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盒礦石酥,走一條回家的路:礦山藝術季2021藝術家黃仲辰
黃仲辰大哥是道道地地的金瓜石人,曾在都市裡的廣告圈打滾多年,在這個急須創意的產業,他說:「不同於都市的生活樣貌,金瓜石帶給人們的日常,都有他的風景與養分。」認為這塊土地是一條養分灌輸的臍帶,經歷礦業的興盛到衰退的他,目睹當地的繁華落盡,卻也將他日日灌養成情感豐富的人。
#觀光化前的金瓜石是什麼樣子呢
礦業的興起,為金瓜石帶來琳瑯滿目的可食文化。黃大哥分享金瓜石的榮景,隨處可見纜車和索道,藉此促進物產流通,說著:「隨著大量的人口移入,也帶來豐富的食物文化,在金瓜石會吃到宜蘭傳過來的手路菜;礦場有很多高級幹部是單身的外省伯伯,也會發展眷村文化的可食性文化;這裡常見的草仔粿也跟閩南文化發展有關。」
油毛氈屋頂,是山城生活的見證。在資源貧瘠的年代,許多人只能在屋頂鋪設比較便宜的油毛氈,每年在降雨較少的季節裡補塗柏油加強,這時的金瓜石會散發濃厚的柏油味,是住過金瓜石的人們最熟悉的氣味。
#山城生活帶來的生活感
階梯很多,但黃大哥說走著走著大家就習慣了:「當學生時,常常約一約就跟同學一起爬上茶壺山上烤肉,到了山上發現忘了帶火柴,匆匆忙忙下山來拿火柴再上去,都不覺得路途遙遠。」住在這座山城的長輩,每天在這些樓梯上上下下串門子,新鮮的空氣加上長期生活移動的習慣,一個比一個健康。
另外一種熟悉是雲霧,多雨的城市,豔陽是難得可貴的相遇,家家戶戶為了甩除霉味的冬天,一一把床墊棉被拿出來曝曬,黃大哥說:「你會感受到棉被的乾爽與太陽的味道!很熟悉、很享受,太陽在棉被的感覺,粗粗的,那種溫暖不是隨隨便便隨手可得的,而是生活的過程中才會去發現,原來細節都在日常裡面。」
#如何踏上回家的路途
長年居住在外的黃大哥,因為兒時玩伴阿西大哥(金瓜石文史達人張傳益老師)的鼓勵,於2010年參與礦山藝術季的作品徵選計畫,進而入圍成為代表的藝術家。
他動手整修奶奶留下來的老房子,作品《掀開/背後/金與暗》黃金閃耀的色彩與暗黑的油毛氈對比,點醒光鮮亮麗的淘金夢背後,礦工心裡對生命的茫然、幽暗和恐懼,礦山中前行,只能把性命交給命運,屋頂的金與暗,掀開是閒置的內裏,訴說生命的無常。
《掀開/背後/金與暗》這件展品只保留到2021年礦山藝術季落幕,為了延續與在地的連結,黃大哥頂下了勸濟堂旁的金都傳奇,桃園和金瓜石兩邊跑的他,只要一上山,都是在金都傳奇的店鋪裡研發新產品,而一顆顆礦石酥也成為黃大哥再次思考在地產業的線索。
#將山城的哀愁轉譯成美好的礦石菓子店
礦業消失後的山城,金瓜石地區在1980年代快速人口流失,礦山不是農村,失去礦業等同失去賴以為生的經濟支持。在礦業結束後的三十年間,產業一直是一個口號,在一個難以復耕的山城之中,產業復振觀光是唯一的出口。
過去礦山的民家中,稀有礦石是家中室內外常見的擺飾品,友人來訪離開時,主人總會隨手拾起一顆礦石作為贈禮。在家屋的擺飾中,礦石總是放在最明顯的位置,讓來訪者進屋作客總能一眼看見,這就是山城人的驕傲,礦石是山城人認為最珍貴最代表地方的禮物。
2021的礦山藝術季,黃大哥以山城菓子店為題作為此次的藝術季行動。對黃大哥而言,過去的常民生活直接影響礦石菓子店的創作理念,將原先金都傳奇的鳳梨酥再製成擬真的礦石形象,雖然對外地人來說,礦石酥的模擬僅是視覺上的趣味表達方式;但回到地方公共記憶的價值層面,礦石擬真的伴手禮,象徵著居住在這座山城的人,分享地方特色的一份心意。
一個返鄉的中年設計師,一間菓子店、一份在藝術季中擬真的礦石酥,一份礦山人想傳達的心意,黃大哥總共設計二十款的礦石酥,2021年礦山藝術季特別從中挑選四款作為「收藏礦山藝術季」的贈禮,這段找回礦山人記憶的行動,如同搜集金瓜石礦石圖鑑慢慢拼湊,9/7即將亮相。
#礦山藝術季前情提要
今年與好友Jerry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共同擔任礦山藝術季的宣傳協力,我們分為東西礦區,個別介紹礦隊代表的藝術家。將在9月8日至9月26日展開礦山事務所所長票選,參與投票者將有機會獲得今年「收藏礦山藝術季」的限定贈禮。
#礦山藝術季 #一山一家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0的網紅林lillian_lin1029常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基隆市八斗高中 2020年度「小小導覽員培訓班」 張惟晴老師指導 這裡是基隆市八斗街96巷4號 這間咕咾厝應該有180年歷史了,根據屋主之一的杜家媳婦杜陳美女口述:「他們祖先應該姓劉.因為招追兵追殺而改姓杜。 八斗子漁村「咕咾厝」充分展現台灣早期建築就地取材的特色,層層疊疊的「咕咾厝」也...
「油毛氈屋頂」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漂浪島嶼--munc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礦山生活-油毛氈屋頂】...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1080516新北新聞網09 新北市瑞芳區銅山里油毛氈房漸少籲 ... 的評價
- 關於油毛氈屋頂 在 請問黑油皮(油毛氈)屋頂加鋪彩色鋼板 - Mobile01 的評價
油毛氈屋頂 在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跟著照片一起旅行
又再次回到了金瓜石,礦山藝術季過後的現場
《掀開 / 背後 / 金與暗》這件作品在我心中一直記著
是離鄉多年的藝術家,自費整修坍塌的老家來參展
亮黃金屬的屋頂,附著在既有的黑色油毛氈屋頂
油毛氈是早期由紙、布、柏油等自製的防水材料
用以抵抗東北角長期的濕氣與雨水
金與暗的對比,意味黃金時代褪去後留下的黯淡
作為六件作品裡唯一的在地人創作
喚起居民曾經的共感,背後的意涵深度不在話下
這幾年台灣的藝術季遍地開花
心裡不禁思考,如果哪天自己的故鄉也能躬逢其盛
離鄉多年的你,會為老家的故事做點什麼呢
照片地點:新北市瑞芳金瓜石
焦段:24mm
光圈:f1.7
快門:1/5 秒
iso:800
#TravelByXperiaAmbassador
#TravelByXperia
#Taiwan
#Xperia5II
@sonyxperia
@sonyxperiatw
油毛氈屋頂 在 漂浪島嶼--munc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看可惜_金瓜石礦山藝術季
金瓜石舉辦第一屆礦山藝術季,由來自台南土溝的優雅農夫團隊黃鼎堯策展,邀請多位藝術家參與,創造多件藝術作品。
金瓜石很美!但是一直在凋零,一些房屋荒廢,一些房屋不斷改建,就連油毛氈屋頂,也陸續換成鐵皮屋頂,景觀消失的速度,相當驚人!
多年來,一直有保護計畫,但是團隊來來去去,並不長久!
現今,以長期蹲點經營地方的台南土溝團隊,跨刀協助金瓜石,透過藝術作品,形成一個引入的入口,讓人重見金瓜石,開啟未來的可能!
藝術季維持一個月,到11月底結束,喜歡的朋友,這幾天別錯過!
看看藝術家的創作,也重溫金瓜石的美麗風景。
油毛氈屋頂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基隆市八斗高中 2020年度「小小導覽員培訓班」
張惟晴老師指導
這裡是基隆市八斗街96巷4號
這間咕咾厝應該有180年歷史了,根據屋主之一的杜家媳婦杜陳美女口述:「他們祖先應該姓劉.因為招追兵追殺而改姓杜。
八斗子漁村「咕咾厝」充分展現台灣早期建築就地取材的特色,層層疊疊的「咕咾厝」也形成八斗子漁村特有的聚落建築和文化景觀。
八斗子漁村杜氏族人為建蓋房屋常就地取材,利用咾咕石質地輕、多孔隙的特性,將大
小不一的咕咾石以石灰、海砂黏著物相互嵌合,形成牆面,部分的縫隙則用貝殼填補。有些咾咕石的牆面會再用泥土抹平,有些則無,保留原始凹凸不一的樣貌,還有一些咕咾石厝,會用紅磚開幾扇可愛的窗戶。一般而言,咕咾厝都是單層居多,但也有少數二層樓的建築;每一棟咕咾厝,各有巧妙不同。咕咾厝的屋頂多以瓦片為頂,有的則是用俗稱黑紙的油毛氈(ㄓㄢ),每隔一段時日,必須重新刷上柏油,才能防雨、防潮。
現今,八斗子漁村還有幾間破舊的「咕咾厝」,有些牆壁、窗戶還很完整,清楚看到咕咾、石灰、砂石、貝殼、泥土等材質的混合結構。
107年7-8月由海大洄遊農村駐村學生跟社區志工,一起將已經閒置且荒廢40-50年的廢棄堆積物,經過6次清理,清除7台3.5頓的垃圾車終於清乾淨也由志工設計將清出的咕咾石做一個木製籃框放置作為圍牆,並且將此取名為『八斗子咕咾厝義診站』。
油毛氈屋頂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基隆市八斗高中 2019年度「小小導覽員培訓班」
張惟晴老師 白聰富老師指導
咕咾厝:根據許焜山先生論文中於2014年統計,目前還有七斗子8間.八斗子7間
這裡是基隆市八斗街96巷4號
這間咕咾厝應該有180年歷史了,根據屋主之一的杜家媳婦杜陳美女口述:「他們祖先應該姓劉.因為招追兵追殺而改姓杜」。 八斗子漁村「咕咾厝」充分展現台灣早期建築就地取材的特色,層層疊疊的「咕咾厝」也形成八斗子漁村特有的聚落建築和文化景觀。 八斗子漁村杜氏族人為建蓋房屋常就地取材,利用咾咕石質地輕、多孔隙的特性,將大 小不一的咕咾石以石灰、海砂黏著物相互嵌合,形成牆面,部分的縫隙則用貝殼填補。有些咾咕石的牆面會再用泥土抹平,有些則無,保留原始凹凸不一的樣貌,還有一些咕咾石厝,會用紅磚開幾扇可愛的窗戶。一般而言,咕咾厝都是單層居多,但也有少數二層樓的建築;每一棟咕咾厝,各有巧妙不同。咕咾厝的屋頂多以瓦片為頂,有的則是用俗稱黑紙的油毛氈(ㄓㄢ),每隔一段時日,必須重新刷上柏油,才能防雨、防潮。 現今,八斗子漁村還有幾間破舊的「咕咾厝」,有些牆壁、窗戶還很完整,清楚看到咕咾、石灰、砂石、貝殼、泥土等材質的混合結構。 107年7-8月由海大洄遊農村駐村學生跟社區志工,一起將已經閒置且荒廢40-50年的廢棄堆積物,經過6次清理,清除7台3.5頓的垃圾車終於清乾淨也由志工設計將清出的咕咾石做一個木製籃框放置作為圍牆,並且將此取名為『八斗子咕咾厝義診站』。
油毛氈屋頂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咕咾厝:根據許焜山先生論文中於2014年統計. 目前還有七斗子8間.八斗子7間。
1.台灣早期的建築,最重要的特色與精神,便是取材自環境,更為適應環境而發展出不同的建築型態。八斗子漁村「咕咾厝」充分展現台灣早期建築就地取材的特色,層層疊疊的「咕咾厝」也形成八斗子漁村特有的聚落建築和文化景觀。
海洋中的珊瑚死亡之後,其骨骸沈積於海底,經年累月,隨著地殼變動逐漸隆起於海面,成為潮間帶的咾咕石群。咾咕石,又稱為咕咾石,前身是海洋中的珊瑚。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發音近似河洛語的「咕咾」,咕咾石應是由此得名。幾經口耳相傳到現在「咕
咾」或「咾咕」已是混用的狀態。
2.八斗子漁村杜氏族人為建蓋房屋常就地取材,利用咾咕石質地輕、多孔隙的特性,將大小 不一的咾咕石以石灰、海砂黏著物相互嵌合,形成牆面,部分的縫隙則用貝殼填補。有些咾咕石的牆面會再用泥土抹平,有些則無,保留原始凹凸不一的樣貌,還有一些咕咾石厝,會用紅磚開幾扇可愛的窗戶。一般而言,咾咕厝都是單層居多,但也有少數二層樓的建築; 每一棟咾咕厝,各有巧妙不同。咾咕厝的屋頂多以瓦片為頂,有的則是用俗稱黑紙的油毛 氈(ㄓㄢ),每隔一段時日,必須重新刷上柏油,才能防雨、防潮。
現今,八斗子漁村還有幾間破舊的「咕咾厝」,有些牆壁、窗戶還很完整,清楚看到咕咾、石灰、砂石、貝殼、泥土等材質的混合結構。
油毛氈屋頂 在 1080516新北新聞網09 新北市瑞芳區銅山里油毛氈房漸少籲 ... 的推薦與評價
油毛氈 房是象徵金瓜石礦業文化聚落的特色建築之一,在瑞芳銅山老街可見一幢幢(ㄔㄨㄤˊ)的黑 屋頂 ,但是每到夏天 油毛氈 房的柏油便會乾裂, ... ... <看更多>
油毛氈屋頂 在 請問黑油皮(油毛氈)屋頂加鋪彩色鋼板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因為老家的油毛氈屋頂每年都要上柏油,3~4年要重鋪油毛氈覺得太麻煩了,而且夏天屋頂會吸熱,家裡就跟火爐一樣現在有一個想法是直接在屋頂上加鋪PU不鏽鋼浪板一 ... ... <看更多>
油毛氈屋頂 在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礦山生活-油毛氈屋頂】...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油毛氈」俗稱黑紙,堅固耐用、價格便宜且易於維護,因此成為山城居民在屋頂建築上的使用材料。 其施工方式是先在屋樑上釘上一層木板,接著鋪上一層油毛氈,交錯方向再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