:「所以你可以想像我們有多喜歡這裡。」
是的,我們根本不在乎結果,亦早已厭倦了成敗論得失的虛耗。但回想起來,我們孜孜不倦地爭取,不是因為結果,不是因為過程,也許只是,我們實在太愛這片土地,這個都市,這塊天空,以及這個人。
———
強烈推介:
作者:同路人
書名:《自由係⋯⋯》
出版:白卷
定價:HK$ 100,賣書收益,不扣除任何成本,全數捐給「612 基金」。
售點:2019 年香港會展書展,毛記葵涌書展 Hall 1C-E24 攤位。
注:這本書的需求量太大,間中斷貨,請大家包涵一下,書展前能夠在兩個多星期趕起書稿並付印,已是排除萬難,需求量大,若買不到,請多多包涵出版社。
———
* 想追看薯伯伯的文章,請設定本 Page 為「搶先看 / See First」*
Instagram 🥑🥭🍉🍌: pazu
新博客:http://pazu.com/blog
另外還要提一提大家:
【新書速報】Pazu 薯伯伯《不正常旅行研究所》(白卷出版社)——從西藏拉薩到神州大地;由亞洲各國至中東地區。非常人般玩轉奇異世界、紀錄精彩故事文化習俗。
2019 年五月上旬,在旺角序言、北角森記、誠品書店及各大書店,均有代售!其中在旺角序言及北角森記,有少量簽名版本。
永誠心理諮詢師費用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也會軟弱,只是選擇了堅強﹞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在2016年底接受金石堂獲頒「年度作家風雲人物」,這位被譽為「亞洲療癒系新天后」的作家竟在典禮中自曝,2年前產子後,喪失創作力,陷入憂鬱,靠閱讀度過低潮。
這個消息一出,社會一陣嘩然,和不久前電視節目主持人Janet自曝曾患憂鬱症一樣,都讓大家不可置信。
一位是精神科醫師,不論是看診或寫作,都在幫病患走出傷痛與低谷;一位是以旅遊節目走紅的主持人,外形陽光燦爛,讓人一見就開心,這兩人都讓人難以想像,她們怎麼也會有憂鬱的時候?而更難理解的是--
「為什麼看不出來她們曾經有憂鬱症?」
其實,這個疑問,我在一些強人朋友身上也曾經提出過。
他們都是大家欣羨的對象,有的是名校博士,有的事業飛黃騰達,有的婚姻幸福美滿,有的孩子優秀有出息,有的外表出眾亮眼…而他們也永遠神采奕奕,從未有倦容,有他們在的場合則是談笑風生、歡樂無限,任誰都不會想到,連這樣的天之驕子都會逃不過命運之神的試煉,有一段不為人道也的辛酸痛苦。
即使跌宕至人生低谷,在對外的形象上,他們一逕維持與過去的高度一致性,不讓眼尖的人窺得一絲混亂或違合,比如面露愁苦、到處抱怨、外表邋遢等,這些負面訊息都不會出現在他們身上,一般關係的同學朋友無法聞出一絲不尋常。
當事後得知時,大家都會百思不得其解,心想是自己太粗心,還是他們太好強?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強人擁有一個共通點:絕對不示弱!這種自持與自律,反映出來的是超高的心理素質,是他們爬上金字塔頂端的理由!不論逆境的風有多麼狂暴、雨有多麼猛烈,他們都選擇堅強面對,努力求勝。
「我們也會軟弱,只是選擇了堅強。」
我有個職涯諮詢個案Max,打從畢業後一路順風順水,在國際性企業之間跳來跳去,最後爬上總經理高位,大家都羨慕他的漂亮頭銜與倍數高薪。直到今年,大家才知道他失業5年,而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找到一個好工作,想要和大家分享好消息,而透露出過去5年他的人生跌至谷底。
在失業的這段期間,Max照樣參加朋友聚會,一樣的幽默風趣、開朗自得,也一樣的講究穿著、時尚有型,朋友們一點都未察覺,而且在吃喝玩樂的費用上,他不只也要一起分攤,甚至有時候大家還起鬨拱他請客,因為他的薪水最高,而他也大方如昔的掏腰包埋單,沒有皺一下眉頭。
當大家正在為自己的粗心疏忽感到赧然羞愧時,Max卻說是自己「特意」維持這個完美的形象,因為他寧願堅強得讓人妒忌,也不要懦弱得讓人可憐。
可是,像這樣ㄍ一ㄥ到極點,會不會太辛苦?Max說,堅強不只是他的人生態度、人生理念,也是他的人生策略,因為他認為,唯有散發出正面訊息,才會吸引正面能量進來,帶動正向的循環,快快走出低谷,擁抱陽光,迎向另一個高峰。
「我相信,人生像一面鏡子,對著它哭,它還給我一個哭臉;對著它笑,它還給我一個笑臉。」
哭臉,帶來陰雨綿綿的人生;笑臉,帶來陽光普照的人生,Max改變態度,跟著心情也變了,逐漸的重新改造命運。當不能選擇人生時,剩下唯一可以選擇的是面對人生的態度,而強人一致拒絕示弱,他們鍛鍊自己的心志到只許有笑臉,不許有哭臉,只許有陽光,不許有陰雨。
哪一天可以讓朋友知道他們曾經有過陰雨綿綿的日子,就是他們東山再起、太陽放晴的那一天。
以後再看到別人春風滿面、得意洋洋時,請告訴自己,眼睛看到的也許不是真相,而是態度。收起羨慕,學學他們的堅強,也是一種非凡的心理素質啊!
*** ***
詢問我的課程「教你強大,Be A Star」,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 *** ***
洪雪珍最新力作《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 https://reurl.cc/vG5pA
★金石堂 https://reurl.cc/ln0MA
★誠 品 https://reurl.cc/OQXLv
★樂天KOBO電子書 https://reurl.cc/qamKE
*** *** ***
《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影片播放:https://youtu.be/6ILS98uxlQ8
圖取材自:每日頭條
永誠心理諮詢師費用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天跟新朋友聊天,講到調理身體的事情
因為我其實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扣掉我一天到晚該該叫的眩暈跟因為躁鬱不得不吃藥控制睡眠(自律神經)的狀況,其實這幾年夏天也時常因為心臟沒力,白天怎麼樣都坐不住(偶而穿插個中暑跟眩暈)每天中藥西藥也是斷不了.熬水藥都熬出心得來了(家裡的中藥櫃聲勢越來越浩大了orz)
之所以沒有因為這些事情煩躁不安,或是沮喪失落,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既然這些問題是就算非常努力也排除不了的,那不如就接受這種設定吧(畢竟從小就是藥罐子,過去三十多年來一直都沒離開過藥)
就好像跟深淵相互凝視久了,耐心漸漸消失,也就不想老是把自己放在同一個狀態之中(有點膩了),乾脆就從深淵臉上踩過去了XD
我看不了太長遠的未來,因為其實我也不需要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目標,我不在乎是不是有很多存款或是享受,賺得多的時候手鬆一點就多買一些喜歡的東西,賺不到錢的時候就想辦法節省點,也因為精神體力十分有限,所以就會把所有精神跟體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其他周邊或不相干的事物反而就被我漸漸排擠出自己的生活之中,這其實也是前些年躁鬱症帶給我的啟示
因為心理生病的時間維持了好幾年,我才發現絕大多數的東西都與我無關,我汲汲營營覺得自己應該要這樣那樣,應該要負起責任,應該要完美主義,卻時常被那些我自己根本決定不了的事情折騰個沒完
原本以為放開手很難,但病了一場,後續幾年又得跟自己的焦慮恐慌症對抗,幾年下來,我已經漸漸忘記自己為啥要堅持那些工作或生活模式了,疾病將我對人生的要求降到很低的程度,所以當我好不容易跟身體勉強達到一個彼此妥協的狀態時,我就不再在乎那些可能與我人生無關的責任了
當一個負責任的人很好,當一個完美主義或是事事要求自己都要做好的人沒什麼不好,但世間所有事情都有界限,建立自己的界線很重要,尤其當你走到巷底,可能根本沒意識到這一路來是鑽牛角尖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可能會以為自己即將失去所有空氣而窒息
但鑽到牛角尖的底部,只要原地轉身,背靠著最窄的地方,持續往前,路卻會越來越寬,反正最差就是那樣,自己也已經經歷過了,所以接下來的就會逐漸變好
布拉格書店收業的時候,我們彷彿孤注一擲的想在出版上做點什麼,雖然從書店到出版各花了一年的時間,但其實也經歷了不少,等到出國歐旅了一趟,回國開了荒野夢二,接著我就病倒了,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沒有覺得自己是失敗者的時刻,或者應該說,我們無法屬於任何一個框架中的樣子,即便是穩妥的路,也不見得能一直走下去,在感到挫折失敗沮喪的時候,看著此路不通的牌子,對我這個有夜逃癖的傢伙來說,轉一條路走就好
沒有錢的時候想辦法賺錢
沒辦法揮霍的時候就節儉些
沒有辦法跟別人一樣活蹦亂跳或是收入又高又穩定,那又怎樣?
我在我的人生之中,找到了真正需要重視並且想持續追尋下去的方向,我知道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並且我正在過這種生活,哪怕看起來不太上進並且低能量了些,畢竟我不吃館子,不太出門,會買的東西也不是大多數人都會買的奢侈品(基本上是電器控&手作材料工具控),那怕收入暫時少一點也不會太害怕,畢竟,只要想辦法再賺錢就好啦
最怕的就是明知此路不通,還像賭徒一樣胡亂使性子,把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都賭進去,就如同懼怕深淵,卻忍不住靠著餵養深淵來逃避自己,最終,只是養肥了深淵,對自己一點益處也沒有
焦慮沮喪到極點的時候要知道,這個情緒是必然會出現,就像煎熬弟鍾明軒說的,快樂是種情緒,他會出現也會過去,悲傷沮喪也是,那就只是某個時間段逼到你了,但你若正視自己的黑洞,停止餵養牠,他其實也傷害不到你
前些日子,在自己讀過的種種書中,與現實的細細對照,歸結出一個重點,人的行為會受情緒影響,但情緒實際上並無法控制你的行動,所以僅僅只是改變行動,試著去做點事情,情緒就會被帶跑,不會一直停在最黑暗痛苦的角落
就像肚子餓,不管上一餐吃了什麼回味無窮的美食,或是黑暗料理,下一餐,你餓了,你還是得吃飯,依然會對下一餐的排骨便湯或雞腿便當產生情緒或感受.我是不覺得糾結一個雞腿便當的味道,會讓自己痛苦到哪裡去,所以你也不要太害怕雞腿便當甚至產生陰影,大不了我們下次買別家的便當,吃別家的美食,也就可以了
在寫作教學中,還有寫作過程中,記錄下當時的點滴,或在日後情緒沉澱下來之後,再回頭看看過去做過的事情,糾結的點,文章就會產生一種輕巧精緻的厚度,乍看下簡簡單單、寥寥數語,細讀起來卻能反覆回味
是說,當銀快用有點害怕我崩潰的語氣告訴我,我們現在帳戶只剩多少錢,然後還欠了多少錢,我剛開始還以為很多呢,結果算一算不過也就是幾萬塊(如果是幾十萬幾百萬那我可能會小慌一下,但幾萬塊就是拚一下就有),當下哭笑不得
兩人開誠布公談過後,他也從那個焦慮的陰影中走出來了,因為願意積極去處理這件事情,所以後來問題也解決得很快,雖然因為後續還是因為生意不好再一次變得窘迫,但抓到問題在哪,解決最關鍵的問題也就行了(總之只要有賺到錢就好,在哪裡賺的根本不重要,後來反而促使他往花式斜槓的路線去走)
我並不是一個特別執著要開書店的人,大概是因為更多時候我的身分是寫作者&老師,所以我更在乎的是我想說的東西能不能傳遞到大家面前,倒沒那麼堅持非得要有個空間擺在哪裡
對我而言,創作基本有電腦就可以了
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認可自己現在的生活,正視自己焦慮的事情,那怕不能解決,好歹可以切分一下責任歸屬跟嚴重度,把最根源的部分搞定了,後續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困住你的不過是個難吃的雞腿便當,下一餐你可以自己選擇,對吧?
所以,有什麼好怕的?
你都已經走到底了,轉過身就好
by 沒力 20190430午
偶然間在整理書架的時候,找到一本當時書店營收正處於煎熬時期的筆記本,裡面詳細記錄每日的收入和支出,買書客人的匯款資料,購買的書目,必須支付的日常雜支與應付貨款,給自己加油打氣的話語,還有一些手抄的詩句,靈感的速寫,還有自己寫的詩,未來的計畫等等。
好像就是那時開始招收想要寫作的學生,從七月到九月底,我有八位線上寫作課一對一的學生。比起他們在我身上學習到的寫作技巧,倒覺得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比較多。
比方說寫作背後的各種心理層面的問題,生活上的煩惱,如何回溯情感的記憶,勇敢地透過書寫來面對自己,或者去探索那些心靈上的未知,他們毫無保留的,讓我知道寫作的渴望,與生命相連之處,還有那些未被填補的時間縫隙。
接近三年的時間,我從嘗試教寫作的新手,變成引導寫作與口語表達的專家,到底是什麼催化了一切的過程,其實連我自己也無法確知。當我回望筆記本留存的痕跡時忽然明白了,那時的自己處於困頓的轉折點,有句話說得好「水到絕處是風景,人到絕境而重生。」如果不是路到了盡頭,我也許不會知道自己該轉彎了。
我一直很害怕告訴妻子,其實我們的銀行存款已經見底。已經在想著是要找誰去借一筆錢來周轉,但我幾乎沒有相關的經驗,也不知該跟誰求助,我臉皮很薄,也害怕欠人情債,書店還有一名時薪的員工,不知為何,我也不敢對員工說出經營不下去了,我可能無法再雇用她,可能是擔心她的心理狀態難以承受吧,總之,各種壓力襲來,我每天都會寫一些很灰暗的句子,書寫變成了我唯一的出口。
幸好,在最黑暗的時刻,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
妻子看出我似乎有什麼話瞞著她,在不停追問下,我終於說出書店營收嚴重下滑,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存款是負的,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失敗的這件事,我做不到,這關乎面子問題,我怕朋友說,以為你書店經營得不錯,想不到這麼慘。耳邊彷彿又傳來趙爸爸熟悉的聲音,責罵我是個沒出息的孩子,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算我白養你了。
真的覺得好痛苦,但還能做什麼呢,我把二個月內應付的貨款,日常的水電瓦斯通訊店租等帳單數字,手寫在一張便條紙上,只要其中一項繳掉,就會用紅筆槓掉它,作為生存的目標,每天都是戰鬥,我已無法停止戰鬥,做惡夢也要撐下去,不是為了夢想,而是為了生存。
妻子對我說,再苦的日子我們也一起度過,不管怎樣,只要能在一起生活就夠了,錢努力想辦法賺就有,我最討厭你有什麼事情瞞著我,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解決的,你說出來,會有人願意幫你,你不說出來,自己悶著頭煩惱也沒用。妻子說的也沒錯,我以為她會責怪我,可是她並沒有,她鼓勵我勇敢去面對一切,而我看見的是一個無能為力的自己,最後我選擇坦然接受,但書店的經營我絕不放棄。
到了九月二十五日,筆記本寫著,手邊1400元,帳戶5450元,買了貓飼料,花費1930元,作家果子離來書店辦新書發表會,現場購書至下午四點,營收是6600元,南崁小市集營收是9000元,我很開心,積欠的店租總算可以先繳一個月,剩下的日子我得想出方法,把店租繳清,我相信會順利的。
後來,妻子鼓勵我把這些過程全部寫出來,我們不需要假裝自己還過得去,真實的情況是,我們準備了很多好書,可是沒有客人願意走進來,把這些書買走,書店是我們主要的收入來源,如果書店沒有營收,我們可能考慮要收掉它,憑我們自己的本事,重新另尋出路,窮也有窮的好處,至少不用再糾結買物的欲望,因為沒錢可花,總之天無絕人之路,至少我們還有書寫的能力。
就在那一刻,我稍稍轉念,望著牆上的便條紙發呆。
決定把所有內心煎熬的過程全部寫下來,像是給讀者的一封公開信,我想說的是,有些時候,明明知道是辛苦的,還是願意咬緊牙關撐下去,這就是堅持。今天或許街角有間書店默默消失了,你以為它與你無關,那間空出來的店面,過陣子變成夾娃娃店,你以為它與你無關,好了某一天,你發現周邊的人都不看書了,你以為它與你無關,可我們想守護的知識和一些重要的價值,它也默默消失了。
九月二十六日,晚上九點二十八分,大家在期待隔天宣布放颱風假的時候,窗外風雨欲來的態勢,我把寫給讀者的公開信貼在自己的臉書上,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198則留言,606次分享,3054次按讚,按讚數僅次於我和楊索姐姐相認的故事,後來的幾個月,我聽說這消息傳到了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圈,跨越我所熟悉的同溫層,在社群引發一些話題效應,因為沒有一位書店老闆敢把營收數字公布在網路上。
收到海量朋友捎來的問候與關心,很多私訊問能不能幫助我,或者想各種活動與我們書店串連,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就算是搶救一家書店也好,可我在公開信裡不是要叫窮,請救救一家書店,不是這樣的口吻,我是想把內心的苦真實的說出來,並呼籲大家要去實體書店買書,那是支持一家書店最具體的方式,也是實質的行動,接著我想到如果大家願意的話,可以跟我們買選書福袋,我們書店還有的就是書,只有書能夠兌換成現金,如果你願意以行動支持我們,你可以跟銀快買福袋。
把支持方案貼出之後,短短三天,我的福袋訂單接不完,銀行帳戶從四位數快速增加到六位數,到了一週後,我銀行帳戶的存款已經超過五十萬元,三個月後,帳面收入(非淨利)是七十幾萬,當然後來陸續還清了應付帳款,信用卡債,以及購入新書以及運費郵資,添購了新的器材,去了一趟日本京都,加加減減也支出了二十幾萬左右,錢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必須想新的方法賺到錢,再也無法走回頭路。
很感謝曾經以行動支持我們的朋友,很感謝說什麼也要鼓勵我們繼續把書店開下去的朋友,有些朋友直接捐款給我,他說桃園的書店不能沒有你們,有些朋友義氣相挺無息借錢給我,要我在書店恢復正常營運的時候再償還,有些人來書店辦活動,入場費直接捐給荒野家,還有些朋友,陪伴我一起執行新的方案,讓書店透過不同形式,能安穩的經營下去。
那些存款在一年後,又回到少於十萬元的狀態,情況再度告急,根本的原因是,其實書店是負債的,而我從沒有去思考淨利和成本的問題,加上人事費用,到頭來我是在做慈善事業,我的書店等於沒有賺錢,五年來我沒有領過自己的薪水,我卻是那個發薪水的人,少部分有賺錢的月份也被沒賺錢的月份攤平,而生活上的開支從沒有少過,錢就這樣一點一點流失,直到危機再次出現。
書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呢,在我經營書店六年來的歷程當中,我時常在想著這個問題,曾經因為庫存的壓力煩惱不已,曾經因為經營不下去,萌生關店的念頭,曾經因為書本,連結到許多陌生人的故事與人生,曾經因為書本裡的知識拯救了我,如今知識卻開啟了另一道門,通往知識付費與資源共享,我的書店至今仍在,但它以另一種方式嘗試生存下去。
轉型為預約制書店,等於是回到了原點。
最初,妻子相中這個位於市場巷弄裡的空間,是因為我們想要把工作空間和生活空間區分開來,我們住在桃園果菜批發市場後方的永康街公寓六樓,小小的房間放了一張雙人床,還有我們各自的衣櫃、書架和工作桌,空間超小,買來的書已經沒地方放,所以打算弄個工作室以接案方式,進行寫作和企畫類型的工作,本來沒有要再開一間書店的,我們租來的空間是想要變成自己的書房、工作室,可是坪數太大了,好像不做點什麼,有點浪費了那個空間,我幾乎很快就決定要租下來,並且和房東簽約,但後來我們改變了主意,想要把工作室前半空間變成一個可以交換二手物品的展售功能,最後,它變成了現在的荒野夢二書店。
好像命中就注定要開書店,這種人身上通常有書店魂。
轉型後的荒野夢二,是空間租借活動為主的複合式書店,未來主要營收會是訂閱制選書服務,大叔出租,身心靈療癒和占卜,學習型工作坊,預約的閱讀診療和選書,創意工作室和會議空間,書店店長培育計畫,微作家養成計畫,私人圖書館,以及許多人孕育夢想的基地。
我們最近在推平日早上的粉彩課,療心卡與女性自身對話的時段出租服務(陪聊時光)由小布老師主持的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訊我,終於找到大叔出租的女性合作夥伴,這對於未來的助人事業是很好的契機,接下來在台北也會有我們的友善空間,繼續為各種人生有煩惱的朋友提供諮詢以及學習的管道,圓夢計畫也不斷在推展當中。
相信危機就是轉機,只有被逼到絕境才會成長。
我從書店學到的事,現在希望能傳給更多的人。
如果你想開一間書店,我可以把書店出租給你。
請試著與我連絡,或許可以共同打造夢想書店。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4.30 AM 06:14
圖片一 銀快書桌牆上的便條紙,它改變了我的命運
圖片二 shigoto-ryokou.com 仕事旅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