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愛的人也是別人
#未來仍在遠方
有一段時日,我習慣去某家芳療館做SPA,幫我按摩的總是伶娜。
伶娜清秀白淨,留著齊耳的短髮,臉上永遠有著淺淺的笑意,讓人覺得可以放心把自己交給她。
在那八十分鐘的療程裡,除了輕柔到若有似無的音樂,一切都很安靜。我是為了放鬆而來的,除了必要的告知哪裡需要加強、選什麼味道的精油之外,並不想有任何交談,而且聊天也會干擾對方的工作,所以我們並不說話。但我總是在想,人與自己的按摩師之間是多麼奇妙的關係,你在她面前褪除一切偽裝,她碰觸到的是你最深的私密,然而你們只知道彼此的名字,其他一無所知。
如此過了兩年。直到某個初夏,當療程快要結束時,因為那天我的眼睛不舒服,伶娜特別為我熱敷眼睛,她的手一邊輕輕按壓著我的額頭與太陽穴,一邊淡淡地說:
「我下個月要出國了,去魁北克。」
魁北克?我的腦海中浮現加拿大的楓葉地圖一角,那是很冷的地方啊。
「去旅行嗎?」
「不,去打工換宿,或許也會再去讀書。」
伶娜說她要去打工的地方也是一間SPA館,網站圖片看起來很美,讓人願意在那裡長期待下來。她在那兒沒有薪水,但她準備了一筆錢,若有適合的學校,她打算去修一些與人體結構有關的學分。
「啊,所以妳要離開這裡了嗎?」我問。
「是的,我再過十天就離職了。」
「為什麼選魁北克?」
「因為我的法語比英語好,而魁北克是法語區。」
「妳會說法語?」
「嗯,我在法國讀了五年的書,唸的是機器人工程。」
伶娜接著解釋什麼是機器人工程,但那太專業,比人體結構更難理解,我沒聽懂,只是心裡頓時出現驚嘆號與問號。
「那……那妳不是應該在竹科工作嗎?」我思索了一下,在腦海裡找到那個詞彙,「妳應該是人家説的那種竹科新貴。」
「我曾經是啊!」她輕輕笑了笑。
那天我是SPA館的最後一位客人,其他人都離開之後,我和伶娜還聊了許久。她告訴我,她學的是化工,大學畢業之後當了幾年的工程師,時間久了,漸漸渴望有些改變,於是存夠了錢就到法國去讀書。
「其實當時我一句法文都不會,之所以選擇法國,很單純的原因是那裡學費很便宜。」她又輕笑了起來。「但我後來才發現,哎,法文真的好難。可是我已經在那兒了,不能放棄。」
法國回來之後,她在一間很大的半導體公司做了一年的事,寫機器人程式,然而每天凌晨一點下班的非人生活讓她實在撐不下去,於是又離職了。
「為什麼一樣是那麼長的工時,我去法國之前可以待上幾年,從法國回來之後卻很快就不能忍受了?大概是法國讓我變得比較自我了吧。我不想把自己全部賣給工作,我需要生活,但忙碌的工作沒有生活。」
然後,抱著一半自我療癒,一半自我奉獻的心態,她到蘭嶼去當代課老師,每天看著大片的天空,大片的海洋,感覺曾經被工作麻痹的自己慢慢回到有笑有淚的狀態。她曾經想在那裡待下來,但一年後因為對教育體制的質疑,她又離開了。
回到台灣之後,她參加了職訓局的課程,然後就成為一位專業按摩師,直到今天。
我和伶娜認識兩年,卻是直到這時,對她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從工程師到按摩師,從面對電腦到面對人體,這樣的變化實在不可思議。她一直是那樣清淨秀氣的樣子,說起這一切時,也是淡淡的沒有情緒,但我想,這其中的心路歷程,必然是一言難盡的吧。
「不會想再回到科技界嗎?」我問。
她搖搖頭,「我想應該不會再回去了。我已經離開那條路了。」
「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不會可惜嗎?」
她還是搖搖頭,「經過這個過程,我明白自己想做的是面對人的工作。」想了想,她又補充:「是真正的人喔,不是機器人。」說著她自己都笑了。
時間已經很晚,SPA館必須打烊。而我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想再與她多聊一些,於是過了兩天,我找了一間法式餐廳,約休假的她一起喝下午茶。
那是我們第一次在SPA館外見面,她沒有穿SPA館裡的棉布制服,而是穿著T恤、牛仔褲和帆布鞋,提著一只帆布袋,看起來像是一個清純的女學生。聽到我這麼說,她微微一笑,說:
「噯,能當學生很好,可是我已經不年輕了。」
是啊,像她這樣年紀的女子,想要的無非是一樁安定的婚姻,或是一份安穩的工作,為什麼她卻要到那麼遙遠又寒冷的異國去,用沒有薪水的打工,來交換住宿呢?
「為什麼啊?」她雙手交握,認真思索了一下,「其實也說不出來為什麼,大概就是跟著自己的心往前走吧。我沒什麼錢,所以想用一種比較不花錢的方式去多看看這個世界。反正我也沒有什麼可損失的,想做的事就去做做看。」
她說自己過去一直是個理性思考的人,選讀理工好像也很理所當然,但她雖然擅長寫程式,卻不擅長應世,總覺得生命裡好像有一塊空白的地方一直沒打開。後來在法國那五年的生活帶給她很不一樣的衝擊,讓她知道人生並不局限於一種狀態,可以有無限選擇。
留學生活在物質上是貧窮的,但精神上卻充滿異文化的滋養,不斷打開她的心界與眼界。那時她常常買一杯咖啡,到杜麗樂公園去散步,坐在塞納河畔的椅子上曬太陽,感受那種無所事事的平靜與悠閒。「以前我是個一定要做什麼事,否則就感到不安的人,但在那段日子裡,我覺得人生即使就這樣暫停下來也無所謂,就算眼前太陽落下去,明天還是會升起,沒什麼好擔心的。」
她交了一個法國男友,在一起好幾年,對方年齡比她小了許多,但後來沒有繼續下去,因為他去澳洲工作,而她回到台灣來,遠距戀情維持不易,慢慢也就淡了,可是也還是朋友,偶爾會聯絡。
「認識他那年,我二十九歲,正是很想結婚的年齡。然而那時他還太年輕,結婚並不在他的人生選項裡。也許再過幾年,他也會想到婚姻,不過對象已不會是我了。」她還是那樣清清淡淡的語氣,「人生就是這樣啊,時間到了會遇見,時間到了又再見,都無法強求。」
「這是一種隨遇而安的人生哲學呢。」我頓了一下,又問:「但結束一切,到陌生的國度去開始未知的生活,妳不會憂慮未來嗎?」
「未來總會來的,但若未來與現在沒什麼兩樣,那有什麼可期待的?」她轉頭望著窗外,說,「不,我不憂慮未來,我害怕的是一成不變。」
那天與伶娜走出那間法式餐廳,在街角與她擁抱道別之後,我站在綠意盎然的欖仁樹下,看著她離去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轉角,我仍站在樹下許久,許久……然後我拿出手機,打了一通簡短的電話,和交往多年的某人分手了。
而那並不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伶娜,在她去魁北克之前,我與她又見了一面。
那回我們相約到大安森林公園去野餐,我準備了咖啡,她帶了蛋糕與水果,還有鋪在草地上的墊布。那天有很舒服的風,很美的陽光,我們兩人也有很放鬆的心情。她說我會是她日後懷念台灣的一個理由,但我並沒有告訴她,其實她幫我做了一個一直想做該做,卻遲遲未做的決定。
多年之後的此時,又是欖仁樹綠葉滿枝的初夏,我想起伶娜,一個勇於離開現狀、對過去告別的女人,無論此刻的她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相信她都會有自由遼闊的人生旅程。
──《再愛的人也是別人》/ 彭樹君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R6RGzx
.
.
🌹另一本彭樹君著作
#從今以後一個人住
#購書連結|https://bit.ly/3gj8zR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澳洲 空白 地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在社群媒體的使用部分,臉書以及Line是使用比例最高的幾個平台之一。臉書也逐漸取代過去的新聞網站與新聞推播功能,成為以個人朋友圈出發來整合與傳遞新聞訊息的媒介。一方面來說,當代的訊息來自四面八方,過多的資訊量需要一定程度的篩選才能讓個人理解;另一方面來說,過去以中心性意識形態來決定什麼訊息重要,什麼不重要的方式,也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個人需求。在這兩個情況下,臉書等於結合了朋友圈、數位新聞媒體的多重功能,類似於進化版本的PTT,成為網路世代人們吸收與傳遞新聞訊息的最佳平台。不過,也因為如此,這類型的平台吸引了許多關注與目光,逐漸取代了傳統新聞媒體(電視與報紙),變成投放廣告的最佳媒介。但是,廣告的收入日增,也為平台方與內容產製方帶來了逐漸增加的隔閡。平台的部分,究竟應該扮演商業模式下以新自由主義精神進行營利的公司,還是擔任網路中立價值且不涉及特殊意識型態的行動者。如果平台因為擔任網路中立價值而獲取許多關注,進而產生收益,是否也需要對此收益重新進行分配與考慮呢?站在捍衛網路中立價值的位子,但又藉此將收益都歸屬到公司內部,似乎是論述與倫理上的一個矛盾之處。
-----------------
如果有天,當你打開臉書,發現塗鴉牆的新聞都消失了,只剩下親友照片、網紅影片與內容農場連結,連政府資訊與非營利組織帳號都一片空白。你會有何反應?
這正是2月18日,澳洲民眾的困惑與憤怒。就像之前提及的,今年會是跨國科技巨頭「出來跑,遲早要還」的一年,澳洲爭議只是序曲。問題是,社群網路的用戶、數位資訊生態、新聞媒體圈,會連帶付出多大代價?
澳洲的臉書爭議背後有幾層意義。你可以說,這是「新型資訊聚合服務與舊有媒體模式的利益衝突」;也可以說,這是「跨國廣告吸金巨獸與主權政府監管體系的對撞」。意義更大的是,這是數位資訊生態自我修正的關鍵一環。
白話來說,過去20年,矽谷科技平台挾著技術創新與規模經濟,提供各種便利且免費的服務,主導全球(包括台灣)的數位生活。好處是,我們可以享受價格低廉甚至免費卻強大的資訊服務(例如Google地圖);缺點是,這些科技公司像是吸星大法,吸走絕大多數線上注意力與廣告。
以澳洲為例,兩大巨頭壟斷超過80%的數位廣告,讓本土網站奄奄一息,尤其人力成本高昂的新聞媒體。身為「二級傳播者」的科技平台吃乾抹淨,生產原創內容的「一級傳播者」只能爭搶餅屑,加劇媒體產業惡質競爭,壓縮公共議題報導空間。因此,此事凸顯出數位資源嚴重失衡的現狀,讓我們思考如何「再平衡」,維持一個永續、健康的資訊消費環境。
相較臉書,Google的營收模式更多元,在澳洲的廣告市佔也更巨大(2020年市占率53%,臉書僅28%);其次,搜尋服務高度依賴新聞連結(臉書早已降低新聞曝光率,官方宣稱新聞只佔總流量6%),核心業務重要性不同;第三,Google有更明顯的競爭者,澳洲政府曾威脅以微軟Bing作為替代性搜尋服務,相形之下,臉書的人脈圖譜則難以快速轉移。
綜合以上因素,Google具備更多資源與新聞媒體協商,也更不願承受失去澳洲市場的風險,因此搶先與澳洲主要媒體集團達成協議,避免進入仲裁程序。
臉書封殺澳洲媒體,絕對是自傷傷人之舉,而且自傷成分更大。2016年以來,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新聞導流能力日益萎縮,甚至不及Google搜尋,也逼迫新聞媒體強化SEO、開發新聞信等不同觸角,盡量降低臉書影響力。
流量分析網站Chartbeat的數據顯示,臉書封鎖澳洲媒體的第一天,該國新聞網站境內流量下跌約13%,來自海外的流量重挫3成。當網友適應「臉書沒有新聞」的新常態,媒體流量是否會拉回原有水準,目前尚難得知;然而,Chartbeat曾在臉書全球大當機之際,分析整體流量趨勢,發現網友一旦看不到臉書,媒體網站的直接流量與Google搜尋都相應暴增。
此外,斯洛伐克、西班牙等過往案例都顯示,這類新聞聚合服務一旦消失,對媒體流量的長期衝擊有其限度。
例如2014年底,西班牙落實歐盟的數位著作權法令,要求科技平台新聞聚合服務須支付授權金,Google News因而退出西班牙市場。藉此機會,史丹佛大學進行一項研究,發現該國Google News用戶在服務終止後,大約減少20%的新聞瀏覽量;媒體網站流量減少約10%,而且集中在小型媒體,但大品牌媒體幾乎沒有影響。
這項研究同時指出,一旦失去頗受歡迎的Google News聚合服務,當地用戶大多能尋找替代資訊管道,不過,三類新聞的閱讀量會減少:即時新聞、政治經濟等硬新聞、慣用媒體較少報導的新聞類型。
總結來看,臉書雖是強大且高效的人際溝通工具,卻是一種無效率、充滿偏誤的新聞接收管道。當塗鴉牆完全看不到新聞,用戶很可能回頭尋找資訊源頭,像是政府機構網站,或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媒體,把臉書單純當成社交媒介。長遠而言,這反而是好事。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10524
澳洲 空白 地圖 在 Joyce看世界就是不一樣 - Joyce Y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即將掀起搶人才大戰,國際人才和在地人才的交叉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職場中的你,徬徨嗎?如何讓你的工作 & 生活不一樣】
Joyce有幸被 閨蜜的海外私房話專頁 邀請,一起合作了一集關於海外工作的幾個關鍵問題,本來想一個小時的時間就結束,沒想到我們聊了近2個小時😎
雖然現在因為疫情,我們不能輕易移動地理座標,但是,國際工作+海外工作依然在透過遠距的方式持續進行。而且,或快或慢,這個疫情一定會過去,到時候,你的國際職場競爭力就是你在職場上的關鍵👈👈👈
你可能會說,阿我又不想出國,國際工作干我屁事,如果你覺得你不出國,國際人才就不會和你搶飯碗,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遠距工作變成常態
FB執行長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在今年5月21日宣布,未來的5 - 10年,50%的FB員工將採取遠距工作。(你可能還是在想,FB是美國的公司,那又怎麼樣呢???)
🌟 請注意,佐伯格強調:FB將「積極」雇用能遠程工作的員工。
還有,Twitter宣布員工可以永久在家工作後,Google、Microsoft、Amazon也宣布,在疫情之後,將繼續在家工作模式。
#全球辦公室革命
我們正在經歷全球"辦公室革命"。過去集中員工在一個地方工作的辦公室工作模式,正在朝向分離化的遠距工作形態邁進。(你可能還是在想,這些都是國外的公司,那又怎麼樣呢???)
#全球即將掀起搶人才大戰 #國際人才和在地人才的交叉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做為全球前5大科技公司,辦公室遍布世界各地70個城市的FB,宣布朝永久遠距工作形態邁進,其他著名公司也這樣做,這將對你我所處的全球職場,帶來重大改變🙌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意味著👉對於各國企業,全球即將掀起搶人才大戰,國際人才和在地人才的交叉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這次訪談分上下兩集,上集會談談Joyce 這幾年在海外工作的體悟,會有很多Key Points可以在職場上幫助你,下集則會談談目前自媒體的經營心得。
✅ 簡單的介紹自己及海外工作的足跡
Joyce 開啟海外工作旅程的第一站是在瑞士,接者又跑到比利時工作一段時間後,回到了瑞士,幾年後又從歐洲回到了亞洲,當時在中國上海待了幾年的時間,才短暫的回到台灣,又從台灣出發去了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最後又到了現在落腳的澳洲,目前擔任澳洲坎培拉大學國際市場專家。
✅ 分享當時自己是怎麽樣的契機開啟這一系列的海外旅程
#從應試教育裡跳脫被安排的思維
回頭看這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如果真的要去找最早的那個海外工作的起始點,應該是最早之前我在念高中的時候,那時高三,快要面臨升學考試的那段時間,在某炎熱的午後,每個人都在準備考試,複習的功課。當時的我覺得有點倦怠,然後在課本空白的地方就開始畫世界地圖,畫好了一個很簡單的一個地圖以後,我就標了幾個我想要去的地方,我想這就是最早最早的一個契機。尤其在當時極大的升學壓力下,每一個人都好像是關在雞籠裡面的雞,在整體應試教育下,每個人都限制在一個相同的框架,用盡全力去準備考試,目標就是上好的大學。同時,你也會覺得大學之後,你才會擁有真正自由,至少我當時是這麼感覺的。
我們很像工廠裡面的一個流水線,你的生活跟你的教育已經被安排好,在這樣子的架構之下,我們就會很習慣 “被安排”。你也會認為,老師父母親告訴你要這麼做,你就會這麼做,較少有機會主動去計劃你的生活或是你未來的工作,就因為如此,我們就不太容易去對於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展開行動,或是當身心裡有一些疑慮,我們不一定會去問自己到底是什麼東西?我是不是應該要做改變?是不是應該要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在亞洲這種應試教育下長大的小孩,是比較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我的個性是屬於是比較好奇寶寶的個性,會自己鼓勵自己去做嘗試,並且在學校裡面學很多的東西,我覺得進大學學專業是一個基礎,在學校參積極地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比賽實習等等這些活動,卻會培養你的個人軟實力。
#人的一生就是自我發現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與自己相處最長時間的人就是自己,而非我們身旁的人。但很可惜的是,在很多的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尤其在一個比較條條框框的環境下,我們會有一個想像,或是我們會有一個標準範本告訴你,人生成功或著獲得一個好的職業就是長這個樣子,因此,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有給你很多所謂的模範標準或是參考標準去告訴你說,你應該要這樣才會成功。
雖然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不一定完全是錯的,但是我覺得他會限制我們的思維。尤其每個人都是完完全全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要經歷的東西跟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都不相同,我們能夠做的東西跟我們在行的東西也都是不一樣的,認清這樣的過程,你必須要願瞭解自己,跟自己一起共同成長,你才能夠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 你覺得要成為國際型超級人才得的條件是?尤其針對剛出社會工作1-2年的新鮮人,若對海外工作有興趣,可以做什麼準備?
#專業度的重要性
因為過去多年的全球化,所有的國家之間的商業往來非常密切,即便是疫情因素,我們還是可以透過遠距方式來做很多的交流。我們這種地域性的藩籬逐漸被打破,尤其是國際性的大型公司,因此我們的頭腦也需要打開,我們要知道有一點,譬如我們可能在台灣,但是我們面對的市場是全球,我們可能身處印度,卻是面對全球的挑戰。
當然常常會被大家忽略的一個觀念,就是自己的專業度,這是在每一個領域或工作裡面最基礎的東西,雖然很少人會著重去講,甚至我們也會去強調特別是軟實力的部份。但是在硬實力理念的專業及它是一個非常基礎的,他是一個我們地基。我們在大學裡面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某個學科?我們為什麼在某一個領域考證照,這都是相關於你的專業度,在這樣一個職場競爭非常激烈的一個時代,未來的職場走向也是會越來越細分,再這樣劇烈的職場變動的大時代裡,你的專業度就變了更加的重要,因為你要有專業,才能夠在工作上有所突破,比較不容易被其他的人才或者是AI取代,因此,我覺得真的要花很多時間去好好去經營這一塊專業的部分。
...收聽全部採訪,請點擊👇👇👇
http://shelleyadventure.com/joyce-interview-part1/?fbclid=IwAR3z_d9fLurRWOmyMLinhGzefqG2sYuC0_7pFLpDajS2a24JfUeIggkVaiI
*******
IG: @joyceseesozandtheworld
#只要我們閃閃發光大家都會看到我們來自的地方
#大鎖國時代你必須主動規劃自己的幸福和前途
#你要的幸福自己做主
#Joyce聊成長
#Joyce聊遠距工作
#Joyce聊在家工作
#Joyce聊態度
#Joyce的國際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Joyce的遠距工作生活規劃課程
#我們都能擁有一點點不平凡
#另類成功
#另類youtuber
#WishtoWow
#知識型網紅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國際工作情報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seestheworld
👉Joyce的IG:@joyceseesozandtheworld
https://www.instagram.com/joyceseesozandtheworld/
👉Joyce的不公開社團:Joyce的異國戀情分享園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oycetalkscrosscultural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