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揭開台灣醫護床人口比】-地區醫院一位護理師要照顧15位病人!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於2020年4月初就曾公開提醒,台灣應注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月底公布的報告。該報告分析OECD會員國醫療體系對新冠肺炎疫情之反應。
報告中特別提到,擁有較高醫師人口比、護理人員人口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可因應大流行。報告也指出,在一些長期醫護人力不足、高佔床率的國家,平常醫療人力和業務都已緊繃,當疫情來臨時醫療需求爆發,能用於因應這種突發需求的能量是比較受限的。
■台灣「醫護比」
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台灣2018年每千人口的醫師數是2人,護理人員是6人,與OECD國家相比,是屬於醫護雙雙偏低的類別,只比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蘭好一點點。
■台灣「佔床率」
台灣2018年醫院一般病床占床率是72%,包括加護、隔離等醫院特殊病床佔床率為66%,與OECD國家相比算是中等密度,但細看健保資料可發現,區域及以上醫院就有超過10間佔床率超過80%到90%以上。
台灣全日平均護病比也很高,醫院每個護理人員要照顧7到10個病人,地區醫院護病比甚至高達15,而且這是所有班別平均的結果,在病人較多或人力較不足的科別,單班護病比很可能更高。(資料來源:【註1】)
■台灣「高離職率後的血淚」
台灣每年的護理畢業生約1.5萬,取得執照進入職場的約7千人,但是在離職率上卻居高不下。「護理師的抗議就是離職」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梁秀眉這麼說,儘管她知道離職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對於護理師們而言,這是已經用了二十年的唯一方法。
而高離職率的背後是因為惡劣的工作環境。在國際標準下,護病比的最佳比例應處在「1:4」至「1:6」,然而在台灣,衛福部規定的護病比規範,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不過這也僅僅是政府規定的標準,在許多地區,大夜班的護病比甚至高達「1:25」。
「美國研究指出,理想護病比為『1:4』,每多照顧一位病患,多7%的死亡風險」。在不健康的護病比背後,不只無視了病患的健康風險,更是將護理師的身心健康置之不顧,大量的工作要負荷,護理師的日常是手搖杯代替正餐、隨身備著止痛藥。(資料來源:【註2】)
■到了2024年護理缺口更將達到1萬5千人至2萬4千人
國衛院以護理相關人力監測與供需評估指標,推估未來護理人力情況後發現,到了2024年,護理人力需求將增加至17萬,護理缺口更將達到1萬5千人至2萬4千人。
對此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表示,將從職場環境改善、增加護理人員考照率、留任率、開創居家護理服務等措施,縮小護理人力缺口。(資料來源:【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108年研議議題【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根據衛生福利部醫事管理系統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領有護理人員證書人數計27萬7,321人,執業人數僅16萬3,736人,執業率為59.04%,尚有4成之護理人力未執業;另依現行護理人員法規定,所稱護理人員係指護士、護理師及專科護理師,又護士考試已於2013年取消,未來將無此類別。
另為改善醫院護理人員執業環境及減輕工作負荷,衛生福利部自2015年起透過將護病比納入醫院評鑑正式項目與連動住院保險診療報酬、2016年護病比資訊公開、2017年擴大護病比連動加成級距,由3級(9-11%)變為5級(3-14%),自2018年12月1日調整為2%-20%;2018年預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第12條之1修正草案,訂定醫院護病比規範,惟現行並無我國護病比與照護結果之相關實證成果。
為提升強化護理專業發展,提升護理人力之有效應用,現行護理制度與人力發展之影響有其檢視分析之必要。針對我國護病比照護品質監測、護理人力系統、護理人力進階制度及業務範疇之可行模式進行研析,各類專業團體溝通及共識,並具體就政策與法規的可行性研議,以提供政策制定參考。(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108年研議議題【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https://bit.ly/3kbFR7A )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 - 「地區醫院一位護理師要照顧15位病人!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https://bit.ly/3bXoPak
∎【註2】:
udn.com 聯合新聞網 - 倡議家「對醫護說「辛苦!」後,台灣有給醫護喘息空間嗎?」:https://bit.ly/2E6sOoM
∎【註3】:
蘋果新聞網-2018/05/08「護理師6年後缺2.4萬 衛福部將改善護病比」:https://bit.ly/35B9lYx
➤➤照片
∎ (聯合報)【揭開台灣醫護床人口比 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https://bit.ly/33tfgw7
圖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月底公布的報告顯示,擁有較高醫師人口比、護理人員人口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可因應大流行。圖為OECD國家醫護人力人口比,台灣落在左下方的雙低區;擷取自OECD報告。
∎(自由時報「護理人力 6年後恐缺2.4萬人」:https://bit.ly/33raizW )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護理人力 #醫護比
台灣護理學會 /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萬的網紅蔡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苗供應 及 疫苗施打 最新進展! 1️⃣疫苗供應新進展:我們訂購的AZ疫苗,明天將到貨62萬劑。第二批日本提供的疫苗,後天則將有113萬劑送達。 加上這兩批疫苗後,台灣將累計取得超過700萬劑疫苗。接下來,我們會緊盯進度,讓已訂購但延遲到貨的疫苗能陸續送達,更會繼續洽購更多疫苗。鴻海/永齡基金...
減輕工作負荷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家人住院時...
你有「一人住院全家住院」的經驗嗎?
你有「為了照顧住院家人而時常請假」的經驗嗎?
你有「覺得聘請一對一看護財務壓力實在好大」的經驗嗎?
去年11月7號我與報導者和今周刊一起召開的『醫學中心看護大調查』記者會訴求的「住院病人共聘照顧服務」,衛生福利部刻正積極推廣中,歡迎大家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共聘照顧制度?》
#重要 來認識「住院友善照顧共聘(1對多)」制度‼
😭家人住院,但自己平常要上班請假很困難...
😭如果要請1對1看護,經濟壓力又很沉重...
🤔有沒有可能,跟鄰近照顧需求相似的病患一起出資「#共聘」看護,減輕負擔......
有的!我們的「住院友善照顧共聘制度」就在推廣這個模式~!
ℹ目前全臺已有 #34家 醫院提供「照顧共聘」服務,提供 #1對多 的照顧服務,讓大家不再只有1對1的選擇。
ex. 四個病患集資,每人付1200元,每天共計4800元;
就可聘僱兩名照顧服務員,12小時輪一班,照顧品質更好。
(傳統1:1模式,每人每天須付2000-2500元,照服員則須工作24小時)
ℹ這34家醫院的推動科別、民眾洽詢窗口:http://bit.ly/2vAmrlP
--
想了解更多,歡迎連結至我們的「住院友善照顧共聘專區」:https://reurl.cc/gnDMp
#提升照顧品質 #對病人好
#降低照顧負擔 #對家屬好
#減少院內感染 #對醫院好
#減輕工作負荷 #對護理人員好
#保障照顧人力 #對長照人力好
減輕工作負荷 在 李彥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來勞工權益的議題備受重視,但基層護理人員的勞動環境與條件依舊嚴苛。今天衛環委員會安排「護病比與健保護理費給付連動政策對於改善護理人員血汗勞動之成效」專案報告,我特別針對護病比問題向衛生福利部與醫事司等同仁提出質疑與憂心的地方,並要求承諾逐年做到改善。
我注意到,前幾天一則有關「血汗北市聯醫_打卡系統作弊5年吞5億加班費」的新聞,但其實這早已不是新聞,是基層護理人員公開的秘密。我認為,法律規範再過嚴密,總是會有漏洞可鑽,如此惡劣的勞動條件,也難怪護理人員的勞動權益每況愈下,也是留不住專業人才的原因之一,以衛福部2014年的統計,全國醫院護理人員總空缺數達5,521人,然而被低估的可性相信是非常大。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台灣護理領照人執業率為60.5%,與美國84%、加拿大86.6%等國家相比是非常低;另外,2015年衛福部的一項調查顯示,各層級醫院護理人員離職率偏高,且有高達五成的護理人員表示未來三年留任護理職場的可能性並不高。我擔憂,執業率低、離職率高,也是導致目前護病比過高的原因。尤其,衛福部所屬醫院的護病比,在區域醫院中,平均護病比都高達1:10-11,遠高於國際標準更高出衛福部所訂定1:7的目標!
我留意到,現在國內護理人員都在連署希望籌組職業工會,然而,我希望衛福部此刻就務必要正視長久以來,包括減輕工作負荷、解決薪資問題、改善護理職場環境等結構性問題,因為護理人員的勞動環境不僅攸關自身權利,更關係到民眾生命與健康的權益。
減輕工作負荷 在 蔡英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苗供應 及 疫苗施打 最新進展!
1️⃣疫苗供應新進展:我們訂購的AZ疫苗,明天將到貨62萬劑。第二批日本提供的疫苗,後天則將有113萬劑送達。
加上這兩批疫苗後,台灣將累計取得超過700萬劑疫苗。接下來,我們會緊盯進度,讓已訂購但延遲到貨的疫苗能陸續送達,更會繼續洽購更多疫苗。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希望洽購BNT疫苗捐贈政府的工作,也都在積極進行中。
2️⃣疫苗施打新進展:疫苗供給逐漸穩定後,我們已開始擴大施打的作業,由唐鳳政委主導規劃的「疫苗意願登記與預約接種系統」,今天宣布後,已經在澎湖、金門、馬祖開始試辦。
請大家留意後續資訊,依序做意願登記。登記完後,待收到1922的簡訊通知,確定符合資格後,就可以進行預約接種。不只是透過網路,我們也會比照口罩預約的模式,提供藥局、超商、衛生所等管道,來協助大家做預約接種的登記。
隨著疫苗陸續到貨,施打的年齡會持續降低,規模也會越來越大。我們希望透過大家最熟悉、也最便利的系統及管道,讓施打更有序、更順利。希望在七月底前,就能把台灣的疫苗接種率,從現在的10%,提高到20%-25%,達到在防疫上有意義的程度。
再次拜託大家,有注射有保護,每一款都可以!施打疫苗的人數越多,台灣離群體免疫的目標就越近,醫療系統的負荷也會減輕,大家才能夠放心回到正常生活。我們一起來努力!
疫苗意願登記與預約接種系統:https://1922.gov.tw
懶人包看這邊:https://reurl.cc/nolAG2
#團結防疫守台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3IWOcEpUNE/hqdefault.jpg)
減輕工作負荷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ngela在鮮紅色的藥丸包裝擠出一粒圓扁的藥丸,這就是她每日服用一次的甲狀腺藥物。現年29歲的Angela,已經服食該藥逾兩年,至今依然未斷藥。她透露,醫生曾建議可轉飲碘水或做手術,但她仍沒有這個打算,並期望「希望我可以乖乖食吃藥就會冇事了」。
嚴重可致心臟衰竭 呼吸也會肥
甲狀腺亢進是都市人常見的慢性疾病,輕則會影響情緒及外觀,重則可導致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正。「連呼吸都會肥」,原本是一句女生閒話自嘲的句子,在當年只有25歲的Angela身上,卻是無盡折磨及絕望的始源。
情緒低落壓力大 健康每下愈況
Angela形容自己4年前的生活並不如意,與前男友關係及主要為名牌時裝品牌舉辦活動的工作開始碰壁,令她的情緒長期低落。當時Angela的工作非常忙碌,工作至凌晨三四時是常事。「但當時依然重視收入,當時對我而言,賺錢最重要。」最終,Angela還是與前男友分手,但之後她就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多種毛病。
有一日,當Angela行至一條每天上班都會途徑的樓梯時,發現自己走到一半已經開始氣喘,並心跳加快,「當時我只暗忖自己是否『虧虧地』,但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了。」
漸漸Angela亦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同事跟她說同樣的話:「你做咩肥咗嘅?」「你點解樣衰咗咁多嘅?」起初她以為是自己胖了,就開始比以前做得更多運動,例如跑步、健身,甚至近年熱門的減肥運動——HIIT高強度間竭性訓練。但每次Angela做高強度運動時,心跳都異常地快,「快得整個人都感到不適」。
頸部現浮腫 確診甲狀腺亢進
Angela慢慢發現自己身體更加浮腫起來,伴隨着同事及朋友日復日的關心與批評,她開始分不清是自己胖了,還是自己太在意別人看法而造成的假像,「有啲大話你講一百次都以為係真啦,何況每日都有人係咁重覆話你肥、話你腫」。
在半年後,Angela的朋友發現她的頸部開始浮腫,在朋友的勸告下,她終於看了第一次內分泌專科醫生,她當時已經確診甲狀腺亢進。然而,由於Angela曾有藥物敏感,所以她最初選擇了接受一年的中醫治療。但Angela的病情並沒有好轉,「後來發現自己的眼都開始凸出,那時就知道自己真的要再看西醫了」。一年後,她的甲狀腺指數如三碘甲狀腺素(T3)及四碘甲狀腺素 (T4)都過高。她的T3指數比正常人的1.88至3.88mmol/l高至30mmol/l,T4比正常人的0.7至1.8mmol/l高至4mmol/l。「當時醫生跟我說,如果我再不食藥,心臟就會負荷不到,就會死。」
荷爾蒙過盛致新陳代謝加快 成心跳加速症狀
內分泌專科醫生丁昭慧指,甲亢患者會因為荷爾蒙過盛而導致新陳代謝加快,一般病人會有心跳過快、脾氣暴躁、消瘦、水腫、食慾暴增、大便頻密等問題。若病人有眼球凸出的症狀,已算是較嚴重,必要時可能要以進行手術治療。
丁昭慧指,現階段醫學界未知道甲亢的明確成因,但有研究指壓力有可能誘發甲亢。甲亢患者年齡層廣,由20到60歲以上不等,而女患者人數比男性多約四分一。
甲亢主要分兩種,分別是免疫能力異常而造成抗體,刺激甲狀腺而造成過多甲狀腺素的格雷氏病 (Graves’ Disease),較年輕患者是這種原因誘發甲亢;另一種是甲狀腺結節,較年長的患者,尤其患有俗稱「大頸泡」的甲狀腺脹大也會誘發甲亢。
藥物可控制 手術可根治
Angela現在每天所吃一顆的甲狀腺藥物,是其中一個可以控制甲狀腺亢進的方法,但每人的身體狀態不一,故每位患者都要經歷試藥的階段。「一開始我需要一天食15粒藥,後來才慢慢減少」。
除了藥物控制外,病人也可在醫生建議下飲碘水,根據世衞所指,有研究指明碘鹽可以減少甲狀腺體積,減輕甲亢病情。醫生也可以手術切除部份或全部甲狀腺以根治問題。
甲亢女患者有可能因為荷爾蒙分泌而影響經期,丁昭慧指,經期不準確的確會令女患者較難懷孕,而女患者流產風險也會相應增加。Angela則指自己原本也希望生育,「當時聽到當然會感到不開心,但最重要還是男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減肥無助甲亢肥腫症狀
確診甲亢之前,Angela最在意自己在外觀上的變化。她形容當時的處境的確令自己感到很無助,「如果我真的胖了,至少我還可以去減肥」,當時Angela嘗試過控制飲食、戒酒及做運動,但身體都依然不停發脹,「但我當時都不知道原因為何,這才是我絕望的原因」。被問到會否期望自己食藥後,外觀會回復到原因的狀態,Angela表示「不敢想」,「有些人能夠回復原本的模樣,但我現在眼部還是有點凸出,有時看到還是會覺得有點點不高興」。
患甲亢喚醒健康生活模式
不過Angela指,她並不會抱怨自己患有這個病,「這個病令我更加正面」。甲亢讓她放棄了原本作息不定時的工作,當上瑜伽老師,令整個生活節奏都慢下來,她在考瑜伽老師牌的課程,學會調節自己的呼吸,在情緒波動時,一呼,一吸,就是令她放鬆的節奏。
現在Angela的甲狀腺素亦已經回落到正常水平。相對以前的生活,Angela形容現時的工作雖然都忙碌,每天都要游走三區教授瑜伽,但她形容現在的生活是「忙得有意義」,她亦開始享受現時結合運動與職業的健康生活。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甲亢 #甲狀腺亢進 #肥腫難分 #瑜伽 #減肥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_SOJWSQBLM/hqdefault.jpg)
減輕工作負荷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ercedes Benz 減辣AMG E53造型低調 直6引擎配新turbo技術 #Gadget Guy
從型號命名上大概已猜到E53的定位是甚麼,就是一部性能介乎在E63S、E63及E43之間的E-Class,當你嫌401匹的E43未夠辣,612匹的E63S又勁過頭的話,435匹的E53,或許是最適合的選擇。
有別於E63及E43採用的V8及V6,E53的重點盡在引擎結構,採用已甚少於AMG或Benz車系出現的直6引擎,除配備了turbo技術外,亦加入了48V Mild Hybrid系統及EQ Boost裝置,但廠方指結構上並非時下流行的混能車,亦沒有純電行車模式,純粹為節能及動力而設。Mild Hybrid裝置位於引擎及波箱之間,另有體積比12V電池略大的48V電池,可透過行車時替電池充電,替整個系統額外多提供22匹馬力及25.5kgm扭力;另一個好處是系統可取替很多與引擎連接着的皮帶(如水泵、發電機),從而減輕引擎負荷,令輸出效率更高,從而節省油耗,就算輸出高達435匹,但平均油耗仍維持在11.5/100km的合理水平。新引擎另一個關鍵系統是EQ Boost裝置,廠方為了改善傳統渦輪增壓器,需要等轉速夠才發揮到功效的遲滯特性,所以便想到於增壓器後方添置多一組電動增壓器,利用電動瞬變特快的好處,可在渦輪還未進入工作狀態、廢氣未能高速轉動渦輪扇葉產生足夠增壓前,便可以電動增壓器預先進行增壓,直接提升渦輪增壓器反應。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尋找以色列 - 足本版】日日炮彈聲送飯 港夫婦耶路撒冷開麵店女兒當兵「呢度係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yfMJ1OOPK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癌妻疑腫瘤增大再入院】林子博心力交瘁 感激汪阿姐報紙包錢相贈渡難關(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gk83T58fTIs)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頭條動新聞】孕婦被拉跌 社會關注度不及細So與美斯《頭條動新聞》Ep.6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4MaqWS-XFEc)
#果籽 #AMG E53 #BENZ #新車 #試車 #turbo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90wuaLJfx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