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水情持續吃緊,各水庫水位紛紛創下新低,尤其中南部缺水狀況嚴重,經濟部長王美花已宣布,苗栗、台中、彰化的「供5停2」限水措施,至少會延續至5月底,且若狀況未減緩,6月起新竹地區水情燈號也將調整為紅燈,加入限水行列。
根據水利署資訊,目前明德水庫蓄水率8.5%、苗栗永和山水庫蓄水率2.8%、鯉魚潭水庫只剩2.6%、德基水庫水位更是已降到1325公尺安全線以下,是47年來首次跌破安全線,蓄水率約1.6%,預估兩周內就會消耗殆盡。
政府應正視中南部區域旱象嚴峻的事實,以苗栗區域來說,原先水利署預估民生用水能撐到五月底,但從三月份即開始施行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至今,甚至出現一週實質限水3-4天的情況,嚴重造成民眾生活上的不便。北苗地區的相關供水穩定度顯然不足,中央地方應該共同來重視,合力提升區域水源供應的穩定,儘速解決民眾無水可用的困境。
短期而言,我們也要求各地方政府盡早針對民生用水短缺預先做出規劃、及早公布後續因應措施,讓民眾能夠預先有所準備,避免面臨限水窘境時措手不及、無所適從。另去年針對從事農業民眾的限水補償措施標準不一、期限過短等現象也該一併優化。
至於中長期規劃,時代力量認為應整體盤點水情相關政策,例如產業政策調整、耗水費的開徵,並設置流域管理委員會等。希望從各方面開源節流,並完善法規範的建置,避免未來遭遇大旱時再度遇到類似危機。
時代力量再次呼籲,大家在齊心抗疫的同時,也須注意節約用水,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全民共同落實省水習慣,才能度過缺水難關。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
流域管理委員會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年台灣創下56年來首度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加上全年降雨量不足,全台水情不佳,面臨缺水的危機。從去年10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對桃竹苗地區等1.9萬公頃農地停止提供灌溉用水,台灣農業就面臨水情短缺致使農田休耕的困境。今年3月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更宣布竹、苗地區需全天減壓供水,是台灣首次祭出全日減壓供水措施,連帶科學園區的工業用水都受到影響。
不只是農業、工業用水出現危機,依據媒體報導,民眾的日常生活用水不減反增,都會區雙北、竹市人均日用水都破300公升,相當於17桶辦公室桶裝水。時代力量呼籲, 中央各機關盡早針對 #整體民生用水是否也會面臨短缺危機 提出具體規劃,同時請各縣市政府應呼籲民眾節約用水,除了開源、也要節流,全民一同抗旱。
面對全國性缺水危機,影響層面涵蓋農業、工業與民生,所以更必須多管齊下尋求解方,時代力量三位立法委員都曾對此提出具體建議。
👉🏻 立法委員 陳椒華認為,經濟部應盡快開徵用水大戶耗水費,並引導產業逐步提高 #節水效率及多元水源利用,即便因供水困難需鑿井,也必須依法實施環評。
👉🏻 邱顯智智委員為此召開記者會,與公民團體攜手討論,要求經濟部落實再生水措施,並設立 #流域管理委員會,著重集水區的水土保持,盡可能開源節流。
👉🏻王婉諭委員站出來為農民發聲。先前農委會因應乾旱,無預警將桃竹苗部分灌區停止供應灌溉農業用水,她要求農委會調整補貼金額,並延長農民申請補貼時程,爭取農民權益。
時代力量要求相關單位應通盤檢討台灣規畫水資源管理的前瞻部署能力,不要再發生企業第一時間自力救濟以「水車載水」,而經濟部長王美花卻只能提出「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內可以鑿井取水」這種緩不濟急、罔顧法令又引起民眾譁然的緊急供水方式!
流域管理委員會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患不均更患寡-水資源經營管理的挑戰】
昨天上午,我和我們要喝乾淨水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 ERF、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竹北璞玉自救會、台灣生態學會、荒野保護協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反對雙溪水庫自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公民團體,以及立法委員 陳椒華、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連郁婷 新竹縣議員,一起召開「北水南送慶祝會反串記者會」。
北水南送,指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讓石門水庫的北水,透過一根大水管,送到新竹竹北的水源調節政策。希望能每天提供竹北最多20萬噸的供水。
然而,這項政策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水。我們嘗試取巧的水資源政策,在極端的氣候之下,顯然難以為繼。
今天這場記者會,就嘗試從具體政策的面向,提出水資源管理政策的五大訴求:
1️⃣ 用水顧量,更要顧質:落實飲排分離,灌排分離,廢污水禁止混入飲用水及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2️⃣ 水價應適度反應在用水量上,以促進工業用水節水。
3️⃣ 緊急海淡設備應納入政策環評,避免影響環境。
4️⃣ 立即公告水源短缺之虞地區,落實工業用水開發單位使用50%再生水。
5️⃣ 中央管河川應設置流域委員會整合治理。
其中,要特別說明的是「再生水」和「集水區綜合治理」的問題。
💦 再生水於法有據,遲未落實
2015年12月公布施行的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第4條第1項及第2項 ,規定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用水計畫,使用一定比率之系統再生水。
除了現實上使用再生水以開源節流的必要性之外,再生水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用水成本的合理分配。
雖然再生水成本較其他水源昂貴,但如果不要求相當用水量的開發單位運用再生水,而是和其他用途競爭水源,等於放任業者將其應負擔的生產成本外部化。
然而,在2017年的時候,經濟部水利署原本要公告「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但因為行政院啟動前瞻計畫並提出供水穩定四策略 ,水利署也政策轉向,評估暫時沒有公告缺水地區必要。
面臨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常態化的情形,過去已經規劃甚至立法授權再生水等措施,也必須正視執行。
🏔 集水區綜合治理,涵養水源
如同農委會陳吉仲主委所說的,光是台灣森林的蓄水量,就等於73座石門水庫。
森林蓄水量比人工水庫更多、效益更大,也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水土保持法明定水庫集水區是特定水土保持區 ,以達到涵養水源、防治沖蝕淤積等目標。
然而,不少水庫集水區因為長期開發的歷史因素,以及開發利益重於保育的心態,讓各地水庫普遍面臨上游水土保持不佳、超限利用等問題,再加上颱風和強降雨等氣候特性,而難以發揮水保成效。
此外,集水區的水土保持,更有事權分散的問題:水資源局負責水庫蓄水範圍、水利署管轄河川、林務局則管林班地,水保局負責山坡地水土保持,地方政府負責土地使用管理。
水庫集水區整體規劃管理上的制度性缺失,也是水保和執法成效不彰的背景。如何統合分工,落實集水區治理,更是需要各機關協調處理的課題。
因此,尚未設立流域管理委員會而有統合事權必要的中央管河川,也希望能透過設立流域管理委員會的方式,達到統合治理的效果
🌏 多管齊下,開源節流,才能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
最後,就如同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女士所說的:「再大的水管都無法解決缺水問題。」
台灣雖然是年均降雨量豐富的地區,但本來就有著降雨不均的問題。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常態化,更加劇水資源蓄存利用的挑戰。
在這樣的狀況下,只有從水源到水權的各種面向同時努力,儘可能地開源節流、效益運用,才能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永續經營我們的家園。🌏
流域管理委員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流域管理委員會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3日於經濟委員會質詢時表示,在過去八年1160億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中,台中市只有分到20餘億的整治經費,所占比例,不論是從土地面積,或是人口上來看,都明顯偏低。因此,他要求在未來的「易淹水地區後續治理及維護管理計畫」中,中央政府應增加對台中市的治水預算補助,並將大甲溪流域整體治理一併納入,全面強化台中市的防洪排水設施。
林佳龍質詢水利署署長楊偉甫問到,原定2015年起,待「區域排水整治及環境營造計畫」在2014年結束後,中央就要將剩餘的12條河川移交給台中市政府,若按照啟程時間,是否會順利移轉?地方的態度又是如何?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表示,關於移交問題,上個月拜訪胡志強市長,與台中市政府有詳細討論,台中市政府希望容易淹水的區段,待中央整治完成後再移交,對於要以何種方式對台中市最有利,水利署將與台中市政府持續溝通。林佳龍指出,仍可能有部分區段的治水工程尚未完全結束,例如,沙鹿地區的南山截水溝等。此外,也要考量地方政府治水機構的能量及預算都有限,所以,他主張中央的水利署必須先完成各河川的整體治理工程,再行移交,避免出現治水的空窗期。
其次,林佳龍再問到,「大甲溪流域整體治理綱要計畫」,匡列有62.4億的預算,大甲溪是台中最重要的河川,這整治計畫是綜合治理的計畫嗎?目前預算是多少?楊偉甫表示,62.4億是各部會加總起來的預算,並非全然由水利署所主管的治水預算,在這整個計畫,水利署目前進行的是東勢堤防興建,將會在三年內完成,其他部會是由其年度預算來執行,水利署做整體的控管。林佳龍強調,大甲溪對台中而言相當重要,從上游的櫻花鉤吻鮭,到出海口的白海豚,大甲溪除了治水防洪,還有相當豐富的觀光旅遊資源有待開發。因此,他要求,大甲溪的後續治理,亦應納入「易淹水地區後續治理及維護管理計畫」,一方面要增加預算,另一方面,則要由更多元的經營角度來規劃大甲溪的整體治理。
最後,林佳龍也要求水利署針對葫蘆墩圳的引水,及早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他說,由於水文變化,大甲溪河床降低,導致目前葫蘆墩圳空有水道,但無河水,然而,若能成功引入大甲溪水,就能重建圳旁兩岸的親水生活空間,將葫蘆墩圳打造成為豐原鴨川。
流域管理委員會 在 流域管理-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從河川預警系統失靈,談「#淡水河流域管理委員會」! 台北市百齡橋下超過50台車慘泡水,而且有二人受困,幸好均已平安! 基隆河河水暴漲淹到高灘地,導致河濱停車場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