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他物流業被搞瘋,新竹物流的大膽轉型記:切入自駕車領域
藍立晴2021-08-11
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台灣民生消費習慣改變,就連生鮮蔬果、日常用品都擠進了消費者的虛擬購物車中,造成前陣子「物流大塞車」的情況出現:物流業者主打的 24 小時到貨,變成了 240 小時、部分業者不得不暫停低溫宅配服務等等,為的就是希望能降低物流司機的負擔以及消費者的等待時間,其中,新竹物流則選擇在此時大膽轉型,切入自駕車領域。
新竹物流在近日透過與工研院的合作,規劃在新竹市的「新竹營業所」與「竹科營業所」之間採取自動駕駛送貨,日後可望成為首家跨入自駕車領域的台灣物流業者,同時,這也是台灣最新一批核准通過的自駕車沙盒實驗案。
從「新竹營業所」到「竹科營業所」這段距離約為 1.9 公里,自駕車以每小時 40 公里的速度在此路段進行配送。新竹物流規劃利用自駕車加速夜間服務,並且在疫情期間確保無接觸送貨。
由於送貨時間更加彈性,可在深夜送貨,可因此提升運量並將低風險,約在半個月前開始展開為期一年的測試。
根據《iThome》報導,經濟部於 2019 年開始推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截至今年 8 月已有 14 案通過申請,自駕車測試案佔約九成,包括自駕車、自駕巴士、自駕公車等,但還沒有產業自駕車應用出現,所以新竹物流可說是首例。
新竹物流不是第一次跨足智慧物流
事實上,新竹物流並非首次與工研院展開合作,也並非第一次展現對智慧物流的興趣。多年前,新竹物流就曾使用工研院的自動化技術提升物流作業效率。
兩年前,Yahoo 奇摩在台灣啟用首座 AI 智慧物流中心,也是新竹物流、工研院雙方合作的成果,如今雙方又完成了智慧物流的新里程碑:物流自駕車。(TO 推薦閱讀:下單到出貨只要 10 分鐘!揭秘 Yahoo 全新 AI 自動化物流中心超強內裝)
而在去年出刊的工研院《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中,新竹物流總經理李正義就曾指出,在疫情期間物流配送已朝向無接觸發展,他當時就曾表示,新竹物流投入無人配送車的研發,除了盼能解決未來司機人力不足問題,也期望透過無接觸配送降低營運成本。
目前,新竹物流證實參與了這項自駕車實驗案,但要到 9 月才會對外公布更多資訊。
物流司機怎麼看?
經濟部技術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主任雷震台指出,未來隨著少子化越明顯,駕駛勞力一定會不足,自駕車就能補起這塊缺口。
物流業屬於勞力密集產業,「司機不足」一直都是隱憂,在疫情訂單爆量期間,這個隱憂被放到最大,除了司機過勞、染疫風險提高之外,也侷限了送貨的車次。
1111 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指出,對於自駕車年紀稍長的物流司機可能會因為「害怕工作因此被取代」而感到排斥,但在經歷疫情後,逐漸發現自駕車導入物流業載貨,其實是消費者、司機、業者的三贏,「因為現階段人還是有不可取代的靈活性。」加上初期自駕車配送僅在夜間運作,「司機能睡飽再上工」,提升白天的服務品質。
雷震台也指出,目前要做到放手讓自駕車做感知決策,最少尚需 3 年至 5 年左右。
在疫情期間,我們看到鄰國南韓,即使有七成南韓人居住在最大電商業者 Coupang 的物流中心附近,仍面臨物流司機過勞的嚴峻問題,甚至造成大型的罷工潮。
而在美國舊金山,自駕汽車、卡車、小型送貨機器人已經駛上街頭,幫助運送雜貨、食品與醫療用品,車上搭配著兩名安全駕駛員,當車子停妥,一人待在車上,一人則戴著口罩和手套在運送目的地放下貨物。
這場疫情考驗著電商、物流業者的應變能力,當疫情過後,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回不去了」,怎麼讓消費者、業者、司機在疫後新常態中獲得三贏局面,或許自動駕駛技術能夠提供解套。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8/11/hct-logistics-self-driving/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7Car小七車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刻了, 長測 Nissan Sentra 也到了尾聲,經過小七哥與 Mike 的一萬多公里實測之後,到底使用成本是如何呢?仙草到底多省油呢?喜歡仙草的朋友不要錯過,趕快跟著小七哥來一起關箱吧! #Sentra #關箱 #長測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
「汽車一公里成本」的推薦目錄: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脖子解說 Mr. Ne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Will Walker 英國留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Re: [討論] 出遊搭車油錢怎麼算比較好? -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汽車行駛每公里的成本計算!!!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一公里油錢2021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一公里油錢2021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一公里油錢2021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一公里耗油量、油錢計算app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一公里耗油量、油錢計算app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電車V.S油車持有成本差很大! 兩年四萬公里累積的金額價差高達 ...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汽車油錢問題 - 機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心得] 開車每公里的成本公式| car 看板| PTT 網頁版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若不算車價本身,這位車主13年來開了20萬公里共... - 第四維度 ... 的評價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下午,為了進一步釐清檸檬車法案的議題,我邀集馬自達SOS自救會、Volvo PS車輛安全關懷促進會、Toyota Rav4自救會、輔仁大學劉清耿老師、台灣科技大學林瑞珠老師、台北教育大學郭麗珍老師、台北市汽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台北市美國商會、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中華民國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與交通部路政司、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及經濟部商業司,一同召開檸檬車法案公聽會,進行相關意見的交流。
以下,針對今天公聽會中與會人員的寶貴意見,和大家報告。
一、「標的物經中央公路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責令召回改正者」中,主管機關責令召回之內涵為何,是否有明確化之必要性?
輔仁大學劉清耿老師表示,現行對於召回、重大危害行車安全之虞的描述性定義,並無太大的問題。但是,之所以美國有這樣的基礎,可以採取描述性定義,是因為他們有一群技術專家,專責判定是否有安全性危害。
然而,#台灣目前欠缺這樣的量能和基礎。
交通部路政司趙晉緯科長說明,通案上,不管是品質還是安全,#要有一定的數量,就可能落入通案處理。路政司依程序會蒐集通報的個案,經過程序去彙整,如果認為有通案問題,將依據監督管理辦法,要求車廠召回改正,對通案問題進行處理。如果業者不處理,就會依法要求車廠有改正作為。
二、12,000公里及180日之保障條件及期限,是否能有效保障消費者?延長對於業者營運成本之影響?
輔仁大學劉清耿老師表示,年平均行駛公里的標準,美國運輸部監理單位有完整統計資料,是21,600公里,如果按照除以二的邏輯,美國的標準應該要更嚴苛,其標準卻普遍是24個月和38,400公里。
對比台灣和美國,美國年平均行駛里程少於台灣,但保障條件比台灣寬鬆。
以氣候條件和台灣相近的佛羅里達為例,檸檬車條件是2年內三次維修,或故障15天無法修復的。再以德州為例,德州對於瑕疵有四次修復的機會,但有潛在安全風險的只有二次:從購買日起兩年或24000英里,或是交付後有30日是故障的。如果滿足條件,就可以主張車子是檸檬車。
在德州,消費者在相關程序中必須完整蒐證,同時給車商足夠合理的修復機會,如果程序完備而車子沒有辦法被維修,德州監理部門會指派技術專家,調解消費者和車廠的爭議。如果爭議無法調解,就會進入仲裁的程序,由監理單位召開類似於聽證會的場合,讓消費者說明如何給車廠合理地維修並舉證,接著就是等仲裁員針對問題做最後裁決。
在美國負責裁決的部門,有些州是監理部門,有的在消費者保護機構。在這個全球車的時代,為什麼一樣日本TOYOTA的車,在美國有這樣的條件,營運上可以接受,在台灣卻不行?從這個角度來看,標準是可以調整的。
交通部路政司趙晉緯科長表示,目前定型化契約,對重大瑕疵的效果,有12000公里和180天的標準,是綜整了消費者和車廠的意見,並經過行政院通過,#標準不是交通部訂的。
這個答案,當然無法令人滿意。
三、如雙方未能同意選定鑑定之機構,應如何處理?得否由主管機關指定或其他方式決定?如鑑定後一方或雙方不接受鑑定結果,有無其他機制協助處理爭議?
中華民國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劉錦村理事長表示,原廠給各國經銷商理賠的條件不一,導致台灣消費者受到很大的損失。不是台灣的總代理故意不理賠,而是原廠不給這樣的權利,因此,台灣的總代理應該向原廠爭取和世界各國一樣的保固條件,
至於如何舉證個案的瑕疵?如果是通案的瑕疵,原廠會召回。個案的瑕疵,基本上難以舉證。但是在美國,相關條文為了適用個案,不會制定細節,由一個公正的技術部門來做仲裁,原廠也很配合。所以,在外國檸檬車要得到理賠,並不會太困難。
台北教育大學郭麗珍老師進一步說明,即使已經到了訴訟階段上法院,很多問題還是很難解決,因為涉及科技專業。消保法的規定是符合當時科技水準可合理期待的安全性。什麼是通案什麼是個案的問題?通案是設計上有瑕疵,所以一整批都有問題;個案是製造上的問題,但是實務上很難區分。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謝家慧調查官則分享相關經驗,事故發生時,運安會會邀請相關單位,如車廠如果涉及事故,就會邀請參與調查,因為對車輛最熟悉的是車廠,運安會很難對車輛結構有透徹的了解。
因此,在邀請車廠調查的過程中,會邀請第三方學者專家參與調查,也避免車廠對涉及自己利益的部分隱藏,若有第三方的鑑定單位來協助民眾,會有很大的幫助。
交通部路政司趙晉緯科長表示,召回和瑕疵的部分,到底是安全問題還是品質問題,涉及專業,汽車原廠最需要了解。
關於 #公正的瑕疵鑑定機構,交通部已協助經濟部,彙整可提供鑑定機構的名單;去年路政司也透過車安中心蒐集國外的做法,研議如何配合定型化契約的施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後續在行政院的會議,將報告如何優化相關機制,並邀請自救會等參與討論。
四、「經四次以上維修仍無法回復正常機能」部分,於第三次維修後,短期間內再發生相同瑕疵,而已逾180日之期間,消費者是否得請求更換新車或解除契約?定型化契約宜否調整?
台灣科技大學林瑞珠老師說明,在契約內分二種類型得以換車或解約,一是重大瑕疵,像自救會提出的暴衝;第二是屢修不復。在整個規範設計內,這兩種情形下可以要求更換新車或解約,就是在民法契約內做相應的補充規定,定型化契約可以滾動檢討修正不足之處。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陳星宏簡任秘書表示,在部會的會議中,消保處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要在國內建立基於雙方衡平地位的鑑定中心。其實國內消費爭議不只汽車,例如旅遊就有一個協會的機制。所有定型化契約有滾動式檢討的存在,當然里程數或日數要隨時檢討調整,最後要有一個機制存在。
五、「已提供消費者代步車或補貼相當代步費用之合理期間」,是否宜一律不予累計期間?
馬自達自救會林松郁先生說明,自救會的車主有豐富的修車經驗。至今已經換了500多台車。除了保養維修,相信車廠還有很多服務在進行。代步期間只是讓修車現場有喘息空間,但是消費者還是要用車,在這些期間給代步車補償,對消費者而言本來就是應該的,因為車子有問題要排除,所以消費者忍受,重新叫料的維修時間也不該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經濟部商業司李怡靜科長表示,當初有業者提出缺料待料狀況,必須等待船期,因此允許消費者可以使用或接受代步車,在合理期間內不計入維修期間。合理期間每輛車有各自的狀況,可能難以在契約內具體規定,建議回到個案判斷。
總結來說,今天公聽會的兩個重點,一是建立公正的官方鑑定機構的可行性,交通部路政司已在研議;二是檸檬車保障範圍太小,也就是180日及12,000公里的限制,可以適用的案例可能有限,然而相關單位未有明確回應。
#瑕疵鑑定 牽涉到事實認定上的問題,而非法律上的爭議。國內各項的消費糾紛之所以有各式爭議,是因為法官也沒有醫學或工程的相關知識,因此,建立一個公正有效的鑑定機構勢在必行。作為主管機關的交通部,應該積極研議。
#保障範圍 180日和12,000公里的限制,考慮到車安中心鑑定作業的時間遠超過檸檬車條款的180日,可見這樣的設計並非「合理期間」。同時,和台灣有相似氣候條件的佛羅里達州,保障和相關制度遠比台灣健全。因此,經濟部應該進行滾動性的檢討,以利解決糾紛,維護道路安全。
為了廣大汽車消費者的權益,我們會持續緊盯檸檬車法案的修正,讓台灣的汽車消費者,不再飽受檸檬車維修召回求助無門、來回奔波的困境!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拜登拋美電動車王國夢 十年後拚銷售占美5成車市》
1.帶頭全球對抗暖化效應,美國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王國嗎?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周簽署行政命令立下目標,希望美國能在2030年,讓電動車在美銷量達到整體車市的一半,而為了展現他的決心,同時宣布將收緊在川普時代放寬的汽車排氣量標準,會推出嚴格的法規,來加速淘汰目前大量燃燒汽柴油的傳統汽車,且拜登在這天,還邀請了美國三大傳統車廠,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的母公司斯泰蘭蒂斯,三家車廠都表示願意配合政府大量生產電動車。
2.但要讓電動車占到全美車市銷售的一半,可能實現嗎? 目前,電動車在美國車市的銷售占比僅僅2%~3%。如何要能在十年後達到25倍的數字,許多專家一致的看法是,美國人對傳統燃油車的喜好很難改變,加上電動車購入後的前期成本相對較高,也是不少美國車主卻步的原因之一
3.拜登當然知道這是一項挑戰甚鉅的目標,因此他早在今年四月提出基礎建設預算案時,就在電動車建設預算上,給出比造橋鋪路這些基本建設更高的金額,因為要讓電動車普及化,就必須做到讓充電站,如同街角加油站一般的方便,才有可能讓電動車從小眾走入主流,拜登的目標,是要在全美廣設50萬座充電站。
4.拜登劃時代的宣布,某種程度上雖是站在氣候變遷的環保角度,希望重塑美國汽車工業未來,但還有一點,就是想對抗中國電動車崛起的威脅,保障美國汽車工人的就業。因為美國目前不管在電動車銷量,還是電動車電池的製造量上,都輸給中國。一個有趣的觀察點市,是拜登並沒有邀請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加入他的電動車王國大計,光從這點就足見拜登,是想保住美國傳統車業的未來。
5.況且還有政治上的現實等著拜登,他所提出的基礎建方案算,雖然已在近期完成兩黨協商在參院通過,但規模只剩下一半,電動車預算,更從一開始的1740億美金到只剩下50億美金。民主黨對此金額高度不滿,揚言還要再追加,可想而知,這又是一場政治拖延賽。
{內文}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熱衷開車,我可曾是優良駕駛
拜登是道地車迷,收藏50年的超跑汽車雪佛龍Corvette,去年曾在總統競選廣告中亮相,當時他勾勒夢想執政藍圖,盼美國有朝一日,能從汽車王國轉型電動車王國。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深信美國能重掌21世紀的車市,只要我們轉往發展電動車
入主白宮逾半年後,拜登把夢想升格為政治野心,親自駕駛油電混合吉普車繞行南草坪這天,喊出「電動車才是美國汽車業未來」,只能前行沒有退路。
美國總統 拜登:一個有遠見的未來,將開展在我們眼前,就是一個屬於電動車的未來
美國總統 拜登:不管是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燃料電池車,全都是電力發動 不會回頭了,問題在於美國未來是領先還是落後
美國總統 拜登:因此,汽車業員工及領導人,州及地方官員,今日集聚一堂,要替美國的故事寫下新頁
拜登簽下行政命令,拉出近十年時間軸,希望傾美國政府之力,推廣國人購買使用電動車,同時宣布未來將搭配收緊汽車排氣量規範,針對小客車卡車制定更嚴格標準,以激勵美國車廠提高電動車產量,美國三大老牌車廠通用 福特 克萊斯勒母公司斯泰蘭蒂斯,受邀參與白宮活動均表態全力配合,共同訂下2030年讓電動車,登上全美車市五成市占的目標,但美國國內不少分析,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都直言,縱使總統擘劃美國電動車大國夢的背後,有著決心降低國內溫室氣體碳排量的規劃,和冀望對抗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崛起的盤算,還是總歸一句「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通用汽車廣告:有了通用全新的鋰電池,我絕對能超越那些笨蛋
PBS新聞片段:要讓電動車,簡稱EV車在美普及化障礙重重,不妨看看電動車採用率,也就是全美有多少人購買電動車,就會明白絕對是挑戰,想改變民眾的駕車習慣非常困難
美國環保經濟學家 Joshua Linn vs.PBS記者:目前電動車在美國的市占率約莫2%-3%也就是美國每年賣出的新車,2%-3%是電動車,這比例太少,實在太少,少歸少,但已經增加了,十年前可是零
首先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全國第一高的碳排量,來自交通運輸占比29%,想扭轉大眾購車習慣減少污染量,拜登確實提出了治本之道,但從現實面來看,這項政策最大阻礙之一,其實就落在美國民眾對電動車接受度裹足不前,因為油價低廉讓購買汽油車,不管是休旅車卡車或轎車,都比擁抱環保來得划算省錢。
PBS新聞片段:一項名為消費者報告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猶豫購買電動車提出了幾個理由,例如擔心電動車充電一次能跑多少里程數,昂貴的前期成本,即便研究顯示,消費者其實可隨時間,省下更多無須加油的成本,還擔心充電站數量不足
美國總統 拜登(2021.05):當前,中國可是在這場比賽中取得領先地位,我不是信口開河,這是鐵錚錚的事實,中國以為他們會獲勝,但我想中國最好搞清楚,他們絕對不會贏得比賽
再者,拜登把中國視為美國電動車產業最大假想敵,若想超車領先,太多差距需彌補太多進度得追上,以2020年為例,全球賣出324萬台油電車及純電動車,美國僅占1/10 32萬8千輛,中國則繳出133萬台,些微輸給歐盟139萬台,是美國四倍之多,位居全球第二的亮眼成績,就連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美國僅有4座電池生產廠,而中國則是30倍120座,便有分析師以通用為例,解釋美國想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國」,不僅是一條漫漫長路,根本是不同量級的一場對抗。
新聞片段:這是一項震驚許多人的宣布,全美最大車廠之一通用,誇下海口要在2035年時,達到只銷售電動車的目標,分析師:通用絕對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不妨讓大家對通用的全球銷售有點概念,去年,通用在全球賣出660萬台車,猜猜當中有多少屬於純電動車,只有4萬9149台
且在充電站設置率上,全美包含公共及私人總數不超過十萬座,中國55萬8千座,
光是上海北京就各有5萬座,且對比美國明星車廠特斯拉,近年推出的超級充電站,
5分鐘可續航120公里,中國新興電動車廠蔚來,是花相同時間就能滿電上路。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車子快沒電了,只能再開42公里,所以我得來這裡充個電了
新聞片段:當肖先生要重新替車子加燃料時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師傅你要來嗎
新聞片段:他不必跑到加油站,他甚至不是替電動車充電的那個人,反而他去的是一座電池交換廠,只要5分鐘,他的電動車就能被裝上充飽電的電池,最高可開(260英里)418公里,對這位42歲每天開車的上班族來說綽綽有餘了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vs.充電站人員:好了是吧 好了 謝謝啊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電動車王國夢充滿理想目標遠大,早在今年四月,拜登提出總規模2兆美金基礎建設投資案時,為求大力發展國內電動車產業,力拚2030年前廣設50萬座充電站,便擬出比用1150億美金造橋鋪路,更高的預算1740億美金,因為倘若不讓充電站,像街角加油站一樣無處不在,電動車就無法從小眾蛻變為主流,四個月後基建方案,雖然終在歷經兩黨討價還價數月後闖過參院,但預算規模已砍半縮水,其中電動車充電站建設經費,僅剩75億美金,民主黨喊出必須再追加850億美金,只怕又是場政治拖延賽下,全美環保專家率先表達了失望之情。
CBS記者:若是與氣候專家對談,他們都覺得這樣的進展太過緩慢,專家們其實非常沮喪在這份基建案中,氣候變遷相關預算,因為兩黨角力而遭大砍
紐約時報說,這是拜登的打地鼠遊戲,眼前目標太多,想一網打盡難度甚高,在擊退氣候變遷的全球浪潮下,想達成排碳大國的減碳承諾,在美中科技對抗未完待續下,企盼轉型國內汽車工業,變革生產製造鏈保住美國就業,把氣候議題結合抗中,拜登想一箭雙鵰的政治設想,端看美國人能否放下對燃油車的矜持,投向電動車懷抱。
https://youtu.be/OpegN1mhLCY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刻了, 長測 Nissan Sentra 也到了尾聲,經過小七哥與 Mike 的一萬多公里實測之後,到底使用成本是如何呢?仙草到底多省油呢?喜歡仙草的朋友不要錯過,趕快跟著小七哥來一起關箱吧!
#Sentra
#關箱
#長測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third/341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https://reurl.cc/O1xnWr
--------------------------------------
「小七哥」親自實測嚴選的商品都在【七車坊】
https://shop.7car.tw/
台灣商用車專屬網站【商車王】
https://www.truck.tw/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IAZqTL9lQY/hqdefault.jpg)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脖子解說 Mr. Ne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脖子哥廠商提供優惠購買連結-Sample車用吸塵器】
https://bit.ly/samplemrneckcar
https://bit.ly/samplemrneckcar
https://bit.ly/samplemrneckcar
(因車友大量需求,此數量有限喔!)
*另有加購優惠商品 : 酒精噴霧+夏天必備手持電風扇
【脖子解說 Focus車友群】
LINE社團爆滿了,加社群吧!https://bit.ly/3k6Tzbx
【脖子解說Mr. Neck FB粉專】
https://bit.ly/3kmP1y3
【脖子解說的Podcast上架囉】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PWnQx0
Spotify : https://spoti.fi/313Ysfh
Google Podcast : https://bit.ly/2DR2j6F
SoundOn : https://bit.ly/2Fqw6Dq
當初的我會想建立此頻道,
是因為看到不少focus車友在FB群組,
常看到在討論這台車的所有東西,
所以我希望藉由我從交車到開車,
一路上發現到的大小事分享給大家
也希望藉由LINE群大家能一起交朋友!
未來更籌畫一起辦車聚聊聊天認識。
播放清單系列影片~~
Focusmk4 冷知識 https://bit.ly/2ZiqliK
Focusmk4 配備解說 https://bit.ly/3gNSHY7
Focusmk4 音樂測試 https://bit.ly/32aRjKQ
中階、入門款喇叭音質 https://bit.ly/2ZnRWPI
合作邀約 : mrneckcar@gmail.com
#福特 #福特active #福特新車 #focus好動版 #任性版 #focus任性版 #focusactive任性版 #focusactive #active #focus #focusmk4 #kuga #kugamk3 #脖子解說 #fordfocu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w64Vf-mvAY/hqdefault.jpg)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Will Walker 英國留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點我訂閱 //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 https://reurl.cc/LdadZx 【Will Walker / 特斯拉投資英國留學賽車牙醫】
04:18 特斯拉股價上漲的原因
06:26 特斯拉還來得及上車嗎?
08:40 使用的證券戶:Trading212
10:50 帳戶的投資配置大公開
15:37 對錢的理解和深度與成就有關嗎?
18:42 學校沒教最重要的兩件事
20:38 2020的反思與2021的展望
25:38 時間機會成本的重要性
28:48 Will為什麼一直在台灣呢?
32:00 投資or投機
38:09 PE Ratio適用於特斯拉嗎?
40:39 顛覆傳統的投資理論:雞蛋該放在同一個籃子嗎?
44:37 主動式收入 V.S. 被動式收入
47:32 投資特斯拉的策略
51:38 2021特斯拉值得關注的事
57:35 福斯集團有機會追上特斯拉嗎?
想要拿到價值£100的股票嗎?
用以下連結我們都能直接拿到一股股票喔!
英國交易平台連結:
https://www.trading212.com/invite/FzB...
想跟我一樣擁有特斯拉的朋友可以用我的referral link https://ts.la/will16416 來訂購您的愛車 您將得到免費的超充1500公里或現金回饋喔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stay tuned for more :) #特斯拉 #特斯拉股票 #特斯拉Model3 #Tesla #WillWalker #特斯拉電車 #特斯拉投資
訂閱我的頻道【Will Walker / 特斯拉投資英國留學牙醫】
點我訂閱 ☞ https://reurl.cc/LdadZx
// 播客 • Podcast //
搜尋【WAKETHEFUP拒鳥】或點擊網址前往各大平台 ☞ https://linktr.ee/willwalker96
// 社群 • Social //
~ Instagram: willwalker96 https://reurl.cc/OqYqQg
~ Facebook: Will Walker / 英國留學生活 https://reurl.cc/LdadZx
// 商務聯繫 • Business Enquiries //
📩 wworksbywill@gmail.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ll Walker / 特斯拉投資英國留學牙醫】 • 頻道關鍵字
英國留學生活 英國留學生 英國留學 英國倫敦留學 英國倫敦留學生 留學生活 英國醫學院生活 英國牙醫留學生活 英國讀牙醫 英國住宿 英國旅遊 歐洲旅遊 英國高級學生公寓 英國倫敦學生公寓 英國買房 英國買車 海外生活 特斯拉 特斯拉車款 24歲入手特斯拉 美股投資 投資理財 理財觀念 投資入門 電動車 綠能發電 綠能股 特斯拉汽車 特斯拉電車 特斯拉股票 特斯拉股票還能入手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_m-MW0p4-U/hqdefault.jpg)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汽車行駛每公里的成本計算!!!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計算汽車行駛每公里的成本,不把車價列入,只求一般最低消耗費用. ... 計算式=>[(稅金+停車位費+保養清潔費)/每年行駛公里數]+每公里油錢=汽車行駛每公里 ... ... <看更多>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一公里耗油量、油錢計算app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汽車一公里成本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jm235也提到原始標題阿里山百年蒸汽火車頭SL-21修復完成預計8月重回軌道新聞 ... ... <看更多>
汽車一公里成本 在 Re: [討論] 出遊搭車油錢怎麼算比較好? -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每次看到這種乘客吃米不知米價的就無言
而且現實中還真的很多 先不論交情的考量 畢竟這每人不一樣
我們只談成本的概算就好
假設車輛只要85萬 開20萬公里後作廢 持有15年
(資料參考 : 台灣自小汽車平均里程11~12萬 平均車齡10~11年)
每年1.35萬公里
車輛本身 : 85萬元/20萬km = 4.25元/km
稅金(假設1.8就好) : 11710元/年 依照假設一年開1.35萬公里 換算 0.86元/km
車體與第三人保險 : 15年下來從乙式(3.5萬)變成丁式(3-4千)
平均每年8000元就好(含強制) 8000/1.35萬 = 0.6元
保養 + 輪胎 + 耗材 : 依據車型變化較大 1.8~2.0汽油車 再便宜每公里至少也要 1.2元/km
油錢 : 用95每公升23元 油耗10km/L來計算 (跑山路通常更差且載客) = 2.3元/km
過路費 : 忽略不計
清潔費 : 忽略不計
驗車費 : 忽略不計
駕駛費 : 忽略不計
其他用車雜支(車主租車位打蠟擦傷維修風險等) : 當作沒有
這樣算一下要多少? 總共一車9.21元/km
而且這是用15年開20萬公里的85萬元車來平均 我想不出來有哪一項可以更便宜
車輛的持有成本都是越前面越貴
你搭的車只要比這個還新 成本不可能比此還低 進口車/豪華品牌更加超過
車主要收多少端看行程和與乘客交情或是順路與否 沒人可以多說什麼
你如果乘客很大牌 覺得應該只要付變動成本 車輛折舊不用來攤 我也沒意見
但這種出去玩被載還只想付最低成本 不養車又要出遊蹭別人方便 結果連錢都不想幫出
還當作理所當然的我是不會想載就是
別說郊外的出遊了 你在交通方便的外縣市旅遊 四個人的大眾運輸費怎麼算
幾乎沒有也可能比大家分攤車資還便宜的機會 更別提方便性了
這樣會覺得貴 就只有想佔便宜 覺得明明有人開車
不就是順便載我就好 還要出這麼多是怎樣的心態作祟而已
車主給你算便宜是客氣 真的不用拿來當作理所當然
車主平時也在花心力跟錢養車 乘客只要在出遊的時候等別人把車開到集合地點載你
只需要分攤個成本(而且是車主保證沒賺到小虧的成本) 已經佔盡便宜了好嘛
如果你是車主 成本請記得至少9.21元/km
車資要收多少自己斟酌
畢竟交通本來就是這麼貴
※ 引述《ian7202133 (mogudira)》之銘言:
: 小弟剛好前幾天出遊回來,一台車扣掉駕駛有三位乘客,來回旅程約160公里,車型是xtrai
: 因為我知道駕駛開車還要負擔很多風險還有提供車子是很麻煩的事情,可是感覺駕駛自己多收還是怪怪的,最後開車的學長跟我們收油錢400一個人這樣
: 1.多收本來就合理
: 2.多收合理,但理由需要好一點(駕駛費?
: 3.還是看乘客給多少算多少
: 4.讓乘客自己算 看他們會不會多給你
: *補充:文章修改後有些被刪掉抱歉
: 那個負責開車的人也是跟我們一起爬山的人
: #補心得
: 感謝各位的回覆,我了解自己很自私抱歉,我也有租過車,坐過計程車所以知道收400是很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OnePlus ONEPLUS A6010.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29.160 (臺灣)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04263636.A.14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2.109.1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04283565.A.9E8.html
車主要收多少端看行程和與乘客交情或是順路與否 沒人可以多說什麼
像原文約去爬山 另一台佛心收200 這台收400 其實也算合理價 結果被發文抱怨貴
出去玩遇到沒那麼熟的同團共乘 覺得只分油錢當作應該 遇到這種就是最幹的
登山的行程體力消耗甚鉅 常常爬12小時下來再開3-4小時 登山鞋和背包又很髒
遑論下雨就是整車一蹋糊塗 山路開車又特別辛苦
9.21元*160km/4人 = 368元 收400 等於司機也來下去均攤成本 都嫌便宜了吧
如果買200-300萬的車自己爽再讓乘客幫忙攤提折舊
也是不甚公平 他們也只求平順的一程
應該用85-110萬左右的車價去算差不多了
當然 這裡都只算用車的成本 至於跟乘客和朋友/老婆/親人怎麼分攤
那就不是車板討論範圍了 人情狀況千百種 無法標準化
寫這篇就是給沒車的純乘客知道 你搭別人便車 實際的用車成本範圍到底多少
一般乘客都誤以為分攤油錢就好 其實占了別人多少便宜還自以為兩不相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我時常跟很多沒那麼熟的人出遊 因此不同親疏遠近的朋友 我也有不同的考量
買得起車的話 自然沒有人真的出不起這點油錢
但沒買車的 拿去投資還是買房 股利和房子還不是沒分給司機
分攤成本本來就是應該
如果乘客出的比較多 應收400左右 直接掏600出來 那確實可以說不要計較
何必算的那麼細 也很有風度
但是乘客出的就已經比較少 不夠出車成本了 還可以說 幹嘛那麼計較這類的話
來合理化自己佔的便宜 到底是哪國邏輯 不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嗎?
因為一些佛心的免費載人 形成認為司機"本來"就應該要免費或是只收油錢的風氣
根本就是積非成是 就跟有些團 竟然只要求男生出錢一樣糟
有時常參加自組郊外登山露營等旅行活動的就知道 每次都是缺車 從來沒在缺乘客好嗎
如果會被當作理所當然地佔便宜 我就不要阿 不就是奇摩子的問題
樓上也提到請吃東西 主動掏出停車費 烤肉的時候敬個酒夾塊肉說聲辛苦了也行
表現出感激的樣子就好
至少不要開車載別人還被當應該 朋友就算了 不熟的人同遊來湊車
跟你收錢還在跟別台車比較怎麼比較貴 那就照這篇成本來算看看
有人不會介意 但老子被當塑膠就會不爽
出車的人勞心勞力錢都收不夠了還要被嫌
本篇原文開Xtrail的苦主 不就是這樣嗎
開頭就講了
"不論交情的考量 畢竟這每人不一樣 我們只談成本的概算就好"
回文的時候我也講了三次有吧 :
"車主要收多少端看行程和與乘客交情或是順路與否 沒人可以多說什麼"
計算用車成本是一回事 你要跟你朋友/乘客收多少是另一回事
本篇一直都是在討論汽車 沒有要教你如何做人處事好嗎?
用車的成本本來就不光只有油錢 乘客只出油錢就是車主要多負擔車輛成本
至於合不合理 沒有要探討 情境那麼多 哪有一個準則適用 大家覺得OK就OK阿
講幾次了 這就是一篇計算成本的文章 你出去玩怎樣算錢你家的事
你要免費給人搭車也沒人攔你 到底有那裡不能明白
※ 編輯: duriel3313 (118.165.225.67 臺灣), 11/02/2020 23:02:26
以原文案例而言 以用車成本的角度來分析 收四百是符合本文邏輯的
但是這個邏輯 是不是符合每次出車的情境 以及是否應該要採用 並沒有一定的準則
這也要解釋?
而且原文是大家一起約定好出遊 並不是車主本來就要出門 找順路人共乘好嗎..
謝謝你
就是因為友誼與交情不能量化 用車費用可以 所以我們只能做到分析實際成本
因為有很多人 其實會忽略掉油錢以外這些隱性成本 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怎麼估計等等
只好都由車主吸收 我就遇過很多有車的人不想出車 寧可花更多錢搭車包車或乾脆倒團
就是因為這樣的風氣讓車主太吃虧
是真真正正的吃力花錢還不討好 明明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還要被流傳說車資算太貴
至少我希望車主和乘客都對實際的用車成本有更精準的概念
才能讓費用的分攤不至因為資訊落差於產生太大的認知差異
畢竟有當事人才能定奪多少或免收車資可以被視為"合理"
平常要自願開車當工具人 還是朋友載你都免費只要喝咖啡 那都是沒問題的好嗎
我就回你到底吧
1.本篇算法就是共乘成本, 請問哪裡有算到利潤? 用這算法來營利, 司機還不餓死
2.計程車能營利係因補助與特殊法規,用車成本遠低於本篇私車之算法,
且高里程成本均攤後也遠低於私家車.
依照統計,台灣人用車一年里程80%以下在1.5萬km內,開越少單位成本自然越貴,
又不是跟計程車司機共乘.
3.講第N次了,私家車用車成本就是這麼高, 算出來給大家看看, 搞不好很多人真的不知道
總不要只付油錢還當理所當然, 即使你是無心的,
佔了人家便宜還不自知,覺得兩不相欠, 甚至還到處講說去哪裡玩共乘只要多少錢,
我們走啊 叫誰誰誰開車 還有誰跟誰的哪台車根本收太貴, 好像很懂玩似的
別人私底下就覺得你不上道, 根本不想揪你, 出去玩開車的人哪有在怕揪不到乘客的?
還不知道問題在哪, 其實更吃虧好嗎 ?
司機如果只收油錢不管是看你交情還是怎樣, 你至少要"知道"是別人沒在跟你計較
才有機會找別的方式表達一下謝意吧 當成應該 就是不可取
至於你普世觀念要跟你乘客怎樣算錢是你的事,我這篇又不會變成公發的共乘守則.
這是名詞解釋的問題 同時也是情境的不同
你的共乘(共乘版共乘) : 車主本來就規畫要從A地去B地 有沒有乘客都一樣
乘客補助兩百還是三百元都是車主的負擔都可減少
因為有載客與否之用車成本幾乎沒有差異
本篇共乘,
或者稱為共同用車較為精確 : 一組人安排去某地旅遊(或其他事務),
經綜合考量費用與方便性後認為由A出車最為適當
因此A出車衍生之交通成本,由本趟旅遊者共同分攤
共乘版的共乘兩字 也許是比較常見的用法
但本篇不論是原登山案例或是說明 都明顯是第二種意思
出遊一詞 本篇也用了幾次
可能是你誤會我在本篇使用"共乘"一詞的情境了
第一種共乘是剛好同路的陌生人 / 第二種則是可能有交情的友人組合
情況差那麼多 是怎樣一起拿來類比 ?
這樣你能明白嗎? 不同的情境下, 分擔費用的辦法也不盡相同 真的講了好幾次阿
還是你要用你的算法
去旅遊相關版面和登山露營社團徵求司機"配合你的行程"載你出遊來看看?
還是在共乘版 乘客可以臨時跟司機講說
台中買個伴手禮 雲林休息一小時 台南再去吃一間指定的牛肉湯?
會有第一種共乘的算法 不就是要配合司機 而且司機的北高通常是他的既定行程
不會因為有無乘客而改變 ; 第二種則是大家約好一起出遊, 行程互相討論
因此拿第一種共乘的費用跟第二種對比 在情境差這麼多的情況下 顯有失當好嗎?
交情不論 乘客平常就免出養車成本了 要出遊的時候還出最少 請問到底合理在哪
會有乘客少出的情況 還不就是因為交情 或是車主不計較 從來都不是因為這樣合理
你要收0元也是你家的事 你的車你爽就好
還想叫其他駕駛用你覺得合理的價格載人 不然就是小氣鬼駕駛
給人的感覺就跟搭別人車還在那邊比油錢哪台收最少的乘客差不多
※ 編輯: duriel3313 (211.72.109.181 臺灣), 11/04/2020 09:49: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