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敘事裡,那些不應被忽略的戰爭隱喻】
這是小編前些天在微信看到的一篇文章。
筆者觀察了武漢疫情以來,官方媒體上的「戰爭隱喻」。
算是解析這一種輿論手段吧。
感覺還滿有意思,分享給大家看看~
-
新聞敘事裡,那些不應被忽略的戰爭隱喻
「詞語有如掛鉤,能固定我們的思想觀念。」
——亨利·沃德·比徹
這些天,在許多媒體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新聞題目:「四個方面同向發力,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 「衝鋒,義無反顧!」 「大理徵用事件:防疫阻擊戰,決不能各自為戰」「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衝鋒」「人民戰爭」等等戰爭術語,在新聞報導中屢見不鮮。
針對這一現象,人們似乎還沒有進行過較多的分析和討論。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在閱讀新聞報導時,往往會更關注新聞事件本身,而忽視這些戰爭術語。或者說,人們已經司空見慣。
但是,戰爭術語的大量出現,其實是新聞敘事中戰爭隱喻泛化的一種表現。這是應該引起人們加以注意的。
原因在於,戰爭隱喻在新聞敘事中的泛化,事實上會使人們習慣於以一種敵我意識十分明確的戰爭思維,去錯誤地認知和理解非戰爭領域的社會現象或問題。比如說,將原本的災難看成一場戰爭,而非悲劇。認為結局只有勝敗,而沒有勝敗之外的其它選項。
一、戰爭隱喻是什麼?
戰爭隱喻,是指以真實的戰爭,類比非戰爭行為或事件。
作為一種在新聞敘事上出現的話語現象,戰爭隱喻則是指以戰爭術語,描寫各類非戰爭領域的新聞事件,賦予其以強烈的對抗性、緊迫性和修辭認知張力。
「四個方面同向發力,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 「衝鋒,義無反顧!」 「大理徵用事件:防疫阻擊戰,決不能各自為戰」「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這些話語,其實就是戰爭隱喻的典型代表。
這一類戰爭隱喻,當然不只是在這樣一種場合出現,也不只是今天才出現。只要認真觀察國內媒體的新聞報導,人們不難發現,戰爭隱喻,在新聞敘事中被廣泛地運用著。政府工作、經濟活動、體育比賽、醫療等等領域,都能看到,例如:
(1)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常德日報,2020/02/11)
(2)中國經濟戰「疫」錄:經濟保衛戰全面打響 (中國新聞網2020/02/12)
(3)疫情如何影響中國軍團備戰奧運(環球網 2020/02/12)
(4)貴州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引起黨員幹部強烈反響(新華網 2020-02-11)
(5)在疫情炮火中「誕生」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譜寫英雄讚歌(中國網醫療頻道 2020/02/08)
如果我們往回看三十年,那些我們所經歷過的重要事件,比如說1998年的大洪災,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國內媒體相關報導的新聞敘事,實際上也都運用了大量的戰爭隱喻。為了節省篇幅,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戰爭隱喻何以會在新聞敘事中泛化?
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楊洋和董方峰,在《當代中國媒體話語中的戰爭隱喻現象研究》一文中,對戰爭隱喻泛化這一現象有進行過分析。他們認為,在當代中國話語中,戰爭隱喻泛化的原因有以下三點:認知動因、修辭動因、歷史文化動因。
第一,認知動因
喬治·考萊夫和馬克·詹森,是美國的兩位語言學家,兩人合著過《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這本書被認為是認知語言學隱喻系統研究的開始。在書中,他們指出,隱喻不僅僅只是一種修辭手段,同時也是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它直接參與人類的認知過程。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嘉映老師,則在《論隱喻》一文中進一步指出,隱喻就是借用在語言層面上成形的經驗,對未成形的經驗作系統描述。通過隱喻,某些尚未定型的經驗,借助已經成形的經驗得到組織和表達。
對於許多人而言,戰爭是一個我們從小就十分熟悉的物件。比如各種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還有許多唱紅歌比賽,以及在學校所學的課本,乃至我們的國歌,其中就有著許多戰爭的話語。因此,新聞敘事運用戰爭隱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能讓人更快速地認知某些暫時不太瞭解的新聞事件。
第二,修辭動因
戰爭所特有的緊急性質,決定了戰爭術語必須是精准和簡潔的,而不能像現在的政府通告那樣空洞冗長。另外,新聞敘事語言的相對匱乏,也會促使人們通過詞義泛化,來實現語言一定的動態平衡。因此,新聞敘事借用戰爭術語,既符合其對簡潔度的要求,也有助於豐富其語言形式。
第三,歷史文化動因
建國初期的領導人,多是軍旅出身,習慣於用戰爭術語部署和平時期的各項工作。而隨著大量軍隊幹部和軍人轉入地方工作,軍事用語也隨之被帶到了地方工作的「各條戰線」。在近幾十年來的歷次搶險救災中,軍人往往也被命令參加,成為主要救援力量。這些因素,都促成了戰爭隱喻在新聞敘事中的泛化。
三、戰爭隱喻泛化,會產生哪些影響?
戰爭隱喻作為一種話語模式,其在新聞敘事中的泛化,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積極方面的影響有:1、便於人們認知新事物;2、滿足新聞敘事對語言簡潔的要求;3、能將人們共同置於一種緊張的境地,以便齊心協力應對困難。
但是,它也會使人們習慣於以一種敵我意識極為明確的戰爭思維,去理解非戰爭領域的社會現象或問題。
比如說,在各地的防疫宣傳標語中,也能看到「湖北回來的都是定時炸彈」「今年過年不串門,來串門的是敵人,敵人來了不開門」 「發燒不說的人,都是潛伏在群眾中的階級敵人」這一類的標語。
人們製作這些標語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實際上是一種戰爭思維在起作用。來串門的就一定是敵人嗎?就不能是有急事的人?發燒不說,就一定是階級敵人,而不是另有隱情?比如說,或是因為恐懼?或是因為擔心被隔離而無法照顧家人之類?
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就是一種強制性的行動,讓敵人屈從,並為我們的意志服務。戰爭思維的要點,其實就是明確劃分敵我意識,集中一切力量消滅敵人。就像毛澤東曾經所說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但是,這些新聞敘事所陳述的物件,大多並非真實的戰爭,也不是革命。這些物件,可能只是一項政府工作或經濟活動,一次體育競技比賽或社會公共衛生事件,但戰爭所特有的那種生死對立的敵我意識,它們其實並不具備,最多只能說它們是有一定限度內的對抗性或緊迫性。
因此,楊洋和董方峰兩位作者指出:「當人們無意識中將戰爭話語作為動員武器時,戰爭思維就往往構成行為指導框架,使人們把他們的工作視作真正的戰爭,其終極目的就是採取任何手段消滅虛擬的敵人」,可能導致的後果就是:「戰爭隱喻客觀上會遮蔽思維,阻礙人們接近事物真相,並放大對抗性,在行為上可能導向不必要的暴力」。
習慣于用戰爭思維去理解事物的人,也往往會將歷史上的每一次災難,都視作戰爭,並認為結局只有勝利和失敗兩個選擇。而只要沒有被「打垮」,就是勝利:
但他們從不會去想:災難就是災難,每一次災難都是悲劇,沒有真正的勝利。
四、我們可以做什麼?
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新聞媒體控制著社會話語權。當新聞媒體開始選擇一種特定話語模式進行新聞敘事時,人們也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了這種話語模式所承載的思維模式,並運用其去認知新聞事件。
因此,當我們在看新聞報導時,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對新聞敘事的語言保持高度的敏感。不管是哪一家新聞媒體,對其在新聞敘事中所運用的話語,尤其是戰爭隱喻,都應該時刻保持一種警惕,思考其背後所潛藏的思維模式究竟是什麼。
第二,多管道搜集資訊對比新聞報導。新聞是建構出來的,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媒體的新聞敘事中,會呈現不同的形態,有時甚至會截然相反。因此,長期只接收同一類新聞源,可能使你只會用一種思維模式去理解世界。比如說,你十年如一日地只看《環球時報》,那你對中美關係的認知,很可能也就「美帝亡我之心始終不死」的境界。
第三,關心他人的遭遇,始終保持一份同情的理解。不要熱衷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樣毫無根據的話語,而應盡可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那些有著不幸遭遇的人。這不是政治正確,而是因為你我這樣的人,大多數也只是被時代所玩弄的普通人。
就像作家方方所說的那樣: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文章出處:公眾號「1號檔案館」
作者:伯羅奔尼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決勝時刻:現代戰域》是《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的衍生獨立作品,本作是一款在PS4、Xbox One與PC平台推出的免費遊戲。遊戲包含了「大逃殺」與「奪金之王」兩種模式,「大逃殺」最多可以150人同時遊玩,以單人、雙人、三人團隊組隊進行廝殺;「奪金之王」限定三人一組,透過小隊探索地圖找尋金幣,或是完成...
「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的推薦目錄:
- 關於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Call of Duty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問題] 現代戰域無法連上伺服器- Play Station - PS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伺服器選擇 - 遊戲板 | Dcard 的評價
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嗑書】《鋪梗力》:如何不開口就立於不敗之地?
有些書,我光看書名就買下去了,
買了之後,再看看作者,
哇賽!剛好是領域權威,根本賺到!
《鋪梗力》就是讓我失心瘋的書。
▍超越《影響力》的終極武器
作者是羅伯特.席爾迪尼,
他是研究「影響力」的權威,
被視為「影響力教父」。
他的代表作《影響力》,
我把他視為此生必讀之作,
只要掌握六大原理,
就能輕鬆說服別人、左右戰局。
《鋪梗力》是羅伯特的最新力作,
你以為他已成傳奇,
但他告訴你傳奇不能定義他,神話才能。
《影響力》教你如何用話語影響人心;
但《鋪梗力》要進一步告訴你,
如何還沒開口,就讓你立於不敗之地。
靠的就是「行為科學」與「心理學」。
▍說服之道:決勝鋪梗間
《鋪梗力》分成三大部分:
分別是「鋪梗」、「遊說」、「優化」。
那到底什麼是鋪梗呢?
別急,先給你說個故事。
有個頂尖業務員,每次到別人家介紹商品,
總是不小心把重要資料放在車裡。
他問屋主:
「不好意思,是這樣的
我把資料忘在車裡了,我趕快去拿,
你介不介意我自行進出你們家呢?」
結果他又再一次順利成交了。
好了,你看出來他在鋪什麼梗嗎?
這招叫「信任心錨」,
你想想看,你會讓什麼樣的人進出你家?
一定是值得你信任的人吧!
所以,這個業務員透過「裝迷糊」,
取得進出屋子的「特許時刻」,
在屋主心中下一個信任心錨。
這就是鋪梗力,正事還沒談,
但你已先立於不敗之地。
▍高手的梗都是這樣鋪
「鋪梗」的重點,
在於掌握前端注意力。
第一招是「目標引導」,
如果你要在路上請人做問卷調查,
要怎麼樣做才能提高成功率呢?
答案是,在互動前先鋪梗問他:
「你認為自己樂於幫助別人嗎?」
大多數人會想一下,
然後回答:「是」。
這時,你趁機請他做問卷,
他答應的機率將從29%提升到77%。
這就是目標引導,
引導他去認同或想像某個價值觀,
再端出真正主菜讓他上鉤。
第二招是「認知門縫」
蔡格尼發現,
餐廳侍者總能記得每桌點什麼。
於是他做了個實驗,
當侍者把菜都送完後,
他把各桌杯盤都遮起來,
然後重問侍者各桌點了什麼。
結果你猜結果如何?
侍者竟然都回想不起來了。
於是,蔡格尼推論,
未完成的任務比較容易佔據注意力,
一旦完成,注意力資源就會轉移。
這就是著名的「蔡格尼效應」。
所以,要影響別人,
就是要留一道「認知門縫」,
這詞是我自己創的。
像是想寫文章影響人,
可以別把內容一次寫完,
分成好幾次寫,
每篇開頭都是解決前篇結尾留下的疑惑,
然後在這篇結尾繼續留下新的疑惑。
別把受眾的認知門縫關上,
讓他自己渴望去關,卻又關不全。
▍現代版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說: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
以待敵之可勝。」
意思就是說,真正善於打仗的人,
會先幫自己創造必勝的條件,
然後再等待戰勝對手的機會。
「鋪梗」就是「先為不可勝」,
下心錨、設引導、留門縫、造情境,
都是讓你取得不敗之地的先行策略。
《鋪梗力》就是
擴大你影響力的《孫子兵法》。
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方法自如-謝英俊建築師 第三建築工作室 Hsieh Ying-Chun
「台灣不缺議題,只缺技術、缺方法。我有專業、有經驗,進了立法院,可以天翻地覆的幹。」
政黨票⑬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謝英俊:方法自如
「台灣不缺議題,只缺技術、缺方法。我有專業、有經驗,進了立法院,可以天翻地覆的幹。」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不分區立委候選人
@郝明義看到的這個人
漢寶德先生在世的時候,幾次和他談話,都對他講建築師的思路深為著迷。他用手指凌空畫著一個螺旋圖,談建築的概念和方法來回調整的脈絡。
那天訪問謝英俊的時候,他一說起方法,我就想起了漢寶德畫的圖,也勾起了對建築師的思維更深的興趣。
謝英俊剛開始講話的時候,跳躍得比較大。
不只他工作的地區涵蓋得比較大:他在台灣有建築師事務所,在對岸有公司,也開始接非洲、中南美等地的案子。也因為他的建築方法和技術很特別:他除了提供一套特殊的鋼結構外,盡量用當地建材和工法,讓當地的人自己參與建築,所以是協力建築,因此建築成本是一般的三分之一而已。
謝英俊又不只談建築,談東亞島鏈、談世界局勢,談都更,談政府的改造。
他說著話,翻翻面前一疊黃色的筆記紙,再怎麼大的問題,他很輕鬆地就翻過去了:「這都是沒有方法。」
不是曾經看漢寶德歸納過建築師對方法的思維和敏感,我那天大概不會那麼容易體會謝英俊為什麼說得那麼輕鬆。
治大國若烹小鮮。也是方法。
所以那天聽他說話,起初感到跳躍很大,但是後來跳得十分通暢,是一次很愉快的經驗。
尤其最後聽謝英俊說他在台灣的「總公司」設在台中一個原住民村裡,很感興奮,馬上就說我想去,只可惜我想的時間他不在。不過,當天晚上就接到了他要我隨時可去的來信:
「日月潭邊『伊達邵』村,派出所斜對面路上坡50米左手邊鐵門進去就是我們部落, 左手邊最後,辦公室。 冰箱打開,有啥吃啥煮啥烤啥,火塘自己生火,瓦斯爐也可用,桌上茶葉尚可。」
這是我忙完這些訪問整理之後,一定要赴的約。
@謝英俊自己說的話
這世界正在巨變,表面上看起來沒事,其實天翻地覆。
最近的社會運動、這次的大選,表面上看不出來,但隱約可以感受得到。
台灣問題,應該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而不要老是從台灣這個小地方看全世界;應該用全世界的趨勢來看這些變化。
從華爾街的佔領運動、顏色革命,到318;318是引爆點,這背後有一個價值觀在推動。當然這些運動背後有特殊的條件,有各方面的問題,看起來是不同的個案,但絕不是,有共通性,是某種全球共通價值觀念的轉變,只是還沒被很清楚解讀出來。
我簡單的說,老一輩的革命家,他們「頭裡」想的是什麼東西?再看這一輩年輕人整個世界的革命行動,他們「頭裡」又裝了什麼東西?應該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是某種價值觀的改變,而且非常巨大。
#新價值觀正在推動全世界。
改變中的價值觀念,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美國綠黨提出來的十個價值觀,生態智慧、草根民主、社會正義、非暴力、去中心化、社區自主經濟、尊重女性、多樣化、國際責任、永續。尤其社區自主經濟是反經濟全球化,代表了經濟正義,這是未來大趨勢,但大家還沒感覺出來。
在我看來,美國綠黨這十個價值觀的核心,就是永續,這衝擊了我們的現代文明現代生活,包括生活、產業、資金流動等等等,牽涉到方方面面。差不多整個文明要重構了。
我看國際情勢,台灣是空前的危險,也是最脆弱的時刻。美中緊張關係造成東海、南海衝突,一旦升溫,衝突擴大,主動權在老共那邊,隨時可以動手,他不會去和老美硬幹,而會跟老美的代理人打,有限度的打,那時台灣就倒楣了。對大陸來講,第一島鏈,最容易突破的是台灣。
我很擔心蔡英文太偏美日,別人打架,你嘛閃一下,免得被K。
我從事建築業,在台灣、中國大陸、中南美洲、非洲、印度、東南亞,推動我們這套非常環保的建築理念和方法,涉及建築設計、材料生產、工程營建、施工以及使用管理等不同層面。是一種可以協力參與的永續建築,不只講究安全、美觀、實用還要有開放性、彈性可以結合不同的材料和工法,尤其強調綠色環保、就地取材、施工簡單──家戶或當地的師傅都可以做。成本可以低到三分之一。
在極端狀況下,例如我們目前協助尼泊爾震後重建,每戶兩層樓約25坪預算只有美金二千元,所以我們不認為有人沒房住,只要你有勞動能力。
我們的作法對當今的建築界影響很大,尤其是應對那十個價值觀,這是革命性的。建築是人類最大的積累,大家有錢了幹什麼?蓋房子。蓋房子就牽涉到政治和經濟活動,放到都市,就是權力與資本的角力場,這會是非常大的翻轉。
我們參與了921地震原民部落重建,至今十六年了還住在日月潭伊達邵部落。88水災我們協助十三個部落一千戶重建,由於居民參與度高矛盾較小,現在房子都不夠住。
我們的作法台灣的政府官員沒法接受,客氣的說太前衛;我倒是很緊張他們的落伍僵化,不接受新觀念,不體察世界趨勢。
我以前從沒參與政治活動,但參與了一些社區運動,如新竹的竹科污染抗爭、反新竹南寮填海造陸、新竹空軍11村保存、邵族還我土地、阿里山來吉部落遷建。從這也積累了群眾運動以及與政府互動的經驗。
我進了國會,可以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光是都市計畫、都更這一塊就做不完,因為政府沒作為。
全世界城市都在都更,只有台灣從事都更成了原罪,太荒唐了。這是為什麼?技術出問題。
現有都更整合幾塊地、老房子換新房子,這和都市有什麼關係?這和公共利益有什麼關係?以都市觀點來看, 這地塊提高容積依據為何?沒交待。
既然是都更就要從都市計畫著手。才能跟公共利益掛勾, 才能動用政府公權力去執行, 簡單講台灣都市計畫也要大翻修。
還有很多關於國土計畫、區域計畫、農地農宅問題的解決, 政府手上可以運用的工具很多, 但都不作為, 誰管得了它們? 監察院?也廢了, 無法處理行政單位不作為的問題, 但立法院有預算權勉強還可以管。
我參與這次選舉,是長遠的,不是只有一次決勝負。在這全球巨變中,得為台灣出一點力,不在乎什麼黨,社民黨找我,我就去,只要他們了解認同我這個人、我的理念。我以工程師角度看,台灣不缺議題,只缺技術、缺方法。我有專業、有經驗,進了立法院,可以天翻地覆的幹。
譬如講服貿談判,就是技術問題,操作技術太差了,一碗看似香香的八寶粥打翻在地,當然大部份的人還不知道八寶是怎麼回事。
談判,全世界都在談判,就是有為有守,不打一架不戰爭就行。連戰跑到中國去坐坐,大家不高興,這也不必,只要對台灣無傷,就當他是吳鳳,讓他去解決他們自己的歷史問題。
@陳季芳的側記
郝明義和我坐在謝英俊建築師的對面,這個兩張桌子距離,聊天實在有點遠,但是,謝英俊自信的力道,很武俠,好像把我們都罩住了;同時,又把他舉重若輕揮灑自如的優雅,表現得淋漓盡致。
「台灣社會不缺議題,只缺技術。」從服貿到馬習會,還有都更和大巨蛋,他都認為「沒技術」,所以搞得歷歷落落。「大巨蛋,柯市府那批人不行。」他認為,都更要提升到都市計畫的層次,才不會礙手礙腳,「這就是沒技術。」
你不要以為他是隨口亂講;他面前一本筆記本,講到那裡,翻到那裡,頁頁寫滿了字,顯然每個議題都經過思考,寫下論點。
你也不要以為他是建築師,只做「永續建築、協力建屋、居民參與」這一套十分綠色的工程,他說,世界各方面都在改變,而且是天翻地覆的改變,「在318這個社會運動中,隱隱約約有點天翻地覆感覺了,但應該更宏觀的推動一系列的新價值。」
他推荐美國綠黨的十個價值體系,重構文明。
謝英俊自1999年協助921災戶重建之後,在日月潭部落至今住了17年,他重建都市,隱居部落,看似矛盾,卻有一脈的精神──綠色永續,減輕地球的負擔。像他這樣的人,忙的要命,個性似乎也不太適合選舉,他卻要跑遍部落拉政黨票,為什麼?
http://twunbound.github.io/view/hsiehyingchun
謝英俊建築師 第三建築工作室 Hsieh Ying-Chun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
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決勝時刻:現代戰域》是《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的衍生獨立作品,本作是一款在PS4、Xbox One與PC平台推出的免費遊戲。遊戲包含了「大逃殺」與「奪金之王」兩種模式,「大逃殺」最多可以150人同時遊玩,以單人、雙人、三人團隊組隊進行廝殺;「奪金之王」限定三人一組,透過小隊探索地圖找尋金幣,或是完成遊戲中的合約,達到貨幣目標者獲勝。特別的是陣亡後的玩家有機會進入一對一PK模式,勝者可以重回戰場,這些都是和其他大逃殺遊戲比較不同的地方。
原先玩家在《決勝時刻:現代戰爭》完成的遊戲進度,將會繼承到《決勝時刻:現代戰域》當中,購買的Battle Pass同樣通用。免費玩家也能夠透過遊玩《決勝時刻:現代戰域》取得能使用在正式版《決勝時刻:現代戰爭》的遊戲道具。
官方也在推特上宣佈,遊戲上線24小時就吸引了600萬名玩家參與,比起《Apex 英雄》去年2月推出24小時吸引250萬名玩家,成績優異許多。究竟《決勝時刻:現代戰域》能不能再度帶起大逃殺遊戲熱潮,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2019-2020 Activision Publishing, Inc.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Jr6NxbjDRU/hqdefault.jpg)
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問題] 現代戰域無法連上伺服器- Play Station - PS | PTT遊戲區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大神們您好小弟不才很少玩射擊遊戲聽到COD現在免費遊玩下載想玩看看可是卻發現遊戲內更新一直卡在0% 嘗試過用手機網路也一樣 ... ... <看更多>
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伺服器選擇 - 遊戲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明天九點就可以玩了,伺服器有分美服歐服亞服,大家會推薦台灣人去美服玩嗎?還是亞服會比較好? - 決勝時刻. ... <看更多>
決勝時刻 現代 戰 域 進 不 去 在 Call of Duty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決勝時刻:先鋒》- 現正開放: https://www.callofduty.com/tw/zh/vanguard. ... 現代戰域 去到太平洋了! ... 在#先鋒中走進駕駛艙並在太平洋上空飛翔,戰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