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 #浣熊為什麼喜歡洗手嗎?
👉夜行性的浣熊視力不佳,因此「觸覺」對浣熊來說很重要,水能夠滋潤浣熊的前爪,讓手的神經纖維靈敏性大幅增加,因此「洗手」就發展為浣熊的固定行為模式,讓他們得以分辨手上的食物。
故若飼養環境水源不足,很可能會導致浣熊有焦慮的情形發生。
-
時下有相當多餐廳或休閒農場都以空間內有各種可愛寵物的噱頭來招攬客人,像是日本盛行的貓頭鷹咖啡廳、之前北部引起爭議的浣熊咖啡廳等等。
其實,中央訂有《#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目前台中領有該動物展演許可證的空間僅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神馬郡休閒農場兩處。因規模等因素,許多明明具有動物展演事實的店家,卻無法被納入管理,導致動物的生存空間與飼養狀況只要不到極端惡劣狀況,就幾乎無法可管。
根據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TAEA 的調查報告,台中市其實有相當多具有動物展演事實的店家,由於缺乏規範與輔導,許多店家飼養的動物處境惡劣。例如剛所提的浣熊,飼養空間狹促,致浣熊因刻板行為而自傷;又例如飼養兔子卻長時間開放遊客近距離接觸,導致生性膽小的兔子遭受驚嚇甚至死亡。
全台灣第一張以《動物展演管理辦法》開出的罰單就在台中市的京葉馬場,但為求方便明確,台中市動保處認定是否違反此辦法的標準卻是有無「售票」行為。
根據《動物保護法》第3條第十三款,展演的定義為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場所以動物供展示、表演或與人互動。
也就是說,包含在餐廳、咖啡廳、農場等營利場所飼養動物以招攬顧客的行為,都應納入動物展演的管理。
《動保法》規定動物展演資格申請人以具有 #社會教育機構、#休閒農場、#觀光旅遊業 或 #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資格者為限。
而這個「主管機關」就包含中央與縣市政府。也就是說,台中市動保處可以來認定動物展演場所並予以申請資格,建立自己的管理標準。
在實務上,現階段要將這些營利場所都納入管理確實有困難,但既然主管機關擁有權限來認定動物展演場所的資格,動保處就應積極將這一類場所進行類型化的區分,包含規模、類型、營利方式等,有明確以動物營利事實者加強稽查甚至予以開罰;若於店名、網頁等商家對外管道以動物為招客誘因者,則可加強政策宣導,並提升其對於動物福利的意識,積極輔導改善動物的飼養環境。
退場機制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營利單位關閉後,動物將何去何從?如果沒有明確的機制,難保業者退場後就不負責任直接將這些動物棄養,讓其自生自滅。我也要求,動保處應建立一套辦法,以修訂《台中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為目標,來改善這些展演動物的處境。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嗎 在 金妮小花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該在大自然裡的動物
就不應該出現在水泥屋子裡
就這麼簡單
動物星球頻道裡面一堆狸貓還浣熊的動物
不要一副沒見過市面非要去打卡拍照好不好
也可以去非洲大草原跟獅子一起拍啊不是更帥嗎
鐵籠裡昏昏欲睡的老虎都有被打鎮定劑啦
牙也都被拔光了當然會乖乖給你拍
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
如果沒有那個鐵鍊
是不可能在咖啡廳裡給光照射的
以上不是思考一下就可以得到的答案嗎
只是人們不願意面對真相而已
連貓狗都有獸性了
何況是沒經過馴化的動物
其實
連我的貓 都不該被稱作我的貓
他們應該要是自由的個體
極端一點的說法
連貓狗都不該住在水泥屋子裡
水泥屋子根本不該被造出來
一切都是人類的需要
人類已經得到這個世界上如此多的好處跟福利了
到底還想要怎樣?
有這些虐待動物的、利用動物賺錢的人類同類
真的超可恥的
#附上我們家可憐的妞妞
#每天只能吃罐頭跟玩人類發明的玩具
#過人類規定的生活
#還不能選朋友
#非得跟合不來的滿漢同住一個屋簷下
#動物已經如此配合我們了人類到底還想要怎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