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旱澇不均的極端氣候,慶幸2017年我們(在麵粉水球預算書滿天飛之中)提出且通過了前瞻基礎建設 #水環境建設。
今年前半年大家苦於水旱,而最近幾波西南氣流的強降雨,水庫整個迅速被餵飽。
未來這樣的旱澇不均很可能是常態,台灣最近幾年連颱風都少了;台灣降雨量不少,只是季節不均,而且河川短急,如果沒有想辦法把水留住,雨水很難成為資源,反而造成災害。
今年前半年大家限水很辛苦,但是在這個時候對於未來的準備沒有閒著,水庫的清淤創下歷年最高,清出1650萬立方公尺的淤泥,相當於三座寶山水庫水量。✅這代表可以儲存更多的水。
之前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時我一直很注意 #伏流水工程 ,2019-2020年濁水溪與高屏溪、通宵溪的伏流水工程完成之後,可增加每日 33.3 萬噸之伏流水量,包括常態供水每日 0.3 萬噸及備援供水每日 33 萬噸,以因應用水需求及高濁度缺水事件。
經濟部伏流水工程:
https://www-ws.wra.gov.tw/001/Upload/oldFile//media/59733/1071212%E6%9C%83%E8%AD%B0%E8%B3%87%E6%96%99-%E4%BC%8F%E6%B5%81%E6%B0%B4%E9%96%8B%E7%99%BC%E5%B7%A5%E7%A8%8B%E8%A8%88%E7%95%AB%E5%9F%B7%E8%A1%8C%E8%A8%88%E7%95%AB%E5%88%9D%E7%A8%BF.pdf
極端氣候已經不是所謂趨勢而是已經來臨的挑戰,我真的很慶幸我們曾經在立法院為了這個重要的前瞻基礎建設努力過。
至於有委員拿預算中比例很小的親水環境建設來談,卻忽視這麼多重要的永續水資源政策,嗯⋯
🙄 不用來酸什麼我「連這個也可以談」,在立法院審前瞻基礎建設草案時我們辦公室在審查前把草案都看完(倒是當時某黨團重點在買麵粉和灌水球),而且2017年我在立法院成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諮詢委員會,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來檢視對應前瞻基礎建設。
台灣的前瞻建設跟得上世界腳步嗎?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70718/Q5XDFAOFIPKG2J5TAEXH4GRZQ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邵族知多少? ‧於2001年正名,是台灣第10族原住民。本套書初版是2002年,故只錄集10族傳說故事 ‧當時的阿里山包括今天彰雲嘉的淺山丘陵,日治時代...
濁水溪 的 水庫 在 田雅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應積極開發天然永續的水資源
最近大自然生氣了,大地因此久未降雨,現在大家應該對於「缺水」都才已經很有感了,環境保護其永續性已格外重要了~
新竹市政府目前因應缺水問題,
已有採「海水淡化」、「廢水回收再利用」方式
然也許能暫緩缺水危機
但製造水過程,其背後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跟高成本效益,卻也是不可忽視及應加以衡量的條件。
以下為製造水方式:
一、海水淡化➠耗電量大➠產出鹵水和化學污染➠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
二、廢水回收再利用➠處理成本高➠衍生其他污染物➠對水體、水生物產生危害問題。
三、天然制水「伏流水」。
是能夠解決全台缺水問題,又無污染的方式。
#什麼是伏流水?
河水完全滲入卵礫石,自然形成河床下之流水,因透過天然的土層過濾,屬於自然且更為乾淨之水源。
#取用伏流水之優點
💧全年可取得清澈無汙染之水➠可減少沉沙及水處理之費用。
💧無水庫因淤積而減低容水量之慮。
💧無水庫因潰壩而對下游釀成災害之慮。
💧無水庫上游淹沒區遷移補償問題。
💧用地小,取得容易,河床無構造物,對河床變化自然環境幾無影響➠可避免居民之抗爭,為最環保之取水工法。
💧取水設備愈低引水量愈穩定,旱、雨季之取水量除非長期苦旱否則變化不大。
💧建設時間短,一至兩年內即可完工取水。
💧工程費用較水庫工程、攔河堰工程少。
💧通常上游河面乾枯仍可繼續取用伏流水3~4個月。
💧對降雨甚敏感,旱季一遇下雨隨即補注伏流水。
#地下水庫
經學者調查每年直接流入海裡的地下水(含伏流水)是全台水庫總蓄水量二到五倍
雅芳查閱相關文獻研究在1934年日本就有學者提出伏流水的利用
且在1936年日本人在台灣時就廣為應用伏流水拓荒地
而我國在2012年也有專家提出台灣西部伏流水開發之研究
即明確的指出台灣由於降雨不均,但水資源需求與日俱增,地面水庫已達飽和,地下水則因大量超抽造成嚴重地層下陷,因此開發河川上游之伏流水成為最經濟穩定之替代水源。
雅芳也查閱水利署、自來水公司及各地方政府相關伏流水應用計劃
一直到2017年7月經濟部才核定伏流水開發案
1️⃣後龍溪-苗栗
2️⃣通霄溪-苗栗
3️⃣濁水溪-雲林
4️⃣高屏溪大泉-高雄
5️⃣利嘉溪-台東
而新竹市無在此規劃內
屏東縣政府於2019年也展開縣內伏流水之調查 2020年動工設置伏流水取水裝置
苗栗縣政府於2019年11月也開始執行通霄溪伏流水取水建置工程
而新竹在日據時期已全台唯一使用「伏流水」作為水源的大規模「市街水道」
但目前新竹市只有維持第一淨水場及湳雅淨水場有自頭前溪取用伏流水
並未再擴展更多的伏流水取水口,而只看見海水淡化、廢水利用等仍會造成環境危害的水資源
雅芳認為市府應該積極開發增加伏流水之利用
不僅能緩解缺水之苦,更是用最不造成環境污染且自然的方式
讓新竹市民使用到更乾淨的水資源
更新Q&A
Q:伏流水跟地下水的區別?
A:伏流水只要一遇到下雨,就會補滿,但地下水可能需要經過百年的累積才能補回來,所以會有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
「我是田雅芳,我以公益青年從政,堅持為無助人民發聲」
需要預約服務請點 https://forms.gle/6pMfXRsYXmrwNnnB6
因為被fb限制不能分享,我的帳號不行,助理的也不行
所以 #請大家要多多幫我分享出去喔!
濁水溪 的 水庫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場圖輯【好渴!15張乾旱的濁水溪影像】
雨不下,萬物皆渴。目前台灣中南部水庫蓄水量都低破警戒線,苗中彰實施「供五停二」已一月有餘,台灣最長溪流濁水溪也不復過去豐沛,寬大水帶成細細涓流,溪床裸露、水庫成了草原……
攝影師許震唐在這段期間沿濁水溪流經處,從上游到出海口,拍攝水庫、水池、溪流的旱貌。走訪過程,他總聽見在地人說:「天公伯親像要對咱講一寡代誌」,缺水對你的生活有造成什麼影響嗎?看完這一張張影像,你有什麼想法?
#濁水溪 #許震唐 #缺水 #水庫 #雨 #報導者
濁水溪 的 水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邵族知多少?
‧於2001年正名,是台灣第10族原住民。本套書初版是2002年,故只錄集10族傳說故事
‧當時的阿里山包括今天彰雲嘉的淺山丘陵,日治時代將邵族視為鄒族之一(當時稱「曹族」)
‧吳沙開墾水沙連造成衰落,日本人興建日月潭水庫,淹沒了絕大多數邵族棲地,目前邵族人口僅300多人,但族群意識仍清晰明確,並保存母語與信仰祭儀
‧祖靈籃又稱公媽籃,相當於祖先神位,每家戶都有。祭告祖靈由先生媽(女性祭司)執行。
‧愛唱歌的民族,催眠歌兒歌、情歌、工作歌、即性感懷歌都有,目前日月潭表演的杵歌主要是打獵歌與迎賓歌
邵族神話與傳說:
1.白鹿傳奇:邵族定居日月潭的起源
白鹿的出現像是祖靈的獻禮,把邵族從遙遠的西部,奔過阿里山北部淺丘,帶到了濁水溪上游、豐美的日月潭畔。邵族人歡喜遷居,並將初抵之地稱作「普吉」(白色),以感念白鹿。
2.長尾巴的小矮人:與異族的衝突與後悔
住在濃密樹叢山洞裡,聰明多才的小矮人,和善教導邵族製作器具與耕種技巧。但邵族青年不顧矮人的拒絕,強闖山洞,讓平時刻意遮掩尾巴的矮人們驚慌竄逃,並在氣怒中離去。這個故事意味著邵族人的悔意與思念。
3.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破壞漁具,禁止竭澤而漁
一向與邵族人和平相處的長髮精怪達克拉哈竟一再破壞漁具,原來是防止過度的捕撈帶來滅絕。從此遵守各種魚獲捕撈期間,並限制漁網不可太密、魚筒不可太粗…
4.黑白孿生子和祖靈籃:供奉祖先的起源
水社頭目妻子生了黑白孿生子,在邵族意味著不吉祥,他狠心將黑臉男嬰投入潭中,卻夢見男嬰哭泣託夢,並傳授準備祭籃,盛裝祖先用過衣物,大小事與祭典均向祖靈籃稟告,便可消除災厄。
5.大茄苳:漢人的開墾卻是原住民的悲歌
日月潭邊的大茄苳樹庇佑邵族的繁盛,漢人為了「開墾」水沙連,鋸倒象徵最高祖靈巴薩拉的大茄苳,樹汁染紅整個潭水。從此邵族頻遭瘟疫與漢人侵襲,逐漸衰落。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delTjdcquE/hqdefault.jpg)
濁水溪 的 水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雲林超抽地下水嚴重,因此水利署打算興建湖山水庫,儘管環評早就在民國八十九年過關,不過卻有很多問題無法克服,因此中區水資源局已經多次提變更,進行環差,今天進行第三次變更,要改變引水路的路線,並通過了審查。不過環保團體批評,這顯示出開發單位、再次運用頭過身就過的手法、來達成開發目的。
雲林沒有水庫,當地水資源又極度缺乏,也因此超抽地下水的問題嚴重,為了改善,水利署提出要蓋湖山水庫,當初還因為會破壞生態、八色鳥棲地、以及榨乾濁水溪等理由,遭到環保團體強烈抗議,不過它的環評還是在89年過關了。只是這個版本的環評、實際上開發卻發現困難重重,中區水資源局第三次提出變更,要進行環差分析,這次變更的是引水路,原本規劃沿著清水溪河岸的路線,要改成用隧道,否則蓋不了。
把問題歸咎給極端氣候,環評委員對開發單位一開始不好好評估,出了問題再來提來變更、做環差,頗有微詞。而環保團體則批評,一直提變更,代表當初設計、大有問題。
儘管如此,上午案子還是通過了環評大會審查,而包括這一次,湖山水庫的開發案,已經做了三次變更設計,預計再加上捅頭攔河堰,恐怕還有第四次、甚至第五次變更,這讓環保團體痛批,開發單位一付就是、頭過身過就的態度,反正想辦法讓環評先過關,先搶快快開工,如果後面有問題,再來想辦法、見招拆招。
記者林靜梅謝其文台北報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xn1JWbjjS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