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出海,也能夠感受鯨豚】
上週六我參加 #東部以東 聯展開幕活動,展出陳聖文藝術家的抹香鯨創作及金磊老師的鯨豚攝影。在夏季末的傍晚,漁港邊吹著海風,#向日廣場 圍繞著三十攤的 #海味市集,美食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是疫情之後難得的小確幸。
陳聖文藝術家以羊毛氈及海洋廢棄物等材料製作成一比一大小的抹香鯨,這頭抹香鯨的色彩繽紛,有山色也有海色,彷彿這座抹香鯨就是島嶼的化身。陳聖文本身因為親近自然而關注環境保護的議題,也常常將一些自然中撿拾的垃圾融入作品之中,讓人反思垃圾在環境中的矛盾。這件抹香鯨的作品〈萬事生降於哀戚,但非死灰〉,取名自吳明益老師的《苦雨之地》,曾經在高雄駁二以及國美館展出。但陳聖文也透露關於作品的一個小訊息,這個抹香鯨的尾巴被一條繩子綁住,過去作品中的繩子另一頭都是被綁在展場的空間,象徵一種束縛;但此次在花蓮展出卻讓抹香鯨的尾巴不被空間束縛,作為一種自由的存在。
金磊老師長期專注鯨豚的水下攝影,也是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的解說員,為了精進自己的攝影技術,甚至遠赴東加王國與各國水下攝影師學習交流。這次的展覽展出好幾幅金磊老師的攝影作品,有在花蓮拍的也有在東加王國拍的,這些鯨豚的作品都充滿生命力,甚至可以感受牠們在水裡擺動的震撼。但我們很難想像這些作品背後所付出的時間,就像金磊老師說「多數時間都在等待」,這也讓人更佩服老師的毅力,願意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海洋,並持續推動海洋教育。
提到黑潮,就不得不提創立黑潮的重要推手,同時他也是臺灣海洋文學作家 廖鴻基 老師。廖老師長期推動海洋教育與鯨豚生態調查,2016年更進行「黑潮101漂流計畫」。我在今年四月份看紀錄片 男人與他的海Whale Island,片中廖老師語重心長的一句話深深烙在我腦中:台灣缺乏海洋教育,我們集體背對著海,而失去接觸海洋的機會。這對生活在台灣這座海島、及太平洋濱城市花蓮的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最後,謝謝 多羅滿賞鯨 還有一群關心花蓮及海洋的團體,願意付出心力促成這次的展覽,讓民眾就算不出海也能夠親近海洋,感受鯨豚的魅力。展覽預計展出至年底,每週六、日11:00~18:00,歡迎安排時間至向日廣場看展。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的網紅鏡好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首支田野式Podcast #鏡好聽原創節目 #路 #這條路我用聽的走完 #請戴上耳機 #聆聽台灣的聲音 8位引路人,帶領你走進不同路, 山林的路、海洋的路、旅行的路, 《路》要帶你踏上台灣不同海拔! 你聽過鯨魚唱歌嗎?在臺灣山岳裡會聽到什麼動物的叫聲? 牽亡歌裡蘊含何種生死的智慧? 緊跟上...
海洋文學 在 潘孟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本《 Dear Blue 》海洋文學新書,是不是夠海洋!台灣是海洋國家,你也該來一本!
台灣人的生活,絕對離不開海洋,但是因為過去的政策限制,讓海離我們遠去,甚至是畏懼,我們必須找回對海洋的熟悉,海絕對不是禁忌,更要用心親近。
台灣幾百年來的歷史,都和海洋緊密相連,尤其屏東三面環海,更是台灣航向世界的重要位置,屏東縣政府出版《 Dear Blue 屏東海洋文學新浪潮》集結李敏勇老師、陳耀昌醫師等13位跨世代作家對於屏東海洋的鄉愁、敘事、歲月、生活和心情的感受,一字一句加上照片匯集成最海洋的書籍。
屏東和台灣以海洋和世界接軌,希望透過這本書,和各類海洋文學作品,一起讓更多朋友回到大海的懷抱。
昨天適逢總圖週年生日,和李敏勇大師、李明璁老師一起對談,尤其我和敏勇老師都是出身車城的囝仔,從小對海就有許多想像,我小時候常坐在海灘上放空,帶著傻瓜相機到秘境拍夕陽餘暉,海有療癒的魔法,能帶走憂愁和心事。
今年大武山文學獎邁入第20屆,我們更特別在短篇小說增設海洋文學特別獎,期盼有更多朋友撰寫對於海洋的情感。
你對屏東的海,有什麼印象呢?一起來跟海說說話吧!
《 Dear Blue 屏東海洋文學新浪潮》作者:
李敏勇│ 傅怡禎│ 楊政源│ 陳耀昌│ 洪震宇│ 吳懷晨│ 陳凱琳│ 陳柏言│ 曾元耀│ 栗光│ 施百俊│ 陳冠榮│ 張卉君│李明璁
海洋文學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緣前往海邊的夏天,幸好還有這麼一本書,讓人在思念海風、海的氣味、海的親吻時,從人與海之連結中潛入更深層的意識,由十三個依附海而生的感性靈魂眼裡,探索上帝賦予我們這塊土地的層層湛藍,有〈海的鄉愁〉、〈海的敘事〉、〈海的歲月〉、〈海的生活〉以及〈海的心情〉,也感激 李明璁 老師精心策劃了如此一本美麗耀眼的海洋文集 :《Dear Blue》屏東海洋文學新浪潮。
⠀⠀⠀⠀⠀
當時首度在社群上瞥見此書的外觀時,視線就已忍不住駐足無數秒,身為一個愛大海勝過山林的人,身為盧貝松《碧海藍天》的信徒,大概很少有這麼直接觸碰我心的書封設計了。但此部作品不僅僅外觀迷人,裡面收錄的每一篇故事、散文或詩作,蘊藏著人之於海洋的記憶與情懷,不但會讓人再度愛上大海,還會愛上屬於屏東、屬於小琉球的藍色盛景。
⠀⠀⠀⠀⠀
「有一年影帝朋奉哥南下,我在岸邊教他拋竿,沒釣到什麼魚。日落時分,夕陽緩緩沉入海平面,水氣蒸騰,霞光漸斂。遠方有巨型貨櫃輪等著駛入高雄港;再近點則是漁船作業,開啟點點藍色的誘魚燈;腳邊輕浪撲打著礁岩 ...... 他說是世界級美景,要來定居。可惜沒能實現就走了。」
⠀⠀⠀⠀⠀
世上公認的絕美夕陽大半倚著海洋,但,海不只因晚霞而美,也因沙灘、因雲朵、因泡沫、因燈火、因漁船,更因關於海洋的人與故事而美。無論是吳朋奉的身影,事物變遷的痕跡,藍得發黑的黑潮,或是全無光害的滿天星斗,那皆是由文學牽起的一切,層次豐富,情感動人。《Dear Blue》的好看,在於那一張張照片、一篇篇絮語,為詩人、藝術家被海溫柔包覆的情節記憶,為海洋在他們生命中流動的軌跡,令所有翻開這本書的讀者如沐海風。
⠀⠀⠀⠀⠀
⠀⠀⠀⠀⠀
好比,
該如何描述懷抱台灣渾然天成的自由與孤寂、美麗與敬畏呢?
⠀⠀⠀⠀⠀
「科學家曾經相信,水色深沉的黑潮,是厚實穩定的,可是這股太平洋最大的暖流,只要一根小小的鵝鑾鼻,就分道揚鑣,不過真正的分離,是在表面之下,海脊、島弧增添了不穩定的因素。假如剖開側面觀察,妳真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穩定,搖擺不定、忽遠忽近,在熱與鹹的混和交錯中,不是一層流、二層流,而是千層。老船長說:『用身軀去感覺,流,在振動。』黑潮真的是黑色的嗎?也不是,當光潛入最深最深的地方,表面只反應最藍最藍的波,什麼都不勝,藍的發黑,黑的發亮,為這貧瘠的流水,帶來希望的幻象。」
⠀⠀⠀⠀⠀
好比,
該如何向尚未出世的寶寶傾訴母親眷戀著大海的痴與真呢?
⠀⠀⠀⠀⠀
「她是一個寬容廣褒的介質,在內部孕養著難以數記的洋流與潮汐,在神秘的藍色世界裡反映相異的特質,斑斕著深淺不一的美麗。當不同溫度、流速、鹽度的洋流相會,彼此擦肩並行的瞬間,亦交換了部分的生命經驗,因而在邊緣交會的地帶產生了某種奇異的平衡 —— 每一道行走在自己路線裡的洋流,每一道自我生成的獨特洋流,構成了海洋的深淺斑斕,在同個流域裡各自吟唱著不同的故事。」
⠀⠀⠀⠀⠀
⠀⠀⠀⠀⠀
此本海洋文集《Dear Blue》承上啟下,新舊交織,感性勾勒出了台灣海洋文學的新風貌,為海寫詩,與海共舞,而如此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世界級美景,仍靜靜等待著我們仔細聆聽、認識、碰觸與珍惜。
海洋文學 在 鏡好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首支田野式Podcast #鏡好聽原創節目
#路 #這條路我用聽的走完 #請戴上耳機 #聆聽台灣的聲音
8位引路人,帶領你走進不同路,
山林的路、海洋的路、旅行的路,
《路》要帶你踏上台灣不同海拔!
你聽過鯨魚唱歌嗎?在臺灣山岳裡會聽到什麼動物的叫聲?
牽亡歌裡蘊含何種生死的智慧?
緊跟上引路人的步伐,用聲音聽見他們所走的路,
感受路上的聲音,更貼近台灣這片土地。
【第一季|首推4位引路人】
✔️ 7/15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黑潮海洋基金會創辦人,喜歡隨釣船遠航,曾以獨木舟繞島,隨貨櫃船航行歐洲航線,2016年完成黑潮101漂流計畫。
✔️ 7/29 #阿拉喜|以單車環遊世界的旅行家,曾單車環北海道、縱斷日本、騎進西藏-青藏線、絲路、北北印、拉達克、環冰島、縱斷非洲-埃及到肯亞等路線。
✔️ 8/12 #林宗範|臺灣月琴職人、牽亡歌記錄&傳承者。
✔️ 8/26 #東冬侯溫| 太魯閣族藝術家,歌謠、傳統巫醫(Smapux)傳承者、兒路藝術工寮創辦人。
🎧️現在就收聽!《路》EP00|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https://pse.is/3k95xv
💡特別感謝導演廖敬堯、單車旅行家阿拉喜提供影片💡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海洋文學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海洋文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黑潮飄流」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廖鴻基
內容簡介:
他不是少年PI,他只是老海人,
他的身體是一艘船,
天宇為帳,海波為床,黑潮流動,
下水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樣了!
★34篇動人文字,台灣第一部無動力黑潮漂流文字全紀錄
★攝影師張皓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攝影躍然海上
他用全身的海味,來說大海的奇幻,離岸12浬的漂流,無可比擬的落拓!
二○一六年八月,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帶著信念以及一艘簡單的方筏,航行到島嶼以東,大洋以西,執行「黑潮一○一漂流計畫」,開啟一段海上壯遊,投進黑潮懷抱裡,以微渺心性,臨摹浩瀚黑潮。廖鴻基深深期盼,黑潮的大洋氣魄,能讓島嶼長出志氣,不再狹隘;一旦讀懂黑潮,我們的心將重新浮現一座島嶼,和不再迷航的自己。當島嶼轉過頭來面對開朗展放的海闊天空,島嶼的氣度、格局必將有所不同。
「浪漫不過是不切實際的代名詞,漂泊根本是失敗、失意者的行為,流浪,一定是魯蛇,而漂流呢?漂流就是集所有不切實際、失敗、失意、魯蛇之大成。但是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最值得拿出來談的,就是這些浪漫、漂泊、流浪和漂流的故事。」—廖鴻基
作者簡介:廖鴻基
1957出生於花蓮市,35歲成為職業討海人。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1997年參與賞鯨船規劃,並擔任海洋生態解說員,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致力於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
榮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最佳書獎、1996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第一屆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第十二屆賴和文學獎以及2006年巫永福文學獎、2016年花蓮文化薪傳獎。
出版作品包括《海童:一本漂流的想像誌》《大島小島》《漏網新魚:一波波航向海的寧靜》《飛魚.百合》《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山海小城》《海洋遊俠》《台11線藍色太平洋》《尋找一座島嶼》《漂島》《腳跡船痕》《台灣島巡禮》《海天浮沉》《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南方以南:海生館駐館筆記》等。多篇文章入選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及重要選集,以其書寫的取材廣闊與描繪之幽深,自成一格,影響深遠。
海洋文學 在 潘孟安- 這本《 Dear Blue 》海洋文學新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本《 Dear Blue 》海洋文學新書,是不是夠海洋! ... 重要位置,屏東縣政府出版《 Dear Blue 屏東海洋文學新浪潮》集結李敏勇老師、陳耀昌醫師等13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