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蔣、魏衝突
在歷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中,魏澤爾是唯一在抗日、剿共、軍閥內戰都有所經歷的將領,這也讓他有許多透過實戰證明自身能力的機會,而從戰果來看,除了實力太強的日軍,魏澤爾都能協助蔣介石贏得勝利,而這一切根基於平時的練兵有方,因此魏澤爾的能力之強無庸置疑。事實上,蔣介石在贏得中原大戰勝利後,就將原為中將軍銜的魏澤爾晉升為上將,可見兩人是有一段合作愉快的蜜月期。
但3年時間過去,蔣、魏兩人的關係卻變得惡劣無比,甚至已經嚴重到蔣介石每次發表軍事行動,魏澤爾都會表達抗議,搞的兩人都頭暴青筋、火冒三丈。這兩人之所以從相愛變成相殺,除了都是一副暴脾氣,最直接的引爆點就是對於德式師的使用理念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魏澤爾的想法:「德式訓練的新部隊,應該當作其他部隊的榜樣,不可輕易投入作戰以免耗損。」
蔣介石最初表示:「了解。」
結果當一二八事變爆發,蔣介石立刻把德式訓練最扎實的87、88師推到前線作戰,氣的魏澤爾大罵:「Was zum Teufe(德文的:搞、什、麼、鬼) !不是說好德式師不用於作戰嗎?你把我的話當塑膠嗎!」
如果說一二八事變是因為強敵壓境,不得不讓精銳部隊參戰,等到第五次圍剿,蔣介石又讓德式師投入戰鬥,這更讓魏澤爾暴跳如雷:「就跟你說不要亂消耗新軍!結果連打人絕對弱勢的共產黨都要動用新軍!你腦子有病吧!」
這時我們需要先停下來討論:有關德式師的使用,究竟蔣、魏二人孰對孰錯?
站在魏澤爾的角度,國民政府當時財政窘迫,新軍的成立大不易,要是在戰場上折損,依照國府的財力,不但重建困難,還可能影響其他方面的軍事改革。事實上,一二八事變中,兩支德式師損失4000多人,圍剿戰役裡,不但折損人數更多,甚至有1個旅及1個團的編制被徹底打殘,這表示不少負責帶兵的中下階軍官就此犧牲。從上述經歷來看,魏澤爾的擔憂並非一廂情願。
可站在蔣介石的角度,他卻有魏澤爾不能理解的苦衷,那就是國民黨內部的派系問題。
即便可能說到大家都煩了,我還是要說:國民黨並非靠自身實力獲得政權。正因為本身根基不夠強大,就算擊敗對手,除了共產黨,蔣介石通常不會趕盡殺絕,而是藉機收攏敵對的殘餘或叛逃勢力,成為「名義上」的下屬。
像是中原大戰時期,原屬於西北軍馮玉祥的韓復榘就叛逃到蔣介石麾下,但蔣介石卻根本指揮不動他底下的部隊。所以表面上,蔣介石是掌握軍政大權的委員長,實際上,老蔣真正能調動或值得信賴的兵力並不多。
以第五次圍剿舉例,表面上蔣介石可以動用70萬兵力,但其中屬於南路軍的10多萬人,其實是桂系的部隊,而他們壓根不想為了蔣介石和難纏的共產黨開戰。所以蔣介石只能交待桂系部隊:「無須進攻,只要圍堵。」這才讓想穩守自身地盤的桂系在南路負責給老蔣壯聲勢。
所以老蔣並不是不愛惜德式師,而是他也實在沒有餘裕讓部隊保養生息。
因此單方面來看蔣、魏二人的主張都各有其道理,但兩人身處不同位置下的思考差異,卻成為不可調解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魏澤爾與蔣介石在戰略及戰術上也有著巨大分歧。
中原大戰中,魏澤爾面對敵手會認為用武力直接懟,剛死敵人就完了!但蔣介石卻想盡可能保留自身實力,所以很多時候更喜歡花錢收買對手,這讓純粹的軍人,也就是主張「能動手就少瞎BB」的魏澤爾感到非常不恥。
而在圍剿戰役中,魏澤爾認為共產黨裝備落後、火力貧弱,所以應該展開更積極的進攻;可是曾有過同樣主張的蔣介石卻在先前的圍剿中吃過不少大虧,所以他更主張步步為營的緩進。雖然最後德國顧問團最中按照蔣介石的理念,制定出深具效果的堡壘戰術,但商議的過程中魏澤爾對蔣介石是罵罵咧咧,這自然讓蔣介石大動肝火。
更令老蔣仇恨值爆表的,是後來有國軍因為執行魏澤爾的積極進攻而遭殲滅時,當時他就把戰況轉給魏澤爾,希望殺一下這魏德國顧問的銳氣。結果魏澤爾卻回答:「不是我的構想有問題,是中國軍隊聯繫太差、支援速度太慢,沒辦法執行我的理念,這才錯失戰機呀。」此話一出,老蔣的小宇宙整個大爆炸:「敢情所有人都有毛病,就你魏澤爾沒毛病!」
同時,不只老蔣,許多國軍將領對於魏澤爾引進的新式德國訓練也反感頗多。
看到這可能有讀者想說:「德國軍事科技以及現代化戰爭經驗,完全凌駕在同時期的中國之上,中國將領哪來的底氣反對德國訓練?」
原因有二,第一,魏澤爾認為德國顧問應該更深介入中國軍隊的訓練,甚至提出應該讓德國軍官統帥部分層級的中國軍隊。這就碰觸到一些視軍隊為私人財產的中國將領底線……你ㄚ的是想架空老子的兵權嗎?
第二,不少國軍將領自認作戰經驗豐富,對德國顧問的新戰術也就不待見;扣除思想較為古板的守舊派,有些比較通情達理的中國將領也不贊同德國訓練的新戰術,而原因卻頗為悲哀……德國戰術太先進,通常要消耗大量但要先進行火力壓制,咱窮,實在玩不起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上述原因外,最讓蔣介石及國軍將領對魏澤爾忌憚的一點:是魏澤爾涉入到中國政治的派系之爭。
前面提到,主持財政的老蔣小舅─宋子文,為了加強麾下稅警部隊的實力,找上魏澤爾進行合作。說起宋子文,他雖然跟蔣介石沾親帶故,但在許多政策理念上卻與他的妹夫唱反調,這其中就包含對日抗戰的態度。
話說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地區後,隨即成立滿州國,並找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擔任國家元首。但這不是日本陸軍行動的終結,此後,日本陸軍開始向華北地區擴張,持續與國民政府發生衝突,其中在1933年1月,國軍與日軍沿著長城爆發多場戰役,史稱「長城抗戰」。
如果大家能夠記得前文提到的諸多歷史事件,應該會知道1933年1月的局勢相當紛亂,因為除了日軍在北方的衝突,當時國軍(確切來說是蔣介石的中央軍)精銳正集中在江西繳共,而閩變也是在此時爆發。
此時的蔣介石選擇堅持「先安內後攘外」,對於日軍的侵襲,他選擇有限度的作戰,好保留國軍在北方的主力,這樣他才能集中心神消滅共產黨。可宋子文卻在此時大力鼓吹積極抗日,他甚至在一次會議上喊出:「本人代表中央政府,敢向諸位擔保,吾人絕不放棄東北,吾人絕不放棄熱河(註:熱河省是長城抗戰主要的交戰地點),縱令敵方佔領我首都,亦無人肯做城下之盟!」如此熱血的發言,搭配當時因為領土被入侵而激發起的民族意識,宋子文獲得滿堂喝采,同時無疑在打臉因為避戰策略而導致領土丟失的蔣介石。同一時間,魏澤爾也來到長城抗戰前線策畫作戰,對於諸多限制的蔣介石,認真於軍事的魏澤爾不意外地又開始罵罵咧咧,而他對於高調提倡抗日而且早有合作情誼的宋子文自然更有好感,兩人因此時常出雙入對去巡視軍隊。
「宋子文跟魏澤爾走得很近,魏澤爾有挾宋子文以自重的情況。」
當部下回報宋、魏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的狀況,這立刻引起老蔣的注意。想到管經濟的跟管軍事的走到一處,然後管經濟的一再公開反對老蔣對日忍讓的政略,管軍事的則多次反對自己的軍事行動,而且還希望能擴大對軍隊的掌握……娘希匹!你兩人是想搞掉我這委員長不成!
於是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授意軍政部抵制魏澤爾在前線提出的要求,結果魏澤爾破口大罵:「軍政部官員有意抵制我建議,使我為數甚多的工作計畫為之流產。中國官員腐敗無能,工作效率低下,我不屑與之合作!」
魏澤爾這一頓怒噴有沒有讓他消氣我不知道,但軍政部官員倒是徹底被激怒,於是狀告委員長:「魏澤爾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他的發言更是傷害中方官員自尊,他的行為已經使兩國共同合作根基為之動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覺得魏澤爾太得罪人?事實上,他連德國以及日本人都一起得罪。
德國顧問團其實最初是以工業建設的名義來華,加上首任團長─馬克思‧鮑爾,本身同時具有經濟與軍事的長才,所以除了軍事改革,顧問團另一大任務是促進中德的貿易合作,並且推銷德國商品,好賺取外匯收入。可是魏澤爾是個純粹的軍人,他致力於軍事的同時,就把經濟合作給忽略了(其實我認為,就算他不忽略也沒用,因為魏澤爾不具備經濟方面的學識),所以德國企業抗議魏澤爾並沒有為德國工業爭取到更大的軍火銷售量以及增加貿易出口額。
而魏澤爾在長城抗戰前線的積極動作,也讓日本人抗議:「德國顧問團怎麼介入中國軍事?這不是違反凡爾賽條約的禁令?德方此一行徑更是破壞德、日兩國的邦交情誼!」這使備受指責的德國政府反感道:「魏澤爾幹的太招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以上魏澤爾被嫌棄的原因,如果要用一句話歸納,我會說:「魏澤爾是純粹的軍人。」他只懂軍事,所以也只對軍事負責。什麼蔣委員長的政治權力、德國的外貿銷售、中國政治的派系……那都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只有一個目標:「善盡自己德國顧問團團長職責,打造現代化且有戰力的中國部隊。」
你可以說他純粹,但也可以說他不夠有智慧,或是直白地說:你不懂中國社會。畢竟許多事情不是單靠拚勁或專業就能成就,而往往需要就不同的人事時地物去做彈性調整,但不能否認:魏澤爾克盡職責且做出成績。連蔣介石都承認:「魏澤爾將軍之忠誠與作戰經驗能力皆極可佩(服)。」
可如今,魏澤爾滿世界得罪人,讓德國駐華公使陶德曼都向母國報告:「魏澤爾在華與在顧問團內之聲望均已開始下降,彼已無法在領導此一受人尊敬之組織。」而老蔣面對性情暴躁、行動偏激的魏澤爾,則認為:「唯一有效制服而又可使其平心靜氣工作之辦法,似在此人頭尖上加上一頂重帽。」換言之,各界都認為需要更換新任團長,而且這人的能力威望必須在魏澤爾之上。
1933年5月,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抵達中國,隨即前往位在廬山的蔣介石別墅。老者雖然因為長途跋涉的旅程而顯得精神有些困乏,但依舊展現不怒自威的氣質,而他習慣配戴的單邊眼鏡,更是給外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廬山別墅中,蔣介石熱情的歡迎老者,而中國的媒體記者也大肆報導老者來華訪問的消息,畢竟他的名聲是那麼的如雷貫耳。
同時,因為日軍進犯華北,而身處前線處理長城抗戰事宜的德國問問團團長─魏澤爾,也趕緊置信給老者,表達對其來華的敬意以及不克前來迎接的歉意,畢竟老者不但在一戰中建立赫赫威名,還是他的昔日上司,更是德國在戰後軍隊重建的靈魂人物。只是魏澤爾沒料到,這名老者未來將會在毫無異議的情況下取代他的團長職務。
老者名為:漢斯‧馮‧賽克特(Hans von Seeckt),他的到來,同時也將改變中德合作的格局。
圖片為:德國顧問團團長─魏澤爾上將
溥儀眼鏡歷史 在 我是吳小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末代皇帝》
--被歷史禁錮,被時代拋棄的人生
上週在Netflix看完《末代皇帝》,坂本龍一打造的電影配樂,哀戚,悲壯,一直在我心中迴盪不去。過去從歷史課本所認識的溥儀,是失敗、腐壞的代名詞:他是清朝最後一個君王,是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偽皇帝,而電影《末代皇帝》,改編自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提供了另一種思考從溥儀內心出發的角度。
他3歲就被慈禧太后下令抱入宮中養育,與母親分離,入宮的隔天即位,再隔天慈禧崩逝。不經世事、不懂權勢的年幼,他已集權力與一身,他的天命,也是他悲慘的宿命。3年後滿清皇朝被民國政府推翻,他黯然下台,雖依《清室優待條件》得以在紫禁城繼續居住並在城內保留大清國號,但是這個偌大的皇宮,更像是一座禁錮他人生的城,將他與外界隔絕。
他被這個家禁錮,又被這個家拋棄。一直想出城的溥儀,1924年因北京政變,被迫離開紫禁城,1932年滿洲國在日本扶植下成立,他在長春就職,是他繼短暫的張勳復辟後,第三次稱帝。一生中的三次登基,他都像個傀儡被推上龍位,究竟他是真心想當皇帝還是身不由己?我相信瞭解世界後的他,還是有想為他的朝代、國家、百姓做些什麼的吧?只是始終事與願違。
溥儀在東西交流、新舊交接的時代中不斷面對衝擊:他接受英國老師莊士敦的教學,接觸西方思想,開拓視野、打破舊規;他破天荒戴上近視眼鏡,剪長辮、穿西裝,而他與婉容(皇后)的婚配,雖是被指定,但據悉婉容喜歡吃西餐、看美國電影、略通英文,早期兩人常以英文便箋傳遞感情,是舊時代中新潮的談情方式,可惜她最後沉淪於鴉片。
至於文繡(淑妃),據說是溥儀16歲時無心選妃,隨手在冊子上畫了個圈,圈中的就是相貌不佳、氣質差、家境窮困的文繡,與外型家世高富美的婉容是天壤之別,最後婉容成了皇后,文繡受封淑妃。電影中明顯可見溥儀對婉容的喜愛與對文繡的冷落,最後文繡不堪冷落與不自由提出離婚,對溥儀和當時的體制,都造成很大震撼與衝擊。
古代君王三妻四妾,後宮佳麗三千,溥儀這一生僅一后三妃,第五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是平民時期結褵的配偶李淑賢。他不僅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最可憐的皇帝吧!因戰亂顛沛流離,第三次在滿洲國稱帝,更因和日本親近,在日軍戰敗後成為戰犯,從九五之尊到階下囚,被送往撫順接受十年的勞改與思想教育。
影片末了,溥儀回到自己的家,竟是以遊客身份買票參觀紫禁城,對比熙來攘往的觀光客,他的內心何等荒涼?
《末代皇帝》在1987年推出,在當年奧斯卡贏得9項大獎殊榮,至今仍是影史經典,30多年後以修復版在台上映,視聽、故事、美術、演員表現,依然毫不過時令人看完再三回味。飾演皇后與淑妃的陳沖、鄔君梅,憑藉獨特的東方美站上國際舞台,兩人前年客串《如懿傳》,飾演死對頭烏拉那拉氏跟鈕祜祿氏,隔空交手,精彩絕倫。
男主角尊龍更不用說,年輕時擁有盛世美顏,自帶神秘優雅的貴族氣質,將《末代皇帝》演成人生代表作。但其實他從小是孤兒,據說是放在一個籃子裡,被一位殘障的上海女子收養,十歲左右開始學習京劇、武術、舞蹈,青少年時期常跟著戲班子到外地巡迴表演,十八歲得到美國家庭援助,赴洛杉磯上夜校學英文,為籌學費白天打工洗盤子、當廚師,最終考近美國戲劇藝術學院。起落的身世與經歷,完全不下於溥儀。
男扮女裝的《蝴蝶君》評價兩極,與李玟合作的《自娛自樂》毀大於譽,之後他還零星拍了幾部電影和電視劇,漸漸脫離影視拍攝。昨天我查了維基百科,才發現哇~他已經68歲了!
這幾年看了不少宮廷劇,重點不外乎后妃之間的勾心鬥角、女主角從入宮的低階女子一路『力爭上游』的故事,我在《末代皇帝》問世後的33年,終於欣賞到這部史詩級佳作,如果當年你因年紀小錯過,不要再和他擦身。
#末代皇帝 #尊龍 #陳沖 #鄔君梅 #溥儀眼鏡 #坂本龙一 #奧斯卡 #修復 #盛世美颜 #如懿傳
溥儀眼鏡歷史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描述當時法國的年輕人把毛澤東當偶像不代表作者本人喜歡毛澤東啊
“我個人覺得奇怪,【末代皇帝】的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明明就是一個左翼份子、馬克思主義者;但【末代皇帝】的文本中,所呈現的「文革」景象,卻充滿了嘲諷的意味......
他在【戲夢巴黎】時不適還挺喜歡毛澤東的嗎?
還是其實是我理解錯誤了?”
【末代皇帝】-無法逃出牢籠的皇帝,無法擺脫「皇帝」的中國
(The Last Emperor,1987)
故事的一開始,溥儀就被中共政權當戰犯,打入大牢。而這段被要求「自我檢討」的日子,使溥儀這曾經的大清國皇帝,開始回顧自己多舛的一生。
事實上,打從溥儀被召入宮中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一直被命運的風雨給擺弄著;從他成為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就始終活在牢籠之中。
電影裡的其中一場戲,年紀尚幼的溥儀,命令太監們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讓眾人們隔著布簾摸裡頭的人,而自己則趁機躲到布簾後,體會被許多雙手觸摸的感覺。簡簡單單的一個畫面,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名小皇帝龐大的寂寞:由於他是皇帝,從小就被迫與家人、同儕分離;身邊不是臣屬就是奴才,小溥儀與宮中其他人的交際往往隔著一層繁瑣的禮數與無法跨越的階級;沒人可以與他談心、有情感交流,也沒人真正關心他的感受。
這是為何,小溥儀特別依賴他的奶媽,甚至即使到斷奶的年紀了還在吸奶。他不只缺乏母愛,他幾乎缺乏一切與人的真實交流;而他能觸碰得到的奶媽,則是唯一能暫時消解寂寞的情感依靠。
另外,宮中溥儀僅有的知交莊士敦(彼得·奧圖 飾),則是試圖在人格與思想上,將溥儀從中國五千年的負擔中解放。我們可以說,在奶媽離開之後,只有莊士敦看出了溥儀的寂寞與不甘,更對小皇帝嚮往自由的心靈了然於胸。所以這名西方導師送給溥儀「腳踏車」,希望他有行動自由;也為溥儀爭取了一副「眼鏡」,希望他不要被紫禁城的富麗堂皇給迷惑、遮蔽了。
我們發現,雖然小溥儀看似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實際上只是一個被關在深宮大院裡,生活的一舉一動都由不得自己的籠中鳥而已。
同樣「布簾/遮蔽」的意象,是出現在溥儀成年後。
民國成立後,溥儀(尊龍 飾)雖已不再是中國的皇帝,但年輕氣盛的他,看不過太監、僕役們竊取宮內寶物中飽私囊的行為,於是大刀闊斧地在宮中展開改革。整部電影看下來,這幾乎是溥儀最鼎盛、最風光的一刻。於是他的皇后婉容(陳冲 飾)與皇妃文繡(鄔君梅 飾),都被溥儀的雄姿英發給吸引,當晚先後跑來找溥儀,於是三人就在被子底下纏綿悱惻。
這場雲雨可以說代表了溥儀暫時的掌握權力、掌握自己。可是這「被子」遮住的情慾,卻呈現了中國文化中「禁慾」的傾向。即便是皇帝、即便掌權了,歡愛卻還是要在被子底下進行,「個人的情感」還是要「藏起來」。這不僅是制度與傳統的箝制,更已根植於我們的價值觀裡了。
但也因此,這第一次,同時是唯一的一次,溥儀的情感得以「隱隱約約」地在被子的遮蔽下流露、舒展,顯得如此地珍貴而淒美。你會發現,這幕「三人形」的戲碼,幾乎是整部電影中最唯美、最溫柔的一刻。
等溥儀接受日本人的扶持,當上了「偽滿州國」的皇帝時,這個牢籠已不再是巨大牢籠般的紫禁城,而是他自己,是溥儀對往日頤指氣使的富貴生活的緬懷,是溥儀對於「掌權」的渴望。所以儘管眼前已非文武百官的浩大聲勢,面對蒼涼的曠野、人數寥寥無幾的登基典禮,他也堅持要當這皇帝。
這個「假皇帝」當得最可悲的時候,就是在會議上,所有的官員幾乎都不甩他,一個一個離席,溥儀發現自已無人可命令時;當他發現連皇后肚子裡的小孩也不是他的,而且還驚覺只有他一人被蒙在鼓裡時,他才意識到,自己這個「滿州國皇帝」的權力,根本是空的。這對於一個從小當慣了皇帝的人來說,豈不既可笑,卻又有著濃濃的哀傷?
而且,這過去的風光與如今憋屈窩囊的強烈對比,我想除了是道出了溥儀強大的失落感之外;某種程度上,似乎也代表著歷史上已輝煌了五千年的中國,卻在短短的不到一百年內,政治的動盪與外來文化的衝擊,讓中國人一夕之間喪失了對自己民族的自豪與優越。
正如前文所說,「皇帝」這身分,幾千年來一直是壓在某些人身上的重擔;可是轉念一想,「皇帝」也不只是個身分、職務,它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國族的圖騰,是一個「王朝/國家」的精神領袖。
電影中不管是溥儀也好,那些極力維持「皇帝的幻象」、甚至想復辟的老臣們也是,乃至於這一兩百年來所有因「中國不如西方國家」而困惑、迷茫的任何人,與其說他們思想上無法擺脫「皇帝」威權的統治與庇佑,與其說是不斷想尋回「大中華民族」的認同吧。
(「中國人要自立自強」的自卑心理,一直從清末,到五四,甚至到國民政府來台、毛澤東成立新中國,乃至於今天,一直若有似無的壟罩著所有的華人)
最後,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於,經過了十年的牢獄與歲月風霜,溥儀經過反省、沉澱之後,逐漸地能夠面對自己的身分與命運,不再被一個「皇帝夢」給綁住,而認清自己,開始安分地生活,當個小老百姓之後,一走到街上,卻發現這個社會又開始有「皇帝」出現了!文革時期小紅兵們對毛主席的歌頌與崇拜,其荒謬而愚蠢的程度,幾乎不雅於帝制時期下人對「天子」之權威的信仰。
這樣歌舞昇平的景象,在一個年華老去的末代皇帝眼中看來,應該是格外地諷刺吧?
(我個人覺得奇怪,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明明就是一個左翼份子、馬克思主義者;但【末代皇帝】的文本中,所呈現的「文革」景象,卻充滿了嘲諷的意味)
如果要問我覺得【末代皇帝】厲害在哪裡,首先,本片與我看過的其他「史詩片」也不太一樣。大部分史詩級的歷史電影,諸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滾滾紅塵】(1990)或【活著】(1994)等,往往都是以主角的個人視角與經驗,帶觀眾去看到某個「大時代」中,人的普遍處境。可是像這次的【末代皇帝】,或是甚至【霸王別姬】(1993),卻是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道出了特定情境之下,某些人的特殊心理歷程。
關於這點,我非常敬佩的是,柏納多·貝托魯奇以及其創作團隊對於中國的文化、民族心理與近代歷史之考究,這個「西方人看中國的眼光」,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精確,而且重點是它講得非常動人。以我的立場而言,其中當然也有有待商榷的細節,可是我想就算讓中國人、華人自己來講,可能都不見得可以這麼切重要點地,把一個皇上的心理與經歷說得那麼深刻。
#宥影評 #末代皇帝 #TheLastEmperor #BernardoBertolucci #MarkPeploe #Puyi #溥儀 #JohnLone #尊龍 #JoanChen #陳沖 #PeterOToole #WuJunmei #鄔君梅 #坂本龍一 #RyuichiSakamoto #VittorioStoraro
#露點
溥儀眼鏡歷史 在 [好雷] 《寒戰2》神來一筆的置入性行銷-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轉貼圖文網址:https://goo.gl/3Qixpu
https://goo.gl/BhuzZd
《寒戰2》有一個橋段,彭于晏送梁家輝一副眼鏡,並向他說,眼鏡戴了十幾年該換一
副了,顯然,那副眼鏡是有暗喻的,象徵梁家輝堅守十幾年的立場,一旦戴上彭于晏所贈
的新眼鏡,代表他妥協了,他要加入對付郭富城的行列,而他確實也這樣做了。用換一副
新眼鏡暗喻立場的轉換,其實算不上很高竿的暗喻,真正畫龍點睛的是那副眼鏡的品牌,
「溥儀」!
其實只要稍轉鏡頭,就看不到品牌名稱,不過鏡頭不但帶到品牌名稱,甚至有特寫鏡頭
,再加上片尾字幕的贊助商名單裡,確實有出現溥儀眼鏡的商標,無庸置疑,這百分之百
是置入性行銷,以往置入性行銷帶來反效果居多,如《變形金剛4》就是實例,慘遭詬病
,但《寒戰2》置入溥儀眼鏡,卻是能幫電影的劇情加分,原因在於「溥儀」這個名字,
它不只是一個眼鏡的品牌,中國清朝末位皇帝,也叫溥儀。
稍有點中國歷史基礎的人,對於「溥儀復辟」一事應不陌生,他曾經退下皇位,又因張
勳率辮子軍拱他重新登基,讓他當了兩回清朝的皇帝,甚至在中國抗日戰爭,他也曾被日
本人挾持,拱他當偽滿州國的皇帝。而《寒戰2》中的梁家輝處於退休狀態,但彭于晏與
其他高層人士卻想力拱他復出,重掌警界勢力,其形勢正如清朝末位皇帝溥儀一樣,彭于
晏與其他高層人士就像是張勳的辮子軍,趕鴨子上架。
用眼鏡暗喻立場,藉此置入眼鏡品牌,恰巧這個品牌名稱很符合劇中人物的處境,置入
性行銷也能深具意涵,堪稱神來一筆;在戲院當下我看到「溥儀」二字時,完全沒想過它
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品牌(個人對眼鏡品牌並無深究),還以為那是刻意為之的電影道具,
直到片尾出現贊助商名單,才發現這是個巧妙的安排!
《寒戰2》很容易被拿來跟《無間道》相比,畢竟兩者都是警匪片,也不乏大咖的影帝
軋一角,陣容都是一時之選,而且《寒戰》也有意拍成三部曲,不過平心而論,在《寒戰
》前兩集看下來,劇情的確贏過許多港產警匪片,但仍追不上《無間道》的檔次,《寒戰
》第一集有個事先毫無徵兆的內鬼,莫名的讓林家棟領便當,拗得有點大,到第二集郭富
城又用同樣一套方法「下台」讓對方掉以輕心再反敗為勝,這些都是值得改善的地方,否
則《寒戰3》郭富城又要再度使用偽裝下台的手法嗎?另外,《寒戰》前兩集劇情含糊不
清的地方不少,打算靠續集再交代清楚,但當年《無間道》前兩集可沒這樣做,《無間道
2》是為了提升《無間道1》的廣度,《寒戰2》卻是為了交代《寒戰1》演不完的部分的產
物,相形之下,《寒戰》系列要追趕《無間道》,除非第三集有更精湛的劇情設定。
其實,根本不必與《無間道》系列相比,因為《寒戰》系列已經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就是警察對付警察,以及制度層面的對決,絕大部分的警匪片,焦點還是在於警匪對決
,而《寒戰1》提到「警方最大的敵人,向來都是自己人」,顯然《寒戰》系列的賣點有
別於警匪對決,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題材方面有絕對的新鮮感,確實是近年來表現傑出的
香港警匪片,再從《寒戰2》提到「95年警察的政治部解散,有人暗渡陳倉」一事,也許
是在替第3集的劇情走向鋪哏,顯然又會在制度層面角力一番,《寒戰3》仍是值得期待!
片商在上映後,放出《寒戰3》可能會找來梁朝偉的消息,讓演員陣容再升級,無疑是
對整個《寒戰》系列注入一劑強心針,希望除了主角,配角方面也能更強化,但偏偏演技
好的配角紛紛在第一集領便當了,像是錢嘉樂、林家棟都不可能再回歸了,第二集找來蔣
志光、黃德斌,前者較常演港劇,在大螢幕的表現我倒覺得不夠有張力,後者像林家棟一
樣很常演警匪片配角,但演技較為遜色,第三集希望至少能找來黃日華、謝天華、苗僑偉
這些常拍警匪片的演員來助陣。
歡迎造訪我的部落格看更多作品→https://quentin1012.pixnet.net/blog
https://goo.gl/LAKLJ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46.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68919890.A.B2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