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存款要多少才可以去旅行?
每次旅行都有人好奇問我的存款和未來要怎麼辦
我是把戶頭花光光那種類型,除了去澳洲打工度假有存到錢之外
大三暑假和朋友自助去印度,回台灣戶頭剩台幣兩塊錢(我是完全不和家裡拿錢的,要打工養活自己,所以沒有退路)。於是我在台藝大的買賣社團問有沒有人想要印度的顏料跟印度保養品,靠微薄利潤撐過第一個月(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就開始在台北擺攤畫畫,週一到週五上課,週末在市集或西門街頭賣藝)
畢業後的暑假我們跑去綠島,租了一個攤位,白天游泳潛水、晚上在綠島大街擺攤,每天看星星看月亮。其實也沒有賺很多,就把所有存款梭哈拿去環遊世界,就這樣邊走邊玩,在世界各地擺攤跑警察旅行了一年,回台灣時身上竟然還剩一半現金。
此時和我同年的朋友開始步入職場升遷。
我只是選擇在當下的時光盡情度過,想辦法在最低花費內賺到夠用的錢就好了,因為我覺得日後一定有更聰明的方式獲得收入。
於是畫畫、寫稿,寫我喜歡的國際議題和人文觀察,而後面的旅程其實也一直都是沒有什麼存款。
我的生活看似自由,也有許多限制,會受制於預算,在南美洲因為戶頭沒有超過五萬,財力證明不足沒辦法申請墨西哥簽證、沒辦法申請信用卡、也不是天天玩樂吃大餐,但我有很多時間是我自己的,讓我可以看書寫字爬山看海
當初沒有想過也不敢想,連部落格都沒有的我,隨著追蹤人數增加,我不太正常的生活方式陸續有人關注,開始有廠商贊助跟演講邀約,成為我的收入來源之一。在南美洲旅行花光所有預算時,跑去參加獎金比賽、募資獨立出版、開了代購,沒有想到又因為這樣繼續旅行了好久好久。
在秘魯時,一位長得很像梵谷的愛爾蘭先生問我怎麼樣才可以跟我一樣一直旅行、而且擁有很多追蹤者
我跟他說梵谷的故事,他把所有的錢都拿來買畫具,不顧一切在他最熱愛的事物燃燒,生前默默無名,死後才大放異彩。他的人生是個悲劇,但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一輩子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把生活和時間梭哈,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走到更遠的地方而已。
-
最近有人反應實體書店買不到書,可以跟店員反應請他們進貨,但是庫存快沒有了。
這裡有網路書店
誠品:https://reurl.cc/5Wkxy
金石堂:https://reurl.cc/KYKWm
博客來:https://reurl.cc/7Q98l
也歡迎留下心得給我喔
Photo by @tw.carina
澳洲簽證種類台灣 在 蕾咪 - Rami's Love & Liv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蕾咪 <3 旅遊】#關於環遊世界 #旅居國外的12種方式 #讓妳的舒適圈變成世界地圖 #猜猜這張照片是在哪裡拍攝的? #歡迎跟我說說妳們最想嘗試1到12哪種旅居方式~
蕾咪小時候是在鄉下長大家中務農,所以對我來說,出國一直是個遙遠的夢想;但是,正因為這樣,自己收集了許多能夠不花大錢就能旅居國外的方式,就這樣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曾經在德國遊學、在義大利實習,然後在美商工作,近幾年來不定期的旅居歐美,與國外廠商合作,蕾咪的同溫層中有非常多人現在旅居在國外,仔細歸納起來,決定來分享旅居國外的12種方式給大家。
在財務規劃上,開源包含透過獎學金、政府補助、優惠貸款、企業贊助、自費等方式來尋找資源,而在節流的部分,則可以用月租宿舍、配合學校、當地工作、打工簽證等各種方式來達到這樣的效益,不同類型的海外旅居經驗,或許能在未來的職涯選擇,替我們帶來不同的新觀點新選項。
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點靈感,國界不應該成為綁住你的生活邊界,如果在台灣找不到夠好的機會,出去看看也不賴, #希望妳們不論在世界哪一個角落都能發光發熱。
#1純旅行
使用寒暑假、工作轉換的空檔,安排至少為期一個月以上至半年的旅行,可以超省錢當個背包客、沙發客,也可以跟團,或是自己買好機+酒搭配當地的行程,如果長期居住,可以考慮使用月租的方式會更省錢。
#2遊學旅行
想要體驗國外生活,又想順便提升自己,可以使用遊學的方式,在課程的空檔深入體驗當地,更可以在期間認識到異國朋友;有趣的是,在歐美國家選擇自費遊學的比例很高是大學生,而在台灣或亞洲國家,大都是有多年職場經驗(ex: 5年以上),想要短期充電的人選擇遊學旅行;由於遊學可以申請宿舍,所以時間越長,平均住宿費反而越低。
#3交換學生
最適合大學生把握的旅居國外機會,也是有意出國留學的人,很好的敲門磚,確定妳對這個城市美好想像的真實性,體驗在海外當學生的生活,也可以趁此機會四處旅行。
#4國際實習
進入職場前,如果希望體驗跨國的職場文化,但是又礙於直接在海外工作的門檻或機會成本太高,國際實習是個非常好的敲門磚,有機會搶進自己的理想職缺,增加在國外工作的機會,或者,即使返回台灣,也比一般人在履歷上有前進外商就業的優勢。
蕾咪在剛拿到碩士學位時,參與了教育部的國際實習計畫,先去歐洲的電子公司實習擔任研發工程師,累積了一點與專業相關的海外經驗後,順利地回到台灣進入理想的外商工作。
#5出國留學
對於家境好的孩子來說,出國留學可能是習以為常的選項,但是對於像蕾咪這樣小康家庭來說,其實小時候想都沒有想過,不過,長大以後,才發現其實只要有心,在大學的國際事務處有非常多的留學資源與獎學金,門檻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高,在當學生的時候,好好做好該做好的事情,也可以幫助自己有機會拿到獎學金出國留學。
另外,除了自費、獎學金以外,還有第三種方式,就是企業贊助留學,企業贊助你的全額學費,但是綁約三年,如果學校不錯,你的全額學費差不多可能是未來工作第一年的年薪,就看每個人的取捨了,當然,如果願意背負貸款,政府也有約200萬額度的海外留學優惠貸款。
#6打工度假
打工度假在台灣並不稀奇,特別是在澳洲打工度假,加上這幾年來英國、愛爾蘭、德國打工度假也越來越流行,所以,相信不少人身邊都有朋友打工度假過,不過,蕾咪希望提供你們打工度假多一點想像,不只是新聞媒體報導的服務生、農場、屠宰場這類型的工作,事實上,好好檢視你在台灣的專業,說不定也有機會在澳洲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
例如:身邊有朋友是商學背景,藉著到英國打工度假的一年期間,找到了在英國的海外電商的正職;當然也有設計師或工程師在英國謀到不錯職缺;你的打工度假可以是度假,也可以是打打零工,但是也可以變成海外工作累積專業的敲門磚,如果有資金的限制,可以寫企劃書去申請政府的海外青年體驗貸款,約有12萬的額度。
#7工作出差/研討會/參展
談到工作,並不是每個人的家庭狀況都適合長期旅居在海外,這時候選擇偶爾出差一陣子的工作,就蠻適合這樣類型的人,台灣是個高度依賴貿易的國家,因此,只要願意找尋,不論大企業或中小企業,都不乏這樣的職缺。
蕾咪好幾次在機場巧遇的台灣人,大部分都是這種類型居多,有的會和公司多申請一些假期,讓自己有機會可以到處走走;或者是有的參展後,必須留下一段時間做客戶的後續跟進,也是工作出差的人短期旅居海外的原因。
#8工作外派
總公司在台灣,但是被公司派駐到海外,這是台灣目前越來越多的趨勢,但是以現況來說,這類的工作機會多以東南亞或中國居多,特別是亟需要開發新市場的地區,公司會希望徵求年輕的新血前往異地工作。
在選擇這樣的工作類型時,自己可以思考一下外派的地區是否有發展性,而通常這樣的機會,在公司在該地打下基礎後,如果表現的好,會比一般的同儕更有機會升遷或進入該地區的管理職。
#9海外工作
早期蕾咪寫過一篇「台灣人才外流有多嚴重?」,我相信,大家這幾年有明顯的感受到許多朋友海外工作的比例逐漸提升,不只是歐美、日韓、中國、東南亞等,在台灣持續培育出優秀人才,卻找不到適合職缺時,這是必然的結果。
因此,想給大家一個概念,基本上在台灣有紮實完成大學學歷並累積專業後,並不需要擔心在海外無法勝任工作,事實上你與外國人的差別就只是語言不同而已,特別是英美兩國,對於海外族群的接受度較高,只要你的專業能力夠,不乏理想的工作機會,只是一定是比在國內找工作更有挑戰性就是了。
#10海外創業
蕾咪有些好朋友正在美國與中國創業中,有許多人拿到金額不小的天使資金,比起台灣市場,在這兩個國家創業比較容易規模化,而它們也非常鼓勵外資進來,因此,由於創業因素而旅居海外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不同的是,創業的節奏超乎我們想像的快,市場隨時都在改變,如果沒有前面九項任何一樣海外生活經驗的人,可能光是文化差異與做事風格就夠讓自己心力交瘁了,但是優點是他們總是拿到第一手的資訊,很多台灣覺得還不夠成熟的技術或行銷模式,卻在中國美國早就行之有年,加上資金優勢,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台灣人選擇到中國或美國創業。
#11依親居留
某些朋友因為另一伴或子女的因素,而依親居留國外,這些因為不在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就不多做討論,通常,可能是另一半選擇到海外工作,所以共同前往。
#12移民國外
移民國外根據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方式,一般年輕人通常有年紀與專業移民優勢,例如 護士、工程師等專業,如果創業有成或有資金,則可以選擇投資移民的方式,其他更細節的方式,蕾咪沒有多做研究,因為我還蠻喜歡自己身為台灣人的,也很喜歡在台灣的美食小吃與生活,所以這邊就交給專業人士去著墨了。 🙂
原本只想要簡單聊聊,結果不小心打了3000字,就一起整理在部落格裡囉! 看得到最後的人,希望能不吝於留個言+1或告訴我妳們最愛哪個方式給我個回饋吧!這是對我來說最好的動力了。 <3 https://ramihaha.tw/stay-abroad/
蕾咪 - Rami's Love & Live
商周財富網 30雜誌 背包客棧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遠見雜誌 天下雜誌 理財周刊
澳洲簽證種類台灣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洞見社會眼] 被忽視的跨國勞動新篇章:打工度假
系列報導之一:在背包客群像中,看見澳洲打工度假的真實面貌
農場、肉廠、餐廳、工地、按摩店與清潔公司是台灣年輕人到澳洲打工度假,最多人選擇從事的工作場所與類別。這群年輕人,有的是為了抵抗台灣惡劣的薪資結構,因此勇敢赴澳打拼,期望在異地盡快存下人生第一桶金的夢想家;有的是為了體驗新的人生、感受不同的文化洗禮,因此遠赴這遙遠而陌生的南半球的冒險家;當然,也有人什麼都沒有多想,就這樣勇者無懼地踏上這片廣博的土地。但無論當初是抱持什麼目的而來,這群背包客都寫下了類似過去跨國移工們所經歷的篇章。
Simon (化名) 是一位剛考上成大研究所的學生,趁著退伍和開學之間的空檔,抱著提升英文能力、體驗異國文化和增加存款的期待,於今年四月入境澳洲雪梨。 他說:「在這裡,我每天都過得很舒服。早上我可以悠閒地和同事一起享用早餐,同時間已開始計入工時。工作是簡單的器材搬運和裝修,中間有充足的休息,不會有人催你快快工作,且休息時間仍計入工時。有時後工作提早結束,工時仍會給到原先預定的時間。能在這樣人性化的環境裡工作存錢,我為什麼要放棄這一切回台灣?」
前和碩工程師王信惠在體認到工程師無法作一輩子,並注意到澳洲肉場工作是可以快速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機會後,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的他,仍堅定地告訴筆者:「雖然工作不是很開心,最後可能沒辦法存到一桶金這麼多,但至少也能存到六成,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為實現成家立業的夢想打下基礎。」
系列報導之二:澳洲究竟是淘金天堂還是苦勞地獄?
在台灣的媒體報導裡,澳洲有著淘金天堂和苦勞地獄兩種極端形象。有的只關注澳洲勞動法律保障下,相對於台灣的高薪;再加上悠閒的步調與美麗的自然景觀,這個南方的遙遠國度,宛如天堂。但在傳出背包客在大水中溺斃、在荒野中車禍身亡,以及工作時掉入滾燙油鍋的事故後,這個過去在台灣以歐美為主流的「國際」新聞裡,長期被我們忽略的陌生國度,彷彿地獄。但這兩種形象就像是這片廣博大地裡的東西兩端,無論是繁華的東岸、還是荒涼的西岸,都無法代表整個澳洲。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澳洲開放的打工度假相關簽證其實有兩種類別,分別是「打工度假簽證 (Working Holiday Visa, Subclass 417)」和「工作與度假簽證 (Work and Holiday Visa, Subclass 462)」。凡 18-30 歲的簽約國青年皆可申請,但每個國家開放的簽證類別不同。澳洲與包含台灣的 19 個國家所簽訂的是「打工度假簽證」,相較於「工作與度假簽證」的申請容易許多。因為後者申請時,需具備一定的英語程度、完成至少兩年的大學學業,以及需取得政府支持的文件;但「打工度假簽證」不需要具備上述條件,只要完成簡易的健康檢查、線上填寫申請表與繳交澳幣 420元 (折合台幣約 11,340 元) 即可,使得台灣的年輕人無論英文程度是否足以進行日常溝通皆趨之若鶩地申請,赴澳打工度假人數更是年年攀高,澳洲移民局所核准的簽證裡面,每十張簽證就有一張是核發給台灣人。
系列報導三:「打工度假」美名,遮掩跨國勞動問題
當人們爭執著這群年輕人究竟是台勞,還是體驗異國風情的背包客時,已經深陷「打工度假」四個字的美麗陷阱。無論是檢視台灣官方與澳洲簽訂協議時所抱持的美好初衷,或是年輕人在日常生活與台灣的親朋好友、澳洲當地的陌生人聊起「打工度假」時,大部分的人關注的焦點多是「度假」的部分。「打工」只是為了賺取旅費,以提升「度假」的條件,因此經常被輕輕帶過。所以,無論是台澳雙邊的政府,還是打工度假者本身,都忽略了在語言和文化環境不同的異地,光是了解相關法令,以及找到有力的發聲管道就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因此無論是個人還是制度設計,都需要充分準備才得以因應包括勞動力被剝削、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傷害與死亡風險、不熟悉法令而被欺騙錢財等複雜的問題。
當政府的作為有限,或不夠積極時,民間的力量就相當重要。同樣面臨跨國勞動問題的難民和留學生社群,即積極與澳洲民間的壓力團體合作,主動向社會發聲。例如維多利亞聯合之聲 (United Voice Victoria) 就從關注留學生被清潔公司積欠薪資的案例開始,協助爭取留學生的工作權利。相較之下,打工度假社群的組織較為鬆散,多停留在資訊交流或聯誼階段;但隨著越來越多具有勞動權利意識的背包客出現,或許在可見的未來,打工度假族群也能受到澳洲社會同等的關注,甚至與其他跨國勞動的族群共同合作,改善整體的勞動環境,而不再因「度假」二字被視為特殊的族群。畢竟,無論當初是抱何目的而來,都沒有人想要擁有被剝削、欺騙與傷害的經驗。當背包客與台澳政府相關單位,能正視「打工」這佔生活一半比重的部分,並分別健全個人與制度上的準備時,才比較有機會經歷更美好的「度假」,回到政策制定時的初衷。
轉自WeReport
http://we-report.org/node/7757/report
澳洲簽證種類台灣 在 移民字典(3) - 澳洲簽證種類| AI Migration Group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AI Migration Group #移民字典向大家分享 澳洲 移民及生活大小事 第三集- 澳洲簽證 知多少? 189, 188, 186, 500, 600…. 簽證 數字一籮籮, ... ... <看更多>
澳洲簽證種類台灣 在 留學板 的推薦與評價
或許我們要先搞清楚澳洲的碩士的種類。澳洲的碩士可以先分成兩種,研究型碩士和 ... 簽證中心送簽了,有加購「送簽加急」的服務,單位預估的時間是9/21-9/25,但我機票 ... ... <看更多>
澳洲簽證種類台灣 在 【澳洲簽證介紹|EP2 澳洲技術移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澳洲 的移民 簽證 五花八門,上一集為大家簡單介紹了 澳洲 的移民 簽證種類 ,今集我們繼續有請到 澳洲 移民法律顧問,為大家講解 簽證 之中最為熱門的技術移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