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連年來的統計資料告訴我們,現代人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以及購買書籍的數量都在不斷的減少。搭配上一些實體書店的關門,彷彿讓我們看到了閱讀的末日。在這個情況下,為閱讀的衰退找到代罪羔羊就成為了一個無法避免的事情,而最常見的代罪羔羊就是將人們不閱讀歸咎於3C科技的發展,讓人覺得不閱讀都是因為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抖音等數位媒體的興起,而學生查找學術資料的能力降低則是過度依賴Google。這些對於人們減少閱讀的「一般性」原因,是否真的是影響人們不閱讀的理由呢?從這幾年台灣的Podcast市場興起,其中也不乏許多讀書會、說書或推薦書籍、各類心理學與哲學等學術科普的頻道,隨著這類型的Podcast受到歡迎,書籍閱讀應該也會重新藉由這些頻道的推薦而再次成為人們休閒時的活動選擇之一。數位科技的發展看起來不是只有對閱讀產生負面的影響,運用得當也能夠產生正面的效應。
—————————————
「全球出版的黃昏,靠抖音殺出新商機?」引發過不少爭議的短影音App「TikTok」(中國「抖音」的國際版),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除了使用者大幅增加之外,更出現了史無前例「BookTok」風潮。BookTok即為TikTok上的閱讀社群,讀者們競相拍攝趣味影片推廣愛書,而這些短則不足十秒、平均長度不超過一分鐘的短影片們,竟帶來幾十萬冊銷量的驚人轉換效益。如今,#BookTok標籤在抖音已有高達182億的觀看次數,美國最大的零售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在店內設置BookTok專區方便讀者購書,各大出版社不只與知名BookTokers建立業配合作關係,更紛紛開設官方帳號,也敦促旗下作者們親上火線錄製影片、與書迷互動。
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正於焉成形,誰能想得到,背負「讓當代人注意力加速潰散」臭名的速食影音平台,竟搖身一變為拯救傳統紙本媒體的救世主?BookTok風潮究竟從何而來,又何以能創下其他社群媒體難以企及的商業效益?以青少女為中心的BookTok亦不乏LGBTQ+族群的積極參與,而多本男男戀主題書籍引爆少女網友熱烈討論,竟也飄出「腐」文化的況味。
截至目前仍以「催淚系故事」最易爆紅,高度集中於青少年小說、羅曼史、奇幻等類型的BookTok熱潮,非文學書也有分食大餅的機會嗎?跨出歐美,亞洲書市如今也已有BookTok發威的成功案例,而這一波「閱讀復興」狂熱,並非自抖音崛起之始就發酵,實則為不折不扣的「後疫情」產物。
《紐約時報》2021年8月青少年平裝小說暢銷榜,透露出一個出版界的奇妙訊息:第一名是《THEY BOTH DIE AT THE END》( Adam Silvera,初版年2017),第二名《WE WERE LIARS》(E. Lockhart,初版年2014),兩本舊書打敗眾多新書登上前兩名,光這樣的確不算新鮮事——圖書排行榜上本就常見一票長銷舊書霸榜,但這兩本書的逆襲劇本卻是前所未見。去年2020年夏天,沒有靠改編影視作品上檔、或熱門社會議題帶動(如BLM運動)的兩本青少年小說忽然迎來銷量暴衝,且至今熱銷不衰,連書的作者本人,都還在來得太快的幸福中疑惑不已。一則讀者留言揭曉了答案:
「我是在BookTok上看見這本書的!」
這個留言揭開歐美青少年透過TikTok接觸到書、而且有效帶動購書風潮的現象。TikTok月活躍用戶數上看7億3千2百萬,動輒便能引領風潮並不令人意外,但疫情無疑是這波BookTok閱讀復興的主要推手。首先,封城令人們重返書籍懷抱,促使2020年的歐美書市在瘟疫中逆風高飛,創下極佳業績。
讀者增加的同時,BookTok創作者也開始崛起——多位BookTokers表示,正是因為防疫宅家期間了無生趣,才開始錄製影片。而瘟疫籠罩之下,人們對互動和歸屬感的渴求,也讓BookTok成為愛書人的線上取暖聖地,透過一部部影片開起「抖音讀書會」,且不只是書迷得以找到同好,BookTokers也紛紛拉群組交流,針對彼此影片給建議,並相互討論業配行情,如今儼然已是具一定規模的網紅生態系。
許多網友自白,在遇上BookTok前已有多年不閱讀,是什麼讓BookTok成功突破既有的讀者同溫層,乘著閱讀風氣因疫情有所起色的利多風向,加碼召喚了大批新讀者進場?毫無疑問,抖音的頁面設計及演算法在此扮演了關鍵角色。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0351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明治維新150年散策Ⅱ:邊遊日邊探訪交通民生工商建設足跡 西元1868年-1993年」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牛奶杰 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主題旅遊第2彈 跟著牛奶杰看天皇行幸各地 交通建設 民生政策 工商發展 船堅砲利 其他長遠影響 江戶時期日本完全沒有鐵...
況味趣味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活動】
怪獸特攝+懸疑恐怖+變態獵奇
日本當代異色奇想大師‧平成的奇才──駕籠真太郎
史上最認真破格奇作!
〈歪像冥獸〉結合怪獸特攝與殺人詭計,乍看為動真格的推理懸疑故事,讀著讀著卻傳來陣陣B級片況味,結局令人拍案叫絕。
駕籠真太郎,三十年來持續以人體改造、BDSM、情色、屎尿癖等重口味元素創作,卻因劇情與畫面充滿B級趣味而讓讀者愛不釋手。出道以來不僅在法國、西班牙、荷蘭、香港、台灣等地皆有發展,並於2013年於西班牙獲得「西班牙年度最有影響力藝術家」,以次文化漫畫活躍於世界各地。
📕看更多 https://bit.ly/3kAFPbh
==========================================
現在只要在2021/09/07(二)下午15:00前~
一、按讚「城邦讀書花園」
二、公開分享本文
三、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歪像冥獸》日本當代異色奇想大師‧平成的奇才──駕籠真太郎🖤史上最認真破格奇作!」
🎁就有2位朋友可獲得 #臉譜出版《歪像冥獸》1本哦!
※得獎名單將於2021/09/07(二)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記得回來關注留言看看自己是否為幸運的得獎者哦!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況味趣味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鶯歌石眺望火車飛掠與新北市景|#雙北微移動旅行 #附近走走也放鬆
鶯歌除了陶藝和老街,還有森林系 #鶯歌石步道,共有18條路線,林徑充滿原始況味,巨岩石板路、盤根錯節的泥路、上攀繩下快切等等,挑戰與趣味十足,登上觀景台眺望,新北市景盡收眼底→https://bit.ly/3Dwn951
-
👉【#微移動旅行提案】大台北10款步道、單車、散步路線,小區微移動也放鬆:https://bit.ly/3sWQQra
況味趣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明治維新150年散策Ⅱ:邊遊日邊探訪交通民生工商建設足跡 西元1868年-1993年」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牛奶杰
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主題旅遊第2彈
跟著牛奶杰看天皇行幸各地 交通建設 民生政策 工商發展 船堅砲利 其他長遠影響
江戶時期日本完全沒有鐵道建設
你去過「銀座」,但你知道「金座」和「銅座」嗎?
日本庶民美食紅豆麵包的出現,歸功於武士的廢除?
大阪通天閣原來是重製品
土佐稻荷神社的神紋=三菱集團「三片菱形」的著名商標
「明治」食品原來發跡於台南
從日本旅遊中 探索明治維新的足跡
明治維新之於日本的重要性
說是使其奠基為今日全方位之強大也不誇張
你一直以來喜歡的日本文物、建設、風土民情
或許或多或少也承襲於這個具劃時代意義的現代化革新
當我們將目光焦點集中在最新最好玩的事物上時
不妨也放大旅遊觀點
深入歷史文化蘊涵的百般況味
結合明治維新歷史事件與日本深度旅遊的第一本書
為因應今年為日本明治維新150週年,全日各地舉國矚目、報導此事件之今日我們也推出這麼一本獨一無二的歷史深度旅遊專書獻給原本就對明治維新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也提供給已厭倦走馬看花行程而想接觸新時代主題旅遊的玩家們一個新的選擇
歷史向來不只是過去的事,是和現在的一切息息相關的事
作者從2005年開始赴日自助旅行開始至今,足跡已踏過全境47個都府道縣。在出版多本以地區旅行或鐵道旅行為主題的本格系旅遊書後,決定以歷史的管道進行突破,集結那些零散的明治故事場景,帶領讀者前往深度之旅,也引人進入歷史的隧道。本書融合了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時空環境影響的解說,再加上旅行造訪的訊息,讓旅人回到事發舞台,遙想當年的情況。
作者簡介:牛奶杰
七年級生,不敢自稱文青、對很多事也一竅不通,但有自己的小小堅持與偏好,是個不喜歡浪費、支持物盡其用的旅人。因為付了全額的旅費,所以對旅行中會碰到的火車、飛機、車站、機場等大眾交通工具與設施,也都很感興趣。當其他人在心底埋怨交通時間太長時,他從踏出家門的那一刻起,已開始享受「旅情的滋味」(或稱為「旅費的回饋」),而且持續到返抵小窩為止。
2008年起,在網路上撰寫「杰宿 絮語」與「杰水 輕喃」兩個部落格,分享旅行中的鐵道及飛行趣味,且常愛嘮叨一些老故事。期待在更多玩家的行程中,交通工具可以不只是交通工具,也會是旅行本質的一部分,甚至開始規劃自己心儀的鐵道旅行呢!著有《鐵道趴趴走遍北海道》、《四國趴趴走》、《開始在日本自助旅行》、《跟著鐵道達人輕鬆玩日本》。

況味趣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眾神的餐桌:跟著食物說書人,深入異國飲食日常,追探人類的文化記憶」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健芳
內容簡介:
繼《一個旅人,16張餐桌》、《在異國餐桌上旅行》後,食物旅行家張健芳,再度踏上旅途,以食會友
飲食文化承載人類共同的情感,從這個點下筆,總是最能引起共鳴,然後一點又一點,一步一又步,我接近故事的核心,捕捉了永恆的神思……
金錢、體制、政治、理念、慾望……不管是什麼,只要佔據了你的精力,驅動了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神。
宏大史詩藏在日常茶飯裡,爐火蒸騰,炊煙裊裊,一起坐上異國餐桌,爬梳飲食脈絡,招喚人類所虛構的眾神,品嚐各種人生況味。
繼《一個旅人,16張餐桌》、《在異國餐桌上旅行》後,張健芳再度臥底異國餐桌,透過「打牙祭」這樣的「社會行動」,追探人類文化的根源,共感各民族跨時空、跨地域的記憶。
在印尼椰子樹下搗香料,遙想香料驅動了荷蘭人成立第一個公司;在土耳其看到貓主子滿城遊走,撫慰鼓勵貓奴面對生活壓力,賺取「獅子嘴裡的麵包」;西班牙有一段美味卻黑暗的歷史,宗教審判所藉由豬肉逮捕異端,上帝透過火腿說話;喧鬧的寮國啤酒聚會中,感受佛教信仰「專注當下」、「拈花微笑」的最高境界;越南獨立革命時,流動河粉攤是祕密情報網。一段段從味蕾直達人類靈魂深處的奇妙體驗,開飯上菜……
作者簡介:張健芳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患有重度背包客症候群,嗜旅行,熱愛食物背後的人情趣味,朝著作家之路邁進,立志當個「職業說書人」,帶著讀者在餐桌上環遊世界,著作有《一個旅人,16張餐桌》(圓神出版)、《在異國餐桌上旅行》(商周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