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淡水線運量」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閒聊] 松山線運量- 看板M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台北捷運各站進出旅運量日平均歷史軌跡 的評價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淡水信義線- 熱門捷運站排名| 2001-2020 | 進出人次統計 的評價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閒聊] 台北捷運98年11月運量日均 的評價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情報] 台北捷運111年02月各站進出旅運量日平均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淡水延伸線為何叫做輕軌? 【閱報秘書】捷運重運量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淡水線運量 在 [閒聊] 松山線運量- MRT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淡水線運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淡水線運量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試營運日均量70000人次。
正式收費營運僅餘33000人次。
如果大眾運輸工具方便且有效,我相信多數民眾都會選擇搭乘。但情況是單只有一條捷運線,其效益確實不大。我想這和收費與否的關聯性不大,本就有很多台中人初期是搭個好玩或嚐鮮的。
台北最早也只有木柵線,僅服務復興南北路到動物園的路線。效益極低。後來淡水線通車,兩者沒相交,看起來有夠蠢,南京東路和忠孝東路還得派公車相連。
當城市人口超過70萬,按其成長率,政府遲早得興建大眾運輸工具。而這項交通建設的投資是肯定入不敷出的。
說句公道話,市政府並不能做什麼。就算日運量達7萬人次,也肯定避免不了虧損。唯一能做的只有盡快興建其餘路網。
就像台北和高雄的捷運。
不管怎樣都是虧錢的。
真正的價值在於帶動地方發展(aka.炒地皮)
地價漲了,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例如停車費和車位的費用增加,人口密集導致塞車,加油站不再隨處可見,警察執法變嚴等諸多因素,促使人民更願意搭大眾運輸工具。
高雄就是沒漲,才三番兩次被詬病。
淡水線運量 在 台北捷運各站進出旅運量日平均歷史軌跡 的推薦與評價
名次 車站 2021年11月日均進出人次 旅客比 2021年10月日均進出人次 較上月增減 20...
1 台北車站 219,589 12.27% 190,270 15.40% 26...
2 市政府 104,962 5.86% 95,947 9.39% 12...
3 西門 100,674 5.62% 88,255 14.07% 11... ... <看更多>
相關內容
淡水線運量 在 淡水信義線- 熱門捷運站排名| 2001-2020 | 進出人次統計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展示 淡水 信義線各捷運站的進出人次趨勢統計時間範圍: 2001~2020統計參數: 日均進出人次、年增日均進出人次資料來源: 台北捷運公司參戰名單: R22A ... ... <看更多>
淡水線運量 在 [閒聊] 松山線運量- 看板M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po不常搭松山線,想跟各位請教一下。
今天從松山搭車到中山,發現車子裡沒什麼乘客,座位也沒有滿,假日捷運應該
要很擁擠才對,像是淡水線,不過淡水線因為有很多旅遊景點。
請問有沒有常搭松山線的朋友能分享一下平常的情形,或是有沒有專家做運量方
面的研究?
p.s. 剛剛在鐵道版發問結果被說發錯版,就跑來這邊,然後爬一下松山線的文…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41.1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432969234.A.05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