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錢人的證明 ]
下週是復活節長假,因為我家的慣例是避開人潮提早一週過,所以我們今天開車南下前往雪山下的城堡住兩晚。
因為車程有四個小時,所以我們除了早餐停下之外,順便在 waitomo 螢火蟲洞那邊安排了行程,去鐘乳石洞還有螢火蟲洞看看 (一個小時的行程),可惜裡面不能拍照,不然也想讓你們體驗一下裡面的美麗景象 (蟲洞是坐船看)。
在疫情之前這個地方是國內外觀光必經之地 (每天兩千人次),現在當然是超級冷清所以可以相當悠閒的逛 (鐘乳石洞已經冷清到開始舉辦演奏會還有婚禮了),平日門票還打七五折呢。
雪山下的城堡 Chateau Tongariro算是圓我本人年輕時的一個夢。
窮學生時滑雪旅行時有經過這個城堡,#學長那時告訴我們這裡是有錢人來住的 (我們這種學生當然是去背包客棧),那時我們只進到城堡裡面喝一杯咖啡就夾著尾巴離開,#所以我印象深刻覺得如果有天能來住就是成功了。
所以十年後我來了,雖然買不起名牌包包而且有還有30年房貸,#但利用疫情特價我還是可以在這邊住上兩晚啊謝謝爸爸媽媽把我生下來!
整個城堡的住客都是老人,大家都跟我們一樣買了疫情特惠,而且大家應該是期待這兩晚可以很痛快,還有老人直接提著冰桶(裡面大概是塞滿酒)入住的呢!
兩個晚上付兩個早餐晚餐(小冰箱還塞一罐酒給你喝) 台幣一萬,旅館雖然已經有歲月的痕跡,但那個酒喝下去我覺得一切都很順暢晚餐也很好吃。
已經這次旅行感覺會很愉快呢!
#超級熱賣謝謝大家支持剩下最後三天嘍
[ 超可愛台灣版新款汽車停車遊戲墊 ]
推薦這個車車遊戲墊的理由有幾個:
#尺寸很大,這是我看過目前最大的墊子 120x100cm,林奈森全部的車都有上好上滿。
#品質良好防水耐用可水洗,我曾經看過林奈森狂扯墊子模擬海嘯(閉關那段時間有一天莫名其妙有了海嘯警報),墊子完全沒事!
#可捲可折好收納不佔空間,因為我有把玩具收起來讓猴子保持新鮮感的習慣,所以他一玩完我就會捲起來丟進倉庫,相當方便(寄來的時候是折起來的,打開來玩後折痕會慢慢消失)。
#安全無毒 (不惜成本使用歐盟環保認證環保乳膠墨水) ,但請教育猴子任何玩具都不能放進嘴巴。
#台灣設計台灣製造,圖案的元素都有台灣在裡面。
這次兩款是2021年新版的圖案:
#可愛城市 是鄉下蜿蜒街道設計,有鐵軌有建築有海邊有停車位
#台灣街道 是(對我來說是)凌晨台中街頭的樣子,有號誌有加油站有建築有火車鐵軌
#廠商有答應我會神速出貨(下單隔天出貨),#所以你可以安心購買然後在兒童節那天掏出來讓孩子高興一下。
#買那個?有預算當然是兩個都買看了都爽,但要挑的話你就看你住在哪裡吧,住鄉下買城市的那款,住城市買鄉下的那個。
(如果沒有小車車廠商有丟一些可以配合的你可以一起買,#我剛快速看了一下居然有台灣警車真是令人感動以後爸爸酒駕被警察臨檢孩子就不會對這場景趕到陌生了自己在家可以先模擬。)
購買連結:https://gbf.tw/mepfx
是的兒童節要到了爸爸的卡又要出動了開心阿。
汽車避光墊 哪裡 買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會指望女人以許多無償的方式,不惜一切代價(包括犧牲自我),讓周遭的人感到舒適。我們創造出一個利他的形象,允許他人的需求凌駕自我。我們成了傾聽者、忠告者、旅行規劃者、行程管理者、居家打掃者、提醒者,也是每個人都可以舒適依靠的無形靠墊(但幾乎沒人考慮這會如何消耗我們的心神)。
為了管理他人的情緒和預期,妳需要越過重重障礙才能讓人聽到妳的心聲,並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運用寶貴的時間。妳必須確保妳的回應經過深思熟慮,把他人的情緒也納入考量。當妳需要指派任務給別人時,妳必須使用正確的語氣,詢問對方的意願。當妳感到不舒服時,妳需要克制自己,依舊展現出親和力。
我們從事情緒勞動時,把周遭的需求擺在自我需求之前。我們在這世上存在的方式,在很多方面開始隱於無形。
取自《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
各位朋友,早安:
我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換另外一種說法,說明女性的「情緒勞動」。譬如說,我印象中,我跟羽茜談過「女兒會比較貼心」的議題。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64028450508978/
很多媽媽期待生出女兒,是認為女兒比較「貼心」。也就是預期自己有各種不愉快,都可以說給女兒聽,有人能分擔媽媽的情緒。即便現在知道,小女孩不見得能承受得住大人的情緒,這對小女孩的心理發展不健康,但目前我依然知道有小女孩要負責聽女性長輩(包括阿嬤)訴苦。
有些即使不住在一起了,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媽媽隨時打來,就要女兒聽電話,讓媽媽可以抱怨「一下」。我甚至聽過媳婦要接公公的電話,因為公公也要抱怨。
這種事,絕對不只「一下」,這常是經年累月,傷神花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麼算了。這可以讓身心失衡,除了要耗能量消化之外,嚴重的話,還可以導致疾病。
曾經有長輩跟我提到,孩子小的時候,長輩都會聽孩子抱怨,等孩子長大了,換孩子聽長輩抱怨,這不是很正常嗎?
乍聽之下好像是如此,但這會有一個誤區:通常喜歡抱怨的人,不喜歡聽別人抱怨。
譬如說,我很常聽到的是,有些喜歡抱怨的媽媽,根本不那麼在意女兒的感受。媽媽只想紓解自己的情緒,但女兒只要開始抱怨,媽媽可能就不太耐煩,常敷衍以對。
也就是,很有可能小女孩得要一直近乎單方面地聽長輩訴苦,直到長大。但小女孩的情緒,就在這過程中被忽視了。
曾經有女性朋友跟我講,她小時候以為好好聽媽媽抱怨,媽媽就會喜歡她,她以為自己可以是媽媽最好的朋友。結果,等媽媽抱怨完,回到日常生活,依舊會因為小事處罰她。她在各方面,都要扮演媽媽洩憤的出口。
孩子對於負面情緒的承受力,真的不如大人啊,這一點不能忘記。更何況孩子很多事都不懂,這種拉孩子同盟的行為,常莫名其妙讓孩子沒辦法跟某位親人建立比較健康的關係。
祝願您,能清楚看到這種在我們文化中反覆上演的劇本,看到女性的艱難,也停止傷害孩子,能成為一個為自己情緒負責的長輩!
.
ps. 這本書在昨天晚上有辦贈書活動,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59859060697044/
*********************************
【文/ 潔瑪‧哈特莉】
……我把情緒勞動的定義再進一步擴展,希望給讀者一個新的視角,讓他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關係動態。我定義的「情緒勞動」,是結合情緒管理和生活管理,是我們為了讓周遭人感到舒適和快樂所做的無償、無形的工作。它涵蓋了我在文章中提到的照護類勞務的相關術語,諸如情緒工作、精神負擔、精神重擔、家庭管理、事務勞動、無形勞動等等。這些術語個別來看時,看不出是如何交集,火上加油,終至令人抓狂沮喪。這些工作勞心耗神,而且還會產生反響,反過來影響我們的世界。茱蒂絲.舒拉維茲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談母親經歷的情緒勞動,並在文中列出那些工作的高昂成本。她寫道:「不管女人是喜歡操心、還是討厭操心,那都可能分散她對有薪工作的注意力,使她在工作上受到干擾,甚至斷送了職涯發展。擔憂及安排事務這種令人分心的苦差事,可能是阻礙女性職場平權的所有因素中,最難以改變的障礙之一。」
舒拉維茲稱這種人為「指定的操心者」(designated worrier),但成為「指定的操心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時間累積及付出心力的。以全職媽媽為例,或許妳精心打造了一套系統,好讓每個家人的早晨能夠順利運行,例如妳想在牆上掛了一個鑰匙鉤。但在那之前,妳需要先「嘮叨」一下,家人才會幫妳裝上掛鉤。妳需要多次溫和地提醒家人,請他去五金店買掛鉤,不然妳就得自己寫在待購清單上,自行採買。妳還需要溫和地提醒家人多次:「釘個掛鉤很快,今晚或明天就能完成。」妳提出這些建議的同時,還要權衡時間表上有哪些優先要務需要處理。然而,無論妳講幾次把汽車鑰匙掛起來會有多方便,家人還是會問妳:「我的鑰匙到哪兒去了?」妳心裡權衡著到底要直接告訴他鑰匙在哪裡,還是再度提起鑰匙掛鉤的事。如果是後者,恐怕又會演變成一場爭論。妳總是需要先超前一步思考,小心說話的用字遣詞及表達失落的方式。妳必須同時克制妳的情緒,也管理對方的情緒。這實在很累人,所以妳往往選擇乾脆直接告訴他鑰匙在哪裡,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只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在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中,這種加乘式的情緒勞動變成常態。日積月累下來,妳的生活變成一張錯綜複雜的網,只有妳自己知道怎麼駕馭它。妳必須引導其他人在這套精心打造的系統中穿梭,以免他們卡住或陷落。例如,妳擠完最後一點牙膏,或是把廁所的衛生紙用完時,妳注意到該換新的了;公司同仁指望妳規劃下班後的歡樂時光;妳腦海中有一份清單,列出妳需要做什麼;妳需要注意及肯定他人的情緒,同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妳需要維持事情的順利運作,而且要非常小心。這些勞務都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永遠無法將之拋諸腦後。它讓我們付出高昂的代價,耗盡無法估量的心神,而且那些心神明明可以用來做其他對我們自身、職涯及生活更有利的事,讓我們自己過得更快樂。把這些原本各自存在的用語歸納在一個「情緒勞動」的大傘下非常合理,因為它們緊密相連。情緒勞動所指的,不僅是關心結果而已,也關心那些被我們的情緒、言語、行為所影響的人,即使那樣做是犧牲自己以成全他人。
社會指望女人以許多無償的方式,不惜一切代價(包括犧牲自我),讓周遭的人感到舒適。我們創造出一個利他的形象,允許他人的需求凌駕自我。我們成了傾聽者、忠告者、旅行規劃者、行程管理者、居家打掃者、提醒者,也是每個人都可以舒適依靠的無形靠墊(但幾乎沒人考慮這會如何消耗我們的心神)。我們從事情緒勞動時,把周遭的需求擺在自我需求之前。我們在這世上存在的方式,在很多方面開始隱於無形。為了迎合周遭的人,我們壓抑或改變自己的情緒,從與先生和睦相處,阻止孩子亂發脾氣,到避免與母親爭吵,避免街頭騷擾變成人身攻擊。
為了管理他人的情緒和預期,妳需要越過重重障礙才能讓人聽到妳的心聲,並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運用寶貴的時間。妳必須確保妳的回應經過深思熟慮,把他人的情緒也納入考量。當妳需要指派任務給別人時,妳必須使用正確的語氣,詢問對方的意願。當妳感到不舒服時,妳需要克制自己,依舊展現出親和力。如果妳想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位置,那表示妳需要先一步思考對方可能如何反應。有人說,當妳交出完成的任務時,不要同時展現魅力和溫柔的一面,因為妳可能被貼上負面的標籤,影響升遷機會。也有人說,走在路上聽到男人對妳開黃腔、騷擾妳時,不要微笑,緊閉著嘴繼續前進,不然妳可能會被跟蹤、攻擊,甚至遇到更慘的遭遇。
當我們的言行不符合既定的權力動態時,就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誠如桑德伯格在著作中所述,女性在職場上常避免分享意見,語帶保留,以免被貼上標籤。「怕大家覺得她不合作,怕大家覺得她負面或嘮叨,怕提出建設性的批評卻被當成單純的牢騷,怕勇敢說出想法而引起大家關注,可能因此遭到攻擊(就是腦海中那個叫我們「別坐到桌前」的聲音所誘發的恐懼)。」我們在家裡,為了獲得迫切需要的「幫忙」且避免爭吵,也是這樣顧全大局,語帶保留。這些持續又傷神的勞動,大多隱於無形。
霍奇查爾德在書中提到,航空公司如何要求空服員在飛行中營造出溫馨舒適的居家氛圍,以及她們打卡下班後,那種人為感受使她們付出什麼代價。她們下班後常感到情緒疲乏,很難在工作角色和真實自我之間切換身分。她們難以在內心深處找到真實自我,或許是因為她們不止在服務業中付出情緒勞動。身為女性,我們必須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營造出同樣的溫馨感。我們不僅在工作中這麼做,回到家裡或在外面,也必須對親友、同仁、陌生人這麼做。女性之所以覺得受夠了,是因為我們意識到這種情緒勞動無法打卡下班,而是隨時隨地非做不可。被要求在生活各個領域中扮演情緒勞動的主要提供者,我們已經受夠了,因為那實在很累人,很費時,也耽誤了我們的人生。
我們的腦中填滿了家庭瑣事,把不成比例的時間花在造福他人上。我們為了職場升遷所付出的情緒勞動,從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到聆聽他人的想法並提供意見反饋等等,都是男性不必做的。我們必須仔細地權衡在公共場合中如何與陌生男性互動,以確保自身安全。這些必要的情緒勞動類型都是一種徵兆,顯現出更大的系統性不平等。那種不平等對女性造成了傷害,尤其是弱勢族群的女性。誠如霍奇查爾德所言,男性和女性在情緒工作上的互動方式,是「一種常見的掩飾法,把性別之間的不平等視為人與人之間的虧欠,而且在維持這種現象的表層扮演和深層扮演上都是如此。」在社會上,女性對於任何需要我們的人,總是虧欠著無盡的情緒勞動,除非男性和女性都改變想法,改變他們對於「誰該做這項工作」以及「這項工作的真正價值」所抱持的預期。
.
以上文字取自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女人停止操心一切,男人開始承擔(6/23上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629
有方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Forward.Publishing/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汽車避光墊 哪裡 買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位偽財經專家讓人笑掉大牙的言論又一發,每個週末都這樣粉墨登場娛樂大眾,敬業精神令我佩服。
錯點太多,簡單列舉一二:
1. 對原物料、半成品或機械工具課關稅當然最後還是由消費者來負擔。貿易戰不管是關稅或非關稅壁壘,最後犧牲者都是發動國的消費者 -- 「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滿足原本較低成本即可滿足的需求」。
我是不曉得經濟邏輯要多差,才會得出Emmy Hu這種結論。
再者,其第一點也是自相矛盾:若對制裁項目產品普遍美國強於中國,則制裁後於美國影響不大,可想知對中國影響也不大,中國要怕什麼?
此外,制裁傷害效果並不取決於科技含量,而是取決於經濟量。美國大量黃豆銷往中國,自己本國消費量卻很低,當中國以黃豆為制裁對象時,美國黃豆產業勢必重創(因為巴西等國黃豆早在先前幾次美國貿易戰中茁壯成長)。
2. 經濟學者大概無人例外地公認,貿易戰是損人不利己的愚蠢措施,同時經濟史也多次證明此邏輯的正確性。稍微懂1930年代的Great Depression歷史者,都知道當年源自於美國的經濟調整會演化成全球經濟蕭條,與美國和各國的陸續提高的貿易障礙壁壘有極高的因果關係。
3. 中國自1979年以來就已經加入全球化經貿體系,否則哪有後來的經濟奇蹟?
反之,稍懂WTO架構就知道,很多時候美國自己不遵守遊戲規則,(包含這是美國發起貿易戰,也是不遵守WTO),而這位偽財經專家卻隻字不提。
而我要清楚點出的是,雖然經濟邏輯上各國越開放對整體越有利,但經濟學也告訴我們,開放自由市場對於各國內部某些利益團體可能不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看到美國、南韓、歐盟都有大小不等的關稅與非關稅貿易壁壘,也都能看到南韓農民或特定利益團體反對自由貿易。
中國當然不可能自外於如此侷限條件。
1979年之前的中國才叫真正的「鎖國」,而其鎖國也幾乎將國家租值耗盡,人民一窮二白。制度轉換成本降得其低,大肆開放成為不得不的選項,但仍有少數官二代利益恐因開放受損而抵制。
如今中國富裕了,利益團體的改變成本增加,當然要繼續再加強開放會碰上更強力的阻撓。甭說中國,歐盟、美國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罔顧這些侷限條件,單單批評中國,不僅不厚道,甚至是昧於現實了。
4. 在比較優勢經濟定理作用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障礙並不會讓資金回流美國設立工廠,而是會轉往其他如越南、柬埔寨或東歐、墨西哥等人力資源低廉的國家。
台灣算不算在其中?或許。
但別忘了,美國總統有四年任期,了不起八年,下任新總統是否還會維持同樣的敵視中國態度,端視侷限條件變化。而世界局勢變化極快,這種windfall profit不見得可以讓台灣把握到多少。
5. 中國墨子號人造衛星是目前人類第一也是唯一實現衛星與地面的量子加密通訊的人造衛星,該衛星一次向地面裝置發射一顆光子,地面裝置還要能成功接收,其困難度高過你拿一枚銅板丟向一列幾十公里外快速運行中的火車,還順利穿過窗戶落入某乘客手中的水瓶。
中國科技存量遠不如美國是無疑,但增長速度卻是奇快;同時科技存在的後發先至現象不可輕忽。
死認「先進國永遠先進」是愚蠢且悖於史實,美國自己當年也是從經濟、科技、學術都遠遠落後歐洲起步,後來才追上超前(當然這跟二次大戰歐洲先進人才紛紛躲到美國避難有很大的關係)。
6. 經濟競爭永遠不是零和遊戲。貿易雙方可以既合作又競爭,只有政客才會刻意把這種關係扭曲成「你死我活」。
7這位偽財經專家也真好玩,自己口口聲聲愛台灣看好台灣,卻跑去中國定居工作。而自己混口飯吃的國家被施加貿易障礙可能面臨經濟受創,卻又沾沾自喜而不知死活。
1. 那些訴求美國消費者是輸家的言論可以先退下了,這次沒有課消費品,只對技術含金量較高的產品類別課稅,這類產品美國還是普遍強於中國,不對中採購的損失可控。
2. 北京現在被逼到非打不可,昨天也發新聞稿了,但是由於中共一直很防範在經濟上倚賴外國,很謹慎的控制對外採購量,除非必要,不會對外採購,結果反而使得美國輸中的產品沒有多少可取代性,例如波音飛機,改買法國Airbus也趕不上交貨,波音現在有300多台訂單還沒交。打起來北京沒有多少制裁籌碼。
3. 北京立刻應該做的是走入全球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分工的一份子,貿易是各方交換、互利,長期鎖國不可持續。這點台灣做得好太多了。
4. 有一種說法是美國制裁將使中國更奮力發展受制裁工業,包括晶片國造,大飛機量產等,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中國發展這些產業也不是一天兩天,晶片國造三十年連台灣都打不過,這一定有它的原因,其中障礙也不可能立即消失。
這種說法也很奇怪的忽略了,一旦採購中國成本墊高後,資金回到美國支持本國產業的可能性,難道人家中國會發展然後美國人都在睡覺嗎。。。最直接的效果要看資金立刻前往的方向,有錢才能打仗,資金立刻轉往哪裡,哪裡立刻升火受益。前述說法真的很間接,很想當然爾。
5. 台灣五月份貿易已經受益,數位相機等產品已經轉單到台灣,全社會應該把握機會,不要再互相耗損。
---------------------
美國貿易代表署也公布課徵關稅的最終產品清單,包括1102個獨立關稅項目,著重於對與「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有貢獻或授意的產品,包括航太、資通訊、機器人、汽車等產業;該清單不包括美國消費者經常購買的商品,如手機或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