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致我們終將逝去的英雄
※好讀無廣告網誌版:https://danslecinema.tw/?p=558
(無劇情雷,但觀影心得是否是雷就請自行斟酌)
從 2008 的《鋼鐵人》開始,21 部漫威電影的神話終於全部匯集到了 11 年後的今日。作為一部史上期待度最高的電影之一,《終局之戰》完全沒有令人失望,它是漫威影迷們所有願望的實現、它是比我們想像中更好的送行驪歌、它是電影史上難得一見的史詩級安可謝幕、是我們這輩的青春共同記憶。
導演羅素兄弟真的辦到了,不論是他們的場面調度或是對整個世界觀的掌握,甚至在《無限之戰》的僵局結尾後,他們也拋開了一切的包袱,巧妙地以我們預料之外的方式,切回到了一個我們所期盼的結尾。這樣的收尾再好不過了,一切的劇情鋪陳與角色曲線的發展,經過三階段的漫威電影,全都收攏圓滿了。
這是一部百分之百為了服務影迷們而誕生的電影。這本身並不是壞事,傳統電影的獨立性已不適用於漫威革命性的「影集模式」觀影經驗。這部作品本來就不該被獨立鑑賞,他充滿了前 21 部漫威作品的角色情感基礎、驚喜角色客串、經典台詞重現,就好比整個漫威的畢業典禮派對一樣,賣的就是屬於這世界的懷舊情懷,笑聲與淚水交織、記憶被重新翻攪,離情依依卻又滿懷祝福,惆悵哀慟與幸福滿足的淚水潸然落下。
然而厲害的是,這部電影也不只是一個回顧過去的經典串燒影片而已,它甚至還往回彌補了過去一些電影與角色的缺憾、進一步增強了整個系列作的整體意義。在敘事上以及角色上,它也嘗試了大膽的突破(電影前段反派的處理方式,你絕對料想不到),而不只是一味地守護傳統(不只一位角色有新髮型、也不只一位角色有新的體型外觀)。甚至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部電影也包含了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角色(由某位幕後人員客串)。整部片的笑點也帶有自覺性(例如有一個笑點是蟻人的 Paul Rudd 怎麼都不會變老,劇裡角色與劇外演員都嘲諷到了),浩克、蟻人、索爾儼然成了搞笑擔當,沒包袱的程度直逼《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
這部電影長達三小時 58 秒,前段開場時,整部片呈現一種非常肅穆的哀悼節奏,聚焦在世界如何面對薩諾斯「彈指」的後續震盪。就如同《冰與火之歌》最終季的頭兩集一樣,我們一起經歷了這麼多,終於能好好坐下來喘口氣,跟著角色們忖度過去與未來。有了這麼多部作品的鋪陳,讓我們有餘裕可以用最少的前情提要就進入角色的狀態。而這整段面臨失喪與別離的冥想,也成了整個漫威系列的自我省察。一個角色問道:「我們真的需要復仇者計畫嗎」,弦外之音彷彿也是漫威自己在忖思超級英雄電影走到了今日,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同時,這段也是在為不可避免的結局先為觀眾做好心理建設:終點即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英雄終會離去,而我們也該繼續向前了。
跟《無限之戰》比起來,《終局之戰》少了非常多的角色,也因此更能專注在每個角色的發展與刻畫。整個劇本的文戲可謂漫威的前幾名,聰慧又圓滿地為每個角色找到最好的出路。角色們各自對未來的想望、對過去的悔悟、對自我內心的掙扎,都一一在此獲得了紓解。特別是東尼、鷹眼與黑寡婦,各自交出了精彩的表演。看到角色終於從心魔中爭逃出來,或是了結了各自的心願、彌補了過去的虧欠與遺憾,是這部電影最精心的安排,也是讓我們得以心滿意足放手的關鍵。十年來的情感重量被穩妥承接住,又安穩地各自重獲救贖,我想不到更好的出場方式了。
這部片完全是一個以角色為中心出發點的電影,即便是高潮的大場面戰鬥戲完全如想像中的令人興奮與痴狂——毫不愧對「史詩」這兩個字——但相比過去漫威電影,確實更安靜一些、更帶有沈思的意味。在這些留白處,Alan Silvestri 的配樂終於能夠透露出光芒,而不只是重複過去超英電影常見的弦樂重複促音。作為《復仇者聯盟》第一集的配樂師,Silvestri 適當地為整個系列帶來有始有終的音樂基調。除了一些熟悉的主題再現與變奏之外,這次配樂的法國號幽鳴與弦樂獨奏旋律,都讓配樂更添風味,絕對是漫威系列配樂的前段班。
在其他技術方面,攝影畫面、場景設計與動作設計則稍微略遜《無限之戰》一籌,薩諾斯在泰坦星的那段隕石打鬥恐怕太難以超越了。若真要挑剔的話,我覺得美中不足的一些部分還包含:為了聚焦在元老六人而令許多配角們相對被邊緣化、美國隊長與鋼鐵人之間的理念爭執、班奈博士與娜塔莎的曖昧情愫,以及大場面 CGI 的一些混亂感,都是可以再更細膩處理得地方。這畢竟不是一部完美電影,也登不上什麼電影藝術的最高殿堂,但他也不必去承受這些期待,他該做到的,也確實都做到了。
所以回到前段角色們在討論的:「我們如何面對英雄的離去?」回顧這一系列,《復仇者聯盟》讓我們看見英雄集結所帶來的可能性;《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則解構英雄神話,將盔甲卸下去看待他們各自人的本身;《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則又再度反轉正義與邪惡的兩端,並提出了毀滅與重生乃是一體兩面的;而到了這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則教導我們如何與過去和解、取得自我的和平與諒解。
我們需要英雄嗎?也許英雄的離去,也讓我們逐漸學習不再過度仰賴他者。即便我們無法成為我們每個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但或許頓悟到沒有人能夠成為完美的樣子,卻仍願意完全接納自己的樣子,才是真正的長大。盾牌、錘子、裝甲、弓箭、電擊棒、綠色拳頭,致我們所鍾愛的英雄,你們永遠是最閃亮的無限寶石。
—
∥ 延伸閱讀 ∥
★《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脫去裝扮後的英雄,真實存在的本質
https://danslecinema.tw/2015/04/the-avengers-age-of-ultron/
★《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 登峰造極之後,是煙消雲散,還是浴火重生?
https://danslecinema.tw/2018/05/avengers-infinity-war/
—
Marvel Marvel Studios Disney Avengers
台灣於 4/24 上映
火拳羅素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死侍2」--- 「侍」出必有因,家和萬「侍」興!
http://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25180947
電影「死侍2」(Deadpool 2)改編自漫威漫畫的同名角色,為「X戰警系列電影」的第十一部作品,2016年電影「惡棍英雄:死侍」的續集,因為導演大衛·雷奇(David Leitch)之前在2017年就拍過短片「死侍:好心沒好報」(No Good Deed),對死侍的角色與故事並不陌生,所以將「死侍2」(Deadpool 2)拍得得心應手駕輕就熟!
「死侍2」(Deadpool 2)全片充份展現死侍這與所有漫威超級英雄大不同的個性特點,全片時不僅大開自家人X戰警,與對手整個DC漫畫集團,以及包括鋼鐵人、蝙蝠俠、超人等知名角色的玩笑,時不時還穿梭銀幕,跳出故事角色,挑戰編劇權威,相比於2016年上映的首集「死侍」可說是嘻笑怒罵火力全開,插科打諢尺度無極限。
但這集的故事主題骨子裡,卻又是在講「家,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屬」,也就是用幹話滿天飛的方式,來訴說一段感人至深的朋友有情家庭有愛的倫理親情大愛故事,這麼奇特的模式,在導演大衛·雷奇(David Leitch)巧妙地掌控,與一干硬底子演員的精彩詮釋下,產出了極為奇妙的火花!
死侍2 Deadpool 2
片 型:動作/劇情
上映日期:2018-05-15
片 長:01時58分
IMDb分數:8.6
導演: 大衛‧雷奇(David Leitch)
演員:
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飾演特種部隊僱傭兵韋德‧韋爾森(Wade Wilson)/X特攻隊成員死侍(Deadpool)
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飾演來自未來的變種人士兵機堡(Nathan Summers/Cable)
朱利安‧丹尼森(Julian Denison)飾演具有操控火能力的變種人火拳(Firefist)/羅素‧柯林斯(Russell Collins)
火拳羅素 在 海獅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劉曉波不孤單,他才是第一位死在獄中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警告:文長大概兩千字,請斟酌閱讀~)
「十分鐘後,兩名黨衛軍士兵架著一名小個子,把他拖了出來。只見那人顫抖、面如死灰、看起來像沒有知覺似的。一隻眼睛腫了、牙齒顯然也被打掉了。」
.
瑞士外交官卡爾‧柏克哈特(Carl Jacob Burckhardt)回憶1935年的情景,眼前的小個子正是有名的德國民主鬥士----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
瑞士外交官此時正身處埃斯特爾韋根集中營裡。從1933年開始,這個集中營已經「保護性居留」了德國無數民主人士、傑出政治家、工會成員和知識份子長達兩年的時間了。
兩年前,也就是1933年1月31號,這一天,年老的興登堡總統說了一聲:「那麼,諸位,隨著上帝前進吧。」
正式宣告德意志民族內閣成立,納粹黨的希特勒終於被任命為德意志帝國總理。當天晚上,興奮的納粹黨在柏林街頭舉辦了盛大的火炬遊行。
但是對大多數的德國人來說,希特勒成為總理代表他們長久以來的噩夢終於成真了。哈夫納在《一個德國人的故事》裡這樣寫道:「下午五點晚報出爐.......初步反應足足持續了一分鐘:一道涼徹脊隨的寒意。」
.
不過儘管如此,當時大多數德國人仍對未來抱著樂觀期望。讓希特勒成為總理的代價就是他沒辦法自己組閣,所以11位內閣成員裡,竟然有8位屬於「前朝元老」。大多數的德國人認為希特勒的下場就像他的所有前任一樣:布呂寧做了兩年半、巴本做了六個月、而施來徹爾更只有57天!所有人都認為希特勒會意氣風發的上台,然後幾個月一事無成、最後灰頭土臉的被趕下台。
不過事情並沒有德國人的那麼順利,因為才不到短短一個月後,就發生了一件徹底改變德國命運的事。
.
1933年2月27日,國會縱火案。
.
當天晚上,希特勒正在戈培爾家作客,正當他們聽音樂、聊著天的當下,漢夫施丹格博士突然打來了電話大喊:「國會起火了!」
同一時間,總統興登堡正在國會附近一間私人招待所裡,突然間所有人都看見窗外的天空被染成一片鮮紅,一名僕人匆匆跑到總統身邊低聲說:「國會起火了!」
年老的總統站起身,從窗口他就可以看見國會的圓頂像被人用探照燈照亮了一樣,每隔不久就冒出一道火舌和濃煙。
.
希特勒和戈培爾的汽車以時速90的速度在柏林大街上狂奔,抵達國會之後發現戈林已經在那裡了。他肥碩的額頭上冒汗、嘴裡喘著粗氣,興奮的有點失常。
在一片大火中,納粹黨還沒經過任何調查就宣稱這是共產黨犯下的罪刑。戈林對秘密警察大吼:「共產黨的革命開始了!我們一分鐘也不能等待。我們要毫不留情的對待他們。共產黨幹部一經查獲,就地正法。
今天晚上,就把共產黨議員統統吊死!」
.
而希特勒本人更是在熊熊大火前發表著演說:「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憐憫了!誰擋在我們面前,就必定要滅亡!德國人民不會允許寬大為懷,無論在哪見到共產黨的幹部,我們就要當場把他們射殺;和共產黨有任何接觸的,也要被拘禁。」
.
隔天,希特勒就要求興登堡簽署一道「保護人民和國家」的法令,暫停憲法保障的個人和公民自由的權利。這是德國人第一次嘗到在政府支持下的納粹的恐怖滋味。滿車沖鋒隊員在德國各個城市的街道中隆隆駛過,未經許可就破門而入進行搜查,把受害者帶走,然後扔進營房中嚴刑拷打。
.
就在當天,民主人士奧西茨基就被蓋世太保逮捕了。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奧西茨基就加入了德軍,凡爾登會戰的慘烈讓他成為一名和平主義分子。1922年他進入《柏林人民報》擔任外國政治新聞編輯,並且在《世界舞台》週刊上擔任作者。因為他不斷抨擊德國恢復軍備的政治措施,使他多次受到了牢獄之災。1931年,他揭發了德軍在蘇聯秘密訓練飛行員,準備恢復空軍,他雖然也贊成重修凡爾賽和約,但是德國秘密重新武裝只會加強德國侵略其他地方的可能,為整個歐洲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
德國的反應是:18個月的監禁。在監禁期間,他在寄給他妻子裡的信這樣說道:
「我在一片叫好聲中走進了監獄大門。這個最哀傷的日子對我來說,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日子。」
.
1932年他才恢復自由之身,然而隔年他馬上又被納粹黨拘禁。1934年2月中旬他以編號562的身分正式關進集中營,一個衝鋒隊隊員對他大吼:「你這個波蘭豬,終於輪到你死了!」
.
在裡面他受到了各種非人的虐待:拳打、腳踢、掃廁所、無止盡的體力勞動。奧西茨基必須在潮濕泥濘的泥土裡不斷挖掘壕溝。有名囚犯聽到監督的士兵說:「真希望我能殺了你!但你還是會說出去。」
.
他的朋友不忍心坐視奧西茨基被毀滅。從國外的支持紛紛湧入,1934年起發動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的活動,主要發起者是前和平獎的兩位得主,而這活動也獲得許多知名人士的支持,甚至包括托瑪斯‧曼、羅素和愛因斯坦。
.
他終於於1935年,於牢獄中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
但是當時這個獎非常尷尬,因為當時的挪威正受德國的牽制,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甚至拒絕出席頒獎典禮。而希特勒更將這一獎項視為對他本人的侮辱,不但禁止他出獄領獎,更下令禁止所有德國人領取諾貝爾獎。
.
「謝謝,請您轉告我的朋友們,我已經到盡頭了。很快就結束了,很快的,這樣很好。」
.
在那次與瑞士外交官的會面,奧西茨基這樣對他說道。他的話很快就成真了----1938年5月4日,卡爾‧馮‧奧西茨基因為居留期間的肺結核與併發症搶救無效,終於結束了他的一生。
#漢堡大學總圖書館以他的名字命名