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迷投稿】文:Alvin Tsang
《#沙丘瀚戰》 // 一個史詩的浩瀚開端 //
「很悶」、「沒有刺激場面」等評語,自《沙丘瀚戰》(Dune)上映不久就陷入了這個兩極的評價氛圍。的確,《沙丘瀚戰》沒有《星球大戰》、《MCU》般密集的打機式科幻戰鬥場面,一般的觀眾會因而認為悶並不足為奇。不過,這不代表本片是差。從本片的節奏、世界觀建構和攝影等方面看,它仍然是一部出色的史詩科幻片。是否令你滿足,相當取決於你用何種心態觀看。如果是抱著觀看《銀翼殺手》般的期望入場,那《沙丘瀚戰》應該不會令你失望。
.
震撼教育的成長之路/ 《沙丘瀚戰》講述保羅(Timothée Chalamet 飾)是宇宙貴族 – 阿特雷斯家族的公子,一次跟隨父親雷托(Oscar Isaac 飾)奉帝王之命接管香料豐厚的星球 – 阿拉吉斯。保羅一心希望自強面對宇宙間的腥風血雨,卻未能全得家族的認同,連自己都對自身充滿質疑。在阿拉克斯中哈根尼的入侵,致使保羅和母親流亡於異星上,亦令他要開始面對長期夢境的糾纏和命運的安排。
.
保羅一角的描寫立體,即使心態直至電影結束時尚未對完全命運覺醒,但是身邊的側面描寫為保羅作了十分多的襯托,令角色的心理和動機有了合理的說服力。例如貝尼哲斯姐妹會聖母以生死測試試驗保羅的恐懼心和勇氣,道出保羅最初對自我充滿疑惑;保羅的武術導師哥尼(Josh Brolin 飾)對他語重心長的訓話和訓練中實力的對比都體現了保羅有地位卻作為不多的無奈;而弗雷曼人在結尾與保羅由敵視轉為融合的戰鬥亦反映了保羅由自我質疑到逐步接受自我的心態轉變。當然,畢竟《沙丘瀚戰》已經開宗明義是以Part One自居,保羅的轉變仍然有待未來於續集有更多的建立,包括身份的轉變和自我能力與責任的探索。
.
除了保羅,由Zendaya飾演的采寧固然是本片另一大關注點。她在今集出鏡不多,大部分時間是在保羅的夢境中出現,成為保羅對命運和身分糾纏不清的關鍵。這個角色既神秘又充滿魅力,如果有續集,定必擔當關鍵角色和與保羅有更密不可分的關係。
.
浩瀚的宇宙觀/ 《沙丘瀚戰》設定在一萬多年後的世界,帝國下的各大勢力視香料為兵家必爭之物。香料在片中被視為能源般看待,是宇宙航行的必要原料。為了得到更多香料以強化自身勢力,除了阿特雷斯家族外,其他諸如哈根尼人都用野蠻的方式四處開戰以搶奪香料。香料的爭奪可比現實中各國對新能源虎視眈眈的態度,單是石油都可以引發戰爭起來。作為一部改編自上世紀60年代的小說的電影,電影加入了一些針對現代的想法以貼近時局和符合當下的訊息。例如問採香料的過程中會引起沙蟲的狙擊,暗示過分開採能源後,大自然都會有相應的行動警示人類。
.
電影針對不同勢力都有深刻的刻劃。政策和善的阿特雷斯家族、滿懷野心的哈根尼人、與自然共存的弗雷曼人等,形象突出又鮮明。電影開首用了不少篇幅介紹他們的特徵和彼此之間的關係,當中充滿黑暗的政治角力,例如真實身分神秘的帝王把阿特雷斯家族置於阿拉吉斯成為帝國的犧牲品,暴露了政治世界下毫無人情可言的權力和慾望之爭。成為電影節奏較慢的其中一個原因。然而,充裕而鮮明的世界觀建立對於一部史詩片非常重要,而《沙丘瀚戰》採取文藝風的方式正是令世界觀飽滿的因素。
.
除此之外,一些大小的設定同樣深刻和吸引。當中在沙丘徘徊的沙蟲雖然出鏡不多,但每次出場都有強大的壓場感,彷彿無人能匹敵。而一些設定如音言等具有宗教般的深度和哲理,豐富了電影的資訊性。而資料性之豐富成為了電影節奏較慢的其中一個原因。然而,充裕而鮮明的世界觀建立對於一部史詩片非常重要,而《沙丘瀚戰》採取文藝風的方式正是令世界觀飽滿的因素。
.
另外,電影其他技術層面都十分優秀,光是攝影都應記一功。無論是廣闊的沙漠,抑或具古老和科幻色彩的建築都拍得浩瀚唯美,亦對演員神態捕捉清晰。而Hans Zimmer的配樂一如以往水準之上,結合壯麗的鏡頭更把史詩感推到極致。
.
觀眾期待甚麼?/ 受電影的節奏影響,導致《沙丘瀚戰》與一般觀眾對本片的期望存有很大落差,引起兩極的評價。其實,文藝向的科幻片在電影史中並非甚麼新奇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Ridley Scott的《銀翼殺手》、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等都是影史中著名走文藝向的科幻片,早年同樣面對與現昤觀眾類近的評價,但隨著日子漸去,亦得到了輿論重新看待。或許像MCU、星球大戰等爆谷片方向的科幻片太多了,觀眾未能接受《沙丘瀚戰》這種節奏緩慢、講求觀影耐性的科幻風格。
.
所謂各花入各眼,《沙丘瀚戰》從各方面看已經盡可能達致雅俗共賞的程度。豐富的劇情、唯美的攝影等已經足以讓觀眾多番探究。當然,像電影劇本上的問題都並非完美。電影結尾的處理似乎比較單調,保羅母子與弗雷曼人之間的芥蒂、融合等其實可以再有多點鋪陳,讓結局更飽滿,不至於一場生死決鬥就完結。
.
總結/ 《沙丘瀚戰》從各方面看都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史詩片。作為一個可能得以持續開發的系列首集,無論劇本、攝影、演員演技、配樂等方面都甚具藝術視野,話題性高。希望華納會認真考慮為這個史詩開發續集。
.
同場加映: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影患有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10的網紅Amy & Coco魯蛋妹日常生活記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清翼居旅店童話館 https://amy77.com/blog/post/33538385 全圖文分享...
清翼居 評價 在 不然你來當小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突然之間多了一隻貓
想要養第二隻貓有好一段時間,和先生幻想的畫面是走在路上就有小貓仔巴著我們的腿不放,這種就絕對會收編,但人生有被動物巴住腳的情況是在台中工作時,當時住處附近有鄰居養了吉娃娃,我經過他們家就被兩隻吉娃娃攻擊腳踝,不是巴著不放,是用咬的🥲
第二隻理想的貓,設定是親人親貓的笨蛋公貓,最好跟鬍子的個性一樣,想要是個蝙蝠俠版本的帥氣黑白貓,但還是會被蠢臉的貓給擊中心臟,在七月底的時候,看到貓咪社團PO了一隻臉上有黑GG的貓,跟喵姆一樣也有落腮鬍,覺得太可愛而大叫了一聲,不過中途是在外縣市,生性懶惰加上連日下雨,根本沒幹勁出門的我只好放棄,但還是持續有在關注,知道同梯的還有另外兩隻黑白貓,不過都蠻快被領養走,大概每隔2-3天又會看到黑GG貓領養文,就這樣看到第四次後,覺得這傢伙明明就超可愛,怎麼沒有被養走,難到他是在等我嗎!自己腦補了貓咪求包養的感人畫面後,就在父親節那天下定決心詢問中途,也火速敲定了隔天來做領養手續,剛好先生的公司在鬼月有暑休一週,就這樣,我們被宇宙貓貓神秘力量控制了腦波,把新貓貓帶回來給喵姆玩弄。(經過這兩天後,被弄到的是喵姆,她還在生氣中。)
紀錄一下在去接新貓的前一天晚上,因為非常擔心喵姆是否能接受,剛好朋友在練習寵物溝通,就請她幫我連一下喵姆,告知她明天會有新弟弟加入,她似乎不是很在意,還問能不能打弟弟,不過實際上見到面,逃的跟貓一樣😆不過她也有說只要能有一個屬於她的空間(顯示是閣樓),那其他地方都可以跟弟弟分享,希望之後她真的這麼大方。朋友說喵姆是個很有自信的貓,而且還很忙碌,畢竟我們這些可惡的人類時不時都會嘲笑她臉上長GG,她說她知道自己長得很漂亮🤣
朋友接著連到了新貓,他對於自己明天要被領養似懂非懂,畢竟年紀還小,但朋友說他聽到新家有一個姐姐時,眼睛發亮,感覺很期待(但那個姐姐是想打你啊…),嗯大致上是個個性很乖的孩子,但之後也許會被喵姆教壞,至於他們兩隻對於我和先生的評價都是覺得先生的氣場很平穩,喵姆則是覺得我很吵…🙄
不過寵物溝通就看個人,因為對象是熟識的朋友,所以也是有被安撫到心情的感覺,新貓接回來時,喵姆不像之前對鬍子那樣狂哈氣,聞了聞外出籠的味道後就離得遠遠的,似乎知道這傢伙不像鬍子是寄宿,而是長期居留,所以更小心翼翼,昨天還吐了兩次,覺得有點可憐,今天有比較好一點,開始認清現實有這傢伙存在,趁我工作時也偷偷看小貓幾次,還要再給彼此多一點的時間,希望未來他們相處融洽~
啊!新貓叫薑姆!沒什麼原因,就只是想要姆字結尾,他的確很僵,唸起來像果醬的英文,蠻可愛的~目前摸過他全身,也抱過他,感覺是個逆來順受的孩子,有很大的機會跟鬍子會蠻像的!
(薑姆雖然被我畫成這樣,照片看起來也很像成貓,但他本貓真的很小一隻,附上他昨天被我們帶走的驚恐蠢樣)
清翼居 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變詞彙,讓我改變了看待孩子的角度】
蕃茄最近迷上用串珠做手鍊。恩,這樣說不太正確,他一直都很喜歡,但是之前只有在學校有機會做。我們看他這麼入迷,剛好又放暑假了,就從萬能管家亞馬遜那邊買了一盒有各種顏色和英文字母的串珠,讓他盡興玩個夠。
果然,這孩子一拆開快遞的紙箱,立刻跳上椅子開始工作。一邊小心翼翼挑出紅橙黃綠藍靛紫,還開始數起同學的名字:
「我要做一條給伊莎,一條給麥斯,還有里歐、艾琳、阿萊⋯⋯」
我看著他做也覺得有趣,就也一起坐下來玩,順便在需要的時候幫他裁剪鬆緊帶的長度,或者找一些比較特殊的圖案。過了一陣子,一條,兩條,三條⋯⋯第一批六種不同的設計出爐了。蕃茄的個性很急,立刻就想要看到同學開心戴在手上的樣子。
「我太想要去上學了!我要把手鍊送給大家!」
蕃茄抱著頭站在椅子上,發出絕望的吼叫。我已經很習慣他這種大起大落的情緒,淡淡回一句「下週一去暑期班就可以遇到幾個同學啦」。這個回應明顯不合蕃茄的胃口,他尖著嗓子大叫一聲「唉唷」,丟下一桌狼藉跑掉了。
真是受不了,老是這麼容易受到打擊。我懶得理蕃茄跑去哪了,他不在我正好可以做點事,就把筆電打開收起郵件。一會兒之後,廚房那裡窸窸窣窣的,一大一小好像在討論什麼。
「你知道?你真的知道新的密碼?是3452捏,不是2290捏?」
「我知道啊。」
「你怎麼會知道?」
「上次你們出去,請艾琳來我們家照顧我的時候,媽媽有寫在我手上啊!」
接下來的聲音又變小了。原來是在討論一樓大門的密碼鎖,這個月剛更新,蕃茄想炫耀他已經知道了吧。看起來心情已經調適好了,還不錯滿快速的。
「那不要讓媽媽發現喔!」
恩?不要讓我發現什麼?我把耳朵豎起來,但是蕃茄的音量又變小了。
一陣模糊的碎念之後,聽到蕃茄跟爸爸說:
「那你去跟媽媽說你要出門。」
「喔好。」
喔喔喔,所以蕃茄想要自己出門但是不想讓我發現嗎?居然還會安排爸爸配合說謊,考慮得很周全很有進步耶!但是他能去哪?去倒垃圾嗎?我自己的腦內劇場還在上演,傑克走過來,憋著笑。
「那個,我出門一下喔。」
「要倒垃圾嗎?」
「對。」
「好喔。」
傑克轉身離開,不久之後,聽到遠方的蕃茄叮嚀傑克:「不要讓媽媽發現你在家喔。」接著就聽見玄關的門被打開,然後關起來。
太精彩了吧!!
我跳下跑到廚房的窗口,那裡往下剛好可以看見大門。我拿著相機預備,一邊問傑克:「所以他是要去哪啊?」
「他說他想要自己送手鍊去給麥斯跟夏洛。」
喔喔喔,麥斯家就在對門,確實是可以挑戰的距離。沒多久我看到蕃茄推開一樓的大門,快速「喀喳」兩下,然後我跟傑克四隻眼睛緊盯著小鬼過馬路,透過窗前樹葉中間的隙縫隱約辨認出蕃茄往前跑的身影,估計應該到了。
結果蕃茄立刻轉身跑回來了。
「誒?他們不在家嗎?」
「我不知道耶?」
我趕緊回到餐桌繼續用電腦,傑克趕緊好好地躲在廚房。
***
在我剛開始看教養書的時候,有好幾本書都提到過,應該要避免用負面的詞彙來形容孩子的特質,例如說「膽小」和「頑固」,應該要替換成「謹慎」和「堅持主見」會比較好。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個觀念很不錯,畢竟誰喜歡被貼一堆負面的標籤啊?而且小孩也不是笨蛋,他就算還不完全理解這個詞彙的意思,也知道這不是在稱讚。小時候大人很喜歡說我「奧賭賭」,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一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裡那股瞬間想要張開嘴巴咬人的怒氣。
但是贊同歸贊同,實行起來卻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
放學去公園玩,大家都跟蕃茄說再見,就他死不肯講,這就是「沒禮貌」啊。跟蕃茄說了一百次不要玩我的眼鏡,還是要玩,這就是「很故意」啊。其他人想吃點心都可以自己跟大人要,蕃茄就是不行,怎麼勸都不要自己講,寧可吃不到,這就很「膽小」啊。
這些情況是還能換成什麼更中性的詞彙?而且換成中性的詞彙又能怎樣?又不是說跟蕃茄說「你很謹慎」的話他就會願意打招呼。他就是很沒禮貌,這不就是事實嗎?如果我教育孩子,他連「事實」都無法承受,還要我幫他美化,用比較好聽的話來跟他說,這樣他怎麼會知道他做錯了,怎麼會有動力要改變?
我在這個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位置卡了很久。當年是孩子的我很討厭被這樣批評,但是現在身為家長的我卻覺得批評似乎有他的道理。
我再更仔細地回想,想起青少年時期,我的母親經常說我很「鐵齒」又「愛唱反調」。他認為我總是不聽警告,不聽別人的經驗,就是要做一些蠢事,而且也不肯承認我有錯。我非常生氣,經常因此跟母親大吵。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情很像是「你根本什麼都不懂,就是想批評我想反對我而已」。
只要我做的選擇跟母親的不同,他就說我鐵齒,好像他的標準就是正確答案。但是為什麼呢?他覺得當班長可以跟老師打好關係,但是我又不喜歡當班長我喜歡當學藝股長,為什麼我這樣就叫做「鐵齒」,就叫做「愛唱反調」?
後來我發現,我被觸怒的原因是,當「鐵齒」、「愛唱反調」這些詞彙丟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宣判「你的想法是錯的」,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可是我其實很清楚,我的想法並沒有「錯」,我會被罵,是因為我的想法大人不喜歡。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
大人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嗎?孩子如果需要被糾正,是因為他們做的事情是錯的嗎?
我仔細思考之後,發覺我會陷入教養的僵局,是因為我把「#事實」和「#評價」兩件事情混在一起了。
所謂的「#事實」,是真正發生的事,例如蕃茄要回家的時候拒絕跟朋友說再見。
所謂的「#評價」,是我對蕃茄的行為打的分數,例如我用「禮貌」來衡量蕃茄不肯說再見的行爲,我認為他不及格,所以他很「沒有禮貌」。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用「評價」來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在於,評價的標準是大人定的,可是這個標準很可能跟孩子思考的角度完全沒有關係。就像母親是用「唱反調」的標準在認定我不想當班長這件事,我跟他的意見相反,所以當然就是唱反調,喜歡學藝股長什麼的都是藉口。但是其實我根本沒有想要跟母親作對的意思,我就只是比較喜歡做教室佈置而已。
所以,當我說蕃茄「沒禮貌」的時候,他才會大聲尖叫吧,因為他太生氣,覺得自己完全被誤解了。
後來,我強迫自己用比較中性的詞彙來描述蕃茄的行為,我告訴自己蕃茄對於打招呼「比較謹慎」,也開始用這個詞彙來跟其他家長說明蕃茄為什麼不肯說再見。語言真的有非常神奇的力量。當我開始使用「謹慎」這個詞彙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看待蕃茄的角度和心態都改變了。我不會那麼容易因為他不肯表示就覺得丟臉,覺得自己沒把小孩教好,反而多出了好奇心,想要理解蕃茄行為背後的原因。
這時,我開始有能力使用「事實」來溝通。我問蕃茄,早上路過鄰居家的時候,他很自在地說了「再見」,但是現在在公園他卻不肯說,為什麼呢?
「因為我還不想回家啊!!!!」
我恍然大悟。原來對蕃茄而言,他很難面對不想回家但是卻得離開的失望,在這種情緒下,他根本就沒有那個心情說什麼鬼再見。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出讓他可以愉快接受離別的方法,但是這樣「描述事實」的溝通方式,讓我更能精準理解蕃茄遇到的困境,是我罵他一千次「沒禮貌」都罵不出來的。
說了這麼多,所謂的「#用中性詞彙描述孩子」,跟今天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
蕃茄的個性,很容易被人形容成「假會ké-gâu 」。他什麼都要自己試,什麼都要自己來,甚至有時候我跟他保證「我的方法真的滿不錯的」,他都會大聲尖叫,用「我!就!是!要!用!我!的!方!法!」來抗拒所有的干涉、建議、提醒,甚至連「示範」他都會極力反彈。
我很感激教養書上給的觀念,讓我能夠把蕃茄的個性,描述成「獨立有主見」。這樣的描述,成功地讓我收起想要證明「大人比較會」的衝動,讓我可以退一步,甚至是好幾步,去觀察蕃茄,滿足他想要自己嘗試的慾望。避開那些負面的標籤,我才看得見他個性上的優點,放手讓他帶著自己向前衝。
今天的例子,只是想告訴自己,也告訴其他還在摸索的人:「雖然過程真的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
玄關的門「碰」地被撞開,蕃茄一路衝進客廳,看到我頓了一下,有點扭捏地走過來。
「媽媽,我剛剛自己出門了。」
「真的啊?你去哪裡啊?」
「我去麥斯家,想要拿手鍊給他。」
「喔喔喔,那給了嗎?」
「沒有⋯⋯。」
「他們不在家嗎?」
「不是⋯⋯恩,我不敢按電鈴。」
原來如此!
我提議一起練習按電鈴還有打招呼的技巧,蕃茄拒絕。又想了幾個方法,最後決定由我先傳簡訊給麥斯的媽媽約定時間,請他們在家門口等蕃茄。
下午四點,蕃茄再一次衝出家門,爸爸媽媽再一次躲在窗戶後面偷看。小人推開一樓大門以後順著剛剛的路線跑出去,消失了一陣子。五分鐘過後,一個踩著輕快步伐,手舞足蹈的小人沿著原路跑回來了。
我要好好記住這美麗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