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蒙的王子雜誌半月刊;208、209期;民國64.10.01-16出版)夸父收藏。
【善的漣漪如投石湖水】
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黃旭昇的「擴善」人生
撰文│奚莉亞
照片提供│黃旭昇
人物簡介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Janice Vidal衛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 音樂永續作品 - 漣漪 各大音樂平台收聽: https://WarnerMusicHongKong.lnk.to/Timeless_EP 原唱:陳百強 曲:陳百強 詞:鄭國江 編:Cousin Fung@emp / Ariel Lai@emp 監:Edward Chan / Co...
漣漪 衛 蘭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尊重多元文化價值以及鼓勵對於性別議題的討論一直都是人類學教育中的重要話題,不過,某些文化或社會對於性別的歧視如何以一種文化傳說的方式來具體化,或是如何從玩笑或言論中理解一個社會對於性別的價值觀,就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進步的思想常被認為是有如經典單線進化論一樣,只有從落後端前進到進步端的形式。但是,如果進步只是一個社會的部分面向而不是整個面向,如同一個文化中的人不會完全精通或能夠理解「整個」文化各面向的內容。那麼或許我們就能夠換個方式來理解為什麼當代實施「現代化」教育與治理的社會,有時候仍舊會以傳說、戲謔玩笑的形式來表達「落後」的性別價值觀。衝突時常就來自這種價值觀的落差,一邊的人覺得另一邊的人很「不進步」、「不開明」,另一邊的人則是覺得自己的觀點與文化價值完全不受重視或理解。這樣的衝突可能導致失落與不認同,最後形成關係的破裂,因此,相互對話與理解仍然是最有機會消除隔閡的可能方式。
---------------------------------
「我一開始也會責怪自己,會問自己很多問題。如果我沒有去他的辦公室,如果我那天不穿裙子,如果我沒有穿成這樣……」馬來亞大學張性女學生接受《當今大馬》訪問,表示在遭副教授性騷擾之後,陷入深深的自我譴責與懷疑。 然而在揭露該教授的惡性後,卻未獲得校方和警方的妥善處理,決定進行民事訴訟。
馬來西亞近期關於性騷擾惡行不斷浮出水面,泛起的漣漪讓制定防性騷擾法案的呼聲越高。
4月16日,一名網民在Twitter貼文,詢問現在是否仍有老師會檢查穆斯林女學生私處,以證明是否來月經,這個「月經檢查」貼文獲得超過6000次轉發。為此,大馬獨立網絡媒體《當今大馬》發起徵求這類經歷的故事,1天內獲得十多人來聯繫,整理出相關報導。
為何馬來西亞在推動《性騷擾法案》上舉步維艱?這當中雖然也可窺探出政府機關對相關防治法案的漫不經心,然而關鍵也在於,若要消除性騷擾,最大的敵人恐怕是背後的性別歧視觀念。這一切可以從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月經檢查」和「強暴玩笑」開始說起。
對穆斯林女性而言,在生理期期間不可觸碰可蘭經、不能齋戒、不能進入清真寺或祈禱室。而為了「防止」女性以「生理期」為名逃避宗教活動,所以就有了「月經檢查」。根據《當今大馬》的報導,「月經檢查」事件已經行之20年,直到4月16日一則Twitter的貼文才迅速引起關注。
「月經檢查」意味著,穆斯林女教師或舍監會檢查女學生是否使用衛生棉,甚至要求她們出示沾了經血的衛生棉,或者使用棉花棒、衛生棉,甚至手指擦拭陰道來檢查她們是否真的來月經,或只是偽裝避開宗教活動。被檢查的女學生,不僅受到言語的侮辱,深感身體自主權被剝奪,無不經歷「宗教創傷」(religious trauma),身心靈被陰影籠罩,甚至造成日後對成家裹足不前的影響。
「月經檢查」的性騷擾行為,涉及月經汙名與身體監控這兩個部分。在寄宿學校的廁所,馬來女生用水沖掉拋棄式衛生棉吸附的經血,直到流出的水不再有血色,擰乾後再丟棄。為什麼不能直接丟棄?若不清洗經血,有傳女鬼會吃掉在衛生棉上的經血,而來月事者就會遭遇厄運。這個吃經血的女鬼傳說至今不斷流傳。
馬來社群流傳的女鬼故事,有龐蒂雅娜(Pontianak)與彭娜伽蘭(Penanggalan)。前者的形像是因難產而死的女子,總是手抱著一名嬰兒,身體崩壞、乳房移至背後,並且在乳房底下有吸(經)血的洞孔(陰道的意象),唯有聰明的男人用堅硬的東西(陽具的意象)封住那洞口,才可以讓她變回正常的女人。而後者彭娜伽蘭則是一名只有頭部拖著內臟的女子,傳說她正在修煉巫術時,對窗外經過的男人微笑,丈夫發現後大發雷霆,倉皇中只來得及帶著頭部與內臟逃跑。
人類學者Carol Laderman指出這兩個傳說的女鬼(女人),實際上是因為沒有符合與履行社會對其性別角色的期待,所以才失去「人性」,變成鬼魅。例如:龐蒂雅娜沒有完成生產任務,而彭娜伽蘭的行徑則不守婦道。因此,穆斯林要清洗經血正是因為經血「不潔、汙穢、遭遇厄運」的意涵。「月經是骯髒 / 汙穢」的汙名,延伸出許多月經禁忌,例如流著血的身體哪些事不可做。在多元族群的馬來西亞,除了穆斯林女性經期期間不能從事宗教活動,類似的月經禁忌,其實也發生在大馬的華人與印度人社群。
4月24日,17歲的艾恩在社交媒體揭露男教師開的「強暴玩笑」,指出當時女同學聽後都感到錯愕,男同學卻放聲大笑,男老師甚至說道被強暴的男生不會舉報,因為他們會覺得「很爽」。
艾恩向輔導老師投訴後,輔導老師雖然代那位男老師道歉,但覺得艾恩可能太敏感,男老師與男同學可能就是開玩笑,別放在心上。艾恩將這個過程放上社交媒體引來關注後,男同學不滿她破壞學校名譽而恐嚇會強暴她。艾恩報警後,有記者詢問時任副總警長相關案件,他表示這可能是男生的玩笑,是艾恩自己無法接受。馬來西亞的全國教師專業職工總會總秘書也表示這是屬於「少數案例」。
從輔導老師、副總警長到總秘書的敘述,或許正揭露了大馬社會普遍對於受害者 / 倖存者舉報「性騷擾 / 強暴」的態度,缺乏性別意識的敏感度,甚至會為騷擾者 / 加害者找理由,合理化他們的「無心」之過失。
我們一般預設或以為的「騷擾者 / 加害者」模樣,是低級、邪惡、冷血、變態、醜陋、具精神問題,是一種「惡 / 壞的怪物」。然而,上述提及的男教師、副教授、游泳教練都「人模人樣」,甚至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並不符合「怪物」的想像。而這樣有學識、成就、地位的人,怎麼會做出性騷擾的事?所以,一切應該是「意外」、「無心之過」、「一時不慎」、「只是開玩笑」,我們都會傾向「同理」性暴力中的加害者。
美國學者凱特·曼恩(Kate Manne)提出「同理他心」(Himpathy),直指一般人針對男性性暴力行為人所表現出的「過度同情」。越是享有特權或優勢位置的人,我們對其的「同理」也越高。與此同時,這也彰顯出我們對受騷擾者 / 受害者的關注與理解,遠遠不足。更多時候,「譴責受害者」的言論就會出現,開始檢視受害者的衣服打扮、情史、言行等,是導致其遭受性騷擾/暴力的活該結果。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498954
漣漪 衛 蘭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在微笑裡看到成就感
他也曾幫助一位住在上海的曾老太太找到父親的舊照。曾老太太的爸爸是抗日名將,在緬甸戰區浴血奮戰有功,當年老將軍參加抗戰時,她年僅八歲,67年的歲月過去,爸爸在腦海裡僅剩模糊影像,她踏遍了美國、新加坡搜尋父親的文物,最後在黃旭昇報導及協助下,找到了老將軍珍貴的黑白照片。而老太太跨海來台看到父親照片,激動又哽咽地喊「這是最珍貴的禮物」的畫面,黃旭昇至今仍難忘懷。
種種的新聞事件,不論是在嘉義檳榔林園裡的長照需求者,在台灣最遠南端部落的長者,甚至幫流浪的無名屍找到回家的路,為身障兒童與朋友辦了歲末溫馨圍爐活動,或前往花蓮強震災區採訪……,這種傳達希望、成就他人,「在別人臉上的微笑看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他在記者生涯上一直努力不輟的動力。
透過這份工作,黃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漣漪 衛 蘭 在 Janice Vidal衛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 音樂永續作品 - 漣漪
各大音樂平台收聽: https://WarnerMusicHongKong.lnk.to/Timeless_EP
原唱:陳百強
曲:陳百強
詞:鄭國江
編:Cousin Fung@emp / Ariel Lai@emp
監:Edward Chan / Cousin Fung@emp / Ariel Lai@emp
生活靜靜似是湖水 全為你泛起生氣
全為你泛起了漣漪 歡笑全為你起
生活淡淡 似是流水
全因為你 變出千般美
全因為你 變出百樣喜 留下歡欣的印記
靜默亦似歌 那感覺像詩
甜蜜是眼中的癡癡意做夢也記起這一串日子
幻想不到的優美
生活淡淡 似是流水
全因為你 變出千般美
全因為你 變出百樣喜
留下歡欣的印記
靜默亦似歌 那感覺像詩
甜蜜是眼中的癡癡意
做夢也記起這一串日子 幻想不到的優美
Production Credits:
All Instruments by Cousin Fung except
Guitar by Ariel Lai
Strings Arranged by Ariel Lai
Strings Programming by Ariel Lai
Backing Vocal Arranged by Janice Vidal / Cousin Fung /Claudia Koh / Edward Chan
Backing Vocal by Janice Vidal / Cousin Fung / Claudia Koh
Protools Edited by Edward Chan/ Ariel Lai / Cousin Fung / Kelvin Au
Recorded by Edward Chan / King Kong @nova
Mixed by King Kong / Edward Chan@nova
#衛蘭JaniceVidal #Timeless #漣漪
Connect with 衛蘭 Jani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aniceVidalO...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janice_vidal
Website: http://www.warnermusic.com.hk
© 2021 Warner Music Hong Kong Ltd.
漣漪 衛 蘭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湄南河是泰國的著名大河,河岸開闊,水流湍急,風吹浪湧,碧波漣漪,龍舟擊水,顛簸不已。南行不久,漸入小港,開始了泰國人引以為豪的東方威尼斯-水上市場之行。說是市場,其實開頭的一段並無趣聞可言:河既不寬,水且混濁,雜草以至生活垃圾在河面蕩漾,空氣也不新鮮。河的兩岸是低矮的住房,船過橋樑,甚或可以看到居住在橋孔裡的流泯,一張殘破塑膠紙也算是抵擋風雨的大門,這種有妨觀瞻的景象在曼谷並非偶見獨聞,在曼谷的街頭路口,“嚴禁乞討”的禁令牌也不止一次地出現。不久,兩岸漸見芒果、椰子和鳳梨,水上也不知從何時開始飄來一艘艘雙人舴艋小舟,有的停歇在椰樹蕉林下,有的正劃向遊覽的龍舟兜攬生意。婦女們或在她們小小的舢舨上賣水果和蔬菜(芭樂、芒果、鳳梨、榴連和紅毛丹只不過是眾多誘人的蔬果中的幾項), 或賣扇子、涼帽,或賣魚類、海鮮甚至簡單的泰國點心,而小艇上那一束束美麗的熱帶花朵(像是蘭花)和一個個清香豔麗的花環更為這幅怡人的景致增添了瑰麗的色彩。言語不通,遊客便用手勢比劃,據說幾百年前的水上市場就是如此。近村寨處,還可看到一些老年婦女駕船擺攤,有茶水,有水果,甚至有傢俱雜物,據說這些人只是政府組織的旅遊景點的輔助場景,只擺樣子不賣東西。在湄南河上,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船隻在河道中航行,遊客可以沿著分支出來的狹小水道去觀賞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到了一個較大的村寨,大家上岸觀光購物。村寨沿河一路都是店,那是一些臨河的高腳木屋,地板底下面的木頭柱子牢牢地插入河中。商店的大門臨河開著,店門即是船埠。店內旅遊商品極多,有寶石、戒指、玉器,也有衣物。初到泰國旅遊難免情況不明,看著東西急於購物的不在少數,店裡也著實忙碌起來。水上行程二個小時,商店夾河相連,沿岸聳立的村寨古廟不時從綠蔭叢中探出金色的塔頂,皮膚黝黑的村人在河中沐浴,而成群的孩子也在水中嬉戲。
鄭王廟--又稱黎明寺,泰人稱“瓦倫阿”廟,是達信王鄭昭的皇家佛寺。在“黃袍之國”的泰國,全國城鄉有大小廟宇4萬多座,而位於湄南河畔的瓦倫阿廟則是全泰的四大名刹之一。這不僅因為它建築雄偉,更因為它昭示了四世泰皇-華人鄭達信拯救國家的偉大功勳。鄭昭,又名鄭達信,原是廣東人,250年前,他從廣東澄海出發闖南洋,最後落腳泰國。在西元18世紀60年代的泰緬戰爭中,緬軍攻破泰都大城,大城王朝滅亡。鄭達信率領以華人子弟兵為主的義勇軍浴血奮戰,沿湄南河長驅直入,收復大城,被泰人推舉為四世泰皇。為了紀念鄭達信領導泰國各族人民奮驅外敵,重整江山的豐功偉績,泰國人在他死後建廟紀念。整個鄭王廟建築恢宏壯觀,氣勢磅礴,依山而建、高達79公尺的鄭王塔凝重雄偉,正像偉男子頂天立地,予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主塔廟堂現供有鄭昭王像和其遺物,殿內懸有中國式的燈籠。四周有四座形狀相同的小塔環繞拱衛,構思獨特。
佛統大塔(Phra Pathom Chedi)是泰國最高的佛塔,也是佛統府的象徵,塔高127公尺,塔底直徑為57公尺,佛塔約建於7世紀,19世紀獲得重建和保護,佛統一座非常古老的佛塔,在古代時候可是個繁榮的大城市,且是印度佛教最早傳入泰國弘揚佛教的地方,後來在西元11世紀時由繁榮逐漸沒落,直至拉瑪四世時代才重新修建大佛塔。「佛統」一詞在巴厘文中的意思是「第一座城市」,佛統大塔在泰語中稱「帕巴統者裡」,意思為「第一佛塔」,從佛塔下方眺望佛統塔,看起來挺高的,在佛統塔的入口有三輪車出租,可用人力車的方式繞一圈佛統塔。從遠處望去,金塔就好像一座巨鐘,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極為壯觀。金塔中有一尊金佛和一尊臥佛,藏有珍貴的佛骨和佛祖的舍利子。另外,拉瑪六世的骨灰也埋藏在塔中。約在公元九世紀上葉,拍耶功王(Phya Gong)以干乍納武里中心統一了素攀那蒲密地區,周邊的小城邦如佛統、叻武里、碧武里等均向干乍納武里稱臣納貢。時拍耶功王妃懷孕,星相家預言王子成年後必將會弒父。至王子拍耶攀(Phya Phan)出世,拍耶功即令將他殺掉。但王妃將王子偷偷交給老婦媚紅撫養。拍耶攀成年後,媚紅把他送給叻武里城主當養子。後拍耶攀繼養父為城主,拍耶攀不願向干乍納武里進貢。拍耶功遂起兵征討叻武里,與拍耶攀進行騎象決鬥,前者不敵,死於拍耶攀刀下。拍耶攀進入干乍納武里城內,見到拍耶功王妃。王妃告以實情,拍耶攀真相大白之後,痛悔不已,於是修建佛塔以贖弒父之罪,該塔即今日的佛統大塔。
漣漪 衛 蘭 在 【首播】衛蘭 Janice《八九十》MV 【官方版】 (2014演唱會主題曲) Youtube 的評價
Neway X Johnnie Walker present
《衛蘭Janice Walking To The Future Live 2014 》
演唱會日期 : 2014年11月29日至30日 (8:15pm)
門票: HK$580 / $380 / $280
地點 : 紅磡香港體育館
**城市售票網現已公開發售**
網上購票:http://www.urbtix.hk
信用卡購票熱線:2111-5999
------------------------------------------------
衛蘭化身導遊 帶領零零漆看盡香港文化
即將再次踏上紅館舞台舉行「衛蘭Janice Walking To The Future Live 2014」的衛蘭
正積極備戰外,主題曲《八九十》亦已派台,跟全港樂迷齊齊緬懷八、九十年代的光輝,
同時歌頌當年人才鼎盛的廣東樂壇。
衛蘭在《八九十》的MV中飾演一名香港導遊,一天接到特別任務,要招待一班貌似國產
零零漆中的特務團友。特務團友對一般遊客必到的景點和購物行程不感興趣,於是衛蘭費
盡心思為團友設計非一般「八九十之旅」,行程中發生不少趣事,衛蘭更拉大隊回家吃飯,
感受一下香港特有的屋邨文化及溫情。
待在家中的「爸爸」,正是由豹哥-單立文友情客串飾演。豹哥是八十年代當紅樂隊
「Blue Jeans」的成員,亦兼任今次衛蘭演唱會的樂手,所以當收到Janice的邀請便二話
不說答應了。一直豹哥也沒有問過在MV裡要演什麼、做什麼,直到拍攝當日來到現場才知
道要演衛蘭的爸爸。驚訝的豹哥更笑指自己還年輕,怎能當Janice的爸爸?但專業的他也非
常迅速完成拍攝,也令場面增添了不少溫馨感。
除了溫馨的場面外,導演特別把周星馳電影的元素加入MV中,因為不少於八、九十年代
生活過的港人也是看周星馳的電影長大,甚至看過很多很多遍,能隨時把經典對白背出來,
大家能在MV裡看到多少部的情節呢?
------------------------------------------------
Neway X Johnnie Walker present 《衛蘭Janice Walking To The Future Live 2014 》
演唱會日期 : 2014年11月29日至30日 (8:15pm)
門票: HK$580 / $380 / $280
地點 : 紅磡香港體育館
**城市售票網 9月15日公開發售**
網上購票:http://www.urbtix.hk
信用卡購票熱線:2111-5999
------------------------------------------------
衛蘭《八九十》(2014演唱會主題曲)
曲:KIM DO HOON / LEE SANG HO
詞:小克
編:楊鎮邦
監:雷頌德
於我每日 於我血脈 只有八九十
在那個世界 永有分寸 夢想亦如願
傷痛快樂 苦戲笑片 巨星真太多
發哥老區裡經過講聲Hello Hello (求合照)
來Stand up 呼叫(Monica)
無邊思憶唱過後
漣漪輕奏 一曲胭脂扣
噢 十口一家 落大丸 行東急 松坂屋
廿載相戀 入荔園 人海裡 許願
道別那歌Walkman中記取
愛已流逝卡式帶裡如流水
思憶一點點過去
於聖誕夜 璀璨四射 高興八九十
在那個世界 鐵馬飛過 便穿越城寨
巾幗武俠 翡翠亞洲 吃玻璃送酒
每一晚都唱一次各位觀眾 晚安(盧大偉)
遙遠的她說(Oh!夜)
華Dee共一起走過
是不是該 安靜的走開
噢 十口一家 落大丸 行東急 松坂屋
廿載相戀 入荔園 人海裡 許願
道別那歌Walkman中記取
愛已流逝卡式帶裡如流水
思憶一點點過去
Oh~ 今天都市裡
已失去簡單的有趣
你WhatsApp 我WeChat
然後 亦沒偶像可愛下去
資訊泛濫裡
有心也沒空多講一句
懷緬你與我煲燶了電話粥
十口一家 落大丸 行東急 松坂屋
廿載相戀 入荔園 人海裡 許願
道別那歌Walkman中記取
愛已流逝卡式帶裡再惜取
儘管今天 是或非 未可選 仍可願
廿載歌聲 伴大家 紅館裡 許願
就讓這一晚的演唱會
再次回味最美好的 流行曲
思憶一點點過去
幾多首 回憶翻起淚水
------------------------------------------------
→Song Available Now On:
iTunes: http://bit.ly/Janice_8910_iTunes
KKBOX: http://bit.ly/Janice_8910_KKBOX
MOOV: http://bit.ly/Janice_8910_Moov
MusicOne: http://bit.ly/janice_laser_MusicOne
------------------------------------------------
衛蘭 Janice facebook fans page: http://goo.gl/OGjTym
衛蘭 Janice 微博: http://weibo.com/u/2242200370
AMusic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amusic.hk/
AMusic Facebook: http://on.fb.me/12eLEcC
AMusic Weibo: http://weibo.com/paciwoodamusic
樂LOOP Facebook: http://on.fb.me/10ALmjP
樂LOOP Weibo: http://e.weibo.com/loop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