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到收 CC 也收黑膠的坂本龍一配樂電影連二推,除了日前提到具有魔性的《#俘虜》以外,Netflix 上還有去年也曾修復上映過的史詩級作品《#末代皇帝》。
⠀⠀⠀⠀⠀
記憶中的溥儀,是連教科書都沒有太多篇幅的悲情角色,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康雍乾和光緒以前,即使讀的是清末宣統時期,也已著重於紫禁城大門之外的軍閥割據、動盪局勢,我們的歷史課本少上了幾筆,電影藝術自會添上幾筆,以傳奇色彩教人認識這位被西方視角賦予同情、風骨與氣質的中國末代皇帝。
⠀⠀⠀⠀⠀
《白髮魔女傳》裡,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大喊了一句,「英雄造時勢」,但單單一個人真的造的了時勢嗎?多數時候也只是順水推舟,若人真的有能力主導時代脈動,那溥儀人生中的三個登基的畫面,也不會只在歷史上輕拂而去,彷彿船過水無痕,只是舊體制逐漸消亡的最終幾聲心跳。時不我予,有志難伸,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都足以放在溥儀身上,礙於身分原罪,礙於那些他未能理解的事物,無所適從處於新舊與東西的世界夾縫遍尋不著一處應許之地,像那隻始終關在木罐中的蟋蟀,一息尚存,卻也只是苟延殘喘,深藏九五之尊的龍椅底下,看似被捧在手心,實則為燙手山芋,看似可以為所欲為,實則連開門如此輕而易舉的要求都未有過任何影響力。
⠀⠀⠀⠀⠀
如果費茲傑羅說,生命中最孤寂的時刻,就是眼看自己的世界分崩離析,卻只能茫然的望著;那溥儀的整個世界就是建立在華美巨大的謊言之上,無窮無盡的孤寂一點一滴吞噬了理應有血有肉的人物,自幼被舊體制馴服,一開始他抗拒它,而後習慣它,久而久之就不能沒有它,深諳其積俗弊病,但同時也牢牢依附著身軀,縱使溥儀從未眷戀權力,體制就像一層皮膚,無法擺脫,無法棄絕,亦無法毀滅,與其認定他的外在行為看起來像追求復辟,不如說他渴望回到生成溥儀的世界,卻注定淒涼收場。
⠀⠀⠀⠀⠀
這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混沌時代,他是養尊處優,甚至自我美化,何其幸運也何其不幸,不論身在紫禁城、滿州國或勞改營,自然而然習慣著周遭人們的唯唯諾諾,習慣著有人侍奉日常起居的生活,但當置身日本人的魁儡政權、極其殘酷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從過去的一言九鼎,最後人微言輕家破人亡,連舊識都無法從青年學子手中拯救出來,有人說他被共產主義馴服,然而坐在觀眾席上的我,只感受到他蒼老的雙眼真正看透了人世浮沉,終於有了自由,蹣跚獨行,買一張票,微微一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在那些死前必看的電影之中,《末代皇帝》始終佔據一席之地,他顛沛流離的一生就是近代活歷史,但要在一部電影的時間說好六十年的人生是極為困難的,因此《末代皇帝》捕捉的是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人被歷史洪流沖得暈頭轉向,為整個時代的興亡犧牲,為整個時代的興亡受難,看著男孩成長為男人,再由男人邁向衰老的歷程,也因這個人是溥儀,導演是承繼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貝托魯奇,更在沉穩內斂、節制有度、不帶偏見的故事裡,拍出了波瀾壯闊的當代經典與史詩高度,從個人悲劇的時代切面紀錄傳統文化破碎的集體悲劇,自然光影的變化最終趨向平衡,終身禁錮於紫禁城的身影還是得告別曾經輝煌的夕陽殘山,放悲聲唱到老。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位修復版電影《末代皇帝》正在重映,觀眾們欣賞這部史詩傳奇作品的同時,扮演溥儀的男星尊龍也引發話題。很多網友表示,年輕時的尊龍顏值超高,完全不輸給現在的高人氣OPPA們。其實除了尊龍,很多大家熟悉的港星年輕時也超帥氣,快來看看吧~ Music: Nice To You...
「溥儀 人生」的推薦目錄: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大清末代皇帝溥儀|一生都在復辟大清|三次登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溥儀晚年等公交車,突然一群人跪地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人生路线图是怎样的?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溥儀的一生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溥儀 人生 在 溥儀的一生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溥儀 人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陣子重看了「末代皇帝」,電影中溥儀的第二個后妃--淑妃文繡,堅持跟他離婚,這段過程影片中描寫得很淡,我去找了一些資料來看,才知道淑妃文繡當年真的很猛,她堅持跟長期對她冷暴力的皇帝溥儀離婚,兩人鬧上法院時,雙方為了贍養費鬧僵了,文繡豁出去,對外訴說自己的委屈外,也說出「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備受虐待,今茲要求別居…」結婚多年至今仍是處女,這場離婚轟動一時,報紙報導斗大,大概類似我們今天被網路上四處轉發這樣,最後文繡終於離婚成功,溥儀為了顏面還在報上刊登貶淑妃為庶民,我看到這段歷史故事的時候,覺得如此天大的離婚案,當時一定很轟動,隨著時間過去也就過去了,再大的難堪,時間也都可以撫平
而溥儀是否因為不愛文繡所以不臨幸,似乎也不是如此,因為他寵愛的皇后宛容也生不出來,甚至後來還懷了別人的孩子
溥儀後來曾經有十年淪為階下囚,出獄後當花匠,再娶一女子李淑賢,兩人依舊無性生活,李淑賢還發現溥儀長年打男性賀爾蒙,因此想要離婚,溥儀堅定不肯,他不肯再離婚了,再離婚顏面盡失,後來,兩人據說因為當時總理周恩來接見,李淑賢也就不再談離婚了
以上資料可能有所偏誤,歡迎粉絲指正,我也可以學習,而我看完這些資料後,只覺得溥儀的人生真是太艱難了,大老婆出軌又發瘋,小老婆訴請離婚滿城皆知,他日後再娶又陷入性無能的壓力,他投胎當皇帝到底是福還是禍,似乎很難論斷
溥儀 人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我年紀很小時,看過電影「末代皇帝」,當時自以為看得很懂,其實我是不懂那些一個鏡頭之下的起落與蒼涼,人在太年輕的時候,怎會了解人生有多不容易。
大時代之下,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隨著誰當政而有了不同的定義,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要掌權能詮釋歷史的善惡,關人與被關總在瞬間。
末代皇帝溥儀三歲登基,開啟了富貴榮華,也按下身不由己的旋轉門,看盡繁華起落,曾擁有巨大的權力,一瞬間又被歷史的洪浪沖刷到一文不名,「末代皇帝」一部需要走過人生高低起伏後,才能懂的電影。
#樓起是幸運,樓塌是命運
溥儀 人生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數位修復版電影《末代皇帝》正在重映,觀眾們欣賞這部史詩傳奇作品的同時,扮演溥儀的男星尊龍也引發話題。很多網友表示,年輕時的尊龍顏值超高,完全不輸給現在的高人氣OPPA們。其實除了尊龍,很多大家熟悉的港星年輕時也超帥氣,快來看看吧~
Music: Nice To You
溥儀 人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介紹
訪問作者: 邱建一
內容簡介:
故宮文物裡的「網紅」國寶,你認識幾件?「翠玉白菜」是件質地不夠好的翡翠?不是國寶?!「肉形石」其實只是一塊便宜的瑪瑙?!
人生苦短,文青可以速成!看「按讚」越多,作品越棒棒!
什麼是「好的書法」?跟著感覺走,寫遺書和寫情書是不一樣的
說到「錢」,就俗了,文青圈裡講究的是換換愛
〈蘭亭集序〉的故事,沒想到得從宅宅文人耍廢集團說起;
〈早春圖〉竟然差點成了抹布;
〈明成化窯雞缸杯〉憑什麼賣到十億八千萬?
大部分人對故宮的認知,最熟悉的就是那顆白菜和那塊肉吧?但果真透徹了解〈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比如〈翠玉白菜〉歸屬於「重要文物」,故宮再三澄清它不是「國寶」,但有多少人理會呢?清宮檔案包山包海,但連一個字都沒提到〈翠玉白菜〉,唯一的記載只知道它是 1933 年紫禁城搬遷時從永和宮裡找出來的,即便連故宮也不敢打包票,但還是一堆人圍著〈翠玉白菜〉,信誓旦旦地說這是瑾妃的嫁妝,並衍生出各種民間傳說故事,還能把慈禧陪葬品的白菜給聯繫在一起……
故宮各類收藏都有,清宮檔案文獻資料的數量是最多的,但說起精品,主要指乾隆時期「三希堂」建立的那些書畫收藏,雖然西元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一小段時期,曾有一批文物或夾帶或偷竊而流出皇城之外,但大體上,清宮文物的書畫精品收藏大多都在故宮的庫藏之中。
相隔千年,但故宮仍離我們很近,〈橙黃橘綠〉在,〈鵲華秋色〉也在,當然大家最愛的白菜也不會缺席;趙孟頫與蘇軾還活在那兒,趙構與岳飛還在互相通信!就在台北外雙溪,每天上午八點半準時等著與我們相遇!但,若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理解,他們卻又離我們很遠,即便近在咫尺,卻又很陌生,如同天涯~~
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心理的距離
要跨過這個距離其實很簡單——
邱建一以詼諧逗趣之筆深入故宮,挖掘國寶背後的故事
《知道了!故宮》更顛覆對國家寶藏的認知與想像!
作者簡介:邱建一
大學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藝術史學與藝術考古學」。
常自稱是天橋底下說書的,目前遊走於各大學與各公私講堂,創辦「新月藝文」,專講藝術史與古代文明等相關課程。
出版社粉絲頁: 聯經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溥儀 人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專訪:蔡耀慶 研究員
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四十九年後渡海來台的書畫家帶來不同於以往閩、浙的氣象,這群書畫家中,溥心畬先生獨具面目,影響後世甚遠。溥先生逝世至今逾半世紀,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選館內典藏及徵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畫作品,以「遺民之懷」為題,辦理溥心畬藝術特展,回顧其藝術成果。
溥儒,字心畬。民前16年(1896年)出生於北平,民國52年(1963年)逝世於台北。這位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文人,誕生於恭王府,曾祖父為清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恭親王奕訢的舊王孫,堂兄為宣統皇帝溥儀。自幼在皇宮中勤讀詩書,奠定其深厚文學修養基礎,筆下所揮灑、體會的世界,足堪玩味。在清王朝風雨飄搖時期,不待王孫夢醒,恭王家族特權便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一去不復返。從其一方常用印,印文曰:「舊王孫」,幽默中雜以辛酸,自豪中帶點自嘲,足以想見其人生經歷的波瀾起伏。
所幸先生不在意家道破落,潛心學習詩文、書法、文學藝術,隱居於北京西山戒檀寺,讀書習畫,寄情於山水之間。期間又以詩文、書法為功底,悠閒平靜地臨摹了不少宮廷和王府珍藏的收藏,詩、文、書、畫等四藝均能有所發展。由於對歷代名家都能學習與尊重;對技法的深研與繼承;對文化核心價值的融會與昇華,先生各種畫科都能兼備發展。山水、花卉、人物、草蟲、仕女、鞍馬、走獸、神怪、菩薩、翎毛,無不精擅,亦足為當世之宗主。這樣的創作,不是以批判傳統、斷裂過往為代價,乃是在熟稔傳統後,匯集個人的理解加上生活的滋養,逐漸演化、蛻變成的個人面貌。來台之後,先生並未擔任官方職務,而是應當時師大美術系系主任黃君璧的聘請,講授國畫課程,開始設帳授徒及售畫維生。他古文學造詣極深,有詩集與四書經義集體,毛詩經等十餘種學術專著行世,其中《寒玉堂書畫論》正是他研究繪畫的感悟,
此次特展以「遺民之懷」四字為題,取自先生在台時期寫給友朋的信箋詩稿,不難想像此四字應該有著特殊的意義。「遺民」二字,起源甚早,周代,武王克殷之後,有伯夷、叔齊,因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宋朝養士最厚,南宋滅亡後,許多讀書人不仕,以侍奉蒙古人為恥。明代知識份子階層亦是以重氣節為人格標準,許多明代學者亦以侍奉滿清為奇恥大辱。對古之後裔、亡國之民,原鄉與他鄉之間,究竟「何處是故鄉」?既是前朝的皇家子民,又是離開故土的飄盪之身,對先生而言,或許傳授經學書畫,延續此精緻文化,不以世俗之利為求,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溥儀 人生 在 溥儀晚年等公交車,突然一群人跪地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眾所周知,作為清朝末代皇帝的 溥儀 ,他大起大落的 人生 可謂傳奇。他承擔起了大清滅亡的罪名,在清朝滅亡之後又經歷了 人生 的百態。 推薦影片. ... <看更多>
溥儀 人生 在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人生路线图是怎样的?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人生 路线图是怎样的? 出生在没落的帝王家,半辈子都是傀儡。3岁登基,二战后出庭东京审判。 注册微博:http://bit.ly/2TK3ZVs ... <看更多>
溥儀 人生 在 大清末代皇帝溥儀|一生都在復辟大清|三次登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末代皇帝# 溥儀 #清朝大清末代皇帝 溥儀 |三次登基,三次退位|從一國之君到 ... 的 人生 為了復辟大清帝國,他不惜與日本合作建立滿洲國,成為魁儡皇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