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
⠀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
⠀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
⠀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
⠀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
⠀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
⠀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
⠀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
⠀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
⠀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
⠀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
⠀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
⠀
⠀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
⠀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
⠀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
⠀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
⠀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
⠀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
⠀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
⠀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
⠀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
⠀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
⠀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
⠀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
⠀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
⠀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
⠀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
⠀
⠀
▍你看團時很近
⠀
⠀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
⠀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
⠀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
⠀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
⠀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
⠀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
⠀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
⠀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
⠀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
⠀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
⠀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
⠀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
⠀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
⠀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
⠀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
⠀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
⠀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
⠀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
⠀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
⠀
⠀
▍為了避免開始
⠀
⠀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
⠀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
⠀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
⠀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
⠀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
⠀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
⠀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
⠀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
⠀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
⠀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
⠀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
⠀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
⠀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
⠀
⠀
▍因為我錯過命運
⠀
⠀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
⠀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
⠀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
⠀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
⠀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
⠀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
⠀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
⠀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
⠀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
⠀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
⠀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
⠀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
⠀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
⠀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
⠀
⠀
⠀
⠀
⠀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米盒子出咗幾年,早前小米就發表咗Mi TV Stick小米電視棒,行正宗Android TV版,有Play Store,今日我就收到呢支Mi TV Stick喇,一齊同大家Mi TV Stick 開箱!xiaomi tv stick 打開包裝盒之後,終於見到呢支 MiStick 嘅真身。同一般U...
海信電視遙控器香港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特朗普如羅馬最後帝皇尼祿 正觀賞美國焚燒
今年旅遊不方便,所有會議都改在網上舉行,周三參加了一個Zoom的美國峰會。與會者包括前國務卿、前國防部長、前軍委主席和前情報局長,以及多名華爾街巨頭和大企業CEO。主題本為A.C.後,如何重振美國經濟,但因近日全國70多個城市示威和暴動,所以大部分討論都變成有關種族關係。今次峰會亦有多位市長,他們近日當然非常忙碌,竭力平亂,亦非常擔心示威活動將帶來更嚴重第二波Covid疫情,以及令到重開經濟更困難。
美國黑人經歷了數百年的奴隸厄運,即使內戰後解放黑奴,黑人仍被嚴重歧視,大部分仍長期逃脫不了單親家庭和貧窮的惡性循環。其中一位與會者講了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已去世的網球名宿Arthur Ashe是她的好友,不幸得到了愛滋病,當年等同被判死刑。但Ashe竟然告訴這位友人,得到愛滋病仍非他一生的最大不幸,出生為一個美國黑人才是最痛苦!連一位受人尊敬,名成利就的黑人都這樣說,普通黑人的遭遇,可想而知。請留意成功的黑人,包括政商界領袖,甚至運動界球星,尤其男性,一般衣着非常考究,到了極少人打領帶的今天,他們仍每天西裝筆挺。我相信原因不止「貪靚」,而是他們更需要靠衣裝才能得到多一點尊重,和防止在街上被警察無故盤問、欺負,甚至槍殺!不是開玩笑,我相信即使前總統奧巴馬,如在晚上穿上hoodie便服出外散步(當然他有保鏢),他也有被警察截查的機會,如開着名車,風險更高。
我明白不少香港人近日「心涼」,因為過去一年香港受盡社會暴亂之苦,美國不斷干預香港事務,煽風點火,甚至恐嚇制裁香港和整個中國,現在有點因果循環的感覺。美國對香港的立場當然是虛偽和雙重標準,但不用太上心,明眼人當然知道香港已被利用成為修昔底德陷阱式中美立體鬥爭中的意識形態主戰場。
美國動亂或變本加厲攻擊中國
但大家不應幸災樂禍,人是應該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沒有)。况且美國動亂,對香港和整個中國一點好處都沒有,不單止不會因此就停止攻擊中國,反而可能變本加厲。疫情也一樣,早前美國航母Theodore Roosevelt號多名船員受感染,艦長發電郵求救,反而被滅聲兼炒魷,但艦隊終仍須退出巡邏西太平洋任務。但剩下來的其他艦隊,反而大增挑釁性,在中國周邊和南中國海區域,所謂宣示自由導航權的偵察機行動(中國航母駛到加州邊又如何?),隨時擦槍走火。
更重要的是譏笑他人前,請先自己反省一下。香港何嘗不是充滿種族歧視。歧視對象且不止少數族裔,更可悲的是最受歧視,最經常被襲擊的竟然是同膚色、同種族人士,唯一分別是語言和出生地,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自我仇恨,充滿自卑和不安全感,非常悲哀和可恥。亦請不要狡辯仇恨的原因不是「種族」、語言和文化,而是出於追求崇高自由、平等和民主理想。留意到近日香港鮮有人發聲支持美國「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網上討論反而絕大多數支持種族主義者特朗普,且充滿侮辱黑人的字眼!
美國固然充滿種族和階級問題,社會極度分化,兩黨水火不容。今次與會的市長有民主黨,有共和黨,亦有獨立無黨派的。他們政見分歧很大,但最少異口同聲,一致譴責所有暴力行為,包括搶劫、縱火、襲擊警察和市民。
對比下,香港更悲哀和恐怖,過去一年,不少香港人包括政客,所謂傳媒工作者,所謂學者甚至老師,竟然公然宣揚、讚美極度殘忍的暴力行為,令任何稍有良知的人都痛心疾首。最精準邪惡的一招是洗腦教壞香港人,即使不參與暴力,仍必須認同、接受或最少默許暴力!最意想不到亦最令人沮喪的是,不少本來正常,有愛心的香港人,竟被成功洗腦。每次見到有人被暴徒襲擊,已非常痛心,但當見到一些人開傘遮掩醜陋邪惡暴行,所謂記者們袖手旁觀,我的心淌淚了。
更要提醒大家,過去一年發明了一大堆美化、軟化、各種毫無人性暴行的詞彙。殺人就是殺人,打人就是打人,縱火就是縱火,何必鬼鬼祟祟,躲在一些一點都不好笑的邪惡詞彙後面。亦奉勸大家包括政府,請戒絕墮入圈套,被洗腦用上這些邪惡詞語。試想除納粹黨外,還有其他人會把屠殺600萬猶太人,稱之為「Final Solution」嗎?
今次峰會的重點嘉賓是前副總統拜登。去年在華盛頓見過他真人,風度翩翩,今次在網上再見到他,風采依然,沒有傳媒渲染得很厲害的老人癡呆迹象。他當然痛罵特朗普分裂社會,鼓吹種族主義,再加上處理疫情失當,導致經濟大衰退,4000萬人失業。
美股急升靠印鈔派錢 非經濟前景好
特朗普經常用上充滿暗示種族主義的字眼,例如「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正是1960年代,一位邁亞密白種人優先主義警察總長的「名句」。特朗普不止恐嚇出動軍隊鎮壓,更說可能放狗,極具侮辱性,令人聯想起追捕逃走黑奴的場境。近日特朗普又再炫耀美股表現,我奉勸他不要太過驕傲,因為受惠者仍只是Top 1%甚至0.1%而已,股市急升只會更激怒其餘99%民眾。况且股市上升的原因並非經濟前景好,主要靠MMT印鈔和更直接的UBI派錢,以及聯儲局直接入巿買國債、企業債甚至垃圾債,天曉得政府有沒有暗中直接買股,即使有也不是甚麼新聞,日本央行早就這樣做。
看情形,美國動亂固然有一大堆自己的原因,但亦有不少跟香港、法國、阿根廷和很多地區動亂有些共同背景原因,包括因十多年來QE拉闊貧富懸殊差距,亦導致本土民粹主義上升。手法上,美國動亂也似乎有不少模仿香港的地方,包括衣着、裝備和網上組織方法。
社會運動延長 對經濟政治疫情影響更大
特朗普矛頭直指左翼Antifa為本土恐怖主義組織,但亦有人說部分暴動是由極右白人優先主義者插贓嫁禍。我不清楚真相,但如示威活動真的有組織性,相信有如香港,這場運動也將延續下去,最少直到11月大選。除此,我也留意到今次美國動亂,到現時為止,雙方使用的武力,比想像中克制,亦有香港的影子。1992年LA的Rodney King暴動,6日內死亡人數已超過60,甚至出動了海軍陸戰隊,用的都是真槍實彈。現代可採用的人群控制非致命武器多了很多,包括stun grenade、taser和較傳統的催淚彈及橡膠子彈等。奇怪的是部分示威者雖也暴力,但大多只用汽油彈和擲磚,彷彿deja vu在收看去年香港暴動。這情况也可能非偶然,美國民間擁有2億手槍和更多長槍,暫時不用可能是有意把運動拖長,不想升級過急,引來軍事鎮壓。其實漫長社會運動,對經濟、政治選舉和疫情的影響更大。
3年多前,一位英國人朋友,他是位頂級全球策略師告訴我,他和他的劍橋歷史學家表兄認為美國政治制度的腐化程度,已類似羅馬帝國晚期,或將在數年內崩潰。當時我反應驚訝,不願相信,美國是個天然資源和人才豐富的龐大國家,長遠前途一片光明。至今我仍然不願相信,但無可否認,特朗普為美國帶來極大傷害,簡直到了禮崩樂壞地步。其實今次動亂的來臨,一點也不意外,奇怪的只是為何要等3年多才出現,原來要等到疫症失控,無辜累死十多萬人,經濟崩潰,加上今次白警謀殺黑人事件的火柴,才引爆社會怒火。
停綠卡申請半年 美國自毁吸人才長城
特朗普對幾乎所有重要的美國institutions(機構和制度),都製造巨大傷害。跟中國對峙和所謂去全球化而帶來的不穩定性已不說了,B.C.前美國已逐漸收緊移民政策,A.C.後索性暫時全面停止綠卡申請半年,工作甚至學生簽證都變得極因難。本來美國最強項就是吸引全球精英去美國尋夢,特朗普正在自毀長城。他不斷干擾本應獨立於政治的聯儲局,逐步削弱它的公信力,加上無限QE,到某一天,全球對美元信心可突然崩潰,近日美元已慢慢下跌,但仍不嚴重。
特朗普經常扮醫學專家,亂建議人民吃藥,甚至注射消毒藥水。最差的是干預FDA審批藥物程序,他竟自誇一個電話打給主管Dr. Hahn,HCQ就得到批准,還迫CDC買入了數千萬劑。政治干預FDA和CDC殊非好事,本來全世界都以FDA為黃金標準,A.C.後可能出現變化。同樣的,美國FAA本應是評審飛機安全性的最可靠機構,但經737 Max醜聞一役,自己都要被國會調查。A.C.後,大家再上飛機前,會否查詢是否737 Max呢?
上周末特朗普擔心安全,慌忙調動軍警保護白宮,且驅散和平示威者,目的是開路去附近被火輕微損壞的歷史性教堂爭取photo opp,還把國防部長拉入鏡頭。此舉非常不智,似有把軍隊政治化的嫌疑,後果可以非常嚴重。按經濟學家Paul Krugman的說法,特朗普已把美國推到內戰邊緣。
拜登警告:特朗普開始削弱大選合法性
拜登在峰會上警告,特朗普已開始企圖delegitimize大選(削弱大選合法性),即使在疫情下,仍不斷抗拒和中傷mail-in ballot(郵寄投票),誣衊如全面容許,將製造大量假冒簽名的假票案。他這樣說是因為如能阻止大量人投票,投票率低對他非常有利。拜登說特朗普甚至正在企圖切斷郵政服務經費。假票之說毫無根據,即使有數目也必極小。這爭拗亦印證我經常提到的一點,政治制度仍停留在中世紀,但科技已走到接近「上帝級數」。郵遞系統早在羅馬時代已建立,竟然到了2020年仍未獲信任!如改用互聯網技術,驗證文件易如反掌,例如可用DocuSign,更可靠的當然是用手指模或臉孔辨認。
峰會上一位投票機器和選舉服務公司的CEO提醒,如真的有大量郵寄選票,點票需時可能長達數日甚至數周,請大家有心理準備。這段真空期將類似2000年選舉,在Florida反覆人手點票,再有法律挑戰,搞了多周才由最高法院判小布殊得勝。但現在美國政治氣氛更兩極化,這段真空期可變得極危險,尤其如特朗普選情不利,他極可能故意煽動支持者搞事。
特朗普猶如羅馬的最後一個帝皇尼祿(Nero),一邊揮舞着電視遙控器或KFC雞腿(因他不懂拉小提琴),一邊看Fox,觀賞美國焚燒。
(中環資產持有Zoom及DocuSign的財務權益)
海信電視遙控器香港 在 旅游达人Rx Y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曼谷八大夜市攻略!
泰國【曼谷八大夜市實用指南】! ! !
❥ Ratchada Night Market
每週星期五六日,遊客在這裡不僅體驗到討價還價的樂趣。夜市之大,不只買到怕,這個夜市吃也很大!這個夜市大概需要2-3小時來逛,荷包一定要滿滿到喔。必吃的西瓜雪一定要試喔!這個夜市可以說是必到之一!
如何到達
搭MRT Thailand Culture Centre站 3號出口出來,Esplanade Shopping Mall後面就可以看到這個夜市。
❥ Artbox 貨櫃 night market
這個夜市可說是曼谷年輕人的最愛,夜市環境美,大家都很愛到那拍照。說到吃的話,這裡的小吃真的很有特色,很有心機的喔,很容易讓人著迷。至於買的話,雖然不能瘋狂的購買,但這個夜市買的是氣氛和時尚。夜市裡也有演唱會,不時都會邀請些出名的歌星表演呢。這個夜市每三個月都會換地點,現在到6月的地點是在BTS Phrom Phong 6號出口直走大概5分鐘。
看看這個酒店list,我把不錯的記錄下來給大家的,要預定的話,可以直接用裡面的link要預訂哦~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我愛曼谷-i-love-bangkok/bangkok-hotel-list/1443813925856563
❥ Chatuchak night market / chatuchak green night market
說到Chatuchak/Jatujak,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其實在每個星期五的晚上8PM,Chatuchak都有夜市到凌晨。Chatuchak 夜市雖不大,但真的真的很好逛,而且貨物的價錢都是亂亂來買的呢,便宜兩個字,一定讓妳回不到酒店。只有星期五晚上而已喔,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到!!
❥ Khao San market(考山路夜市)
泰國首都曼谷的一條街道,英文名Khao San Road。背包客的聚集地,一條街兩旁既是夜市又是食市,很熱鬧,考山路兩邊全是酒吧,走在路上都能感覺到很大的有節奏的音樂聲。這些酒吧幾乎都有大的液晶電視或者投影電視,酒吧的消費也不貴。一瓶chang啤酒小瓶的大概50B。一些露天酒吧還提供點菜,沙拉,炒飯之類的都有。價格也不貴。
除此之外,考山路還有7-11超市(買各種東西比較方便),麥當勞(大家可以和門口的麥當勞大叔一起拍照),Bigburger(特點是提供超大的漢堡,全球連鎖,北京上海也有)、銀行自動提款機、紋身店(也提供只存在2週的紋身)。
也許都是屌絲+年輕人為主,所以大家比較放得開,和陌生人聊天打招呼什麼的都很隨意。與上海的新天地相比,新天地有很多全國各地遊客啪啪啪拍照,而不是去融入,有一種到此一遊的感覺。和香港的蘭桂坊比,考山路簡直是髒亂差,哈哈哈,可在屌絲心中這是宇宙的中心啊。而且,考山路也比蘭桂坊範圍廣。
出租車:從市中心Central world,打車大概70B左右(打表)
TUKTUK(嘟嘟車):招手即停,速度非常快,上車前一定要談好價格。從SIAM商業區到考山路100泰銖。
❥ Asiatique The Riverfront 河邊夜市
最新最大曼谷河邊夜市,位於曼谷charoen Krung路,擁有整個泰國最長的河邊直路讓大家上落碼頭用。來這裡,可以在傍晚時分在Span Taksin坐船,每天下午5時起每半小時一班船免費送人客去夜市;尾班船為11時,回程也是,下午4點-11,每半小時一班。與一般夜市不同,它的主題較為接近懷舊仿古主題,一間間店鋪坐落在仿古舊貨倉裡。
Asiatique Sky摩天輪
曼谷新開的摩天輪!位於湄南河邊夜市Asiatique的60米高的摩天輪被命名為“Asiatique SKY”,2012年12月15日正式運營。摩天輪成人票價200B,15分鐘,大概4圈左右,摩天輪灰常新,200B可以俯瞰湄南河夜景,非常漂亮,有機會到曼谷去的番友可以去體驗一下喔~~
票價:小孩150 THB;大人 200 THB;外國人200 THB。
開放時間:下午5點到午夜12點
如何到達
天鐵BTS到Saphan Taksin站,出站後的碼頭有直達這裡的免費輪渡,每天下午5時起每半小時一班船免費送人客去夜市;尾班船為11時,回程也是,下午4點-11,每半小時一班。
❥ Silom night market(是隆夜市)
據說這是曼谷比較早開發的觀光夜市,本地人很少,出售的商品主要是衣服、工藝品、皮包之類的,夜市兩側是各式的鋼管舞酒吧,感覺主要還是針對旅遊觀光客開放的,面積很小,十幾分鐘就能轉一圈,夜市裡有個naraya的專賣店。可能你會說那麽遊客feel的夜市不想去,但其實當中有些貨品其他地方都沒有的,放心,你知旺角女人街樣樣有又方便你會否因為好遊客feel就不去反而揀去元朗個夜市?對像以遊客及本地人為主,可坐BTS 去 Saladeang站就在樓下。
女士神秘手信街
其實是大家熟悉的Silom夜市;這條街我又稱之褲貴一條街;是指男士內褲,價格過百銖甚至二百銖一兜的特別款式內褲。一條街上有超過十檔賣這些奇特設計的內褲,款式令人驚歎,oh My God!原來底褲都有那麽多花款。女士們想給男友老公驚喜不妨買回去,保證增加生活情趣。
❥ Saphan Phut夜市
星期三不開,位於臥佛寺(Wat Po)旁的紀念碑大橋(Memorial Bridge),橋下沿著招披耶河兩岸發展出長約三、四百公尺的平價夜市,就是Saphan Phut了。 Saphan Phut夜市,算是超級Local的夜市,一方面也由於交通的不太便利,所以絕少有觀光客會去,此夜市所販賣的商品大部分以服飾類居多,再來就是居家生活用品,所販賣的服飾雖然在設計感與質量上不甚令人滿意,但價錢卻非常便宜,但相對的要在這邊滿足觀光客的商品就很少見啦,不過逛夜市又不一定要買東西,來這邊看看一般泰國人吃的、穿的、用的,和如何生活。
Talat Pak Klong 鮮花農產品市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aphan Phut旁有個鮮花農產品市場(Talat Pak Klong),是個夜間營業的花市,大家不妨多走幾步,還可以賞賞花呢! ! !還有就是Saphan Phut每星期三休市,大家要記好時間,免得白跑一趟。
如何到達
要前往Saphan Phut還是坐出租車最方便,加上如有多人同行,搭出租車並不會比先搭捷運,再轉搭出租車來的貴。如坐交通渡船是在唐人街yaowarat(ratchawongse ferry pier) 的下一站(saphan phut ferry pier),從silom搭計程車過去約50b左右
❥ Patpong Night Market 帕蓬夜市
這是曼谷最有名的”觀光”夜市,之所以特別標明”觀光”,是因為這是針對觀光客而生的夜市,而消費者百分之九十九也都是外國觀光客。 Patpong 夜市是沿著Silom大馬路一側所發展出的夜市,紅磚道的兩旁設立了無數的攤販,賣的商品有觀光客會感興趣的衣服、包包、鞋子、銀飾、工藝品、盜版CD 、 DVD、手錶、打火機等等,總類可說是五花八門,保證會有令你感興趣的商品,但質量只能算一般,尤其是正牌貨幾乎沒有,而且賣的價錢還不便宜。其實說穿了,Patpong還是有名的色情風化區,順著Silom路走下去,往兩旁延伸的巷子裡有同志酒吧、A-GO-GO Bar(鋼管舞酒吧)、人妖A-GO-GO Bar、一整排專做日本客人的日式酒店、各種另類色情SHOW等等,店家還會派出服務生在路邊拉客,整個地區就是一個龍蛇雜處,慾火叢生之地! ! !
如何到達
搭乘BTS至Sala Daeng站下,從一號出口就可以到帕蓬夜市(如果坐MRT 則是Si Lom Station,不過這站就稍稍遠些),如果玩得稍晚或多人合搭出租車回飯店,這時搭出租車就要注意了,沿著路兩旁停靠的出租車會用喊價的方式拉客,如果不想被出租車司機宰,只要上車前先問”Meter(跳表)?”而司機給你肯定的回答,就能安心坐上去! ! !
❥ Huai-Khwang夜市
夜市算是很當地人的夜市,好吃的東西特別多,因為這裡的消費者大部分都是泰國人,所以不會有價錢灌水的現象。泰國東北菜在這邊也是非常好吃和有名,總是座無虛席,還需要排隊。豬腳飯、泰式炒粿條、炸雞、炸魚、麵攤等,只要你的肚子還有空間,就盡量嘗試吧。
Huai- Khwang夜市其實不過短短的八、九百公尺吧,基本上可買的商品不多,好吃的絕對少不了,但如果想在這邊逛的好玩,最好是晚上11點之後再來,因為就像我之前說的,這附近的上班女郎通常都在11點之後陸續下班,整各夜市到時就會人聲鼎沸,而鶯鶯燕燕們則在大街上爭奇鬥艷,可以熱鬧到凌晨四、五點,對於晚上睡不著覺,喜歡湊熱鬧的朋友,絕對歡迎來走跳走跳! ! !
如何到達
搭MRT在Huai-Khwang站下,4號出口,步行三分鐘就可抵達,象佛是24小時開放、Huai Khwang夜市是開到凌晨4、5點。
❥ Khlong Thom夜市
真正物美價廉的夜市叫,很靠近耀華力中國城, 但只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才開,10pm - 1am 左右。也是曼谷最大、最迫人、最草根的夜市。手指虎、刀械、嬰兒玩偶竟擺在同一攤位販賣。二手電視、冷氣、洗衣機、計算機、工具零件也搬進夜市。比人還重的商品也可以在夜市便宜帶回家呀。滿攤的遙控器、大小齊全的機車避震器不稀奇,如此工業革命氣息濃重的夜市還兼賣大提琴、吉他、神像和國王玉照,同時也可滿足布爾喬亞階級的精神生活,當然食衣育樂是基本款攤位也夠撩亂眼花。
如何到達
Khong Thom 離耀華力中國城不遠,只需從Grand China Princess 酒店步行 5 分鐘,在Worachak 路,其實Khong Thom在白天也有很多商店,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是擺地攤的夜市。
海信電視遙控器香港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小米盒子出咗幾年,早前小米就發表咗Mi TV Stick小米電視棒,行正宗Android TV版,有Play Store,今日我就收到呢支Mi TV Stick喇,一齊同大家Mi TV Stick 開箱!xiaomi tv stick
打開包裝盒之後,終於見到呢支 MiStick 嘅真身。同一般USB手指相比雖然比較大,但係都十分輕便。MiTVStick小米電視棒旁邊設有一個MicroUSB頭,支援充電同埋增加裝置,盡頭就係一個標準嘅HDMI插頭,可以直接插落電視。包裝入邊亦都有遙控器同埋充電插頭。遙控器同一般電視盒子嘅遙控差唔多,以藍牙操作,充電插頭只用上咗1A嘅電力,所需要嘅電量唔多,如果你個電視有一A以上嘅USB頭,基本上連電線都慳返。
等我插落部電視試吓先。開機之後,首先選擇語言,跟住就選擇地區。可能因為我手上呢支MiStick係歐洲國際版嘅緣故,地區嘅選項並冇香港或者中國,咁唯有求其揀個啦!
跟住我揀咗直接喺呢個電視介面設定同埋登入Google帳戶,大約幾分鐘就設定完成喇。相信大家最關心嘅就係呢支支援1080p嘅MiTVStick只有1GB 記憶體同埋8GB內存空間,行起上嚟會唔會窒呢?雖然唔可以用「快」嚟形容,不過同其他內置Android嘅電視介面比較,速度都係差唔多嘅,唔算特別窒㗎。
打開Play Store,就會見到一系列唔同嘅程式選擇。電視版本嘅Play Store只會收錄適合電視介面嘅程式,關香港事嘅其實唔太多,好似ViuTV、HMVOD、Netflix或者HBO Go咁,等我下載個ViuTV試吓先!本來諗住喺1GB嘅記憶體之下睇串流影片應該都有排等,不過又有啲喜出望外,影片無窒之餘,Load嘅時間亦唔算耐,我都收貨嘅。
當你係手機睇緊片,一樣可以用內置嘅Chromecast功能,寫上電視慢慢睇,㩒個掣..... 搞掂!
暫時香港並無Mi TV Stick嘅行貨賣,海外嘅售價大約賣緊HK$300左右,另外Mi TV Stick將來亦會有支援4K嘅2GB版本,價錢應該貴大約$100至$200。想知幾時有行貨賣?記得留意我哋嘅節目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x_r47Ms9OA/hqdefault.jpg)
海信電視遙控器香港 在 Hisense HongKong 的推薦與評價
U7A(1000)系列采用ULED顯示技術,區域控光,出色的超高清畫面,内置Android 9,内置GooglePlay,Youtube,Netflix, 無論睇戯還是睇電視都一樣甘出色,為打造屬於香港人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