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暇村日光湯元 - 日光地區最划算的旅宿
怎麼又推薦休暇村系列?莫非我收了置入行銷費?休暇村不都是很老舊嗎?好像都是老人入宿?
再強調一次,我書寫所有旅遊文章(包括美食與旅館),從不收取任何有形與無形的酬勞,且全部都是自費採訪。此外,有些休暇村略嫌陳舊,但位於奧日光的休暇村可是經過重新裝潢整修,的確,不光是休暇村,幾乎大半的日本溫泉旅館,平日的客層多半是老年人,但只要逢假日前夕,年輕客人的比重才會拉高。
位於湯ノ湖畔的溫泉旅館很多,相較於中禪寺湖畔或山下日光地區的旅館,幾乎全屬於老舊建築,預算與享受之間總是存在難以抉擇的矛盾,2019年我二度下榻休暇村日光湯元之後,矛盾迎刃而解。
在非假日與非連休旺季,每人可用13000~14000日圓的預算享受堪稱精緻的一泊二食。
房間有分和洋式兩款,個人推薦洋式,房間沒讓我失望,就算是最基本的房型,兩大一小入宿也不會感到擁擠,旅館已經實施全面禁菸,房間內不會殘存二手菸味。大眾風呂的泉源富含硫黃,泉質湧出後與空氣接觸轉變成淡綠色,很有泡湯的古典氣氛。
館方會舉辦些免費活動,如夜晚的星空觀賞、湯ノ湖畔的攝影教學,此外還有更棒的戰場之原散策導覽(有料),導覽員會帶客人進戰場之原走一圈,可說是路癡型客人的救星。
處處可以看到館方營造「親子遊」的細節,如大廳二樓的開闊遊戲間,女湯內還有相對比較低溫的幼兒湯,並提供嬰幼兒乳液。
旅館位於湯元溫泉的最深處,可說是整個旅館區內最靠近湯ノ湖的旅館,步道就在旅館後面,唯一的缺點是離公車站牌有點遠,步行時間約十分鐘,但話說回來,雙腳健行不正是深入日光的唯一途徑嗎?
餐點的選項很多元,即便選擇最便宜的晚餐(如本文圖示),豐盛度與精緻度都屬於上乘,但我不想花太多篇幅在餐點上(本書所列的旅館都採同一原則),因為旅館餐點的菜色會隨季節與時間作大幅度更該,今年提供的主餐,也許明年就不再提供,過度強調溫泉旅館的某種主餐,對按圖索驥的讀者並不具參考價值。
許多人基於語言不同而不敢投宿溫泉旅館,實在可惜,近年來日本的溫泉旅館,會說中英文的服務員越來越多,就算投宿是完全不懂英文,也不用擔憂,櫃檯人員對你說的一大堆話,無外乎四個問題,一是用餐時間、二是用餐地點、三是大眾風呂、四是需不需要搭接駁車到車站,你只需要會書寫六個漢字便可溝通大部分疑問:
夕食(晚餐)、朝食(早餐)、迎送(接駁車接送)
至於用餐地點,館方多半會拿出旅館地圖,比手畫腳告訴你晚餐在哪個廳吃飯,早餐在哪個廳吃飯,如此而已,至於講了半天關於露天風呂的言語,其實只是要告訴你男女大眾池開放時間,聽不懂也無妨,點頭就是。
幾個關於風呂的漢字:
殿方(男湯)、姬方(女湯)、貸切風呂(必須付費加訂的個人湯屋)、混浴(不用我解釋吧!) 、着物(和服)、日帰(不住宿純泡湯)、素泊(不訂餐只投宿)、タオル( 唸:他歐乳,毛巾之意)、水風呂(冷湯) 、掛け湯(熱水)、入墨(刺青,溫泉飯店會希望有刺青的人不要泡)。
順遊景點:湯ノ湖與菅沼
可使用的交通票券:
NIKKO PASS all area (購買處:東武淺草站 1F 窗口與池貸車站的東武旅遊服務中心)
交通:
一、 從淺草站搭乘東武電鐵日光線,在終點站「東武日光站」下車(車程將近兩個鐘頭)
二、搭東武巴士在終點站「湯元溫泉」站下車(非旺季之車程約80分鐘)
三、下公車後步行7分鐘
沼液英文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奕齊給台灣的三十個幸福提案 / 20 /】
❚❚ 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以循環經濟發展幸福島國
台灣作為島國,能源和原物料都十分短缺,極度仰賴進口。2018年台灣的能源供給有97.8%來自國外,而過去半世紀來,有60%以上的食物仰賴進口。另一方面,根據預測,全球人口在2030年將會由目前的77億成長至90億人,資源需求上升將達到地球可提供的極限。試想未來,不論是因為戰事或天災導致供給中斷,或是在地球資源耗盡的情況下,台灣要如何安身立命?
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人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把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也就是讓資源的功能發揮到極大,把東西「用到不能再用」,甚至「把廢棄物變資源」。或者說,成就「沒有廢棄物的資源運用」。
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這兩個領域,在社會上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彷彿要發展就得犧牲環境,或是要保護環境就得犧牲經濟。這對全國唯一將總部設在台灣南部高雄的台灣基進黨,感受特別深刻。在高雄,石化及金屬這兩個「高碳產業」,因其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風險的產業特性,長期困擾也傷害著這座城市。但這兩種產業的合併年產值超過1.5兆元(佔高雄年產值30%以上),卻也是高雄無法割捨的經濟命脈。面對經濟與環保的爭論,絕對不是二選一的決定,而是找出一條讓兩者併行,甚至永續發展的可行之路。
為兼顧經濟與環保的永續發展,先進國家無不思考如何讓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脫鉤,也因此,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近來在國際間不斷地被倡導。循環經濟是一套師法大自然,追求零廢棄與生態系統平衡的思維。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將循環經濟定義為:「具可恢復性及可再生性的機制,藉由設計將材料、零組件及產品分別納入生物與工業循環中,以求達到經濟活動的最高效能與價值。」在循環經濟的思維裡,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其終極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資源完全封閉循環的體系。
歐盟早在2012年簽署「循環經濟宣言」,緊接著在2014年指定優先推動產業,並在2015年發表「循環經濟推動計畫」,提出零廢棄目標,搭配具體策略及相關行動計畫,且訂出明確的時程表(註) 。在國家層級,荷蘭政府訂下目標,中期希望在2030年,可以將礦物、化石燃料以及金屬等原物料的使用量減半,並在2050年完全落實循環經濟。許多城市如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城市亦相繼以循環經濟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藍圖、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循環經濟在台灣正在萌芽中,但我們並非從零開始,許多企業已有能資源整合的經驗,例如在高雄的臨海工業區,以中鋼為核心,透過區域能源整合計畫,整合區域內各企業的能源、水、資源等,讓性質相異的產業,在能源使用上互通有無,以提高整體能源使用綜合效益。同樣位於高雄的石安牧場,引進丹麥沼氣發電技術,將原本臭氣沖天的雞糞,化為可供一千多戶人家使用的電力,並將廢水、廢氣、廢熱做到循環再利用。又例如高雄永安的石斑魚養殖業,利用中油將外國液化天然氣生溫汽化過程中,以海水進行熱交換而排出的冷水來養殖需要恆低溫的石斑,如此省卻養殖業者換水投藥鑿井鋪管等龐大開銷。還有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將製程中的兩種製程廢液(廢硫酸與含氨氮廢水)交互反應,再生成硫酸銨,然後送到廠外化工廠處理變成工業用氨水。
台灣各產業可以進行循環經濟的應用琳琅滿目,從農食生質、紡織塑膠、營建交通、科技化學都是能思考再利用的領域。蔡英文就任總統後,行政院也在2018年12月通過「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將循環經濟理念及永續創新的思維融入各項經濟活動,讓產業發展從「線性經濟」,過渡到「再利用經濟」,再徹底轉型為「循環經濟」。
要達成這些目標,有幾件事要做。首先要投入調查與研究,掌握台灣現有資源的流向,研究出在台灣可做何種利用,能創造出哪些新的產品與服務設計。再來是透過立法或修法,為創新嘗試提供最友善的法律環境。接著是創造合理的市場誘因,例如透過租稅和補助工具,引導市場走向循環經濟體系發展。再來是提供資金平台,鼓勵金融業者加入投資。最後在既有的產業園區中導入循環經濟概念,讓園區的資源利用方式得以升級,並以此規範新園區的開發。
台灣過去為了發展經濟,犧牲了土地、山嶺、河川、海岸,犧牲了水和空氣,犧牲了島嶼上的植物動物和人類。我們除了要把褐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在面對整個地球更嚴峻的未來環境時,更應該以循環經濟的模式來發展綠色經濟。追求循環永續的台灣未來,需要產官學研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更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慣習,挑戰一切的理所當然!
註:例如在2030年之前,回收65%的城市廢棄物、回收75%的包裝廢棄物、全面禁止掩埋分類垃圾等等。
#總統3號政黨5號
#基進民進一起前進
#三五好友前進國會
沼液英文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奕齊給台灣的三十個幸福提案 / 20 /】
❚❚ 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以循環經濟發展幸福島國
台灣作為島國,能源和原物料都十分短缺,極度仰賴進口。2018年台灣的能源供給有97.8%來自國外,而過去半世紀來,有60%以上的食物仰賴進口。另一方面,根據預測,全球人口在2030年將會由目前的77億成長至90億人,資源需求上升將達到地球可提供的極限。試想未來,不論是因為戰事或天災導致供給中斷,或是在地球資源耗盡的情況下,台灣要如何安身立命?
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人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把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也就是讓資源的功能發揮到極大,把東西「用到不能再用」,甚至「把廢棄物變資源」。或者說,成就「沒有廢棄物的資源運用」。
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這兩個領域,在社會上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彷彿要發展就得犧牲環境,或是要保護環境就得犧牲經濟。這對全國唯一將總部設在台灣南部高雄的台灣基進黨,感受特別深刻。在高雄,石化及金屬這兩個「高碳產業」,因其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風險的產業特性,長期困擾也傷害著這座城市。但這兩種產業的合併年產值超過1.5兆元(佔高雄年產值30%以上),卻也是高雄無法割捨的經濟命脈。面對經濟與環保的爭論,絕對不是二選一的決定,而是找出一條讓兩者併行,甚至永續發展的可行之路。
為兼顧經濟與環保的永續發展,先進國家無不思考如何讓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脫鉤,也因此,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近來在國際間不斷地被倡導。循環經濟是一套師法大自然,追求零廢棄與生態系統平衡的思維。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將循環經濟定義為:「具可恢復性及可再生性的機制,藉由設計將材料、零組件及產品分別納入生物與工業循環中,以求達到經濟活動的最高效能與價值。」在循環經濟的思維裡,沒有廢棄物,只有錯置的資源,其終極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資源完全封閉循環的體系。
歐盟早在2012年簽署「循環經濟宣言」,緊接著在2014年指定優先推動產業,並在2015年發表「循環經濟推動計畫」,提出零廢棄目標,搭配具體策略及相關行動計畫,且訂出明確的時程表(註) 。在國家層級,荷蘭政府訂下目標,中期希望在2030年,可以將礦物、化石燃料以及金屬等原物料的使用量減半,並在2050年完全落實循環經濟。許多城市如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城市亦相繼以循環經濟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藍圖、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循環經濟在台灣正在萌芽中,但我們並非從零開始,許多企業已有能資源整合的經驗,例如在高雄的臨海工業區,以中鋼為核心,透過區域能源整合計畫,整合區域內各企業的能源、水、資源等,讓性質相異的產業,在能源使用上互通有無,以提高整體能源使用綜合效益。同樣位於高雄的石安牧場,引進丹麥沼氣發電技術,將原本臭氣沖天的雞糞,化為可供一千多戶人家使用的電力,並將廢水、廢氣、廢熱做到循環再利用。又例如高雄永安的石斑魚養殖業,利用中油將外國液化天然氣生溫汽化過程中,以海水進行熱交換而排出的冷水來養殖需要恆低溫的石斑,如此省卻養殖業者換水投藥鑿井鋪管等龐大開銷。還有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將製程中的兩種製程廢液(廢硫酸與含氨氮廢水)交互反應,再生成硫酸銨,然後送到廠外化工廠處理變成工業用氨水。
台灣各產業可以進行循環經濟的應用琳琅滿目,從農食生質、紡織塑膠、營建交通、科技化學都是能思考再利用的領域。蔡英文就任總統後,行政院也在2018年12月通過「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將循環經濟理念及永續創新的思維融入各項經濟活動,讓產業發展從「線性經濟」,過渡到「再利用經濟」,再徹底轉型為「循環經濟」。
要達成這些目標,有幾件事要做。首先要投入調查與研究,掌握台灣現有資源的流向,研究出在台灣可做何種利用,能創造出哪些新的產品與服務設計。再來是透過立法或修法,為創新嘗試提供最友善的法律環境。接著是創造合理的市場誘因,例如透過租稅和補助工具,引導市場走向循環經濟體系發展。再來是提供資金平台,鼓勵金融業者加入投資。最後在既有的產業園區中導入循環經濟概念,讓園區的資源利用方式得以升級,並以此規範新園區的開發。
台灣過去為了發展經濟,犧牲了土地、山嶺、河川、海岸,犧牲了水和空氣,犧牲了島嶼上的植物動物和人類。我們除了要把褐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在面對整個地球更嚴峻的未來環境時,更應該以循環經濟的模式來發展綠色經濟。追求循環永續的台灣未來,需要產官學研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更需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慣習,挑戰一切的理所當然!
註:例如在2030年之前,回收65%的城市廢棄物、回收75%的包裝廢棄物、全面禁止掩埋分類垃圾等等。
#總統3號政黨5號
#基進民進一起前進
#三五好友前進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