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屯囝仔-少年家 舞蹈MV🔥
影片首播啦。過年前開始舞蹈訓練、編排和教學
古娃琳·卡夫魯萬 #阿莉格 #鄭妹 真的吸收的很快
國小這年紀大她把這支舞蹈的態度表現出來。(我國小這年紀還不知道在幹嘛!)
花了一段時間去架構這支影片的內容,最後決定在
#萬華 #艋舺 這邊場景錄製。
這首 #少年家 真的很台。台的很有質感。
萬華 艋舺 又是許多角頭電影出現過的場景,當然這裡也有許多豐富的歷史文化。
台灣諺語 「 #一府二鹿三艋舺 」,描述清領時期台灣島政經重心由南轉至中北部的開墾史。一府為臺灣府城(今台南市中西區與安平區),二鹿為鹿港(今彰化縣鹿港鎮),三艋舺則為今台北市萬華區。
所以選擇在艋舺拍攝真的是完全符合這首歌的態度和場景,當然這次也運用一些劇情串連這支舞蹈MV,不只在舞蹈、場景上下功夫,就連服裝造型也非常到位。
這次 #阿莉格 化身為小小大姐頭,而我當然是那位不擇不扣的 #帥氣台客小弟 ,而影片中也出現許多亮點。
第一: #2D彩繪車 , 擺脫以往對於角頭電影的觀念,誰說出場時一定要 跑車、賓士或名車。這次我們把 #城市記號 著名的 「 #行動藝術 」開著跑。讓這部MV變得更加藝術。
第二: #鄭子靖 吉米哥的加入。為了寶貝女兒下海一起來參與拍攝。在這部片中 吉米哥 不用講話,就是帥氣出場就對了。再和鐵四帝成員 Chen Roy #浚哥,一起呈現出江湖人的氣勢。真的很有看頭
第三: #龍山寺 前舞蹈。這次我們也是一個大突破,我們將 2D車 陳列在 廟前。一個代表著
「 #傳統與潮流藝術 」的結合。呈現一個反差的突破。
第四: #剝皮寮歷史街區 古厝前舞蹈。運用LED燈管,將古厝與科技結合,點燃古厝嶄新的生命力,也是一個 「 #復古與科技 」撞擊的呈現。
第五: #青山宮 廟裡舞蹈。青山宮一直給大眾是一個莊嚴且神聖的廟宇,這次經過廟方同意後,讓我們在青山宮拍攝。在莊嚴的青山宮舞蹈,
更加把 #台灣風格 呈現出來。
這次很感謝 #萬華龍山文創園區: #洪文和 大力幫忙場地的協調
感謝 吉米哥 協調 2D彩繪車 來拍攝,以及引薦所有長官認識,才能讓這個作品順利完工
感謝 #朱小鐵 鐵哥。大大力挺,還幫忙編排車子的場景位置。真的非常感謝。
感謝 #HRC龍山訓練基地 協調租借場地練習,讓我們擁有舒適的場地排舞
感謝 #UnaChang 老師。借我們西門教室的場地練習,讓我們最後鯛舞可以順順利利。
感謝 阿莉格媽媽,感謝姐每次辛勞陪伴、場協租借,讓阿莉格可以把舞跳好練好。❤️
感謝 #青山宮 #剝皮寮歷史街區 #華西街 #水果冰店
讓我們使用場地拍攝。真的非常感謝。
感謝 我的好哥哥團員 #浚哥。感謝一通電話。立馬答應來協助力挺,萬分感謝
感謝 最佳拍檔 #BillLiu #張薩球 ,跟牛哥哥搭配起來簡直默契無法擋,直接明白我要的是什麼,良好的溝通以及搭配還有後製,讓整支影片炸翻天,喜歡😘
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愛,如果您喜歡
也幫我們大力分享這支影片,讓這辛苦完美的作品分享出去。感謝大家
#西門靖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You&Me #Dance #Life舞蹈團 #City Marx城市記號
同時也有10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森林系創作男聲-MINGREN蔡明仁 ⭐️個人首張同名創作專輯,熱銷中! ⭐️一小時深度專訪 & 全專輯導聆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得最新資訊! https://linktr.e...
清領時期台灣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太!帥!啦!已瘋狂🔥
感謝這次 City Marx城市記號
找我們 鐵四帝一起參與策劃、編排和拍攝這支充滿台灣Style的一支舞蹈MV🎬
這支影片在👀
#萬華 #艋舺 這邊場景錄製。
這首 #少年家 真的很台。台的很有質感。
萬華 艋舺 又是許多角頭電影出現過的場景,當然這裡也有許多豐富的歷史文化。✏️
台灣諺語 「 #一府二鹿三艋舺 」,描述清領時期台灣島政經重心由南轉至中北部的開墾史。一府為臺灣府城(今台南市中西區與安平區),二鹿為鹿港(今彰化縣鹿港鎮),三艋舺則為今台北市萬華區。💪
所以選擇在艋舺拍攝真的是完全符合這首歌的態度和場景,當然這次也運用一些劇情串連這支舞蹈MV,不只在舞蹈、場景上下功夫,就連服裝造型也非常到位。👍
這次 #阿莉格 化身為小小大姐頭,而我當然是那位不擇不扣的 #帥氣台客小弟 ,而影片中也出現許多亮點。
第一: #2D彩繪車 , 擺脫以往對於角頭電影的觀念,誰說出場時一定要 跑車、賓士或名車。這次我們把 #城市記號 著名的 「 #行動藝術 」開著跑。讓這部MV變得更加藝術。
第二:藝青會-CITY MARX-鄭子靖/JIMMY 鄭子靖 吉米哥的加入。為了寶貝女兒下海一起來參與拍攝。在這部片中 吉米哥 不用講話,就是帥氣出場就對了。再和鐵四帝成員 Chen Roy #浚哥,一起呈現出江湖人的氣勢。真的很有看頭
第三: #龍山寺 前舞蹈。這次我們也是一個大突破,我們將 2D車 陳列在 廟前。一個代表著
「 #傳統與潮流藝術 」的結合。呈現一個反差的突破。
第四: #剝皮寮歷史街區 古厝前舞蹈。運用LED燈管,將古厝與科技結合,點燃古厝嶄新的生命力,也是一個 「 #復古與科技 」撞擊的呈現。
第五: #青山宮 廟裡舞蹈。青山宮一直給大眾是一個莊嚴且神聖的廟宇,這次經過廟方同意後,讓我們在青山宮拍攝。在莊嚴的青山宮舞蹈,
更加把 #台灣風格 呈現出來。
而 佳倫的生活日記 佳倫老師。這次扮演著帥氣的台客小弟,打破以往的陽光形象,在影片裡帥氣的呈現❤️
請大家好好的欣賞這部
🔥草屯囝仔-少年家 舞蹈MV🔥
西門靖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HRC 龍山訓練基地 You&Me Dance Life舞蹈團 City Marx
清領時期台灣 在 林宜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全台第一所學校,就在新市喔!
1636年5月26日,
荷蘭人在新港社(新市)創立學校,用羅馬拼音教授西拉雅族語和基督教信仰。
這是台灣歷史記載上第一所學校。
荷蘭人教導的「新港文書」,是台灣第一套文字系統,用羅馬拼音寫下西拉雅語。
一直到清領時期,台灣人和中國人簽訂的契約,也常見新港文書、漢字並陳。
台灣從17世紀起就是國際化的社會,除了我們熟悉的儒家文化之外,我們的祖先其實早就學過羅馬拼音了呢!
台灣文化的多元性,就是讓台灣得以包容彼此、一同進步的重要原因。
#5月26日 #全台首學紀念日
-
中研院新港文書數位典藏:
https://tinyurl.com/yb5bhsea
清領時期台灣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森林系創作男聲-MINGREN蔡明仁
⭐️個人首張同名創作專輯,熱銷中!
⭐️一小時深度專訪 & 全專輯導聆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得最新資訊!
https://linktr.ee/fresher_music_official
__
『還記得那天下午
我戴上耳機專心細細品味
《蔡明仁MINGREN同名專輯》之後
心中充滿了激動與驚喜
裡面十首美麗至極的創作
讓我彷彿走進一座繁盛的森林
有花有草,有溫暖的陽光與新鮮空氣
專輯中除了流行的電子音色,EDM曲風
也有Acoustic 的古典&民謠雙吉他
以及大量的弦樂編制(燒錢啊!)
十首創作細節處理不馬虎
能清楚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力
如果真要我為你們選一首蔡明仁歌
DJ Jeff首推專輯中的新歌
《一切都會過去的》
MV已經上架YouTube
八月初發行至今已經突破77萬點閱!
愛音樂的你,站在流行樂壇前端的你
絕對不能錯過!
由衷希望這樣的好音樂,若能遇上知音
朋友們,聽就對了!』
(新鮮DJ Jeff 2021.08)
————————
來自大馬的新銳創作才子蔡明仁,國中時期開始接觸音樂,23歲來台灣念流行音樂系,2018年他為電視劇《新流星花園》片尾曲創作了〈愛,存在〉單曲,隨即成為網路神曲,在YouTube累積破1300萬點閱及抖音9億次觀看的驚人成績。他說,從小到大沒有什麼做得特別好的事情,只有在音樂的世界裡,他得到了成就感。蔡明仁作為初生之犢,創作旋律卻是情感濃厚、非常有記憶點,他將自己的日常作為靈感:過往的感情、在城市裡騎著單車、他最忠實的狗朋友、2020年全世界遇到的困境......,引領我們進入他的音樂宇宙世界,首張專輯《蔡明仁MINGREN同名專輯》,收錄了10首全創作歌曲,包括成名曲〈愛,存在〉的鋼琴現場版本,他藉由擅長的流行抒情、R&B、饒舌嘻哈、到EDM曲風,將他過往愛情上的點滴,像是愛情的時間軸一般,化為一首首的作品。
—————————
《蔡明仁一小時深度專訪|播出資訊》
《音樂新鮮人節目|新鮮DJ Jeff》
🔊09/20(一)18:00 首播
🔸FM88.1 世新電台(線上收聽)
🔸音樂新鮮人YouTube(18點影像同步首播)
🔸Spotify 🔸Apple Podcast(19點上架)
🔸SoundOn聲浪 🔸Google Podcast
🌐各大平台搜尋關鍵字:
音樂新鮮人、蔡明仁、世新電台
[蔡明仁MINGREN OFFICIAL]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ngren2021/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ingrc/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mingren2021
★Twitter| https://twitter.com/mingrchai
—————————
《本節目由錄播客錄音室冠名贊助播出》
錄播客工作室,是位於南港展覽館附近的錄音空間,位於高鐵台鐵捷運旁,旁邊還有停車場、Ubike,交通十分方便。同時更友善創作者,提供共享空間,讓創作者錄音前,前往討論休憩。不用擔心像其他錄音室,只能在預定時間抵達。錄音後還要匆匆忙忙離開。會擔心對來賓造成困擾或不夠尊重。
工作室更提供現煮咖啡、無限取用的飲料零食。室內更是採用專業吸音、對於抗噪有很好的效果。
同樣的價錢、為什麼不選擇最好的錄播客 PT Recording。
IG: https://instagram.com/ptrecording?utm
FB: https://m.facebook.com/PTRecording/
#愛存在 #蔡明仁 #世新電臺 #音樂新鮮人 #名人 #專訪 #電台 #專輯 #蔡明仁同名專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GkpYJuiahQ/hqdefault.jpg)
清領時期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介紹
訪問作者:楊海彥、阮宗憲、謝宜安
內容簡介:
都市傳說的研究並不在於「拆穿謊言」,
而在於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傳說,會讓我們想告訴別人」。
舊臺北車站的燈光招牌,如果有一字不亮,隔天臺鐵就會發生事故……
在機器上擺放乖乖,機器才會乖,而且乖乖必須是綠色的……
據說某廟是陰廟,主神像因久未開光,進駐了各式各樣的鬼怪……
學校有這麼多靈異現象,是因為過去是亂葬崗……
不能用紅筆寫名字,否則會短命⋯⋯
車子經過辛亥隧道,廣播有時會自動切換頻道,甚至出現充滿雜訊的誦經聲……
行人號誌上的小綠人,每走兩萬步就會跌倒一次……
無論是巷說物語、靈異怪談、謠言耳語或小道消息,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傳說與事實共同形塑而成的世界。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是臺灣第一本系統性蒐集各類傳說怪談的百科專著。從蒐集故事、追索脈絡,到研究詮釋,取材範圍涵蓋清領時期的地方誌,日治時期的舊文獻,以及媒體資料庫與網路論壇。三位執筆者耗時兩年,爬梳這些傳說怪談的起源與背景、騷動與擴散。全書總計收錄十大類100則台灣的都市傳說,兼具獵奇的想像與理性的趣味,也追索了這塊土地百年來,不同歷史時空下人心擾動的集體記憶。
作者簡介:楊海彥
一九九一年生,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
長期研究臺灣妖怪、怪談、民俗和文史,致力於實踐腦中幻想,並持續進行遊戲設計和小說創作。設計桌上遊戲《說妖 Legend Has It》、實境遊戲《光之屋》。
參與著作妖怪圖鑑《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旅遊隨筆《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小說《說妖 卷一:無明長夜》。
作者簡介:謝宜安
一九九二年生,鹿港人。臺大中文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
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對臺灣都市傳說進行源流考證與細密分析。關注都市傳說、怪談、民俗中的現代性、性別、政治等。希望藉由傳說解讀人心。
著有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參與創作桌遊、小說《說妖》等。
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及若干文學獎。
作者簡介:阮宗憲
臺中人。
過著白天公司與晚上工作室的雙重生活,
將文史研究當作興趣,回過神來已經共同參與了三本書和兩個遊戲開發。
設計桌遊《說妖》,參與著作《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說妖卷一:無明長夜》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從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創作開始,而後投入臺灣各地的神怪考察;期望以故事為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成員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一起玩實境遊戲和寫小說,熱愛書本與實地考察,每個月的例會一定要配著酒開。
作者粉絲頁: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出版社粉絲頁: 蓋亞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8feXXcVOAU/hqdefault.jpg)
清領時期台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VDKKVl1Ei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