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醫師的潛水小教室>
最近越來越多的朋友詢問蔡凱喻醫師,關於潛水過後出現的身體不適,以及潛水的注意事項
蔡醫師在此把潛友們常見的問題列出來,提供可能的原因給大家參考喔
對於不懂潛水的朋友,潛水其實包含常見的3種方式: 分別為浮潛(snorkeling),背氣筒的水肺潛水(SCUBA diving),跟不背氣筒的自由潛水(free diving)
應該要知道的幾個物理原理:
1. 水壓的變化: 一般來說是每下潛10公尺,壓力會增加一大氣壓,算是滿急遽的壓力改變喔。
2. 波以爾定律: 在固定的溫度下對氣體施加壓力,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這就造成身體的空腔在下潛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擠壓傷(barotrauma),身體有哪些空腔呢? 包括中耳,內耳,鼻竇,牙周,喉與氣管,肺部,以及腸胃等等。
3. 亨利定律: 氣體在液體裡面的溶解度跟氣體的壓力成正比,因此在水肺潛水的朋友會遇到潛越深,各種氣體的溶解度都會增加,包括氧氣,氮氣,氦氣等等。這會造成氧中毒,氮迷醉,跟上升時未做適當的減壓停留而造成減壓病(潛水夫病)等等問題。
接下來就依各種常見的問題來做解答
潛水後耳朵痛: 這大概是初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甚至某些老手都偶爾可能碰到
我們耳膜以內的空腔叫做中耳,中耳的壓力是經由鼻腔最後方的鼻咽部側邊的耳咽管開口與它相連調節。如果因為長期的鼻過敏,鼻中膈彎曲,感冒,鼻竇炎,鼻息肉,鼻咽部的腺樣體肥大,都可能使得耳咽管功能不佳,而在下潛水壓上升的過程,無法有效打開耳咽管使氣體進入中耳平壓,進而造成中耳擠壓傷。中耳擠壓傷依程度可以從輕微的耳膜紅腫,到中耳積水,出血,中耳炎,甚至耳膜破裂等等。會出現這種狀況也可能跟本身平壓技巧不熟練,像是水肺潛水常用的閥式平壓(Valsalva maneuver)跟自由潛水的法蘭左平壓(Frenzel Maneuver)技巧不對。出現中耳擠壓傷或是平壓困難,建議給耳鼻喉科醫師內視鏡評估鼻腔以及耳咽管的狀況,並且接受耳壓檢查來確認嚴重程度。與中耳擠壓傷不同,更嚴重的內耳擠壓傷則會造成聽力喪失以及耳鳴,頭暈的狀況,這是急症,必須盡快交給耳鼻喉科醫師處理。與其相似的狀況則為內耳減壓病,這兩者治療的方式截然不同,必須交由有經驗的醫師判別。
潛水後流鼻血: 這也是很常碰到的問題,有的教練會跟學員說是因為捏鼻子太大力所造成,其實不然,除非你的鼻中膈前方黏膜很脆弱或血管很粗。不然多數還是來自於鼻竇擠壓傷造成的出血,或中耳擠壓傷之後血液從耳朵經由耳咽管流至鼻腔居多。
潛水過後頭痛: 有幾個常見原因1. 鼻竇擠壓傷造成的頭痛,依不同部位的鼻竇而不同,例如額竇痛在前額,上頷竇痛在臉頰,篩竇痛在眼窩,以及蝶竇痛在後腦等。2.壓力性頭痛: 是一種源於肌肉的痛,常見於在水中過於緊張,用力咬嘴出力所造成。3. 二氧化碳在血中濃度過高,引起腦部血管擴張而引發的頭痛,類似偏頭痛。4.減壓病引起的頭痛,多會合併減壓病的其它症狀。
潛水過後頭暈:
常見的原因包括冷水造成的內耳溫差反應(caloric response),雙耳耳壓不平衡造成的頭暈,內耳擠壓傷或外淋巴瘻管,氧中毒(1.5-2個大氣壓以上的純氧就可能發生),氮迷醉(水下3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一杯馬丁尼,每多10公尺相當於多喝一杯馬丁尼),減壓病等等
潛水過後吐血: 可能的原因有喉及氣管擠壓傷,或肺部的擠壓傷造成血胸。建議要去耳鼻喉科以及胸腔科檢查。
潛水過後胸痛以及呼吸困難: 通常是肺部擠壓傷造成氣胸或是肺泡破裂造成的血胸,這是急症,須立即送急診治療。
減壓病: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於液體的量亦會下降。氮氣是一種溶解於人體組織及體液內的氣體。當身體暴露於壓力下降的環境時,氮氣會被釋放離開血液進入組織。若氮氣被逼離體液的速度太快時,氣泡會在身體內形成,造成減壓症的症狀,如皮膚發癢及皮疹、關節痛、感覺器衰弱、麻痺及死亡。因此必須注意適當的減壓停留,並且潛水過後當天不搭飛機(因為等於第二次減壓)。治療的方式為進入高壓艙中再加壓並吸純氧的高壓氧治療。
淺水昏迷: 發生在自由潛水的時候,下潛時因為氧氣分壓增加而不自覺消耗過度氧氣,而在快速上升時因為氧分壓突然掉下來,造成腦部缺氧而暫時昏迷,算是一種黑視症(black out)
蔡凱喻醫師
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科醫師
高壓氧暨海底醫學專科醫師
新店李亭鋒耳鼻喉科診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8111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00的網紅ronlyplane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重整昨天炸機的心情,今天請到救援潛水員試著把掉到湖裡的空拍機救回來! DJI CARE換機 https://youtu.be/O1Ak0qOdUfk 摔機過程 https://youtu.be/5Dh8pu6Z5jU 感謝新竹藍灣潛水中心的教練們,以下是救援過程記錄 水溫25-25,深度漸進最深到...
潛水上升速度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藍天、大海、離島,是許多人出遊的理想選項,台灣四面環海 ,近年潛水人口逐步增加,端節連假不少人選擇到潛水勝地綠島享受與熱帶魚共遊,但急診醫師提醒,潛水結束後24至48小時,隨時可能出現「潛水夫病」,甚至連回家都應慎選交通方式,避免致命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表示,許多民眾熱愛潛水,尤其潛水主打不會游泳也能享受海底世界,走向大自然對身心有益,但建議每次潛水前一定接受訓練,讓身體習慣下潛3公尺、10公尺、30公尺的速度,以免到海中被眼前美景吸引,不知不覺走到太深。
潛水最怕「急性潛水夫病」,他解釋,「潛水夫病」就是「減壓病」,每下降海平面10十公尺就增加一大氣壓,一旦深潛入30公尺海底,身體將承受四大氣壓,若上升回水面的過程稍有差池,體內空氣因身體壓力驟減,會變成四倍大氣泡,氣栓塞住組織,造成器官功能失調。
高偉峰表示,即使潛水完後沒有出現不適,24小時到48小時內也應避免到海拔六百公尺以上的地方,否則會使潛水夫病加劇。高偉峰回憶曾前急診科醫師考試中,就曾出現過一題「去綠島潛水要如何回台北?」的題目,為避免到還拔過高的地方潛水後千萬不可搭飛機回台北。
但陸路也不一定安全,高偉峰表示,以綠島回台北交通方式為例,剛潛水完的民眾不可走南橫回西半部,因為沿途的啞口海拔已經到2400公尺、海達高達3000公尺的合歡山中橫也不是安全的回家之路,建議綠島潛水後,應該坐車走蘇花改或直接坐火車回台北,避免潛水夫病。
高偉峰表示,潛水夫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關節痛」,但部分民眾對於潛水夫病並無明確概念,常誤以為是疲憊所致,忽略症狀延誤就醫,氣栓壓迫腦血管將中風、氣泡壓住脊椎恐下肢癱瘓,雖可透過高壓氧治療,一旦延遲就醫效果就會變差,嚴重者還可能呼吸困難、休克。
潛水上升速度 在 Yahoo奇摩3C科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搶救北極熊!Go Go 💪
#人工冰山 #建冰潛水艇 #北極熊 #地球暖化
潛水上升速度 在 ronlyplane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重整昨天炸機的心情,今天請到救援潛水員試著把掉到湖裡的空拍機救回來!
DJI CARE換機 https://youtu.be/O1Ak0qOdUfk
摔機過程 https://youtu.be/5Dh8pu6Z5jU
感謝新竹藍灣潛水中心的教練們,以下是救援過程記錄
水溫25-25,深度漸進最深到2米4。青草湖看似平靜的水域但也有可能潛在危險,畢竟湖的另一側有水閘門又或著有我們未知的危險,會潛水不代表任何水域都可以下水,凡事都先經過評估討論才可行動。這是第二次下青草湖搜尋空拍機,有上次的經驗,了解底下會是什麼感覺,也用之前經驗下去摸索,之前是兩位下水所以搜索速度較快,這次一個人要,要參考的事物會非常多且難度也會增加,下水過程基本上跟沒帶面鏡所看到的畫面是一樣的,視覺沒有太多作用,只能看到光線了解現在是靠岸邊或往湖中踢(參考光影)指北針只能偶爾隱約看見北邊的箭頭,度數更不用說完全看不到,完全用身體跟手感受底部狀況,地底泥濘,枯枝、垃圾、螺類、殘骸非常多,用極緩慢的速度去摸索周遭。摸的過程你都要去思考這是什麼,就算是空拍機你也不能去想像你就是會摸到一台完整的空拍機,之前找的空拍機當下我只摸到一隻葉片,其他部位全陷在泥沼裡,所以摸到任何東西都要挖出來想像形狀是什麼,難度很高,但在一個完全看不見的水下,必須要很冷靜,可能大家會很納悶可怕嗎,其實我很怕,怕被鱷魚咬到,雖然現在沒鱷魚,只是心裡的一個畫面罷了。最後在較淺的地方,底下東西很多,放慢速度一個一個摸索,最後摸到跟其他東西較不一樣的形狀,兩隻手同時感受後,發現這是空拍機沒錯,接著就緩慢上升跟大家分享這好消息。
請訂閱✔︎木容的世界: http://bit.ly/subscriberonlyplanet
ღ 追蹤一下IG: https://www.instagram.com/ronlyplanet/
■一起天天VLOG挑戰: https://bit.ly/33GrYau
►收看環遊臺灣系列: http://bit.ly/TravelAroundTaiwan
Music: Knox Hamilton - Mission Control
Email: ronlyplanet@gmail.com
#空拍機炸機 #Mavic2Zoom #天天VLOG挑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Fs6nqyph2o/hqdefault.jpg)
潛水上升速度 在 減壓病是可以避免的。 潛水夫潛入深海以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潛水 夫潛入深海以後,有相當多的氮氣溶解于潛水夫的血液和組織中,在潛水夫從水中升起時,上升的速度必須相當緩慢,以便血液和組織中的氮氣能擴散出來。在從深海逃難或深海 ... ... <看更多>
潛水上升速度 在 自由潛水小知識|自潛快速上升會不會得減壓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很多人會問我「關關,聽說 潛水 快速 上升 會得 潛水 夫病,那我們這樣身體會不會出事啊?」今天就來告訴你,自由 潛水 要怎麼避免自己得到減壓病-*追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